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核心素養視域下,教師要關注學生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等方面發展。大單元教學通過整合單元教學內容,明確單元主題,可以滿足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需求,實現學科育人的宗旨。本文結合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闡述了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的關鍵點,探索了實踐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核心素養;大單元教學
伴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已經從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走向了“探究式”教學。大單元教學基于“探究式”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在探究中理解單元主題,受到教育和熏陶。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發展需求出發,關注學生的體驗和感受,觀察學生的進步和成長,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情境創設
在大單元教學中,情境創設非常關鍵。何謂“情境”,《辭海》的解釋是“社會環境”和“具體條件”。然而,大單元教學中的情境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環境”和“條件”,而是一種學習場域,教師需要結合單元教學主題、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學習場域,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1]。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也可以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明確單元主題,在具體情境下完成任務。
(二)任務驅動
在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中,創設任務至關重要。大單元教學以學習任務群的形式呈現,教師需要用任務驅動學生學習,指導學生完成多樣化的實踐,領悟單元主題。在大單元教學中,一個具體的目標任務可以分解成幾個具有邏輯性、層次性的小任務。為增強任務對學生的驅動性,教師可以在任務形式、學習方式等方面改進,使任務的主題更加明確,目標更加清晰。
(一)制定目標,突出學科核心素養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教師開展大單元教學應當明確教學主題,確定教學目標。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共五篇散文,分別是《背影》《白楊禮贊》《永久的生命》《我為什么而活著》《昆明的雨》,其中有寫人記事類散文、托物言志類散文、闡發哲理類散文等不同類型,學生需要把握不同類別散文的特點,連接課內外的內容,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新課標對“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提出了明確的學習要求,學生需要在閱讀中體會作者所構建的藝術世界,借鑒寫作手法,抒發情感。教師可以將教學主題設為“探索散文中的情感哲思”,并細化教學目標。第一,培養文化自信。聯系現實生活,思考散文背后的文化意蘊,理解作者的文化觀點。第二,深化語言運用。感受不同散文的語言特點,品味語言背后的情感。第三,提高思維能力。分析散文的結構,思考散文的人生追求、價值取向,探索作者闡發哲理的方式。第四,促進審美創造。體會散文的獨特美感,重點領悟散文的形象美、情感美,獲得審美體驗。
(二)巧設情境,激發學生情感體驗
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需要基于單元教學目標創設單元教學的“大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其中,“大情境”是指融合了單元教學內容的情境,在情境創設方法上,常用的手段包括多媒體技術應用、角色扮演與情景模擬、課堂提問與互動等。教師需要根據課文的具體內容,選擇恰當的情境創設方法[2]。
比如在情境創設中,教師可以選取單元內多篇散文的經典片段,用優美的音頻調動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根據音頻進行初步判斷,這篇散文描寫的對象是誰?作者抒發了怎樣的情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把握散文的內容,領悟作者的寫作情感。
(三)設計任務,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在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中,為引導學生主動探索、主動學習,教師需要為學生設計一系列教學任務,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本單元中,教師可以結合五篇散文,為學生創設四個任務,再在四個任務下設計多個小任務,形成單元學習的任務群,指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
任務一:巧畫圖,展示獨特結構
1.自主閱讀單元內的五篇散文,初步分析每篇課文的類型、主題。
2.圍繞五篇散文的主要內容,嘗試繪制思維導圖,展示散文的主要問題、寫作思路。
3.思考散文當中的“人”與“物”,繪制散文中創設的形象。
任務二:深思考,小組展開提問
1.圍繞五篇散文展開思考,小組同學互相提問,把有價值的問題總結下來。例如,針對《背影》,學生提問:“父親買橘子很費時費力,為什么還要故作輕松呢?”又如,學生針對《白楊禮贊》提問:“楠木比白楊材質好很多,為什么作者鄙視它?”
2.思考散文中有哪些“反常”的地方,結合提出的問題展開深入思考和討論,分析作者的寫作手法,探索散文的藝術特色。
任務三:演練場,辨析作者情感
1.閱讀《永久的生命》《我為什么而活著》,思考作者的觀點,分析作者的人生追求,感悟生活哲理。
2.結合單元內的多篇散文,選取一個話題進行演講,表達自己的情感。
3.鑒別本單元不同的散文類型,討論散文類型與作者選題、情感表達之間的關系,開展辯論。
(四)優化評價,提升單元學習效果
開展教學評價是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的關鍵。在整個單元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創設了繪圖、討論、演講等多樣化的學習任務,學生在不同任務中會有不同的表現,產生多樣化的學習成果。為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直觀反映教學效果。在評價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學習方法、學習表現等方面的不足,為學生提供指導。除了教師評價之外,大單元教學還要讓學生參與到評價當中,教師需要組織小組互評、學生自我評價,讓單元教學效果更加突出。
綜上所述,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大單元教學模式,明確單元教學主題,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設計多樣化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主動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未來,語文大單元教學作為一種整體化的教學方式,一定能夠發揮更大的價值,教師需要對大單元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在任務設計、學習方式、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進,以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曹蕾.基于任務群思想的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創新設計[J].人民教育,2023(01):78.
[2]陳家堯.實現結構化: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的核心[J].語文建設,2022(01):41-44.
作者簡介: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開發區初級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