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72004102;2023年度江蘇省高等教育質量保障與評價研究課題,編號:2023?Z11,2023?C63;南京中醫藥大學2022年度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編號:NZYJG2022039,NZYJG2022109
作者簡介 張薛晴,實驗師,碩士
通訊作者 宋玉磊,E?mail:songyulei@njucm.edu.cn
引用信息 張薛晴,宋玉磊,柏亞妹,等.“互聯網+”智慧護理實驗中心建設探索與實踐[J].護理研究,2024,38(14):2570?2574.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 intelligence nursing experimental center
ZHANG Xueqing, SONG Yulei, BAI Yamei, WANG Muran, LIU Chenchen, WANG Qing, HAO Xiaobei, HUANG Fang, XU Guihua
School of Nurs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Jiangsu 210023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SONG Yulei, E?mail: songyulei@njucm.edu.cn
Keywords""" \"Internet+\"; smart laboratory;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nursing talent training
摘要" 探索“互聯網+”智慧護理實驗教學中心運行機制,從護理實驗教學與實驗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改革入手,實現高校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營造開放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教學環境,為學生的創新提供更大的空間,以滿足新時代背景下高素質創新護理人才培養需求。
關鍵詞" “互聯網+”;智慧實驗室;實驗室建設;護理人才培養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4.14.022
實驗實踐是護理專業學生培養實踐能力、提升創新思維的重要環節,而高校實驗教學中心作為實驗實踐的主要場所,是高校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基礎,在培養學生應用技能、從業能力和創新精神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1]。隨著教育部出臺《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以及《關于加強新時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等涉及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文件[2?4],高校信息化建設以及教育管理數字化被提上新的高度。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構建智慧護理實驗室是深化教育教學信息化改革的必然訴求,也是提升實驗教學管理效率、提高護理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選擇。南京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是全國首家護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歷經20多年實驗室建設,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實驗教學體系、完善的實驗中心管理模式,初步創建了護理實驗信息化平臺,使“互聯網+”智慧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成為可能。
1" 實驗中心建設面臨新的挑戰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要求高校打造設備先進、資源共享、開放式服務的實驗環境[5]。部分實驗教學中心已經建立了實驗室信息化平臺,實現了線上排課、實驗室預約、教學資源共享等功能[6?7],但由于建設時間不同等原因,存在各業務系統孤立、運行機制粗放、服務方式傳統等問題。1)業務系統孤立,信息不聯通:實驗室管理信息化改革是一項綜合改造工程,包括硬件設備、軟件平臺、人員、經費等諸多方面,大部分實驗室已經實現計算機管理,但是由于建設時間不一致,缺乏頂層設計,建成的各個業務系統互相孤立,存在數據不共享、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信息的不同步導致儀器設備使用效率和教學資源共享度偏低[8]。2)管理機制粗放,實用性不強:護理學實驗教學具有訓練量大、項目眾多、物品繁雜的特點[9],對網絡的實時性和互動性要求高,在實驗室管理、環境構建、資源供給等方面明顯區別于其他實驗室。很多信息化項目規劃設計不深入、功能定位不準確、管理機制不完善,未充分調研護理專業需求、教學模式、使用習慣,實際使用與師生的期望有較大差距。3)服務方式傳統,資源利用不足:“互聯網+”背景下“翻轉課堂”“慕課”等新興教學模式誕生,要求護理專業學生能夠進行個性化的學習[10],師生對于實驗室空間和時間的使用需求增加,但目前實驗室對信息資源的獲取途徑不足,實驗室資源利用信息不能實時監測獲取,師生無法了解所需使用的實驗室和相關設備的狀態,導致實驗室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無法滿足課堂課后、線上線下、隨時隨地的多維度教學實踐需求。
2" “互聯網+”智慧實驗中心概念
“互聯網+”智慧實驗中心是對傳統實驗教學概念的發展,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結合心理學與人體工程學對中心教學、科研、管理信息資源進行全面整合、互聯與集成,提供更公平的資料共享、更靈活的教學方式、更智能的管理模式以及更人性化的服務方式,是未來高水平教學實驗中心的發展方向[11]。通過建立“互聯網+”智慧實驗中心可以實現對人、財、物的智能識別、跟蹤、監控和管理以及學生實驗過程與結果的實時感知反饋,充分搭建開放式、自主式創新教學環境,從根本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12]。
3" “互聯網+”智慧護理實驗教學中心運行機制
3.1 實驗教學運行機制
基于智能化管理平臺的護理實驗教學打破了空間和時間限制,學生可以通過平臺進行自主性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平臺智能化管理,師生間可以進行高效互動,通過將互聯網技術貫穿于課前、課中、課后各個教學環節,實現翻轉課堂、實時互動、過程管理、多元考核。基于智能化管理平臺的護理實驗教學運行機制見圖1。
3.2 實驗室管理運行機制
基于智能化管理平臺的護理實驗中心管理中,實驗室人員管理是通過智能化平臺對實驗中心實驗員、學生、教師及教學管理人員分類、分層管理,實現權限設置、身份識別、過程管理、績效評價等功能;流程管理包括實驗課排課、實驗教學、學生課后開放運行機制;資產管理包括低值易耗物品采購、領用、消耗,固定資產申購、使用維護等;安全管理包括對實驗室環境的實時監控、高危預警、應急預案等?;谥悄芑芾砥脚_的護理實驗中心管理運行機制見圖2。
4" “互聯網+”智慧護理實驗教學及管理平臺建設
結合“互聯網+”的創新建設理念,以現有實驗中心信息化資源(虛擬仿真實驗與高清教學交互系統、全自動錄播系統、自助教與學影像系統、視頻管理系統、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實驗室門禁和對講系統、教學資源平臺)為基礎,采用軟件技術研發“實驗室綜合管理系統”及移動端APP,構建以“實驗室綜合管理系統”為核心的“互聯網+”智慧護理實驗教學管理平臺,見圖3。
4.1 研發實驗室綜合管理系統及移動終端APP
實驗室綜合管理系統由8個模塊組成,分別為教學任務管理、實驗室開放管理、教學資源管理、教學質量管理、資產管理、人員管理、實驗室管理和查詢統計,可實現實驗教學流程及實驗中心智能化管理。同時,根據實驗教學信息化需要,結合學生閱讀習慣,開發基于Android和iOS系統的實驗室綜合管理系統APP。
4.2 現有實驗中心信息化資源系統
4.2.1 虛擬仿真實驗與高清教學交互系統
包含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交互和遠程交互兩部分功能。1)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交互功能:構建虛擬的醫院病人單元,使學生沉浸在互動環境中,交互端通過圖像定位和主動聲音捕捉使師生遠程視頻互動,實現信息共享。2)遠程交互功能:通過信息平臺對接,實現學校與附屬教學醫院遠程視頻互動,學生可以通過遠程交互實時觀摩醫院真實的護理情境和案例,醫院工作人員也可遠程學習學校的精品課程、名師講堂,打破空間局限性,實現資源共享。
4.2.2 全自動錄播系統
通過電腦設備或平板電腦終端運用高清攝像頭、拾音設備和人臉識別設備對教師和學生進行智能跟蹤,以便從更好的角度展示教學場景和操作精細動作。系統在后臺自動完成直播、錄制,課程結束后自動生成課件上傳至云平臺,可完整記錄學生實踐過程。
4.2.3 自助教與學影像系統
運用液晶觸摸一體機和高清攝像頭完成本地實驗教學教與學的有機結合。該系統一方面可以錄制教師的高清示范視頻,建設視頻資源庫,供學生在開放實驗中自主點播學習;另一方面可以錄制學生課后開放自主學習的視頻作業,并直接上傳至校內網絡教學平臺或精品課程網絡,實現教師與學生的網絡教學互動。
4.2.4 視頻管理系統
主要滿足對實驗室狀況的實時跟蹤觀察和信息記錄,實現學生在實驗室的自主管理、設備安全和實驗安全的管理,可及時糾正學生錯誤、規范學生行為。
4.2.5 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為整個系統的呈現窗口,融合視頻資源平臺、實驗室視頻管理軟件、獨立多媒體文件,可發布教師推薦的學生實驗優秀視頻作業,發布學院或社團多媒體信息公告,同時向學生提供電子留言板,方便各班級或個人發布個性化信息,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4.2.6 實驗室門禁和對講系統
教師與學生刷卡進門,記錄信息,實現教師與學生課堂信息的電子化管理,數據統計分析;也可提供所有實驗室和實驗室管理中心及教學服務中心的IP語音對講,可結合視頻管理系統進行實時互動。
4.2.7 教學資源平臺
對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歸納、整合,主要分為課程資源、名家講堂和基地建設3部分內容,課程資源包括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急救、營養食療、美學和人際溝通等所有實驗教學課程的教師示范視頻和學生的優秀視頻資源;名家講堂收錄了所有來我院授課的專家的講座資源,方便師生隨時觀看學習;基地建設收錄了養老服務人才培訓基地、中醫骨干護士培訓基地、紅十字會應急救護培訓基地和社區護理培訓基地等教學課件資源。同時,平臺還根據學生的閱讀習慣建立了學習資源二維碼,手機掃描觀看視頻,使學習途徑更加靈活便捷。
5" “互聯網+”智慧護理實驗教學中心智能化管理模式構建
5.1 護理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
在“互聯網+”智慧護理實驗教學管理平臺建設的基礎上,結合實驗室管理運行機制,從學情分析、教學過程設計、教學資源設計以及教學評價設計4部分構建護理實踐教學模式,見圖4?;凇盎ヂ摼W+”智慧護理實驗教學管理平臺,創新實踐教學策略,探索“混合式學習”“自主學習”實踐教學新模式,實現實驗教學網絡化管理,注重教學形成性評價,開展虛擬高仿真模擬教學,培養學生解決臨床復雜問題的素養。
5.2 護理實驗教學中心智能化管理模式的構建
在“互聯網+”智慧護理實驗教學管理平臺建設的基礎上構建實驗室管理模式,包括人員管理模式、流程管理模式、資產管理模式及安全管理模式,見圖5。
5.2.1 人員管理模式
根據崗位職責進行賬戶管理和權限管理,實現不同級別用戶的分層權限管理。授課教師可利用課程內實驗室虛擬仿真實驗與高清教學交互系統、全自動錄播系統、視頻管理系統、實驗室門禁和對講系統完成相關教學任務,還可對教學資源平臺內相應課程資源進行管理;學生可利用自助教與學影像系統和實驗室門禁和對講系統完成相關課程學習,并可查閱教學資源平臺中的資源;實驗中心教師除在完成相關教學任務、對教學資源平臺內相應課程資源進行管理外,還可通過實驗室綜合管理系統、視頻管理系統、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和實驗室門禁和對講系統對實驗室進行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還可對教學資源平臺中的教學資源進行維護、更新及管理;學院管理人員可通過視頻管理系統和實驗室門禁和對講系統實現對教師和學生的課堂考勤、課堂過程管理。
5.2.2 流程管理模式
實驗中心工作人員可利用實驗室綜合管理系統對實驗教學和課后開放進行流程管理。通過教學日歷導入、課程班分組、實驗室安排、實驗項目設置等功能實現對實驗教學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同時還可實現對實驗課表、實驗開出率、實驗室利用情況等的查詢。通過課后開放預約、審批、開放物品準備、課后開放時間統計等功能實現對學生課后開放的流程管理,通過課后開放時間統計、預約出勤率等實現對學生的過程考核。
5.2.3 資產管理模式
利用實驗室綜合管理系統中的固定資產和低值易耗物品模塊進行資產管理,完善固定資產和低值易耗物品的申購、使用及維修制度,規范申購、招投標、入庫等常規工作的流程,同時還可實現對儀器設備使用率、維修情況、低值易耗物品出入庫等的查詢。
5.2.4 安全管理模式
利用實驗室門禁和對講系統和視頻管理系統實現對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既可控制、查詢人員的出入情況,又可實現對儀器設備的監控管理,從而代替安保人員、門鎖和圍墻的防護作用,使實驗室安全管理由被動的事故處理向主動消除隱患的安全管理模式轉變。
6" 小結
本研究針對實驗室建設系統孤立、信息資源碎片化、人工管理效率低下等問題[13?14],探索“互聯網+”智慧護理實驗中心管理與運行機制,構建實驗教學中心的智能化管理模式,創新護理實踐人才培養模式,響應了國家多學科交叉融合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政策導向。改革后,實驗室全天開放,每年開放時長近4萬小時;開放比例增大,課堂實驗課時與課后訓練課時為1∶4,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提高。
參考文獻:
[1]" 梁艷,程麗瓊.護理實驗室智慧管理平臺的建設和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22,19(4):314-318.
[2]"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16(Z2):46-52.
[3]"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18(4):118-125.
[4]"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強新時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21(4):33-37.
[5]" 宋玉磊,黃芳,王慕然,等.護理實驗教學中心信息化建設研究現狀[J].護理學雜志,2020,35(16):111-113.
[6]" 韓浩賢,姜小鷹,王丹文,等.3所國家級護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的特色與啟示[J].中華護理教育,2017,14(7):505-508.
[7]" 李玉東,艾永樂,王曉衛,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網絡信息化建設的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7):144-147.
[8]" 劉佳霖.高校交叉學科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現狀調查及對策[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2,41(11):292-297.
[9]" 田紅梅,楊麗娜,何劍,等.護理實驗教學中心建設的思考[J].醫療裝備,2015,28(5):132-134.
[10]" 彭宇,沙麗艷,董建俐,等.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在護理專業教學中應用效果的系統評價[J].中華護理教育,2021,18(5):446-451.
[11]" 白帆,任鵬.“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智慧實驗室建設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1(13):43-46.
[12]" 賈蓉,段景山,何翔,等.高校智能實驗室管理平臺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2,41(11):170-174.
[13]" 劉斌,劉健.基礎護理實驗室開放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醫藥衛生,2020,36(14):2291-2293.
[14]" 鐘麗強,楊芷,蘇淑賢.護理專業智慧實驗室建設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0,39(9):286-289.
(收稿日期:2023-03-21;修回日期:2024-06-23)
(本文編輯 陳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