


摘 要:目的:探討快速康復外科(ERAS)腹腔鏡上尿路手術標準化流程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22年6月—2023年12月于牡丹江醫科大學附屬紅旗醫院泌尿外科進行腹腔鏡上尿路手術的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奇偶數編號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實施ERAS腹腔鏡上尿路手術標準化流程,評估不同干預措施下,患者術后臨床指標、并發癥和滿意度。結果:觀察組術后臨床指標、并發癥發生率和滿意度結果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腹腔鏡上尿路手術患者采用ERAS標準化流程,可促進患者術后快速恢復,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快速康復外科,標準化流程,腹腔鏡上尿路手術,并發癥,滿意度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24.054
0 引 言
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腹腔鏡技術在上尿路手術中得到廣泛應用,并憑借其創傷性小、恢復速度快等優勢得到更多患者的青睞[1]。但臨床實踐結果表明,依然有部分腹腔鏡患者在術后面臨恢復差、恢復速度慢等問題,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成為腹腔鏡手術預后的重要課題。快速康復外科(ERAS)標準化流程在不斷完善和發展后,已成為改善患者術后臨床治療、促進患者身體痊愈的重要手段[2]。ERAS標準化流程關鍵在于通過多學科合作,明確以患者為中心,旨在預防術后并發癥,加快患者身體恢復進程,全面提高臨床滿意度。鑒于此,為進一步提高腹腔鏡上尿路手術的治療效果,本文對ERAS腹腔鏡上尿路手術標準化流程的應用效果加以研究,為腹腔鏡上尿路手術患者的預后提供更加有效、科學的策略與方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2年6月—2023年12月牡丹江醫科大學附屬紅旗醫院泌尿外科接收的行腹腔鏡上尿路手術治療的8 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奇偶數編號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 0 例。對照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區間31~64歲,平均(48.21±8.33)歲;觀察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齡區間30~65歲,平均(47.54±9.14)歲。
對照組手術方式:腹腔鏡腎上腺切除術10例,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9例,腹腔鏡單側腎根治術9例,腹腔鏡腎囊腫去頂術6例,腹腔鏡上段輸尿管切開取石術3例,腹腔鏡腎盂成形術3例。觀察組手術方式:腹腔鏡腎上腺切除術11例,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10例,腹腔鏡單側腎根治術8例,腹腔鏡腎囊腫去頂術5例,腹腔鏡上段輸尿管切開取石術4例,腹腔鏡腎盂成形術2例。兩組均采用腹膜后腔入路,且由同一名高年資副主任醫師完成手術,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經彩超、CT或CTU等影像學檢查符合腹腔鏡上尿路手術指征者;臨床資料完整,配合性和依從性較高者;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腎臟疾病或泌尿系統疾病者;合并精神系統疾病者;合并其他手術禁忌癥者;嚴重營養不良者;既往有腹部手術史者;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者;臨床資料缺失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1)術前。術前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包括禁食12 h,禁飲8 h,提前做好備皮工作,并于術前晚間、術日當天晨間進行1次灌腸。(2)術后。告知患者保持去枕臥床休息狀態,時間不得低于6 h,并持續禁食、禁飲1~2 d,待患者肛門排氣后方可進食、進水,視患者恢復情況,指導其下床活動。
觀察組采取ERAS標準化流程。(1)成立小組。由1名麻醉師、2名醫師和3~4名護理人員組建ERAS標準化流程護理小組,針對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調整最佳ERAS標準化流程方案,以為患者提供針對性更強的護理措施。(2)術前準備。1)根據患者的受教育情況、文化水平、家庭背景、年齡等,對患者進行ERAS標準化心理疏導,使患者可以保持穩定心理情緒,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對其進行針對性標準化干預,并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為患者講解手術治療目的、手術治療方法、相關注意事項、潛在問題及解決方法等,指導患者在術前進行體位練習,為患者講解相關治療成功的手術案例,以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增強信心。2)參考術前ERAS標準化流程中的禁食指南,告知患者術前可定量食用易吸收、易消化、清淡且富含營養的食物,為患者機體提供營養支持,增強抵抗力,囑咐患者,術前6 h禁食、2 h禁水。(3)術后護理。待患者麻醉清醒后6~7 h可指導其少量飲水,若未出現腹痛、腹脹等癥狀則可適當增加飲水量,在患者腹部腸鳴音恢復正常后,可指導患者少量食用米湯、魚湯等流食,視患者恢復情況,逐漸從半流質飲食過渡到正常飲食,但期間需遵循少量多餐的進食原則。(4)體位與活動。患者清醒后,指導其變換體位,注意活動幅度,不可過度活動,以防扭傷腰部等,術后第1天,根據患者情況,引導患者適當下床活動,根據患者表現,逐漸增加運動量;告知患者及家屬加強對導管的觀察,做好導管固定,以免導管扭曲、受壓或堵塞等,并多觀察導管引流液的顏色,發現異常立即上報醫師處理,監測造瘺口周圍滲液、滲血等情況,定期更換敷料,做好術后抗感染治療;部分患者在麻醉清醒后,容易出現較為嚴重的疼痛癥狀,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鎮痛泵進行鎮痛治療,并視患者情況,適量減少和增加藥物的泵入量和泵入速度,如果患者疼痛程度劇烈且無法使用鎮痛泵,可以服用非阿片類藥物,并指導患者掌握標準化呼吸減痛法,緩解患者因疼痛引起的各種負面情緒。
1.3 觀察指標
(1)臨床指標。根據患者住院日志,分別統計兩組患者術后首次排便時間、排氣時間、補液時間和住院時間。
(2)并發癥發生率。根據患者住院日志,準確記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肺部感染、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等。
(3)護理滿意度。采用醫院自行設計量表進行評價,包括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 21.0系統軟件中進行計算,(x ±s)為計量方式,予以t 檢驗,[n (%)]為計數方式,予以χ2檢驗。P﹤0.05,表明對比有統計學差異。
2 結 果
2.1 臨床指標對比
觀察組術后首次排便時間、排氣時間、補液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 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2。
2.3 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 05),詳細數據見表3。
3 討 論
在腹腔鏡上尿路手術治療后,常規護理雖然能夠對患者的身體康復起到一定促進作用,但因其護理措施較為籠統,缺乏對患者的標準化干預,導致護理效果不佳,不僅容易增加并發癥發生風險,也會影響患者及患者家屬的滿意度。ERAS標準化流程是目前臨床常用的一種護理干預理念,指通過多學科合作的方式,全程以患者為中心,根據患者的不同癥狀和表現,為其提供標準化干預的一種高效護理模式,具有改善患者臨床指標,減輕患者生理、心理性應激反應,預防并發癥發生,提高滿意度和促進患者身體康復的作用。
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接受ERAS標準化流程,通過標準化的術前、術后干預,增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提前指導患者進行相應標準化練習,告知患者術前做好禁食、禁水等注意事項,并在手術過程中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標準化監測,術后遵循標準化飲食、監測導管情況等多項措施。結果表明,觀察組臨床指標、并發癥發生率和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P﹤0.05)。鄧菲等[3]在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聯合中醫康復對腹腔鏡膽囊切除患者術后恢復效果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結果中表明,應用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聯合中醫康復,可有效促進患者術后各項指標的恢復;夏慧等[4]在快速康復模式在單孔腹腔鏡上尿路重建圍手術期的應用研究結果中表明,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說明快速康復能有效縮短患者術后排氣時間等臨床指標,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研究表明,ERAS標準化流程對腹腔鏡上尿路手術患者身體的恢復和痊愈有顯著作用。
綜上所述,相比于常規護理干預措施,ERAS標準化流程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細致的護理干預,對患者術后恢復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而且能夠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滿意度,應用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徐敬蘭,吳燕.對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患者行標準化護理聯合健康宣教的效果[J].中國標準化,2024(8):305-308.
[2]盧夢陽,邵越,譚永蘭.基于行為研究法的快速康復護理在促進泌尿外科患者手術切口愈合及康復中的應用[J].臨床研究,2024,32(2):158-161.
[3]鄧菲,李春娟,趙小婭.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聯合中醫康復對腹腔鏡膽囊切除患者術后恢復效果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貴州醫藥,2023,47(11):1814-1815.
[4]夏慧,廖慧,戴艷萍,等.醫護合作——快速康復模式在單孔腹腔鏡上尿路重建圍手術期的應用研究[J].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2024,18(3):266-270.
作者簡介
田河,碩士研究生,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泌尿外科腫瘤與結石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劉貴廷,通信作者,碩士研究生,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為胸外科腫瘤的外科治療。
(責任編輯:劉憲銀)
基金項目:本文受2020年度黑龍江省省屬高等學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科研項目“快速康復外科(ERAS)在腹腔鏡上尿路手術患者中的應用”(項目編號:2020-KYYWFMY-0030)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