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當中存在不同類型的學生組織,這些學生組織在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聯系、豐富大學生課余生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學生組織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探究了改變現狀的一些路徑方法。高校可通過增強思想引領、重構部門架構、適度放權、大力鼓勵創新、增強學生獲得感等方式促進高校學生組織發展。
關鍵詞:學生組織;高校;發展路徑
引言
學生組織,是指在高校內根據一定的章程開展活動的組織。高校里比較常見的學生組織有團委、學生會、新聞中心等等。《共青團指導學生聯合會工作的若干規定》中也指出學生聯合會工作是青年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研究高校各學生組織的發展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抓手。通過優化學生組織的發展路徑,促使學生組織更好為大學生思政教育服務。
一、學生組織的發展現狀
學生組織是高等教育育人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面向學生、服務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陣地。學生組織對于學校的學風建設、文化建設等起到重要作用[1]。在微觀層面,學生組織也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成長的平臺,對于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有積極作用,研究發現學生在大學時期成為學生干部對于畢業后工作的起薪具有正向反饋的作用[2]。
隨著時代不斷進步,學生組織應當承擔更多育人的作用,做好學生組織的建設,是推進“三全育人”的重要路徑。因此,本文通過分析學生組織在日常管理和發展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優化發展路徑的建議。
二、學生組織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引領不足,未能發揮榜樣作用
(1)學生組織在學校領導下、團委指導下設立和運行,舉辦的活動要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但是當前很多學生對思想引領作用不夠重視。舉辦的很多活動是為了迎合大學生的偏好,而非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念。一個優秀的學生組織是高校育人的重要一環,是否有利于培養綜合性人才是一個重要判斷標準;(2)目前部分學生組織沒有制定章程,或者制定的章程不夠具體。很多學生組織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偏離了設立的初衷,舉辦的活動與組織的相關性不高,學生組織中的學生干部也會因為缺乏指導性文件而不清楚建設方向;(3)各個學生組織在學生干部的選人方面,只是考察表達能力、管理能力,缺乏思想政治素養考察。學生組織要培養思想端正、品學兼優的學生干部,發揮榜樣作用。
(二)組織設置混亂,部門職責不清
當前,許多高校的學生組織設立具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學生組織及其部門設置不夠科學,導致學生組織職責不夠清晰、分工不夠合理、效率不夠高效。(1)各個高校及二級學院在設立學生組織的時候沒有統一。各個省、市都會設立的組織是團委和學聯,各高校會相應設立團委和學生會。此外,部分高校還創新性地成立了學生自律委員會、易班發展中心、學生新媒體中心、學生健康促進委員會等。由于各個高校設立的學生組織不同,在與各級團委、學聯等組織對接工作的時候產生極大的不便,不利于高校學生組織之間的交流;(2)除了學校之間存在差異較大,不同學院的學生組織在部門設置上面也不完全一致。在設置學院的學生組織過程中,學校往往會指明一個大方向,但在具體的細節上學院存在很大的自主空間。相同職責的學生組織在不同學院之間因為學生規模、專業特征、發展歷史、指導老師管理風格等差別導致在部門設置上存在較大差異,這種差異增加了不同學院的學生組織之間合作的難度,不利于集中多個學院的資源去完成更大的項目;(3)學生組織的具體職責不夠清晰[3]。由于學生組織在設立的時候比較隨意,學生組織之間的界限不夠清晰,導致學生組織思想政治工作弱化,權責也不夠清晰。學生組織的章程也未能完全發揮作用,很多工作的分配未遵循一個完善的規則,進而導致部分學生組織舉辦活動過多,內容過于龐雜,偏離了自身的定位;部分學生組織卻缺乏自己的品牌活動,存在感不斷降低。以上現象都表明,學生組織架構不清晰、學生組織的職責不明確使得學生組織的工作互相推諉,阻礙學生組織的高效運行。
(三)日常管理過嚴,缺乏管理自主
大部分學生組織會配備一名或多名指導老師,指導老師一般由所在學院的專職輔導員擔任。不同老師管理風格不一樣,但多數指導老師的管理過于嚴格,學生組織的發展則過度依賴指導老師,學生干部在學生組織中只擔任“執行者”的角色。學生漸漸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遇上問題就通過“工作人員—部門負責人—學生組織負責人—指導老師”這個路徑層層上報,造成辦事效率低下。這種“大家長”的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干部,學生沒有機會鍛煉組織能力、管理能力、溝通協調能力,也不利于激發學生在學生組織工作的積極性。
(四)創新意識不足,建設停滯不前
經過多年的發展,大部分學生組織都有自己的品牌活動,這些活動漸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案。過去的方案可以提高辦事效率,指引新加入學生組織的學生快速了解如何去辦好一個活動,但過度依賴已有方案卻桎梏了學生的創新思維。無論是高年級的部門負責人,還是低年級的工作人員,他們總是傾向于沿用過去的方案,而不去考慮是否有提升或者創新的空間,完全照搬過去的經驗,導致很多活動多年沒有創新。即使部分學生干部提出創新的想法,也很難依靠個人力量去推動創新。久而久之,每一個加入學生組織的新生都是跟著師兄師姐去完成固定的活動,而沒有去思考能否增加一些更有意義的、與學生組織相關的活動。這既不利于學生組織的發展,也不利于個人能力的提高。方案在撰寫之初會受限于當時的背景與條件,并且難以完全預計活動舉辦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所有問題。學生組織的負責人一般每年都會進行調整,他們往往不夠重視每次活動結束后的經驗總結,也沒有去思考如何把活動同最新的時代發展相結合。學生組織創新意識不強,導致很多學生活動未能跟上高等教育發展最新的步伐,限制了學生組織的長遠發展。
(五)吸引力下降,學生干部人數不足
近年來,學生加入學生組織的意愿持續下降,每年新生報名學生組織的人數逐漸減少,選拔學生干部的標準隨之降低,造成學生干部團隊的整體素質沒有過去那么拔尖。造成這種現象有多種原因。(1)部分高校學生組織的口碑較以往有所下降。高校學生組織是學生自主管理、服務學生的非盈利組織,但是有少數高校的學生組織卻存在“官僚化”現象。部分學生干部未能認清自身定位,濫用學生組織中的職務為自己謀取特權,這種情況雖是個別現象,但對高校學生組織形象的傷害非常大。互聯網的普及加速了這些負面新聞的傳播,使得部分大一新生及其家長對學生組織產生偏見和誤解;(2)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的課余生活更加豐富。學生組織和學生社團的數量比以往更多,課余時間中大學生的選擇會比以前更多。相比于傳統的學生組織,一些比較新奇的社團和公益組織更能吸引他們的目光;(3)學生對于平衡學業與學生工作之間的擔憂也在增加。近年來,就業環境比較嚴峻,很多學生對于未來就業比較擔憂,越來越多的同學把更多時間花在就業準備上,包括提高學業績點、提前去相關行業實習等,他們認為學生工作對于就業缺乏直接的聯系。
三、對策與建議
(一)增強思想引領,發揮榜樣作用
在對學生組織進行指導和管理的過程中,要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國家的教育方針,做好育人工作。(1)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明白學生組織設立的目的是服務同學。學生組織的形式和職責是多樣的,但是都要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大學生去構建正確的思想價值體系;(2)提高學生干部的準入門檻,加強學生在思想政治素質、學業成績等方面的考核。目前的學生組織在選拔學生干部的時候,更多考慮的是該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對學生工作的熱情,卻忽視了政治表現、學業成績等方面的考察。大學的評價模式雖然是豐富多元的,但是評價大學生最重要的標準還是思想和學業。在大一新生的選拔中,應當加入關于政治素養的考察,可以在選拔筆試或面試的過程中加入關于最新理論、政策、文件等知識的考核。在選拔學生組織部門負責人的時候,除了考察政治素養,還應該對學業成績有要求,例如設定一個學業績點排名的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應當要明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目標,在培養學生干部的過程中完成思想教育。
(二)梳理部門架構,明確職責范圍
(1)在學生組織和部門設置上需要科學有效。對于當前職責比較相近的組織或部門進行合并,對于職責比較繁雜的部門進行拆分。部分高校的學生組織發展歷史比較悠久、管理比較成熟,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其他高校在進行學生組織架構調整的時候可以參照這些成熟高校的做法,不宜過度標新立異,只有符合主流的模式才能更好地進行交流與合作;(2)學校層面對二級學院成立學生組織要有更為詳細的指導,盡量統一各個學院的學生組織設立方式,這樣有利于校、院之間的交流,也有利于學院之間的交流;(3)二級學院要在學校指導下建立符合學院發展的相關制度,明確各個學生組織的具體職責。學生組織不僅僅去對接學校相關部門完成固定工作,還可以結合學院的學科特點去舉辦一些面向學院學生的特色活動。二級學院應該要對學院的所有學生組織進行全盤考慮,協調好各個組織活動的舉辦。
(三)管理適度放權,加強參與意識
大學生選擇加入各類學生組織,花費課余時間在學生工作上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希望能通過此途徑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高校學生組織應該是自我管理、自我運行的組織,指導老師不應該管理得太嚴格,可以適當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高校學生組織的一個重要性質就是由學生去進行自我管理,完善的制度就是學生們日常管理的依據。指導老師應當引導學生去學習如何制定完善學生組織的辦事章程,鍛煉他們組織各種活動的能力。完善制度后,學生可以通過制度去衡量應該如何舉辦活動,如何去運行學生組織。適度放權不代表疏于管理,指導老師需要明確學生干部的管理責任。作為指導老師應當抓大放小,把握原則與方向,在各項活動開展的具體形式與細節上,則給予學生干部更多的發揮空間,這樣能夠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四)大力鼓勵創新,建設與時俱進
只有不斷創新,與時俱進,才能讓學生組織更好地發揮育人作用。學生組織的創新發展需要高校工作者大力去推動。一方面,指導老師要鼓勵學生在學生組織活動中進行創新,對于學生干部提出的創新建議,應當及時去考察其可行性。如果學生提出的創新能收到積極的反饋,那么學生也會更有動力去進行下一步的嘗試,進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另一方面,指導老師要結合時代的發展,把握學生活動創新的方向,并通過激勵的方式去引導學生進行創新。例如在學生組織評比的過程中加入創新因素的權重,讓學生感受到創新帶來的正向反饋;此外,還可以把更多的資源向創新的活動傾斜,給予有創新的活動、符合學科發展和時代發展潮流的項目更多的支持,大力推動學生活動與新時代高校育人有機融合。
(五)增強學生獲得感,重塑學生進入意愿
近年來,學生加入學生組織的意愿降低,導致高校組織的學生干部儲備不足,也影響了學生干部隊伍的質量。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需要打消學生的顧慮,提高他們對于學生工作的興趣。(1)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干部清楚自己的定位,首先要做好學生,其次才是做好學生干部[4]。進入學生組織是為了鍛煉能力、服務學生,而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或者獲得權力。用實際的行動去帶給新生一個良好的印象,一個學生組織是積極向上的,讓學生在學生組織中感受到自豪感;(2)要關心學生的個人發展情況,注重學生組織的育人作用。學生組織是一個鍛煉的平臺,通過活動的舉辦,學生可以提升管理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等。同時,指導老師應該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關心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學生干部在學生組織中能夠感受到關心和溫暖,才能夠讓學生感到歸屬感,更加有熱情去投入其中。
結語
高校學生組織歷史悠久,培養了無數學生干部,為高校思政育人作出了重要貢獻。時代不斷發展,大學生的成長背景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回顧學生組織的發展,正視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革優化的路徑,是學生組織未來走向更好發展的必走之路。引導學生組織健康發展,促進高校教育體系完善是高校工作者的使命與職責。
本文系肇慶教育發展研究院2023年度教育研究課題一般課題《以主題團日活動為載體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以肇慶學院為例》(項目編號:ZQJYY2023221)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韓雪,李昉睿.高校學生會思政教育功能分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09):83-84.
[2]孟穎穎,白慧心,韓俊強.學生干部經歷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影響——來自簡歷投遞實驗的證據[J].中國人口科學,2023,37(06):50-63.
[3]喻凱.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學生會組織改革再出發——基于學聯學生會改革的政策文本梳理[J].青少年研究與實踐,2023,38(03):1-8+19.
[4]馮宏圖,高瑩,徐繪.新時代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以榆林學院為例[J].榆林學院學報,2023,33(06):119-123.
(作者單位:肇慶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