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應用愈發受到關注。文章基于當前初中語文教學與生活脫節的現象,探討了將生活化教學理念融入課堂的實踐策略。實踐表明,生活化教學理念有助于增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初中語文;情境教學
在當今教育改革中,教學理念的革新是推動教學質量躍升的核心動力[1]。初中語文教學,作為培養學生語言能力與人文素養的基石,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側重于知識的傳授與技能的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情感體驗與生活聯系。生活化理念倡導將語文教學根植于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構建貼近生活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使他們在熟悉的場景中感受語文的魅力,進而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考力和創造力。
情境教學的核心價值在于能夠將抽象的語文知識轉化為具體可感的生活場景。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課文內容,更能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以七年級上冊《雨的四季》一課的教學為例。課堂初始,教師并未急于翻開課本,而是輕輕按下音響按鈕,一段悠揚的雨聲旋律引領學生進入了一個雨的世界。教師借此機會,引導學生深呼吸,想象自己正置身于四季更迭的雨中。隨后,用多媒體展示了一系列精心挑選的四季雨景圖片。春天的細雨綿綿,萬物復蘇;夏日的驟雨傾盆,帶來一絲清涼;秋日的細雨斜飛,落葉鋪滿小徑;冬日的雨夾雪,銀裝素裹中透著靜謐。每一張圖片都配以簡潔而富有詩意的文字說明,幫助學生構建起對四季雨景的直觀印象。在講解課文時,教師注重引導學生細品文字背后的情感與意境,逐段分析劉湛秋如何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雨的形態、聲音、色彩,細細體驗春雨的溫柔、夏雨的熱烈、秋雨的哀愁和冬雨的沉靜。
情境教學以其獨特的方式再現了生活的多彩豐富,為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僅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更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他們的觀察力與想象力。
情感是語文學習的靈魂與紐帶[2]。引導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是幫助他們深刻感悟生活、提升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每一篇課文都蘊含著作者深厚的情感與獨特的思想,通過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可以讓學生走進作者的心靈世界,感受其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這種情感的交流與碰撞,能夠激發學生的共鳴與反思,使他們找到情感的寄托與精神的歸宿。
以七年級上冊《秋天的懷念》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在課前布置學生回憶并記錄下自己與母親之間最難忘的一件事,旨在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記憶。課堂上,教師先以一段輕柔的音樂為背景,緩緩朗讀課文,將學生帶入那個充滿愛與哀愁的秋天。隨著故事的展開,教師適時停頓,引導學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如,當讀到母親強忍病痛,仍堅持為兒子尋找生活的樂趣時,鼓勵學生想象自己母親的辛勞與付出,感受那份無私的母愛。在講解過程中,教師注重引導學生關注文本中的細節描寫,如母親的眼神、動作、語言等,讓學生通過這些細節,更加深入地理解母親內心的掙扎與堅持。同時,還引導學生思考母愛的偉大與無私,以及自己應該如何回報這份愛。為了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還組織了小組討論。學生圍繞“我眼中的母愛”這一主題,分享了自己的故事與感悟。有的學生講述了母親在自己生病時的日夜守護,有的則回憶了母親在自己遇到挫折時的鼓勵與支持……這些真實的經歷與情感,讓課堂充滿了溫情與感動。
情感共鳴作為溝通學生與文本、生活與語文的紐帶,其力量不可小覷。當學生與課文中的情感產生共振時,他們對文本的理解便超越了表面的文字,深入到情感的肌理之中。這份珍貴的情感體驗,將深植于學生的記憶之中,成為他們成長路上最寶貴的財富。
角色扮演作為一種具有互動性與體驗性的教學方式,其魅力不僅在于能夠讓學生親身感受角色的情感與思想,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還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讓他們在模擬的情境中鍛煉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
以七年級下冊《阿長與〈山海經〉》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精心準備了劇本,將課文中的關鍵情節和人物對話進行了提煉與改編,使之更適合學生表演。還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表演能力,分配了不同的角色,包括魯迅(即文中的“我”)、阿長以及其他次要角色。扮演活動開始了,學生迅速進入角色,用稚嫩卻真摯的表演,將課文中的故事生動地呈現在大家面前。魯迅的扮演者,通過細膩的表情和語調,展現了對《山海經》的渴望與對阿長復雜的情感;阿長的扮演者,則以其特有的憨厚與善良,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在表演過程中,學生不僅還原了課文中的經典場景,如阿長講述長毛故事、為魯迅買來《山海經》等,還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創意,使得整個故事更加生動有趣。他們借助對話、動作和表情,將阿長的淳樸、善良以及對魯迅的關愛展現得淋漓盡致。表演結束后,教師組織了一場簡短的分享會。有的學生說:通過扮演阿長,我感受到了她對魯迅的深深關愛,即使自己并不識字,也要盡力滿足魯迅的愿望;有的學生則感慨道:魯迅對阿長的情感變化,讓我體會到了人與人之間情感的復雜與深刻。
角色扮演以其獨特的魅力讓學生走近了生活、走近了語文。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在模擬的情境中鍛煉了自己的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同時,角色扮演還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挑戰自我的平臺,讓他們在參與中收獲了成長與自信。
綜上所述,生活化教學理念不僅為初中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更為學生的成長開辟了廣闊的空間。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需求,努力構建更加生動、有趣、富有成效的語文學習環境,因材施教,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語文學習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與成就感。
參考文獻:
[1]李天鳴.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初中語文教學策略探究[J].陜西教育,2024(05):57-59.
[2]陳妍茵,趙玉潔.“雙新”背景下生活教育理論融入初中語文教學的價值與路徑[J].教育科學論壇,2024(03):77-80.
作者簡介:山東省棗莊市第二十三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