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學生大量閱讀有意義的課外書籍,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學修養。本文主要探討初中語文教師如何有目的、有計劃地帶領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效課外閱讀;策略研究
閱讀終生有益,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獲得的,需要長時間的培養、積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倡導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注重閱讀引導,培養讀書興趣,提升讀書品位。”如果說初中語文教學是一場長跑,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賦予學生的,就是持久的耐力,效果可能不會在一兩個月的訓練中立竿見影,卻一定會幫助學生在這場長跑中脫穎而出?;诖耍P者為學生制定了詳細的課外閱讀計劃,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
閱讀,需要沉浸式的影響,需要家庭內的培養。課外閱讀計劃的順利實施,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學生的自覺。因此做好思想動員,爭取家長支持就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在初一學生剛入學的時候,我就給家長們寫了一封信,引導學生家長認識到開展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在此基礎上,我還給學生列出了詳細的課外閱讀計劃。
1.每天放學回家后都要進行讀書活動,每天閱讀量要有2000字左右,能力強的可以讀4000字左右。
2.每天讀完之后要簡要概括(100字左右)所讀的內容。
3.寫一寫讀后感受(100字左右,如果能多寫當然最好)。不要寫空話套話,要說出自己最真實的感受。
4.教師會定期反饋,并將寫得比較好的作業向大家展示。還會在合適的時間舉行讀書會,讓大家相互交流讀書心得。
同時,羅列了學生初一整學年必讀的書目:《駱駝祥子》《岳飛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魯濱遜漂流記》《格列佛游記》《愛的教育》《童年》《老人與?!贰豆枢l》《平凡的世界》《三國演義》。
通過閱讀記錄卡,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對學生進行監督和引導,使其實現從最初的被動閱讀到后來的自覺閱讀的轉變。學生使用閱讀記錄卡存在的突出問題是:記錄抓不住中心,流水賬似的東寫一句西寫一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在班里選了幾個寫得好的學生閱讀卡來給大家做示范,啟發學生如何抓住中心進行記錄。
寫好閱讀卡能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每晚讀3000字以上,用200多字把所讀內容總結出來,很容易訓練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雖然,剛開始有很多學生不會總結,習慣于抄文段中的話來代替概括,經過指導,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正確總結閱讀內容了。
在學生初步寫好閱讀卡任務的基礎上,我們繼續往前探索:以寫讀書筆記的形式記錄自己的閱讀感悟。我對學生的要求是一定要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不要千篇一律地人云亦云。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已經從剛開始的迷茫,逐漸學會了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分析閱讀內容了。這時筆者又發現部分學生寫作內容太雜亂了,突出表現為:想寫的內容很多,希望面面俱到,但實際寫出的每一樣內容又很簡單,不具體。此時,筆者要求學生在眾多感想中抓住一個最有感觸的點盡情發散開去。經過訓練,大部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都有了進步,記錄的內容也越寫越詳細,而且常有驚人之語出現。最令人驚喜的是,很多學生已經能將自己讀過的書聯系起來,由一本書聯系到另一本書,進行對比論述。
實施一段時間的閱讀記錄卡之后,不少家長反饋:孩子看書認真了,喜歡看書了。如此形成了良性循環:家長為了指導孩子寫閱讀記錄卡,會和孩子一起讀書,互相交流讀書心得。這是多么美好的一幅親子共讀圖畫呀!
以讀促寫是新課標的要求。可是,只靠讀書很難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怎么辦呢?筆者又想到了摘記。
每天讓學生寫摘記。為了不增加學生的作業負擔,摘記寫夠筆記本的五行即可。摘抄的內容是讀到的優美語段,并且還要能夠背誦出來。
閱讀課上,筆者讓各小組互相檢查摘記背誦情況,小組內篇數累積,組員背完了組長再互相檢查,最后計算出總分。獲得第一名的小組可以贏得獎勵,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閱讀課上,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背誦景象,有的學生在短短10分鐘之內竟然能背誦20多篇摘記,可見其熟練程度。
這樣的“摘記+背誦”確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很多學生在作文里會適當引用摘記里的句子,使文章的表達增色不少;有一些文字感悟力較強的學生,不再僅僅滿足于對優秀語句摘抄,甚至逐步達到創新的高度。但也有反面效果,有的學生只想著用點摘記博人眼球,不分題目不分情境,想起哪一段就用哪一段,往往文不對題,讓人讀了啼笑皆非。這還需要教師加強引導。
實施一個學期后,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記錄閱讀和摘記的習慣,筆者又開始醞釀古詩詞背誦計劃。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天安排一個小組找詩、抄詩、講詩。這既有效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鍛煉了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還增強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積累了半個學期以后,筆者將班級學生背過的古詩詞整理成電子稿,上傳到群文件中,讓學生抽空復習,準備閱讀課上開展古詩詞背誦比賽。
古詩詞背誦比賽的形式進行了創新,激起了一場“零食大戰”。每個學生都自帶了零食,集體堆放在講臺上,給學生以視覺上的刺激,然后沿用之前小組互查方式檢查部分古詩詞的背誦情況(因為古詩太多,一節課背不過來)。最后按照得分情況,排定各小組“零食挑選”的先后次序和數量。學生感到十分新鮮,參與熱情高漲,紛紛投入古詩詞背誦比賽。經過統計,得分最高的小組,每個成員在10分鐘之內背誦的詩詞超過33首。
雖然,在課外閱讀方案的實施過程中,我們遇到了許多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課外閱讀方案的深入實施,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如今,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讀書、喜歡交流閱讀心得了,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條理清晰地描述事情了,越來越多的學生筆下的文字既有個性又有章法……一個良性循環、螺旋上升的閱讀寫作雙向提升的模式正逐步形成。
作者簡介:山東省東營市勝利第四十六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