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挑選涵蓋整個開放教育教學過程的6個具有代表性的教學質量因子。系統梳理了南京開放大學體系內十家學習中心橫跨六個學期的詳盡數據,運用統計學方法進行深入計算與分析,輔以Excel圖表,直觀呈現南京開放大學各基層辦學單位的教學質量現狀。針對暴露出的問題進行深刻探討,旨在精準定位教學質量的瓶頸與挑戰。最終提出若干切實可行的策略與建議,旨在為促進辦學質量的全面提升提供參考路徑。
[關鍵詞]質量因子;離散系數;教學質量""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5.01.027
一、引言
教學質量是教學系統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與教學、學習有關的每一個環節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教學質量。開放大學(廣播電視大學)并不是一所學校,而是一個辦學與教學系統,辦學組織體系內各教學單位在開放教育教務、教學管理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承擔著不同的任務,教學質量的保證是通過各教學單位圍繞同一教學目標、按照一定的分工協調完成的。既然,開放教育質量生成是不同層級、復雜多元、相對獨立的各個辦學主體共同作為的結果,整體質量則必然受控于分布廣泛的眾多的“質量節點”的影響。
開放教育教學質量因子工作自2008年正式啟動,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國家開放大學對其內涵和特征把握更加準確,因子數量從最初的4個發展到現在的13個。開放教育教學質量因子的內涵界定為:對提高開放教育教學和管理質量起到關鍵性作用,或能體現相關工作狀態和變化走向的最小因素。[1]為有效發揮質量因子數據作用,筆者從13個因子中選取了萬人比、專續本比例、課程注冊率、學位獲取率、實考率和及格率這6個有連續性、導向性的質量因子,分析近年來南京開放大學各基層辦學單位的質量現狀,以期通過抓關鍵環節、主要環節的質量,帶動整個教學、教學管理全過程的質量不斷提高。這6個質量因子涵蓋了教學過程的前端、后端和中間過程,它們的內涵界定、統計口徑、計算公式如下表所示。
筆者從南京開放大學全系統中選擇了10家學習中心,這些學習中心開辦開放教育項目已有一二十年歷史,其中除了匯文學校是民辦學校外,其它學習中心均是公辦院校。筆者整理了這10家學習中心16年春季至18年秋季6個學期的相關數據,分別計算出了上文提及的6個教學質量因子,做出柱形圖如下圖所示。公式中各學習中心每季相關數據采集自國家開放大學教務系統,每年南京市常住人口數來源于南京市統計局官方網站。
二、各基層單位教學質量比較與思考
為了更好地分析數據,筆者引入“離散趨勢分析”這一統計學概念,離散趨勢分析指的是用一個特別的數值來反映一組數據相互之間的離散程度,本文主要利用離散系數這一統計量。離散系數的定義是,標準差與平均數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離散系數=標準差/均值X100%)。[2]離散系數大,說明數據的離散程度也大;離散系數小,說明數據的離散程度也小。
筆者計算出了這10家學習中心6個學期各質量因子的平均值、標準差,根據離散系數的公式得出了離散系數,以分析這10家學習中心6個學期以來在開放教育教學和管理上的表現是否穩定,并探其原因。以“萬人比”這個因子為例,做出折線圖如下圖所示:
同樣地,分別對專續本比例、課程注冊率、學位獲取率、實考率和及格率做相同的計算,限于篇幅,圖表便不一一畫出。筆者對所得離散系數進行比較,發現民辦學習中心6季以來萬人比均值和離散系數均為最大,說明招生情況較好,但是每季表現極不穩定;民辦學習中心三年來沒有學生獲取學位,學位獲取率為0;相對于其他公辦學習中心而言,民辦學習中心第二學期課程注冊率平均比例較低,離散系數高,差異性較大;在所有學習中心中,民辦學習中心的實考率離散系數最高,最不穩定。地處南京市郊區的幾家學習中心萬人比較高且離散系數較低,招生情況又好又穩定;第二學期課程注冊率平均比例相對較高,且離散系數較低,相對穩定;而位于市區的幾家學習中心萬人比均值低、離散系數高,招生情況不容樂觀。擁有多樣辦學形式的學習中心不論從均值還是從離散系數來看,招生情況都要好于只開辦開放教育的學習中心;多樣辦學的第二學期課程注冊率相對較高,標準差與離散系數相對較小,差異性小,相對穩定;單一辦學學位獲取率相較于多樣辦學較高,但差異性較大。
下面結合第二部分數據分析,對這些數據特征進行思考和剖析。
(一)辦學單位性質
民辦學習中心擁有靈活的招生模式,招生情況較好,公辦則受到工資績效改革的影響,招生積極性有所降低。民辦多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有較多來自企業的生源,而企業內員工流動性較高,經常存在工作地調動、離職等情況,因此,招生人數很不穩定,第二學期課程注冊率也較低。另一方面,民辦學習中心缺少政府資金支持,考慮到人員成本與經濟效益,教務教學管理人員較緊缺,對學生服務支持相對不夠完善,教學質量有待提高,考試通過率相對較低,學生流失比例升高,因此第二學期課程注冊率較低。
(二)地域因素
南京郊區距離主城區較遠,經濟發展與教育程度相對滯后,學生需求較為單一,通過開放教育獲得文憑可以增加就業機會,提升就業待遇,學習動力與就業掛鉤,學習具有持續性,第二學期課程注冊率較高。而地處主城區的學生需求較為多樣化,對學習興趣、學習感受關注度相對較高,選擇學歷教育空間較大,當考試通過率低時易引起挫敗感,導致學習興趣下降,加上學費投入較少,容易中斷學習選擇其他學習形式,因此第二學期課程注冊率較低。
(三)專項投入與支持服務
一些學習中心在招生宣傳方面投入較多,且采取多樣激勵措施,招生情況一直較為穩定且處于中上水平。對專續本工作相當重視的學習中心,將學生“老帶新”作為生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在專科畢業班開展招生宣傳,推廣南京開放大學專續本免注冊報名費的優惠政策,專續本表現較好。
(四)考試改革
近年來,國家開放大學不斷推進考試改革,轉變考核方式。很多課程改為全形考,采用網考的方式作為課程終考形式,此外還推出網考課程的隨學隨考,緩解了期末考試集中考試的壓力,使學生有更充足的時間進行復習準備。此外,期末考試統考課程筆試考試周期縮至2天,這些改革措施減少了期末考試期間紙質考試的課程數,縮短了考試周期,緩解了考生期末的考試壓力。考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合理安排考試時間,從而提高了實考率,間接對第二學期課程注冊率也產生積極作用。
(五)單一與多樣辦學
這10家學習中心當中,部分只有開放教育這一種辦學形式,而其余則擁有中專、高職、遠程等多樣的辦學形式。其中,辦學項目多樣的學習中心在招生表現上更加突出。遠程、成人高考、開放等不同形式的生源能夠靈活轉換,互相促進。
三、對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的探索
(一)建立統一的質量保障體系
以國家開放大學的教學質量因子為導向,制定并貫穿教學過程各環節的質量標準,是確保教育服務高質量、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這一舉措旨在構建一個系統、規范、可持續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以促進開放大學系統整體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這些因子將作為制定質量標準的基礎,確保教學質量標準的科學性和針對性。
(二)提升學習支持服務水平
開放教育作為一種成人教育形式固然有諸多優勢,但相較于傳統教育模式,教師參與學習過程的比重較低,條件保障方面的投入卻遠遠跟不上辦學規模的增長。[3]要進一步深化服務意識,落實開放教育師資建設,有效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為學生提供多方面的優質學習支持服務。
(三)強化特色
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是體現開放教育辦學特色的核心內容。許多基層辦學單位專業設置多年一成不變,課程模式千篇一律,難以滿足新時代學生的需求,難以跟上當地經濟發展的步伐。基層辦學單位要主動適應市場需求,與企業需求相結合、與中職教育相銜接、與南京本地需求相結合,調整專業結構,創辦特色專業,建設精品課程,形成競爭優勢。
(四)打造畢業生人才質量標桿
自開放教育辦學以來,各項教學管理規章制度相繼出臺,開放大學不斷繼承創新,各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也在不斷完善、統一。然而,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卻有待明確。[4]開放教育在人才培養上,以用人單位的需求為導向,培養社會型、實踐型、應用型專業人才,樹立開放大學人才質量口碑。
(五)推進融合發展
近年來,較多基層電大進行了機構重組,與當地中職、繼續教育、教師進修學校等進行了機構合并,資源配置不平衡、開放教育被邊緣化等問題也日漸突出。[5]領導班子首先要正視開放教育地位,整合各類教育資源,使各類辦學形式互相融合、互相促進。
四、結語
通過本研究,我們清晰地認識到,質量因子的動態變化不僅是反映教學質量現狀的晴雨表,更是指導開放教育教學改進與創新的寶貴指南,不僅是對當前教學現狀的一次深刻反思,更是對未來教學質量提升路徑的一次積極探索。值得欣慰的是,許多開放教育基層辦學單位已經意識到其教學質量的提升與優化已成為不可忽視的時代課題,并積極采取措施。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開放教育將不斷邁上新的臺階,為構建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貢獻更大力量。
參考文獻:
[1]齊坤,傅士賢.遠程開放教育教學因子的實踐探索與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3(1):74-77.
[2]鳳笑天.社會研究方法第五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
[3]邢曉春.開放大學建設中教學改革問題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6(16):89-92.
[4]齊坤,李林曙.國家開放大學內部質量保證現狀分析及關鍵問題初探[J].中國遠程教育,2014(8):40-46.
[5]廖長林.基于規范、規模、轉型、提質、融合的湖北開放大學建設基本路徑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