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普及,其在各個領域的應用也日益廣泛。傳統的“家園共育”方式往往受限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家長與幼兒園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礙。在幼兒教育領域,信息技術平臺為“家園共育”提供了新的實踐途徑和方式。通過搭建溝通橋梁、提供教育資源、實現資源共享等方式,信息技術平臺有助于實現家庭教育與園所教育的有效銜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本文旨在探討信息技術平臺在“家園共育”中的實踐應用,分析其實踐效果,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信息技術平臺;“家園共育”;實踐研究
一、引言
在幼兒教育中,信息技術的引入為“家園共育”提供了新的途徑。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家長和幼兒園之間搭建了一個便捷、高效的溝通橋梁。通過信息技術平臺,家長可以實時了解幼兒在園的情況,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與園所進行互動交流,共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隨著社會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家長對“家園共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因此,研究信息技術平臺在“家園共育”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二、“家園共育”應用信息技術平臺的優勢
信息技術平臺是指利用信息技術,為幼兒園和家庭提供信息交流、資源共享等服務的網絡平臺[1]。“家園共育”是指幼兒園與家庭共同參與幼兒教育的過程,“家園共育”對幼兒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它能夠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提高教育質量,增強家庭教育意識。信息技術平臺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共享與優化。平臺上可以上傳和分享各類教育資源,如教學課件、育兒知識、親子活動方案等,這些資源不僅豐富了家庭教育的素材,也幫助家長提升了育兒技能。
三、信息技術平臺在“家園共育”中的應用
“家園共育”是幼兒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涉及家長、幼兒園和社會的參與和合作。信息技術平臺的出現,為“家園共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2]。信息技術平臺在“家園共育”中創建了互動平臺,增強家園溝通;實現資源共享,促進家長間及家園間的互動與學習;提供在線教育指導服務,幫助家長提升育兒知識和能力,增強“家園共育”效果。
(一)創建家園互動平臺
信息技術平臺為“家園共育”創建了多元化的互動平臺,如微信公眾號、官方網站、APP等,這些平臺成為家長與幼兒園之間溝通的橋梁[3]。首先,通過這些平臺,幼兒園可以實時發布園所的最新動態,如節日活動、親子活動、課程安排等,讓家長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幼兒在園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同時,幼兒園還可以分享其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等,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幼兒園的教育工作。其次,家長也可以通過這些平臺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政策、課程設置等信息,更好地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工作。此外,家長還可以在平臺上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與園所進行互動交流,共同促進幼兒園的發展。最后,這種家園互動平臺的創建,不僅增強了家長對幼兒園的信任感和歸屬感,也提高了家長的參與度和滿意度,使家園關系更加和諧融洽。
(二)實現資源共享
信息技術平臺在“家園共育”中發揮著資源共享的重要作用。
首先,幼兒園可以通過平臺上傳優質的教育資源,如課程視頻、教案、活動照片等,供家長下載和學習[4]。這些資源不僅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幼兒園的教育內容和方式,還可以為家長提供豐富的育兒素材和參考。其次,平臺也為家長提供了一個展示和分享育兒經驗的渠道。家長可以上傳自己在育兒過程中的心得、孩子的成長記錄、親子活動的照片和視頻等,與其他家長交流心得,相互學習。這種互動不僅增強了家長之間的情感聯系,還能讓幼兒園更全面地了解幼兒在家庭中的表現和需求,從而調整和優化教育內容和方法。最后,信息技術平臺還可以實現家園之間的即時通訊和反饋。教師可以通過平臺向家長發送幼兒在園內的表現情況、學習進展和需要特別關注的事項,家長也能及時反饋幼兒在家的表現,共同討論和解決遇到的問題。這種雙向溝通機制有助于建立更加緊密和信任的家園關系,確保教育的一致性和連續性。
(三)在線教育指導
信息技術平臺還為家長提供了在線教育指導服務,幫助家長更好地陪伴和教育幼兒。首先,幼兒園可以邀請專家或教師在線解答家長的育兒問題,提供個性化的教育建議[5]。這種在線咨詢服務不僅方便快捷,還可以針對每個幼兒的不同情況進行精準指導。其次,平臺還可以提供育兒課程和學習資源,幫助家長提升育兒知識和能力。這些課程和資源可以覆蓋幼兒成長的各個方面,如營養健康、心理發展、行為習慣等,為家長提供全方位的育兒指導。最后,在線教育指導服務還可以促進家長與園所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增強“家園共育”的效果。通過在線交流和學習,家長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與園所共同推動幼兒的全面發展。
(四)數據分析與個性化服務
信息技術平臺在“家園共育”中的另一個重要應用是數據分析和個性化服務。通過收集和分析幼兒在園所和家庭中的行為數據、學習進展以及家長與園所的互動記錄,平臺能夠生成詳細的分析報告,為家長和園所提供有針對性的教育建議。
對于幼兒園而言,數據分析可以幫助園所了解整體教育效果、識別潛在問題,并據此調整教育策略。例如,通過分析幼兒在課程中的表現,園所可以發現哪些領域需要加強,從而優化課程設置或教學方法。同時,數據分析還可以幫助園所評估家長的參與度和滿意度,進而改進家園互動方式,提升服務質量。對于家長而言,個性化服務則體現在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平臺能夠為每個家庭提供定制化的育兒建議和資源。
四、基于信息技術平臺的“家園共育”實踐現狀
(一)基于信息技術平臺的“家園共育”實施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普及,其在幼兒教育領域的應用也在不斷深化。從最初的簡單信息發布,到現在能夠實現家園實時互動、資源共享和在線教育指導,信息技術平臺在“家園共育”中的應用形式日益豐富多樣。在發展過程中,信息技術平臺不斷適應和滿足“家園共育”的需求,逐漸從單向的信息傳遞轉變為雙向的互動溝通,從單一的教育資源提供轉變為多元化的教育服務。這種發展不僅體現了信息技術的進步,也反映了“家園共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和完善。在實踐中,信息技術平臺為“家園共育”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首先,信息技術平臺增強了家園之間的溝通與互動。通過家長和教師之間的即時通訊工具,雙方可以就孩子的成長問題、學習情況等進行及時交流,避免了信息傳遞的滯后和誤解。其次,信息技術平臺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共享與優化。通過信息技術平臺,幼兒園可以輕松地獲取和分享來自其他園所、教育機構乃至全球的教育資源。
(二)“家園共育”中融入信息技術平臺的問題
首先,家長參與度存在不均衡現象。部分家長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而無法充分利用平臺資源,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家園共育”的效果。其次,信息安全問題不容忽視。雖然多數平臺都采取了相應的安全措施,但信息泄露、隱私侵犯等風險依然存在,這可能對家長和幼兒的權益構成潛在威脅,圖1為教師與家長溝通態度統計圖。最后,平臺功能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在功能設計、用戶體驗等方面,部分平臺存在不足,如界面不夠友好、操作不夠便捷等,這些問題影響了家長的使用體驗和積極性。
在信息技術平臺應用于“家園共育”的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原因多方面的。首先,家長的素質和意識差異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不同家長受教育程度、育兒觀念的不同,導致他們對平臺的認識和利用程度存在顯著差異。此外,技術和管理水平的限制也是影響平臺應用效果的重要因素。部分幼兒園在信息技術應用和管理方面還存在不足,導致平臺的建設和運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部分平臺的界面設計不夠直觀,操作復雜,使家長在使用時感到困惑。同時,部分幼兒園在平臺維護和數據管理方面也存在漏洞,導致信息更新不及時,甚至出現數據丟失的情況。資金投入不足也是制約平臺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部分幼兒園由于資金限制,無法投入足夠的資源來完善和優化平臺功能和服務。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平臺的發展潛力,也使先進的信息技術無法及時應用到“家園共育”中。
五、“家園共育”中應用信息技術平臺的建議
信息技術平臺在“家園共育”中的應用,需要家長、教師和平臺管理者共同努力。完善平臺功能、加強信息安全保護和促進線上線下融合是提升信息技術平臺在“家園共育”中應用效果的關鍵措施。未來的研究和實踐中需要繼續探索和完善信息技術平臺在“家園共育”中的應用策略和方法。通過不斷優化平臺服務、加強信息安全管理和推動線上線下互動融合,可以進一步提高家長的參與度和滿意度,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完善平臺功能
完善信息技術平臺的功能,是提高“家園共育”效果的重要途徑。幼兒園應充分發揮平臺的優勢,為家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促進家庭教育和園所教育的有效銜接。首先,優化界面設計。幼兒園應定期對信息技術平臺的界面進行更新和優化,確保界面簡潔明了、操作便捷。可以使用更加符合幼兒和家長審美趣味的色彩和圖案,增加平臺的吸引力。其次,增強互動功能。平臺應提供多種形式的互動功能,如在線問答、家長論壇、投票調查等,鼓勵家長積極參與討論和分享。同時,可以設置提醒功能,及時推送重要信息和活動通知,提高家長的參與度和關注度。最后,強化教學功能。個性化學習計劃:平臺應能夠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和興趣,為每位幼兒生成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同時提供相應的家庭教育指導建議,幫助家長更好地配合園所教育。在線課程與直播:提供高質量的在線課程和直播教學,涵蓋語言、科學、藝術等多個領域,讓家長可以隨時隨地與幼兒一起學習,增強親子互動。學習進度跟蹤:平臺應能實時跟蹤幼兒的學習進度,為家長提供詳細的學習報告,幫助家長了解幼兒的學習狀況,及時調整家庭教育策略。教學資源庫:建立豐富的教學資源庫,包括教案、課件、視頻教程等,供家長和教師下載使用,促進教育資源的共享和交流。
(二)加強信息安全保護
幼兒園應高度重視信息安全保護工作,采取多種措施確保信息技術平臺的安全穩定運行,為“家園共育”創造一個安全可靠的網絡環境。首先,建立嚴格的信息管理制度。幼兒園應制定明確的信息管理政策,規范信息的收集、存儲和使用。同時,應定期對平臺的信息安全進行自查和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潛在的安全隱患。其次,采用先進的安全技術。平臺應采用先進的加密技術和安全認證機制,確保用戶信息在傳輸和存儲過程中的安全性。此外,可以設置訪問權限和審核機制,防止未授權人員獲取和濫用信息。最后,加強用戶隱私保護:平臺應尊重用戶的隱私權,不得隨意泄露或濫用用戶的個人信息。在收集和使用用戶信息時,應明確告知用戶相關風險,并獲得用戶的明確同意。
(三)促進線上線下融合
首先,開展線下親子活動。幼兒園可以定期舉辦線下親子活動,如運動會、文藝演出、戶外探險等,邀請家長和幼兒共同參與。這些活動不僅可以增強家長與幼兒之間的親子關系,還可以為家長提供一個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其次,建立“家園共育”小組。幼兒園可以成立“家園共育”小組,邀請家長代表和園所教師共同參與。通過定期召開小組會議、開展合作項目等方式,促進家園之間的深度合作和共同發展。
最后,利用平臺促進線下互動。平臺可以為線下活動提供宣傳和推廣的支持,如發布活動預告、分享活動照片和視頻等。同時,可以在平臺上設置互動環節,鼓勵家長在參與線下活動后分享心得和感受,進一步促進家園之間的情感交流和互動。
六、結束語
信息技術平臺在“家園共育”中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價值。通過創建家園互動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和在線教育指導等方式,可以有效增強家園互動、豐富教育資源、提升教育質量。同時,也需要不斷完善平臺功能、加強信息安全保護和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等方面的工作,以推動“家園共育”的深入發展。信息技術平臺在“家園共育”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幼兒園應積極推廣信息技術平臺在“家園共育”中的應用,為幼兒的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
作者單位:徐甜甜 東營市藍天幼兒園
參考文獻
[1]楊裕.信息技術背景下幼兒園開展“家園共育”的實踐路徑[J].教育界,2024,(01):95-97.
[2]晁夢堯.搭建家園互動新平臺——網絡溝通在“家園共育”中的實踐與研究[A]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教師發展論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四)[C].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2023:4.
[3]高婷婷.基于現代信息技術平臺的農村“家園共育”的實踐研究[A]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第六屆教學研討會論文集(十一)[C].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2023:3.
[4]金玉琴.“互聯網+”“家園共育”模式的實踐研究[J].家教世界,2020,(33):56-57+15.
[5]樊琦.E時代背景下的“家園共育”教學實踐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1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