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師范學院作為一所地方師范院校,始終堅守師范初心,在源源不斷培養更多新時代師范生的同時,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將辦好教師教育、為基礎教育服務視為責無旁貸的使命。學校自2011年開始承辦“國培計劃”,10余年來共完成4萬余人次的教師培訓任務,為河南基礎教育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以教育家精神涵養新時代師德觀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對廣大教師潛心從教的激勵和指引,為教師點亮了前進的明燈。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涵養新時代師德觀,對于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師者,人之模范也。”教師的職業特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道德高尚的人。學校堅持師德為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等作為教師培訓“開班第一課”內容,讓“開班第一課”成為傳達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的宣講課、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師風素養的指導課。開設教師培訓政策解讀課程,幫助教師明晰政策指向,提升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思想自覺。開展師德養成培訓,通過先進事跡引領、典型案例警示、參觀師德師風涵養基地,引導教師堅守教育初心,規范從教行為,踐行育人使命。
二、把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師教育全過程
安陽師范學院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致力于培養新時代卓越教師,深入開展基礎教育教師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一體化研究與實踐,聚焦課程設計、過程管理和文化傳承等重要環節,著力提升培訓質效。
(一)科學設計培訓課程
精準調研、找準需求是聚焦培訓主題、落實培訓目標的關鍵環節。在教師集中培訓項目設計中,項目團隊基于教師培訓政策文件,深入開展訓前、訓中、訓后三個階段的需求調研,深入分析調研結果,解決教師培訓“為了什么”“解決什么”“怎么解決”的問題。在掌握培訓需求的基礎上,項目團隊組織學科專家,根據《中小學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和培訓目標要求,精準提煉培訓主題,深入論證培訓方案,科學研制培訓課程。培訓課程包括理論課程、實踐課程和互動課程,聚焦新時代教師的核心素養,對接教學、對準需求、釋疑解惑,形成邏輯嚴密的立體化課程體系,確保教師參加一次培訓能夠系統解決一個專業發展問題。
(二)著力加強過程管理
學校堅持向管理要質量,健全工作機構,明確責任分工,精耕細作抓培訓,重點強化三個環節:一是完善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安陽師范學院“國培計劃”項目管理辦法》等8項制度,涵蓋項目實施、團隊建設等內容,提升培訓的規范化、專業化水平。二是打造專業團隊。培訓項目實行學科首席專家負責制,由首席專家牽頭組建專業知識扎實、結構合理的培訓專家團隊。學?,F有專職培訓教師136人、兼職培訓教師272人。定期組織專家報告會、研討會,持續提升培訓團隊的業務能力。三是強化質量監控。加強培訓全過程監管,嚴禁隨意變更培訓課程。組建教師培訓評價專家組,通過訓前審核培訓方案、訓中推門聽課、訓后開展績效考評等形式,及時發現并解決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持續提升培訓質量。
(三)積極傳承紅色文化
學校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確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傳承的要求,合作共建11個甲骨文學校,開發甲骨文體操,將甲骨文文化融入教師培訓課程,充分發揮傳統文化教育與價值觀培養、專業教學、綜合素養培育的協同效應,進一步激發參訓教師的文化自信。將紅旗渠精神融入教師培訓,開展“重走紅旗渠”實踐活動,引領參訓教師深刻領悟“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推動紅旗渠精神鑄魂育人走深走實。學校建有紅旗渠精神“三融三進”展館、甲骨文陳列館、漢字文化體驗館,著力打造“三館合一”的教師教育培訓基地,以史育人,以文化人。
三、踐行教育家精神,打造教師教育品牌
按照河南省教育廳部署,安陽師范學院于2023年承擔濮陽縣縣域教師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建設項目,經過2年探索,逐漸形成了“1123”工作模式,即圍繞1個目標(教師專業發展長效化),構建1個機制(教師專業發展“選、育、用、評”機制),把握2個關鍵(把握“學、用”兩個關鍵環節,實施雙輪驅動),實現3級進階(“輸血—造血—自我循環”教師專業發展三級進階),形成縣域教師隊伍動態化發展新生態。
(一)構建UGS協同機制,實現“選、育、用、評”一體化
成立UGS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和任務,協同開展系統調研,摸清短板,梳理問題,一體化設計“選、育、用、評”方案。“選”:濮陽縣教育局負責遴選“種子學?!薄胺N子教師”“種子團隊”,形成縣域教師專業發展的“種子基地”?!坝保喊碴枎煼秾W院負責遴選優質學校和教師培訓專家,按照項目方案開展精準培訓,實施精準幫扶?!坝谩保喊l揮濮陽縣“三名”工作室主持人作用,建立“水土適應”的本地培訓團隊,促進縣域教師專業培訓力量良性生長?!霸u”:建立教師發展逐級培養機制,設定梯級目標,引領教師逐級成長。
(二)把握“學、用”兩個關鍵環節,實施雙輪驅動
一是把握精準培訓環節。強調訓前、訓中、訓后目標伴隨、任務驅動。采用專題講座、案例研討等方式,讓教師學會“生成式學習”,將所學知識和技能迅速轉化為教學實踐,提高培訓的實效性。二是把握校本實踐環節。搭建教師發展共同體平臺,構建目標引領、團隊協作、活動牽引和評價激勵的校本實踐機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長效化。在互聯互動過程中,促進“學、用轉化”,形成名校帶弱校、名師帶骨干教師、骨干教師帶全員的“校帶?!薄皫煄健睓C制,輻射帶動濮陽縣全體教師專業發展。
(三)構建校本研修共同體,實現“輸血—造血—自我循環”三級進階
采取三階段培育模式,形成從“輸血”到“造血”再到“自我循環”的教師專業發展體系。第一階段:組建高校專家、教研員、一線名師導師團隊,與“三名”工作室成員組成“1+1+10”校本研修共同體,引領團隊進行線上線下主題式研修,形成階段性研修成果。第二階段:由專家團隊全面指導校本研修示范校。建立校本研修機制,創新校本研修模式,形成顯性成果。第三階段:由校本研修示范校引領,統籌建立鄉村小規模學校、教學點等區域連片校本研修機制,實現資源共享、以強帶弱,推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濮陽縣縣域教師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實施以來,UGS三方協同推進,教師專業發展收到了良好的實踐效果。一是實施生成式培訓,完善“輸血”支持服務功能。創新實施“9段式”教師培訓模式,依托高校專家、教研員、一線名師和縣域骨干教師組成專業學習共同體,通過生成式“輸血”,形成顯性成果,實現從目標到成果之間的閉環。二是搭建本土專家成長平臺,完善“造血”支持服務功能。以縣域教師培訓師團隊建設實踐為例,通過開展名師論壇、名校長論壇、名班主任論壇、送教下鄉等活動,50名教師培訓師培育對象快速成長,獲得輻射引領全域教師發展的“造血”功能。三是構建區域教師共同體,完善“自我循環”體系。通過專家引領示范校研修、示范校引領片區學校研修,分層分級培養,實現了區域內本土專家的專業成長,激發了教師培訓團隊持續發展的自主性。
師道傳承薪火旺,育英鑄魂譜新章。未來,安陽師范學院將聚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卓越教師培養的全過程積極踐行教育家精神,推動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本文系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基于UGS協同背景下縣域整體推進校本研修與教師專業發展研究”(項目編號:2024SJGLX0434)和河南省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重點項目“基于UGS協同的縣域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建設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24-JSJYZD-015)的成果]
(作者系安陽師范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院長,河南省教育學會教師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河南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