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新工科建設的背景,社會對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該文針對“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教學現狀,開展對應問題分析,并提出對應解決方法。為了使學生更容易理解理論知識并開闊思維,本課程進一步豐富了實際案例,同時提出采用討論式教學增強師生互動,此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新領域知識點理解。通過課程改革、教學思路優化與探索應用三種不同方式,不僅培養了學生工程項目管理層面的實際應用能力,而且為課程教學方法的多元化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新工科;工程項目管理;教學改革;實際案例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Teaching"Reform"and"Exploration"of"\"Engineering"Project"Management\"
Course"under"the"Background"of"New"Engineering
Liu"Xuefeng*"Wei"Yong"Xu"Xia
School"of"Urban"Construction,Changzhou"University"JiangsuChangzhou"213164
Abstract:In"the"background"of"the"construction"of"new"engineering"courses,the"society"provides"higher"capability"requirements"for"the"talent"cultivation"of"water"supply"and"drainage"science"and"engineering.To"address"this"challenge,this"paper"plans"to"focus"on"the"teaching"status"of"engineering"project"management,followed"by"identification"of"the"inherent"problem,as"well"as"providing"corresponding"strategy.Based"on"the"rich"curriculum"cases"and"proposed"discussion"teaching,students"may"enhance"the"comperhension"and"explore"more"ideas,resulting"to"strengthen"the"mastety"of"knowledge"points"for"student"in"new"fields.Through"three"different"ways"of"curriculumnbsp;reform,optimization"of"teaching"ideas"and"exploration,the"practical"application"ability"for"students"is"not"only"exercised"in"engineering"project"management,but"also"provide"a"fundamental"basis"for"the"diversification"of"curriculum"teaching"methods.
Keywords:new"engineering;project"management;teaching"reform;actual"case
1"概述
為了應對新經濟的蓬勃發展,國家層面提出了新工科建設這一發展戰略。基于此背景,高校教育的發展理念發生了變革,新工科建設將成為推動這一變革的核心要素之一。其中這一變革包括了“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和“北京指南”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發展路徑和方向[1]。新工科建設理念強調學科交叉融合,倡導培養綜合全面發展高素質應用創新型人才。這種發展理念旨在適應未來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需求,使高校教育更好地為社會和產業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在這一理念下,新工科建設積極推動高校課程的改革,將重點放在跨學科之間的融合上,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以更好地迎接未來的挑戰。給排水科學與工程作為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其培養目標更是與新工科建設的理念相契合,專注于培養全面發展的新型科技人才,具備強烈社會責任感、溝通合作意識、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實踐創新能力。這不僅符合新工科建設對人才培養的期望,也使得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更具有適應性和競爭力。
在新工科建設的背景下“工程項目管理”作為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更加凸顯了其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方面的重要性[2]。本課程不僅涵蓋了工程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對質量和工期等目標的控制方法,更強調學生在掌握理論基礎的同時需具備從事工程項目管理的實際能力。這既有助于學生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也強化了他們在實際工程項目中的應用水平。隨著新工科建設的快速發展,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改革升級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教學改革則是這一改革過程中的核心內容之一。通過對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可以更好地適應新工科建設的要求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和創新水平。這不僅有助于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更好地融入新工科建設的大局,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3]。
2"課程概述及特點
“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是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中的核心基礎課程,旨在為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提供項目管理領域的基礎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課程內容涵蓋了項目管理的基本理論方法和工具,以及在給排水工程項目中的具體應用[4]。通過系統性的學習,學生將能夠深入了解工程項目管理的核心概念,掌握項目計劃編制、進度控制、成本管理等關鍵技能。
該課程主要具備以下特點:(1)一次性和獨特性的管理。工程項目的一次性、獨特性和不可逆性特征,決定了工程項目管理的一次性的特征。(2)全過程的綜合性管理。工程項目管理是對項目生命周期全過程的綜合管理。(3)制約性強的控制管理。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條件下,每個工程項目都有嚴格的投資成本、質量和功能、時間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
3"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在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學中,雖然在授課方面有一定的教學基礎,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注意和改進。
3.1"理論與實踐結合性差
本課程涉及經濟管理等多個方面,內容豐富且以理論知識為主,部分知識點抽象難以理解。該課程的教學目標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還要求將其靈活運用于工程項目中。目前課程注重理論知識的教授,缺乏真實的工程項目案例分析,學生難以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場景相結合[5]。
為了把理論學習靈活應用于實際工程項目管理中,需要進一步優化教學設計,提高實際案例的數量和質量,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水平。(1)引入更多的實際工程項目案例,通過案例分析讓學生深入理解課程中的理論知識。(2)安排實地考察和專業人士的訪談,使學生親身感受項目管理的現實情況。(3)引入更多互動式教學方法。(4)教授并鼓勵學生使用實際的項目管理工具和軟件,讓他們熟悉行業中常用的工具,增加實際操作的機會。(5)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
通過綜合應用可以提高“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理論與實踐結合性,減輕學習難度,使學生更好地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項目管理中。
3.2"跨學科整合有待加強
該課程注重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的結合,通過實際案例和項目模擬等方式,讓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靈活應用于實際工程項目管理中。盡管強調了學科交叉融合,但在實際教學中課程可能過于專注于工程項目管理本身,而忽略了與其他相關學科的聯系,如商業管理、法律等,導致學生在特定領域中的深度理解不足,與其他相關專業的整合度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因此可以整合來自商業、法律等領域的案例,讓學生了解和分析在實際項目管理中涉及的多學科挑戰和解決方案。同時也可以設計跨學科合作的項目,要求學生與其他專業的學生共同解決實際問題。工程項目管理涉及多個學科領域,因此需要更多跨學科的案例和實例,使學生能夠更全面地了解項目管理的多元性。通過增強跨學科整合,學生將更全面地理解工程項目管理在不同領域中的應用。
3.3"實踐能力培養有待突出
盡管課程強調了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但在具體實踐環節上還可以更加突出。通過更多的實地考察、實際項目實踐等方式,加強學生在實際項目管理中的實際操作技能。學生在課堂中學到了理論知識,但在實際項目中應用能力有限,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而本課程可能過于側重理論講解,缺乏實際操作的機會,使學生無法真正鍛煉實踐技能。
通過對教學現狀的分析,可以有針對性地制訂改進方案,提高“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教學質量,更好地培養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在工程項目管理領域的實際應用能力[6]。學校可以通過引入實際項目實踐,讓學生親身參與項目的規劃、執行和監控階段。
4"教學體系改革
為提高“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教學效果,更好地適應新工科建設的要求,以下是一些建議的教學體系改革方案:(1)強化理論與實踐融合。通過深入挖掘實際工程項目案例,建立與實際項目管理緊密結合的理論框架,促使理論知識更貼近實際應用。增加實際操作環節,使學生能夠在模擬項目中運用所學知識,提高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度。(2)跨學科整合加強。加強與相關專業的合作,引入跨學科的實際案例,使學生能夠更全面地理解工程項目管理的復雜性。通過設計專門的模塊,涵蓋與工程項目管理相關的法律、商業、可持續發展等知識,培養學生在多領域協同工作的能力。(3)提高互動性。采用更多的互動教學方法,包括小組討論、項目模擬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度。通過互動性教學,促進學生之間的思想碰撞,培養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4)加強實踐能力培養。為學生提供實際操作的機會,包括實地考察、項目實踐等,以培養學生在實際項目管理中的實際操作技能。通過真實項目的實踐,學生可以更好地適應未來工程實踐的需求。
這些教學體系改革的建議,可以更好地強化“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教學效果,培養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更具實際應用能力和跨學科綜合素養的專業人才。
5"案例式和討論式教學
針對“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特點,可采用討論式教學。通過在授課過程中引入實際工程案例,幫助學生更好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教師運用分析授課的方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
5.1"案例式和討論式教學在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
在“工程項目管理”課程中,引入實際案例尤為重要。可以選擇涵蓋城市給排水系統建設的案例,包括污水處理廠建設、供水管網更新等,以展示項目管理在基礎建設中的應用,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項目結合起來[7]。
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給排水項目在啟動和規劃階段需要考慮的因素,同時引導學生分析案例中與給排水工程質量和安全相關的挑戰,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讓學生分析案例中可能遇到的供應鏈管理問題,從而理解供應鏈對項目成功的重要性,同時針對案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引導學生進行風險評估和制定風險應對策略。在授課過程中,將學生分組,讓他們共同規劃一個給排水項目的啟動和規劃階段,包括項目目標、范圍、可行性分析和計劃。部分小組主要針對工程項目中的潛在風險進行風險管理討論,共同制定有效的風險緩解措施。其余小組主要對技術應用進行討論,讓學生小組就新技術應用在給排水項目中的場景進行討論,分享各自的見解和觀點,從而挑選最佳方案。最后在班級進行方案討論,讓不同小組分享他們的分析、解決方案和經驗,促進全班學生的交流和學習。
通過案例式和討論式教學,學生將更深入地理解給排水專業工程項目管理的理論知識,培養團隊合作和問題解決能力,為未來實際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5.2"考核方式
給排水專業的“工程項目管理”課程中采用案例式和討論式教學模式的情況下,教學評價機制需要更好地適應學生實際的學習需求和教學目標。原有的評價機制采用閉卷考試(70%)和平時成績(30%)相結合的方式。然而,由于考試時間、試題類型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單純閉卷考試難以考查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尤其是在案例式和討論式教學中,故而需要對評價機制進行優化調整。
當設計給排水專業的“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期末考核方式時,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評估方法,以全面考查學生對“工程項目管理”理論和實際應用的掌握程度。建議采用項目/案例分析演示與答辯、項目管理實踐報告,以及閉卷考試和平時成績(課程參與度和作業)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綜合評價。項目/案例分析演示與答辯主要是組織一個綜合性的案例分析與討論,讓學生運用所學的項目管理理論解決給排水領域的實際問題。學生可以以小組形式討論案例,并在最后展示他們的分析、解決方案和團隊合作能力,該部分占20%。項目管理實踐報告主要要求學生選擇一個與給排水相關的實際項目,并編寫一份綜合性的項目管理實踐報告。報告內容可以包括項目的背景、目標、計劃、執行過程、問題解決方案以及項目總結和改進建議,該部分占20%。閉卷考試主要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概念,該部分占50%。平時成績主要考慮學生在整個學期的參與度和課程作業,包括小組討論、課堂問題回答等,該部分占10%。
采用案例式和討論式教學模式,可以更好地考查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提高他們的學習成效。同時,可以全面了解學生在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工程項目管理”課程中案例式和討論式教學中的表現,促使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項目管理理論。
結語
通過對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中的“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學體系進行改革,不僅僅是在傳遞理論知識,更是在塑造未來成功的工程實踐者。在新工科背景下,提高“工程項目管理”的教學質量,對于培養全面發展的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實踐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工程項目管理”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采用案例式教學法能夠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結合起來,更好地掌握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項目管理理論,更清楚自己的目標,同時也能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融于實踐中。因此,“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學體系改革可以更好地滿足國家對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宋吉娜,王君成.“新工科”背景下《給水排水管網系統》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21,8(87):4143.
[2]劉璐璐.新工科背景下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學改革[J].科技風,2023(23):123125.
[3]劉永澤,封莉,張立秋.新時代工科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以工程項目策劃與管理概論課程為例[J].高教學刊,2021,7(S1):113115.
[4]王倩.新工科背景下工程項目管理課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J].冶金管理,2022(07):181183.
[5]楊亞萍,李妍,宋祥龍.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研究:以西安航空學院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3(25):176179.
[6]趙東升,張怡文.新工科背景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科技視界,2022(29):163165.
[7]溫曉慧,劉將.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2,8(32):140143.
基金項目:2023年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30803975185316);2023年常州大學教育教學研究課題(GJY2023002);2022年常州大學課程思政示范課程
*通訊作者:劉雪峰(1991—"),男,漢族,黑龍江大慶人,博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綠色低碳水處理與風險控制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