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3969/j.issn.1000-8071.2025.01.021
摘 要:油菜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每年產出的油菜籽數量驚人,為全球油料市場做出了較大貢獻。安順市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且油菜種植歷史悠久。當地產出的油菜籽品質優良,為當地農民帶來較為可觀的經濟收益。但是隨著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油菜種植技術的改進與推廣是滿足現代化發展的關鍵,不僅關系到油菜的產量和質量,更直接影響到農民的經濟收入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推廣先進的種植技術,可以有效提高油菜的抗病蟲害能力,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保護生態環境,提升油菜的產量和品質。
關鍵詞:油菜;種植技術;推廣
油菜種植技術主要包括高效育種、精準施肥、節水灌溉及病蟲害綠色防控等幾個方面。安順市在應用油菜種植技術的過程中,優良品種的普及率逐步提升,土壤養分管理和水資源利用效率也有所改善,綠色防控技術得到大范圍推廣。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依然存在技術應用不均衡、農民接受度差異大等問題。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技術推廣,通過加強技術培訓,提高農民對新技術的認知與接受度,同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農民積極采用新技術,實現油菜的高效高產種植。
1安順市油菜種植技術現狀分析
安順市位于貴州省中西部,是一個農業資源豐富的地區,油菜是當地重要的經濟作物。目前,安順市積極引進和推廣高產優質油菜品種,如油研2020等中晚熟品種,這些品種含油量高、適應性強,有助于提高油菜的產量和質量。近年來,安順市的油菜種植面積逐年擴大,油菜產量逐年攀升,很好地體現出品種改良和種植技術的提升對產量的積極影響。
安順市的油菜種植技術特點較為突出,注重品種的適應性和產量潛力,通過引進和培育高產優質品種,結合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實現油菜種植的高效和可持續發展。施肥與灌溉技術方面,普遍采用復合肥和緩控釋肥作為基肥,配合適量的硼砂和有機肥,提高土壤肥力和油菜的生長效率。根據天氣和土壤墑情進行灌溉,靈活采用溝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確保油菜生長所需的水分充足。在病蟲害防治方面,采取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的策略,通過農業防治、免疫誘抗和科學安全用藥等手段,在有效控制油菜病蟲害發生和蔓延的同時,保障油菜的健康生長和高產優質[1]。安順市的油菜種植技術具有品種優化、技術提升和產量增長等特點,為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2油菜種植關鍵技術應用
2.1優良品種的選育與應用
優良品種的選育對于提高油菜的產量和品質非常重要。應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篩選具有耐寒、耐旱、抗菌核病等特點的品種,并進行科學培育。首先,當地通過基因工程、育種技術等手段,成功培育出了一批具有優良性狀的油菜品種。這些品種不僅能夠在極端氣候條件下保持較高的產量,還能有效抵御菌核病等病害的侵襲。安順市農業部門積極推廣這些優良品種,如油研2020、油研585等,這些品種在田間表現出色,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油菜的產量和品質。其次,雜交油菜具有生長勢強、抗逆性好、產量高等優點,因此在農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安順市雜交油菜品種的種植面積逐年增加,成為當地油菜種植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比種植雜交油菜和傳統油菜的產量數據可以發現,雜交油菜的產量普遍高于傳統油菜,增產幅度在10%以上。最后,安順市的主要油菜品種還包括黔油32號、黔油20號、黔油早7號等。這些品種不僅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還具有高產、優質、抗病等特點。通過推廣種植優良品種,安順市的油菜產量實現了穩步增長。相比于種植傳統油菜品種,種植黔油32號的田塊平均每畝增產約50千克,增產效果突出[2]。通過篩選耐寒、耐旱、抗菌核病品種和推廣雜交油菜品種,結合安順市當地的實際情況,可以提高油菜的產量和品質。
2.2高效施肥技術
油菜種植中高效施肥技術的應用包括土壤養分測試與配方施肥、有機肥與無機肥的結合施用等技術。首先,實施土壤養分測試。通過對土壤進行養分測試,可以了解土壤中氮、磷、鉀等主要營養元素的含量,以及微量元素如硼等的狀況。目前當地農業部門定期采集土壤樣本進行檢測,并根據檢測結果制定配方施肥方案。這種個性化的施肥方案可以確保油菜獲得充足的養分,同時避免養分浪費和環境污染。在實際操作中,根據土壤養分測試結果,采用配方施肥技術。常用的無機肥包括復合肥、尿素等,這些肥料能夠提供油菜生長所需的氮、磷、鉀等元素。同時,有機肥如腐熟農家肥、商品有機肥等,目前也被廣泛使用,能夠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為油菜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在當地油菜種植基地試驗中,采取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的方式,在基肥施用方面,每畝地施用復合肥30~50千克,同時增施1千克硼砂或0.5千克顆粒硼肥,以及腐熟農家肥1000千克以上或商品有機肥150~200千克。在追肥方面,根據油菜長勢進行看苗追肥,如果苗情偏弱,每畝地追施尿素2.5~5千克作為提苗肥,薹肥方面則是每畝地追施尿素7~10千克。這種施肥方式不僅提高了油菜的產量,還改善了油菜的品質。通過土壤養分測試與配方施肥、有機肥與無機肥的結合施用等技術措施,確保科學合理地施肥,在保證肥力的同時,避免肥料資源的浪費[3]。
2.3節水灌溉技術
在油菜種植過程中,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對于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促進油菜生長及增加產量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在灌溉制度的制定與實施方面,應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墑情及油菜的生長需求,制訂科學合理的灌溉計劃。通過精準灌溉,確保油菜在生長過程中獲得適量的水分,在滿足生長需求的同時,避免造成水資源的浪費。當地通過定期組織專家對灌溉制度進行評估和調整,確保滿足油菜的生長需求。其次,在節水灌溉設備的應用方面,積極引進和推廣先進的節水灌溉設備。例如,采用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方式,相比于傳統的漫灌方式,可以大大減少水分的蒸發和滲漏損失。據統計,采用滴灌技術后,安順市油菜田的灌溉用水量降低了30%左右。
目前,當地農戶通過安裝智能灌溉系統,實現了對灌溉過程的精準控制。該系統可以根據土壤濕度、天氣狀況及油菜的生長階段,自動調節灌溉水量和灌溉時間。此外,還通過推廣雨水收集和利用技術,建設雨水收集池和灌溉管網,將雨水資源有效地應用于油菜灌溉,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常用的灌溉方法有溝灌、噴灌和滴灌等。其中,溝灌適用于地勢平坦、土壤透水性好的地塊,噴灌適用于地形復雜、需要大面積均勻灌溉的地塊。通過采用這些先進的灌溉方法,安順市油菜田的灌溉用水量相比于傳統灌溉方式降低了20%~30%,有效緩解了當地水資源緊張的問題。
2.4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油菜種植中的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是提高油菜產量和品質的關鍵。目前安順市采用農業防治與生物防治相結合、合理選擇和使用農藥等策略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在農業防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通過合理輪作和間作,破壞病蟲害的生存環境,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同時,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和病殘體,減少病蟲害的滋生。此外,通過深耕深翻、合理密植等方式,改善土壤環境及通風透光條件,提高油菜的抗病性。其次,在生物防治方面,利用天敵、微生物等自然力量來控制病蟲害的蔓延。例如,釋放赤眼蜂等天敵來防治菜青蟲等害蟲。利用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制劑來防治油菜菌核病等病害。生物防治方法不僅環保,而且能夠有效降低病蟲害對油菜的危害。最后,在農藥的選擇與合理使用過程中,當地農業部門積極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品種。針對油菜常見的病蟲害,如蚜蟲、菜青蟲、霜霉病和菌核病等,制定了規范的防治措施。對于蚜蟲,可選用10%高效氯氟氰菊酯乳劑,每公頃用量為30~45克,兌水噴霧,防治效果良好。對于菜青蟲,一般使用25%吡蚜酮懸浮劑,每公頃用量為20~30克,同樣兌水噴霧防治。對于霜霉病,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每公頃用量為1500~2000克,兌水噴霧,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對于菌核病,使用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每公頃用量為1200~1500克,兌水噴霧,同樣需要連續噴2~3次。除了傳統的防治措施外,安順市還積極引進和推廣先進的病蟲害防治技術[4]。例如,利用植保無人機進行統防統治,不僅可以提高防治效率,還能減少農藥的使用量,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同時,加強病蟲害的監測和預警工作,通過安裝智能監測設備,實時監測病蟲害的發生情況。通過農業防治與生物防治相結合、合理選擇與使用農藥及引進和推廣先進的防治技術等措施,有效降低了病蟲害對油菜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油菜的產量和品質。
2.5機械化收獲技術
機械化收獲技術的應用在油菜種植中可以提升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力成本及保障油菜的產量和質量。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速,機械化收獲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推廣。安順市引進了多種型號的油菜聯合收割機,具備收割、脫粒、清選、裝袋等一體化功能,大大提高了收獲效率。例如,當地常用的中聯重科聯合收割機,性能穩定,能夠適應不同的地形和油菜生長狀況,實現高效精準收獲。在收割模式上,安順市采用了分段收獲和聯合收獲兩種方式。分段收獲主要是在油菜成熟度較高但尚未完全成熟時,先使用割曬機或人工將油菜割倒,晾曬一段時間后,再使用聯合收割機進行脫粒和清選。這種方式適用于油菜成熟度不一致或天氣條件不佳的情況,能夠確保油菜籽的充分成熟和減少收獲損失。而聯合收獲是一次性完成油菜的收割、脫粒、莖稈分離、油菜籽清選等作業。這種方式適用于油菜成熟度一致、天氣晴朗干燥的情況,能夠大幅提高收獲效率。目前聯合收獲已經成為油菜收獲的主要模式,特別是在大規模種植區域,其優勢更加明顯。此外,應注重收割機的維護和保養,確保其在收獲季節能夠正常運轉。當地農業部門定期組織技術人員對收割機進行檢查和維修,同時加強對農戶的培訓和指導,提高操作技能和維護意識。通過引進先進的收割機和采用合理的收割模式,實現了高效精準收獲,為油菜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油菜種植技術的推廣策略
3.1建設推廣體系
完善的推廣體系是基礎,需要構建政府、企業、農戶三方緊密合作的機制。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制定相關政策,提供資金支持,并協調各方資源,為技術推廣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企業積極參與技術推廣,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和市場經驗,為農戶提供優質的種子、化肥、農藥及先進的農機設備,并承擔部分技術推廣的費用和風險。農戶作為技術推廣的直接受益者,應積極參與學習和實踐,將新技術應用于實際生產中,不斷提高油菜種植水平。同時,注重選拔和培養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技術推廣人才。通過舉辦培訓班、現場示范、技術咨詢等方法,提高技術推廣人員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同時,加強對農戶的技術培訓,提高其科技意識和操作技能,確保新技術能夠得到有效的應用和推廣。
3.2建設示范基地
建設示范基地不僅能夠有效展示油菜種植新技術、新品種的優越性和實用性,還能夠為農戶提供直觀的學習和實踐平臺,加速技術的普及和應用。示范基地通過引進和推廣先進的油菜種植技術,如機械化種植、節水灌溉、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實現了油菜的高產高效種植。同時,示范基地應注重與農戶互動和交流,定期組織現場觀摩、技術培訓等活動,幫助農戶掌握新技術、新方法,提高農戶的種植水平。安順市當地的油菜示范基地,通過實施精量化直播、育苗移栽等規范化種植技術,油菜畝產達到了較高水平,為周邊農戶提供了寶貴的種植經驗和技術支持[5]。此外,積極探索油菜的多元化利用途徑,如發展油菜觀光旅游、加工油菜籽油等,拓寬油菜產業的發展空間。
3.3加強技術培訓與指導
加強技術培訓與指導是確保技術落地生根的關鍵,積極開展對農民的技術培訓,通過舉辦培訓班、發放技術資料、開展田間學校等多種形式,向農戶普及油菜種植的新技術、新知識。培訓內容應包括油菜的選種、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及機械化收獲等各個環節,幫助農戶全面提升油菜種植技能。同時,可邀請農業院校的專家學者、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的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提供面對面的技術指導。專家通過實地查看油菜生長情況,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并現場演示新技術、新方法的操作流程,確保農戶能夠真正掌握并應用所學的技術。通過落實“理論+實踐”的培訓模式,極大地提高農戶的技術水平和種植效益。
3.4落實政策支持與激勵措施
在油菜種植技術的推廣策略中,落實政策支持與激勵措施是提升種植效益與農戶增收的重要保障。政府部門通過設立專項基金,對油菜種植戶給予直接補貼,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戶的種植積極性。
綜上所述,油菜種植技術的應用與推廣是推動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通過不斷引進和創新油菜種植技術,可提高油菜的產量和品質,不僅能夠滿足市場對油菜產品的需求,還能夠提升油菜產業的競爭力。同時,加強技術推廣與培訓,構建完善的推廣體系,合理應用先進的油菜種植技術,能夠推動油菜產業向更高質量、更高效益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葉立海.油菜種植技術的應用與推廣研究[J].種子科技,2024,42(15):158-160.
[2]孫丹.油菜種植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分析[J].吉林蔬菜,2023(4):52-53.
[3]趙廣宗.油菜種植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分析---以甘肅地區為例[J].種子科技,2023,41(14):36-38.
[4]李潤梅.油菜種植技術應用與推廣[J].廣東蠶業,2022,56(06):63-65.
[5]楊青蘭.試談油菜種植技術的應用與推廣[J].農家參謀,2020(1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