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提出了從結合學生學習生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四個維度出發的語文教學策略建議,旨在讓語文回歸學生生活,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強調實現深度融合需多方共同努力,為后續語文教學改進提供了參考方向。
關鍵詞:語文教學" 學生生活" 策略" 教育評價 教學理念
一、引言
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討讓語文回歸學生生活的有效途徑,以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與實用性。
二、讓語文回歸學生生活的對策建議
(一)結合學生學習生活
1.課堂教學情境創設
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與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學情境。例如,在教授議論文寫作時,可以模擬學校的辯論會場景,讓學生圍繞某個辯題展開討論、撰寫辯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學習議論文的寫作結構、論證方法等知識,還能將其應用于實際的辯論情境中,提高語文應用能力。
2.學習資源開發利用
充分開發與學生學習生活相關的語文學習資源。如建立班級語文學習群或博客,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學習心得、讀書筆記、作文等作品,并相互交流、點評。同時,教師可以將優秀的學習資源整理成冊,供學生參考學習,拓寬學生的語文學習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結合學生學校生活
1.校園文化活動融入
將語文元素融入校園文化活動中。例如,舉辦校園詩歌朗誦比賽、課本劇表演活動等。在詩歌朗誦比賽中,學生需要選擇合適的詩歌作品,深入理解詩歌的內涵與情感,并通過朗誦技巧將其表達出來,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和朗誦水平,還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課本劇表演則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改編、排練和表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2.學科融合教學實踐
開展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教學實踐。如在科學課上,讓學生撰寫科學實驗報告,要求語言準確、條理清晰,運用語文中的說明性文字表達實驗目的、步驟、結果和結論;在美術課上,讓學生為自己的繪畫作品創作文字說明或故事,將美術作品與語文表達相結合,培養學生在跨學科情境中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
(三)結合學生家庭生活
1.家庭作業設計創新
設計創新家庭作業,加強語文學習與家庭生活的聯系。例如,布置家庭故事講述作業,讓學生回家后向家人講述自己在學校里的趣事、學習收獲等,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或者開展親子書信往來活動,學生和家長通過書信交流情感、分享生活感悟,提高學生的書信寫作能力和情感溝通能力。
2.家庭閱讀氛圍營造
倡導家庭閱讀氛圍的營造,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等渠道,向家長宣傳閱讀的重要性,鼓勵家長在家中建立家庭書架,定期開展親子共讀活動。在親子共讀過程中,家長和學生可以相互交流閱讀感受、討論書中的人物和情節,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增進親子關系,促進家庭文化建設。
(四)結合學生社會生活
1.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組織學生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并將語文學習貫穿其中。例如,開展社會調研活動,讓學生針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撰寫調研報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收集資料、整理數據、分析問題并撰寫報告,這一系列活動都需要運用語文知識進行信息處理和表達,提高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的語文應用能力。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志愿者活動,如社區文化宣傳、關愛弱勢群體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社會生活,并用語文知識進行宣傳、交流和記錄。
2.社會文化資源利用
引導學生利用豐富的社會文化資源學習語文。如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文化古跡等,在參觀過程中,教師可以布置相關的語文學習任務,如讓學生撰寫參觀心得、為文物撰寫解說詞等。同時,利用現代媒體資源,如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平臺等,鼓勵學生關注優秀的文化類公眾號,制作語文學習相關的短視頻作品,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和感悟,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增強語文學習的社會性和實用性。
三、結論
本研究提出了結合學生學習生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的一系列語文教學策略建議,旨在讓語文教學回歸學生生活,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使語文真正成為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然而,要實現語文與學生生活的深度融合,還需要學校、教師、家長以及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不斷探索和創新語文教學模式,完善教育評價體系,營造良好的語文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