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改革,課程思政已成為當代大學教育的重要理念和實踐。本文以應用型本科院校為背景,選取《物流學》課程為例,探討在課程思政背景下如何進行一流課程的建設。通過對《物流學》課程的設計、教學方法、評價體系以及師資建設等方面的分析,提供指導性的研究框架,以促進應用型本科院校在一流課程建設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實踐。
關鍵詞:課程思政;應用型本科院校;一流課程;物流學
一、引言
課程思政建設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增強高校綜合實力和推進課程改革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等教育作為國家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場所之一,必須承擔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強化國家意識形態教育。課程思政建設是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途徑。通過課程思政建設,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同時,課程思政建設也是推進課程改革的有效途徑。通過課程思政建設,可以拓展課程的內容和形式,使之更加符合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培養更多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學課程思政體系的構建路徑
物流學是廣州工商學院國家一流本科建設專業物流管理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其綜合性強。在物流學課程教學中,將思政教育與學科教育相結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流學知識,同時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綜合素質,使其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在課程思政的背景下,課程建設需要將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貫穿到整個課程的設計和實施中。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構建物流學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一)明確課程目標,將思政貫穿課程建設全過程
物流學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對物流管理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使其能夠在物流領域從事實際工作并做出合理決策。同時,還要通過課程的教學,加強學生對于物流行業的認知和對于國家物流發展的意識,促進學生在思想上的成長。同時,課程目標要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以及通過課程目標的設計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思想觀。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設計:
1.增強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認識到物流產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講解國家物流政策、國際貿易等內容,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國際視野。
2.加強社會責任教育:讓學生認識到物流產業不僅是商業活動,更是服務社會的重要行業。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講解綠色物流、社會公益等內容,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
3.強化創新教育:鼓勵學生提出新的物流解決方案、創新物流技術和模式。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講解物流技術、物流管理等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4.培養職業素養:讓學生了解物流行業的職業要求和規范,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講解物流法律法規、職業技能等內容,促進學生的職業發展和成長。
(二)重構課程內容,著力挖掘思政元素
在物流學課程中,通過引入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來達到課程思政的目的。在授課過程中,要將教學內容與思政相結合,實現以上教學目標。
以廣州工商學院物流學課程為例,物流學的教學內容與課程思政結合方式和內容見下表:
三、創新教學方法,強化思政教學效果
創新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強化思政教學效果。在傳統的課堂教學基礎之上可以融入以下各種方法:
啟發式教學: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索,通過提出問題、討論案例、進行小組討論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物流管理與社會發展、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意識。
實踐教學:注重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實地考察、實踐操作和模擬仿真等方式,讓學生親身參與物流管理實踐,了解物流管理的現實挑戰和解決方案。同時,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如參觀物流企業、參與物流項目等,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思維。
融入案例教學:使用真實的物流案例作為教學材料,讓學生通過分析和討論實際案例,學習物流管理的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能。案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概念與實際情境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決策能力。
教學資源的多樣化:利用多媒體技術和在線學習平臺,提供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如視頻教學、在線課件、電子書籍等。通過多樣化的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提高教學效果。
個性化輔導:針對學生的不同需求和學習風格,提供個性化的輔導和指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專業方向,開展個別指導和研究性學習,鼓勵學生深入探索物流管理領域的前沿問題,并開展相關研究項目。
強化思政教育:將思政教育與物流學課程相結合,通過教學內容和案例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公益、環境保護、職業道德等問題。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通過創新教學方法和強化思政教學效果,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能力,培養具有思想品德和實踐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
四、完善評價體系,注重過程性評價中的思政考核
為了注重過程性評價中的思政考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完善評價體系:
設定明確的評價指標:制定明確的評價指標,將思政教育的目標融入其中。評價指標可以包括學生的思想品德表現、社會責任感、創新能力等方面。確保評價指標具有可操作性和客觀性,以便能夠準確評估學生的思政水平。
設計多樣化的評價方式: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來考核學生的思政水平。除了傳統的筆試和實踐操作評估外,可以引入小組討論、個人陳述、寫作報告、案例分析等方式,重點評估學生的思想觀點、社會意識和創新思維。
引入綜合評價機制:建立綜合評價機制,將思政考核與其他學科知識和技能考核相結合。通過綜合評價,全面了解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發展情況,確保思政考核在評價體系中具有權重和影響力。
重視教師評價和反饋:教師在過程性評價中扮演重要角色。教師應及時給予學生反饋,指導學生的思政發展,并提供具體的建議和指導。教師的評價和反饋應該包括學生的思想品德、態度和表現等方面,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并積極改進。
加強學生自評和互評: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通過互動和交流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學生可以通過寫作、口頭表達、小組討論等方式,對自己的思政發展進行反思和評價,同時互相給予建議和支持。
鼓勵參與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將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作為思政考核的一部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提升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通過評估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的表現和影響,評價學生的思政水平和綜合素質。
通過完善評價體系,注重過程性評價中的思政考核,可以更全面地評估學生的思想品德和發展情況,促進學生的思政教育效果。同時,評價體系的完善也需要教師、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五、結語
課程思政建設非一朝一夕之事,本文從教學目標設計、課程內容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教學方法創新、課程思政教學評價方法等方面探討了物流學課程思政體系構建。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物流學知識相結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責任感,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社會擔當精神,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奠定思想基礎。通過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科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將有助于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物流管理和實踐人才,推動物流學科的發展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吳巖.一流本科 一流專業 一流人才[J].中國大學教學,2017(11):4-12+17.
[2]陳寶生.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 務必把高校思政課辦好[J].中國高等教育,2017(11):1.
[3]朱麗霞,吳棒.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庫建設研究[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21,41(5):92-96.
[4]張婷婷,王榆.一流專業建設背景下“課程思政”協同育人體系的構建[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2):30-31.
作者簡介:王文娟(1982.08—),女,漢族,河南信陽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經濟。
基金項目:2021年度廣東省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冷鏈物流課程群教研室項目;2021年度廣東省高教學會課程思政建設項目-物流學,項目編號X-KCSZ202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