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以及專家訪談法等方法,對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情況進行研究,探討實踐困境,提出高質量發展對策。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體育產業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有助于推動群眾體育事業發展、體育產業能夠帶動多元產業發展。實踐困境:政策供給動力不足、產業結構體系單一、業態融合不緊密、體育產業集群水平不高。高質量發展對策:多元主體協同參與,構建共建共享的產業發展體系;打造品牌體育產業內容要素,提高品牌競爭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產業競爭力;拓展產業寬度,夯實產業融合。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 體育產業" 高質量發展" 體育強國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5)-03-059-3-ZQ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土樣態,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并強調“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谥袊浆F代化理論體系和實踐體系研究的需求,體育學界圍繞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高質量發展體育產業的理論與實踐諸多學術問題進行了探索,如體育產業發展趨勢與變革路徑,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獨特作用、現實挑戰、原則遵循與實現路徑。體育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國民經濟增長任務,區域體育產業發展是體育產業的空間表現與有力支撐,總量上從屬于國家體育產業,結構上反作用于國家體育產業的發展。鑒于此,本研究著眼于中國式現代化背景,探尋我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現實困境,提出高質量發展路徑,充分發揮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綠色低碳經濟增長的獨特功能和作用,以期能夠推動體育強國建設,助力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1、我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
1.1、體育產業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體育產業快速發展,在較大程度上帶動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體育產業在GDP中占比不斷增大,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國務院46號文件的出臺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文件明確提出,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要超過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此后,各級政府積極響應,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推動體育產業快速發展。10年間,體育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過去10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增加值增速分別達到13.2%、15.4%,遠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體育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逐年增加。當前,體育產業正不斷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1.2、有助于推動群眾體育事業發展
體育強國戰略強調,要推動我國群眾體育、競技體育以及學校體育協調發展。近些年來,我國群眾體育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不斷彌補短板,推動我國體育強國戰略的實施。體育產業發展能夠有效契合當下群眾體育發展現實需求,能夠為群眾體育發展提供良好發展基礎,實現雙向協同發展。目前,我國體育產業作為一個巨大的產業體系,涵蓋群眾體育發展所需多方面內容要素,如體育用品、體育場地、體育健身表演等。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群眾體育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滿足多樣化發展需求。例如,隨著民眾體育參與多樣化,如居家健身、親子健身等,我國已有諸多企業開發出多樣化健身器材設備,根據參與人群特點,有效滿足其體育參與需求,助力群眾體育事業發展。
1.3、體育產業能夠帶動多元產業發展
體育產業作為綜合性產業,具有經濟帶動性,能夠有效推動我國多元產業發展。在發展體育產業過程中,體育產業需要與其他產業進行相互融合、相互補充??梢哉J為,體育產業的發展無法脫離與其他產業之間的有機聯系。例如,目前我國鄉村體育賽事發展較為迅猛,賽事數量不斷增多,參賽人群規模壯大,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在此背景下,鄉村體育賽事快速發展,能夠有效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例如餐飲業、旅游業、手工藝制作產業等,提高居民收入。同時,體育產業能夠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大量就業崗位,推動就業發展。例如在大型體育活動舉辦過程中,需要較多工作人員協同參與,涉及諸多部門,例如后勤管理、賽事服務人員等。此外,近些年來我國旅游產業快速發展,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推動了我國體育旅游產業快速發展,拉動居民消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2、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存在的現實困境
2.1、政策供給動力不足
針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目前已有諸多利好政策,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推動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然而,目前體育產業政策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政策過于宏觀。目前,我國體育產業政策主要以國家層面為主,通過體育總局等相關部門進行制定頒布,從宏觀層面指導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由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快速發展與變革階段,同時我國各地區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差異較大,對于相關政策無法有效實施,政策制定針對性不足。此外,地方政府部門對于體育產業發展重視度不夠,相關地方性政策顯著缺乏,微觀性政策較為匱乏,無法有效指導體育產業發展。第二,政策供給主體參與動力不足。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涉及多元主體,例如體育部門、社會組織、各級事業單位等。由于不同主體在各自發展過程中具有自身利益,存在一定利益沖突,政策制定乏力,無法形成合力。同時,在政策制定中,由于監管措施單一、評估機制薄弱等,政策缺乏有效融合性,面對多元發展的體育產業存在保障不足的困境。
2.2、產業結構體系單一
體育產業作為一個巨大的產業,其包含諸多產業要素。在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產業結構單一長期以來制約著體育產業發展。目前,我國體育產業在經過不斷調整后,已初步形成了多層次、立體的產業體系,包含諸多內容要素,能夠有效滿足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需求。目前,體育產業結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第一,體育制造業占比較低。體育制造業是推動我國制造業大國的重要力量。我國擁有規模龐大的體育制造業,但目前制造業創新力度不夠,體育產品國際競爭力不強。同時體育產品針對性不足,無法有效滿足實際需求。第二,體育旅游產業發展滯后。體育旅游作為我國體育產業重要力量,近些年來發展較為迅猛。由于體育旅游產業目前存在發展不協調等問題,產業要素不完整,產業之間缺乏協同,造成體育旅游產業發展趨向于單一化。例如,不同地區體育旅游目的地建設不均衡,體育旅游產業政策缺乏針對性。此外,體育旅游建設存在同質化的問題,各類體育旅游項目盲目抄襲,缺乏創新,不利于產業可持續發展。
2.3、業態融合不緊密
體育產業發展并非體育相關領域產業的簡單疊加,其更多涉及多元產業協同融合,實現多領域發展。體育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會不可避免與多產業之間相互聯系、相互融合。體育作為綜合性產業,與科技、衛生、教育、旅游等產業之間具有緊密的關系,在當下重視融合性產業背景下,體育與多元產業之間正不斷快速融合。然而受限于多元因素影響,目前我國體育產業與多產業之間聯系不緊密,資源要素流通不暢,造成產業缺乏創新力,可持續發展動力不足。一方面,由于體育產業缺乏創新,發展過程中造成產業融合性不足,自身可持續性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政策導向不足,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缺乏有效融合中介,產業融合導向型不足。例如,近些年來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較為迅猛,體育與人工智能結合能夠有效發揮人工智能的數字賦能優勢。然而當前體育產業與人工智能融合顯著不足,體育產業自身未能夠積極參與到人工智能建設中去,相關配套設施落后。
2.4、體育產業集群水平不高
體育產業集群作為產業集群的重要形態,以體育盈利為共同目標,是具體地域空間范圍內的體育企業及其相關企業和部門的集合。體育產業集群作為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的重要支撐,發揮了統籌體育經濟關系的功能。體育產業集群作為未來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對于推動體育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從目前體育產業集群建設現狀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產業單一。體育產業集群需要融合多元產業內容,實現產業內容要素整合,協同發展。然而目前體育產業集群單一,主要以制造業為主,如體育用品制造等,相對而言產業綜合水平不高。第二,體育產業集群品牌建設不夠。產業集群同時具有品牌特征,通過打造品牌體育產業集群,提高產業集群知名度,完善產業發展水平,由于各地區政策影響,體育產業集群目前品牌化建設水平滯后,品牌影響力不高,同時對外產業吸引力小。第三,產業之間互動不足。對于同類型產業而言,通過構建互動機制能夠實現優勢資源、技術流動,實現產業協同發展。由于各地區在相關機制建設方面較為滯后,體育產業集群水平不高,產業間協同水平不高,造成產業互動不足。
3、新時期我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實踐路徑
3.1、多元主體協同參與,構建共建共享的產業發展體系
第一,發揮政府部門在推動我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的主體作用。政府部門是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政府部門能夠利用其行政手段,以政策為導向,整合體育產業資源要素。今后政府部門應積極作為,針對體育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棘手問題,聯合多部門進行協同解決。其中,政府部門應明確自身職能權責,遵循市場經濟發展規律,以可控手段來調整優化體育產業發展。其中關鍵點在于要扮演好引導者角色,將自身打造成為體育產業發展的引領者與管理者。第二,重視多主體利益關系。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涉及多元管理主體,對于管理主體之間協同關系提出較高要求。一方面,相關管理主體之間應達成共識,針對不同方面內容進行協同共建,重視彼此利益關系,另一方面應實現協同共建,發揮不同的作用。例如,體育部門與體育產業協會之間應定期溝通交流,針對當下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政策進行集中化解讀,利用行業協會的專業特點,強化產業協會與政府部門之間的有機聯系,從而打通政企之間的溝通渠道。例如,體育產業協會應積極參與到政府部門相關管理規劃中去,了解到當下我國體育產業政策的最新變化,從而及時有效反饋至當前各類體育企業中去,實現自上而下的政策執行。
3.2、打造品牌體育產業內容要素,提高品牌競爭力
品牌化建設作為我國各行各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途徑,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都是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體育品牌建設既要強調產業特色內容,同時又要關注今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第一,明確品牌建設目標。我國體育產業品牌建設依然較為滯后,缺乏競爭力。未來體育品牌化建設應著眼于提高品牌競爭力,將體育品牌化建設提到重要高度。體育品牌建設要強調明確發展目標,積極對接世界一流體育產業品牌發展模式,借鑒發展經驗,提高自身品牌化建設水平。例如,歐美體育強國體育產業發達,我國在發展中可以學習其先進的品牌化建設經驗,提高競爭力。第二,明確品牌建設模式。體育產業品牌建設關鍵點要提高產業服務質量。簡單而言,應關注自身產品質量,以質量來提高品牌吸引力?;诖?,相關體育產業應積極增強質量管理意識,在大力做好宣傳規劃基礎上,探索多樣化產品質量提升機制。例如,加強產品創新、科技賦能體育產品等,利用當下經濟社會發展新技術與新優勢,賦能體育產品高質量發展。第三,深入實施創新戰略,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全面提升品牌影響力,培育一批在全國一流的單項冠軍企業,形成更多有影響力的民族品牌和國際知名品牌。
3.3、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產業競爭力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把科技創新作為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發展戰略。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創新是推動發展必由之路,也是關鍵之路。只有通過實施創新戰略,才能夠有效提高產業發展競爭力。對于體育產業創新發展而言,應強調積極對接國際一流體育強國,提高自身行業發展標準,以高水平、高要求來推動自身發展。體育產業中尤以體育賽事為核心競爭力,由此衍生出來的體育營銷、體育直播、體育推廣、體育旅游、體育地產等帶動了體育產業作為消費提升的主導產業。另外,它又和國家提出的全民健身,提高全民身體素質的愿景非常契合。未來推動體育產業發展,提高創新水平,要以體育賽事為關鍵,利用賽事的綜合帶動作用,強調賽事的創新核心主體地位。例如,目前數字技術、人工智能在體育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提高體育產業發展競爭力應重視引入相關新興技術,發揮新興技術在效率提高、資源配置中的獨特優勢,實現技術賦能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
3.4、拓展產業寬度,夯實產業融合
第一,明晰產業融合模式,推動體育與旅游有機結合。推進“旅游+體育”和“體育+旅游”的新興業態建設,促進旅游與體育深度融合。建設國家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打造一批體育旅游示范基地、體育旅游精品線路、特色體育賽事等新型體育旅游消費目的地。例如,目前體育旅游、體育康復養生等產業發展較為迅猛,能夠有效整合體育與多元產業之間資源優勢,賦能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此外,體育旅游有效融入了目前我國旅游產業,尤其在我國高度關注當下旅游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下,推動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第二,發展周邊體育產業。體育產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應關注于帶動周邊產業的發展,實現綜合帶動效應。如前所述,體育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會與多產業之間產生有機聯系,推動體育產業融合式發展。例如,體育產業能夠帶動文化產業、鄉村農業手工業等產業的發展,提高經濟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朱漢義.中國體育現代化的歷史進程、經驗總結與推進策略[J].浙江體育科學,2024,46(05).
[2]張春萍,潘泓宇,郭鳴明.我國區域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機制、現實困境與紓困之道[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4,43(02).
[3]李越蘋,朱淑玲,趙延敏.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困境與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24(01).
[4]王斌,李凌,高亮.中國式體育現代化的理念源流、關鍵勢能和適配路徑[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24,40(02).
[5]劉明龍,夏夢琳.數字驅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邏輯、困境與策略[J].科學決策,2024(10).
[6]李柏林,張小林.新時代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多元訴求、現實困境及實現路徑[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24,40(01).
[7]李榮日,毛愈鈞,崔琪.數字經濟賦能體育產業鏈韌性提升:沖擊與回應[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4,47(01).
[8]李榮日,毛愈鈞,于迪揚.本質·價值·路徑·取向:數字經濟賦能中國式體育產業現代化的邏輯鋪展[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23,3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