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備獨立思維能力是一個人形成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的基礎和前提。古人云:“大疑則大悟,小疑則小悟,不疑則不悟?!碑斀裆鐣幱诳焖侔l展時期,更新知識越來越快,周期也越來越短。自主能力有助于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助于為小學生的學習提供知識基礎,有助于小學生獲取全面的知識和技能。
在家庭教育過程中,關于如何培養小學生自主能力,我有以下體會。
一、積極評價,及時使孩子獲得成功體驗
首先,作為家長,應善于捕捉孩子星星點點的智慧火花,不失時機地給予積極評價,使孩子時時有一種愉悅的心理體驗,感受到思考的樂趣。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從仔細觀察中發現問題、提出疑問,進而獨立思考,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當他們親身感受到了質疑和獨立思維的樂趣,就很容易培養獨立思維能力。面對滿腦袋小問號的孩子,家長們應該高興,自己的孩子善于思考、奇思妙想,非常富有創造性。通過課堂表現,我也肯定了這一想法,能夠質疑的孩子思維更具有靈活性和創造性?!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鄙墒撬季S的開端,創新的基礎。有了合適的問題,人們才能專注地進行思維。
二、學會放手,引導孩子形成獨立的生活習慣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比較富裕,從小嬌生慣養,生活自理能力較差,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習慣。家長對待孩子,不能一包到底,該放手就放手,要相信孩子能做好事情。家長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燒水、做飯、洗衣、收拾房間等,也可讓孩子自己去購買家庭日常用品,以鍛煉他們獨立辦事的能力。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家長與老師密切配合,讓孩子把在學校學到的內容在生活中得到運用。父母要切實做好“第一任老師”,才能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對孩子這方面的培養教育。家長一定要放開手腳,不要對孩子的鍛煉行為過多地干涉,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而使孩子形成心理惰性和依賴性格。家長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當然,這樣的家務勞動不是“全天候”的,而是定期、定項目的,并且可以和父母一起做,以不影響學習為準,目的在于培養生活技能、勞動精神和家庭觀念。培養孩子的獨立學習能力,不僅僅因為它是孩子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因為它是孩子其他所有學習活動的基石,是孩子可持續發展甚至是終身學習的有力保障。比如班級有個學生的家庭比較特殊,家長不能經常在身邊,孩子從一年級開始鍛煉自己上學、放學,只靠一個電話手表陪同。家長們開始非常擔心,后來發現孩子可以做到,便加以表揚和鼓勵。當然此期間突遇惡劣天氣經常有同班同學的家長及老師幫助看護回家,讓孩子體會到了愛心,更種下了愛的種子。
三、培養獨立學習能力,適時向老師請教
自主學習能力是小學生保持學習狀態的必然選擇,是創新的前提,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顯而易見,無論是社會的發展還是小學生的發展都是以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為前提的。為了個人的全面發展,為了給社會培養優秀的生力軍,培養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小學生是十分必要的。
老師是教育的專職人員,家長們想要獲得更有針對性的教育指導,應該及時和老師進行溝通,尋求幫助。平時,我建議家長應該經常組織孩子參加集體勞動,參加夏令營等活動。要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能靠自己解決的問題,決不依賴他人。只有時時處處注重孩子獨立意識的培養,才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做一個果斷自信的決策者,并依據決策意志堅定地走下去。對一個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苛求在其他方面獨立,是不太現實的。要引導孩子形成獨立的學習習慣,例如,當遇到了生字、生詞,他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動手翻閱各種工具書來查找,實在弄不懂時,才會去請教老師、家長或者問別的同學。而家長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生形成這種意識和習慣?!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p>
四、學生自我意識萌芽和自主性的協調發展
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孩子會感到自己是學習和集體活動的主體,是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成員,有能力、有主見。同時也能讓不盲從、不懦弱、不依賴,敢于創新、勇于實踐的思想得以萌芽,并使之健康地發展成長,又能促進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和自主能力的增強。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一帆風順只能是美好的祝福。因此,在意志、毅力方面,家長們要對孩子著重進行意志和毅力的培養,培養頑強拼搏的精神,遇到困難始終不低頭、不氣餒,百折不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頑強拼搏、不怕困難是獨立生活能力形成的基礎條件,如果缺乏這樣一種精神,獨立生活能力將難以培養形成,想要成就的事業就可能半途而廢。只有從小事做起,從小做起,循序漸進,才能逐步培養學生形成獨立的生活能力。
培養孩子自立、自信、勇敢、擔當、互助、友愛的品質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家長更多的應該是陪伴,言傳身教,靜待花開。作為教師,我懷揣著陶行知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理念,會盡最大的力量成為更有經驗的家庭教育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