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1BGL039);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9NDJC193YB);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院級重點課題(202209);桐廬縣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立項課題(20230202)
摘 要:新時代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對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如何更好地推進綠色創新政策落地以做好政企協同,并引導企業在響應國家政策的同時走好自身的發展路線尚不清晰。綠色創新是科創企業提高創新績效、實現服務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本文基于扎根理論對科創企業發展策略構建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綠色創新策略包括管理創新、產品創新、技術創新、領導者能力等六項策略。因此,本文對科創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管理啟示和理論價值。
關鍵詞:綠色創新;企業創新政策;新能源汽車;績效
一、引言
中國十分重視數字化與綠色化的戰略地位。202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時強調,必須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未來產業,推動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增強新發展動能。“雙碳”政策是我國當前的重要發展要求,而創新是引領發展的首要動力。“綠色創新”作為推進綠色發展的關鍵途徑,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基礎和必要條件。在當前階段,如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環境成為中國必須解決的難題。研究表明,綠色發展、創新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綠色創新能夠實現綠色發展、創新發展的有機融合。因此,綠色創新作為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的關鍵手段,顯得至關重要。新能源汽車產業具備可應用面廣、可操作性強等優良特點,在2021年成為炙手可熱的新興朝陽產業。例如,比亞迪公司在新能源行業遙遙領先于其他企業,準確把握市場定位,不斷升級更新技術,為實現全方位電動化發展做出了努力,也為新能源汽車制造業的快速增長做出了貢獻,代表著中國新能源品牌的迅速崛起。
本文基于扎根理論,通過案例研究提出科創企業發展策略,探析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
二、文獻綜述
1.新質生產力的概念與結構維度
已有學者對新質生產力一詞進行了解釋,詳見表1中關于新質生產力的文獻綜述。以上學者的定義將新質生產力的基本特點總結為三點:一是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在中國的本土化和現代化進程;二是為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具體的指導方針;三是為傳統生產力的變革和飛躍提供了獨特的解決方案。這些特點不僅僅是對新質生產力的簡單定義,更是對其在中國社會和經濟中發揮的作用的深刻闡述,展現了其在推動國家發展和進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研究界定新質生產力為關鍵性顛覆性技術的首發者,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實現突破并發展起來的生產力。只有當我國在這一領域取得領先地位,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贏得先機、掌握主動權。因此,我國必須將科技創新作為不竭動力和源泉,打造國家核心競爭力,以此為基礎發展新的生產力。通過這種方式,我國才能夠贏得未來的發展優勢,在全球新一輪發展中贏得主導地位。因此,唯有不斷推進科技創新,不斷培育新的生產力,我國才能在世界舞臺上實現更大的發展和進步。
2.綠色創新的概念與結構維度
學者們對綠色創新策略進行了多角度闡述,具體見表2。
多位學者從不同角度討論了綠色創新,包括管理、產品、流程、供應鏈以及領導者能力和技術創新等方面。這些學者強調了高質量發展、綠色轉型、碳交易,以及綠色產業政策對于推動綠色創新的重要性。本文將學者們的研究結果概括為:管理創新、產品創新、流程創新、鏈條創新、領導者能力和技術創新。
3.新質生產力與綠色創新對科創企業創能創級的影響關系
目前,研究綠色創新已被證明為科技創新企業轉型升級和提升績效的重要策略之一。已有研究顯示,綠色創新與科技創新企業的績效呈正相關。這表明,通過推動綠色創新,企業可以實現更好的績效表現,進而提升競爭力。因此,積極探索和推動綠色創新將成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和長期成功的重要路徑之一。張蘭等(2023)認為,政府在促進企業創新生態系統發展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政府可以調動企業創新系統內外部的資源,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支持。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協同作用是創新生態系統構建的核心。在這一過程中,綠色創新政策的實施可以幫助科技創新型企業在技術產品、商業模式和產業鏈等各個層面形成創新體系。燕紫琲(2024)分析了國三類環境規制工具和比亞迪公司的創新狀況,提出了環境規制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結果表明,命令與控制型、市場激勵型和公眾參與型環境規制共同作用于比亞迪的創新績效。具體來說,環境規制對比亞迪的創新投入和產出都起到了積極的影響作用。鐘穎(2021)從綠色創新過程績效和綠色創新產出績效兩個維度,認為比亞迪綠色創新績效在政府補助的扶持下略有提升但不夠突出,并且企業應當提升綠色研發產出效率,并強化自主創新意識。
通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環境規制對企業的創新績效有著重要的影響。企業應當結合政策和規制的要求,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政府也應當繼續加大對綠色創新的支持力度,促進企業在環保和創新領域取得更大突破。
三、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
1.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究綠色創新對科技創新型企業績效的影響。通過扎根理論的研究方法,本文將結合文獻回顧中的相關研究成果,以期深入探討綠色創新在企業績效提升中的作用。
(1)扎根理論是一種由Barney G.Glaser和Anselm L.Strauss于1967年提出的定性研究范式。該方法以一套嚴謹的分析程序為基石,其中數據編碼是不可或缺的核心步驟。通過三級編碼流程,即從數據的本質出發,逐步抽象至理論層面。在本文中,我們采用了程序化的扎根理論方法,具體編碼過程包括:首先,進行開放性編碼,此階段主要對原始數據進行深入分析,提取出初步的概念和范疇;其次,進行主軸編碼,對初步提取的概念進行歸納和重新組合,提煉出主要范疇和次要范疇;最后,進行選擇性編碼,進一步精煉出核心范疇,并構建核心范疇間的邏輯關系模型。
(2)本文的資料收集工作主要通過三種渠道展開:①從CNKI、維普網收集相關論文,包括期刊論文、碩博論文;②訪問企查查等網站,從高校資源內部獲取相關報告;③從百度、相關公眾號上收集相關報道和政策新聞。在搜索過程中,我們以“比亞迪”為關鍵詞,經過篩選,共獲得了120篇相關資料,其中期刊論文占據主要部分,共計80篇,碩博論文21篇,會議論文6篇,此外還包括了30篇相關的新聞報道和政策新聞。
2.研究設計
(1)開放性編碼。通過對資料的整理分析,提取初始化概念和范疇。鑒于初始化概念的眾多性質,本文選取數據庫中的前6個進行列舉。具體示例可參考表3,展示了本文的開放式編碼方法。
(2)主軸編碼。主軸編碼通過分析各初始化范疇之間的聯結關系,歸納總結得出6個主范疇和16個副范疇。6個主范疇包括產品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政策環境、市場環境、領導者能力。本文以表4展示了主軸編碼的示例。在主軸編碼的過程中,研究者需要深入思考這些范疇之間的關系,總結出各自的特點和作用。通過主軸編碼,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研究對象在各方面的表現和影響力,為進一步的研究和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3)選擇性編碼。通過選擇性編碼對主要概念進行再次細致分析,得出了核心概念和它們之間的關系模型。本文通過對“產品創新”“管理創新”“領導者能力”進一步分析初始化概念及范疇,發現這3個主范疇旨在提高企業內部核心競爭力。此外,本文還確定了兩個核心概念,即內部競爭策略和外部環境策略,它們對企業的發展和競爭至關重要。整個提煉過程如圖1所示,展示了各個概念之間的關系。
(4) 理論飽和度檢驗:為確保提煉過程的準確性和完備性,本研究對數據庫中的資料進行了隨機抽樣,并進行了詳盡的三級編碼分析,詳見表5。在編碼過程中,并未發現新的范疇或關系,這一結果充分證明了提煉過程的理論飽和度已達到較高水平,從而保證了研究結論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四、研究結果及討論
本文依據扎根理論的研究方法,提煉并構建了一套綠色創新策略體系,涵蓋了管理創新、產品創新、技術創新三大核心領域,同時充分考慮了市場環境、政策環境等外部因素,以及領導者能力這一關鍵內部因素。
1.管理創新
管理創新在科技創新企業的綠色發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以比亞迪為例,其成功不僅僅在于技術的領先,更在于其管理模式的創新。通過優化內部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比亞迪確保了綠色創新戰略的有效執行。同時,公司還重視培養員工的創新意識和環保觀念,營造了一個全員參與、共同推動綠色創新的積極氛圍。這種管理創新不僅提升了企業的創新水平,也為行業的綠色轉型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借鑒。因此,管理創新是科技創新企業實現綠色發展、提升創新績效的重要途徑之一。
2.產品創新
在本文的探討中,產品創新被確立為核心主范疇之一,并進行了詳盡的研究與分析。產品創新涉及產品質量、產品性能以及核心能力開發等多個關鍵副范疇,這些方面共同構成了企業提升內部核心競爭力的基石。通過持續的產品創新,企業能夠有效滿足市場需求,提升品牌影響力,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脫穎而出。本文深入剖析了產品創新的內涵和其在企業競爭中的核心作用,為企業制定和實施創新戰略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指導。
3.技術創新
科創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創新的推動。比亞迪作為一家成功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比亞迪一直致力于技術研發,特別是在電池技術、驅動系統和智能控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這些技術創新不僅提升了新能源汽車的性能,同時也降低了生產成本。隨著技術創新的不斷深入,比亞迪的競爭力不斷增強,帶動了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可以說,技術創新是科創企業實現綠色創新、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手段。只有不斷地投入研發,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企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除了提升企業自身的競爭力,技術創新還為整個行業的綠色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和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傳統燃油的依賴,實現了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因此,技術創新不僅關乎企業自身的發展,也關乎整個社會的綠色轉型。在未來的發展中,科創企業應當繼續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推動綠色產業的蓬勃發展。
4.政策環境
在政策環境方面,中國高度重視數字化和綠色化的戰略地位,積極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考察和座談會中強調了綠色發展和創新發展的重要性,特別是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方面。這些舉措旨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的動力。在這些政策的支持下,綠色創新已成為科技企業實現創新績效和服務化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企業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獲得了良好的發展機遇,能夠依托綠色創新來推動企業的持續發展。這不僅有利于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同時也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提供了新的機遇。因此,企業應當積極把握這一政策機遇,加大綠色創新的力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雙贏局面。
5.市場環境
市場環境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隨著全球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日益重視,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然而,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國內外眾多企業紛紛涉足這一領域,使得市場爭奪愈發激烈。與此同時,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和需求不斷攀升,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潛力。但是,政策調整、技術更新換代等不確定性因素也給市場環境帶來了挑戰。因此,企業需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靈活應對市場變化,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6.領導者能力
領導者能力在科創企業的綠色創新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卓越的領導者能夠敏銳地洞察市場脈絡,精準把握政策導向,引領團隊在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管理創新等多個維度上取得顯著成果。他們具備戰略眼光,能夠為企業制定長遠的發展規劃;同時,他們也善于激發員工的創新潛能,營造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因此,加強領導者的能力培養,對于科創企業推動綠色創新、提升整體創新實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五、研究結論
綠色發展成為近年來世界各國應對資源與環境挑戰的共識方案,中國政府也明確指出綠色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低耗能、低污染的新興產業,如何使新能源汽車產業不僅實現綠色發展,而且實現高質量的綠色發展,還存在亟須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探索了綠色創新策略,形成科創企業綠色創新策略構建模型,企業外部環境策略包括綠色創新政策完善、綠色創新體系標準化,企業內部核心策略包括綠色核心技術研發、精細化管理、基礎設施完善以及人才培養。
本文的政策建議是,繼續落實減稅降費政策,降低企業的稅費負擔。在經濟綠色轉型的大趨勢引導下,企業往往具有更強的主觀能動性和客觀基礎進行綠色轉型,從而使得稅收激勵形成了更加合意的政策效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強調:牢牢把握東北的重要使命" 奮力譜寫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N].人民日報,2023-09-09.
[2]倫曉波,劉顏.數字政府、數字經濟與綠色技術創新[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2,44(04):1-13.
[3]張贇豪.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下汽車制造業價值創造研究[D].蘭州:蘭州財經大學,2023.
[4]高帆.“新質生產力”的提出邏輯、多維內涵及時代意義[J].政治經濟學評論,2023,14(06):127-145.
[5]張林,蒲清平.新質生產力的內涵特征、理論創新與價值意蘊[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9(06):137-148.
[6]李政,廖曉東.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理論、歷史和現實“三重”邏輯[J].政治經濟學評論,2023,14(06):146-159.
[7]王玨.新質生產力:一個理論框架與指標體系[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54(01):35-44.
[8]肖靜,曾萍,章雷敏.地區數字化水平、綠色技術創新與制造業綠色轉型[J].華東經濟管理,2023,37(04):1-12.
[9]朱東旦,羅雨森,路正南.環境規制、產業集聚與綠色創新效率[J].統計與決策,2021,37(20):53-57.
[10]熊曉煉,樊健.金融科技與制造業綠色轉型協同演化機制及區域協同差異——基于哈肯模型的實證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2,39(11):63-73.
[11]謝琨,徐曉玲.雙重環境規制、綠色技術創新與制造業企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J].現代管理科學,2023(03):103-113.
[12]邢會,賈胤婕,陳園園.開放式創新驅動制造業綠色轉型了嗎——一個有調節的中介效應模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2,39(24):40-49.
[13]張蘭,任杏,梁畢明.綠色創新政策賦能企業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基于比亞迪汽車的案例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23,44(11):111-128.
[14]燕紫琲.環境規制對新能源汽車企業創新績效影響研究——以比亞迪公司為例[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24.
[15]鐘穎.政府補助下企業綠色創新績效研究——以比亞迪為例[D].廣州:暨南大學,2021.
[16]王劍思,胡永銓.“智慧助力”:新制造企業智慧物流策略構建研究[J].現代商業,2020(34):15-17.
[17]吳少輝,胡永銓.數字經濟時代傳統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發展研究[J].商場現代化,2021(04):166-168.
作者簡介:邵杰(2003— ),男,漢族,浙江杭州人,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本科在讀,主要從事商務英語、商科企業研究;胡永銓(1965— ),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管理學院教授,浙江工商大學現代商貿研究中心研究員,浙江工商大學數字創新與服務型制造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從事組織變革、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