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修身指修養身心,涵養德行,儒家修身思想能為聽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精神支持,培養其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儒家修身方法包括內省法、榜樣法、交友法、尚志法等,這些行之有效的修身方法可以讓聽障大學生尊德性,使心生活高于身生活,對聽障大學生自我修養有積極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 儒家修身;聽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自我修養;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 G762
【作者簡介】 孫菲,講師,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南京,210038),3152918074@ qq.com。
2016年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出:“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扎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1]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需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其中的儒家修身方法在聽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
一、儒家修身方法的主要思想內涵
修身指修養身心,涵養德行。先秦三大儒孔子、孟子與荀子都重視修身,認為抓住了身,就抓住了家、國、天下。孔子說:“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2]正其身就是修身。孟子繼承了這一思想,他認為:“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3]這里有了修身是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本的思想。荀子在《修身》中指出:“請問為國?曰:聞修身,未嘗聞為國也。君者儀也,民者景也,儀正而景(影)正。君者槃也,民者水也,槃圓而水圓。”[4]《大學》總結了他們的修身思想,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5]。
儒家修身方法包括內省法、榜樣法、交友法、尚志法等,其最根本的是修身為本。
《大學》設計了一個循序漸進的人生修養程序: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為八條目。這個程序以修身為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修己,這是明明德的功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安人,這是親民的功夫,是把修己擴大到家、國、天下的范圍。《大學》將修己與安人統一起來,以明明德引領親民,以親民促進明明德,兩者合一,由明明德和親民達到止于至善的最高目標,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為三綱領。修身為本反映了儒家一貫主張的德治思想。《大學》倫理是政治倫理,它把修身與治國、平天下融為一體,把政治歸結為修身,“先從個人小己立腳,最后躋于大群天下之治”[6]。儒家以修身為圓心形成三個同心圓:齊家、治國、平天下。隨著修養境界(身、家、國、天下)的不斷提升,個體將自我歸屬于家、國、天下之中,使認同的范圍不斷擴大。修身為本就是以自我教育為本。思想政治教育依據類型,分為外在的社會教育和內在的自我教育,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條件,后者是前者得以實現的基本途徑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作用的實現與個體品德修養的塑造都依賴于自我教育這一內因。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的著名論斷,并指出“只有促進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7]。“促進自我教育的教育”就是修身為本的教育。在內省法、榜樣法、交友法、尚志法等方法中都貫穿著自我教育方法,且都以修身為本。
儒家修身方法涵育了一代又一代知識分子“儒者的良心”,時至今日,它仍然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心靈,“格、致、誠、正,修、齊、治、平”的觀念常常作為個體修養的道德格言。“《論語》中就說,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古人所推崇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8],說明修身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起點,是品德修養塑造的內在根據。儒家文化源深根固,其修身思想能為聽障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精神支持,促使其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聽障大學生立志成才,要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精神,并把修身放在第一位。
儒家的“身”是身心統一體,修身的作用是讓“心”生活超越“身”生活。儒家文化“分人生為兩方面:一曰‘身生活’,又一曰‘心生活’”[9]。身是萬物中之一物,有五官、四肢、百骸,身生活是物質生活。心非身中一物,“一身五官、四肢皆物,和合相通始見心”[10]。心是身之主,“身之主乃在身內之心”[11]。心生活是精神生活。錢穆說:“自生命之進展過程言,先有身生活、物質生活在前,此可謂之是‘自然生命’。繼有心生活、精神生活在后,此可謂之是‘人文生命’。”[12]身生活為先,心生活為后;身生活為外,心生活為內。身生活與心生活好像陰陽兩極,前者是后者的物質基礎,后者是前者的意義提升,心生活超越身生活卻不違反身生活。在修身中,身生活與心生活“分陰分陽,兩儀立焉”[13]。思想政治教育要“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既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又要提升其精神境界,使身生活與心生活“會通以為和”。然而,心生活重于身生活。“生命中表現有‘心’,乃始表現有‘群’。”[14]有了心生活,才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修養,才有“中國一人、天下一家”的情懷,才能讓個體小生命融入群體大生命。在儒家文化中,修身重在修心,從而己正正人,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不修此心,難成一人。修身的作用是產生心生活上的孔顏之樂,具有家、國、天下情懷,形成“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的思想。當前聽障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倡自我修養,首先就要修心。
儒家修身方法通過內省、榜樣、交友、尚志等正身功夫使人達到修身境界,最終成為修己安人、經世濟民、明德親民的君子。這一套行之有效的修身方法,對聽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積極啟示。
二、儒家修身方法在聽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
聽障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普通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它以心理健康教育為切入點,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教育方法,培養聽障大學生的積極心態,讓其心生活超越身生活。
(一)內省法與見賢思齊
儒家的內省法包括“自省”和“自訟”,通過內省讓經歷成為閱歷。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15]看到好的就向其看齊,看到不好的就要反省自己有無這方面問題。孔子說:“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16]自訟是自己與自己打官司,與自省精神相通。曾子根據自己的情況將孔子的內省思想擴展到三個方面,他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17]孟子說:“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18]通過反省轉變人與人的關系,以“反其仁”“反其智”“反其敬”中發展人際關系。不知反求諸己,就難以化解人際矛盾。在儒家看來,一切人、一切時、一切境都可以反省,隨人、隨時、隨地、隨事反省有分別。時、地、事、人變動不居,然而,異時、異地、異事、異人都可以反躬深思而自得。
儒家文化重閱歷,內省是對經歷的省思,使閱歷不斷豐富。“見賢思齊”就有助于增長學生的閱歷。“見賢”屬于經歷,通過思齊使見賢的經歷變成閱歷。若有“歷”無“閱”,人則難以自我提升。
聽障大學生因聽力受損,聽不到或聽不清周圍環境的聲音,容易在語言交往方面出現困難,并產生低自我認知、低自我效能的消極情緒。低自我認知的學生往往對自己的未來持消極態度,遇到困難時缺乏足夠的應對動力。內省法在教育中有著特殊的作用,通過它可以產生自我約束的心理功能。在自省、自訟中對自我進行再觀察、再認識,可以有效地控制與調節自我行為,避免形成消極的自我意識,防止產生自卑感等負面情緒體驗,形成正確的自我觀念。在內省法中,“見賢思齊”與榜樣教育相通。由賢者的典型事例產生激勵力量,讓學生“思齊”,打破“自己不如普通人”的自我設限。
內省的實踐方法有兩種:一是設立道德法庭。如學習老一輩革命家謝覺哉的自我批評方法——自己與自己打官司,設立道德法庭。自己當“原告”“被告”“法官”,原告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告是自己過往行為中存在的問題,法官是自我的道德責任感。實踐內省法要像謝覺哉那樣,做到“畢生自修無盡期”。二是記日記。學習雷鋒記日記的方法,對當天的所作所為“過電影”,思考行為的對錯,對的堅持,錯的改正。內省法可以讓學生全面分析自己的優勢與劣勢,進行三種比較。一是自我與賢者的比較。聽障學生在與賢者比較的過程中,通過內省認識自己的長處和不足,開發自己的優勢潛能,確定自我努力方向。二是將自我的現在與自我的過去相比較。認識今日之我在哪些方面比過去之我有進步,通過自我進步不斷提升自我效能感;認識自我在哪些方面沒有進步,甚至停滯不前,從而有針對性地確立提升計劃和前進目標。三是將今日之我與未來之我進行比較,發現今日之我的狀況和未來之我的目標的差距,從而不斷進取。
(二)榜樣法與學習先進
儒家推崇榜樣教育,以人為學。顏淵稱贊孔子“如有所立卓爾”[19],說明孔子為學生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20]這在今天已經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座右銘,轉喻教育者的表率作用對學生具有感召力。孟子提出“人皆可以為堯舜”,認為堯舜之道是人人可行之大道。孟子說:“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子服堯之服,誦堯之言,行堯之行,是堯而已矣。”[21]儒家認為學做人必以圣賢為師,效法古人要學習古人的前言往行,言其言,行其行,成其德。
由于聽力障礙,感知外界信息存在困難,“聽障學生可能會內化社會中關于‘殘疾’‘聽障’‘聾人’的負面表征,導致自我偏見并產生負面情緒反應,影響其心理健康”[22]。這種心理會導致部分聽障大學生自我認同感低,進而產生惡性循環。自我認同感越低,其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心理問題就越突出,越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的情緒。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身殘志堅成為強者的榜樣感召力,可以提升聽障學生的自我認同感,提升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理論引導與榜樣示范的結合及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結合。
榜樣的實踐教育方法有三種:一是教師的榜樣引導。教師是聽障學生學習、生活和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他人。“經師易遇,人師難遭。”[23]經師專業治經;人師在專業外有人生道義的追求,在學問外有人格的感召力量。教師“傳道授業解惑”,要做“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成為學生的榜樣,以人格感召學生。二是建立聽障榜樣人物數據庫。收集、整理聽障榜樣人物的資料,建立儲存榜樣人物信息的平臺。通過公開的新聞報道、直播訪談、短視頻、微電影等多種方式呈現聽障榜樣人物的先進事跡。三是開展主題活動。邀請聽障榜樣人物介紹他們的人生經驗,特別是邀請聽障的創業榜樣人物介紹創業就業事跡,強化聽障大學生的自我發展意識,為其提供創業思路,進行創業指導。
(三)交友法與以德會友
孔子說:“德不孤,必有鄰。”[24]有德之人不會孤單。孔子認為朋友有益友與損友的區別,“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25]。成就事業,需要廣交益友。曾子說:“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26]交益友要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孟子說:“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27]身生活止于身軀活動,心生活日擴日大,其“友”越交越遠,既可以交鄉、國、天下的朋友,又可以上友古人,心領神會,使己心、他人心、古人心相通,豐富自己的人生。通過交友,心生活超乎身軀形象之外,日益擴展,不拘于一己之身軀為限。
聽障學生由于聽力受損,與健聽群體溝通不暢,無法與他人正常交談,容易產生自卑心理,表現為不愿與人交流、自我封閉等。這會壓抑他們參與社會的熱情,產生社交焦慮障礙。焦慮障礙越明顯,接觸的人就會越少,孤獨感就越強,越容易自我封閉。交友法是打破這一惡性循環的重要方法。它適用于聽障大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教育,有助于營造平等、接納和包容的人際交往環境,讓聽障大學生與社會和諧相處,提升環境適應能力,正常融入校園生活。儒家文化講人倫,不能離倫以成人,朋友是重要的一倫。部分聽障大學生性格敏感,心理封閉,在人際交往上缺乏主動性,社會適應能力不強。在教育過程中,要防止他們自我封閉,陷入網絡虛擬世界之中,與同學疏遠隔絕。在生活與學習中,要讓聽障學生廣交益友,與其他學生相互合作,形成健康人格。交友法可從四個方面進行。
1.人之相知,貴相知心
修身在于修一己之心,使己心與他心相通。身生活與心生活不同,意志在我心之內,由我做主;遭遇在我身之外,非由我做主。盡管身體殘疾,卻可保持心靈健全,以真誠之心感染、感動他人。只要修心,與人相處以誠相待,定能贏得他人尊重,交到益友。交朋友要在心地、人品上求,讓學生善于識別德行高下,善交益友。友道不同于市道,以道義相處,情深而長久;以市道相處,情淺而短暫。教育者要讓學生以德會友,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2.教師要善于和聽障學生交朋友,擔負起引路人責任
儒家文化認為弟子成于師,師亦成于弟子,師生之道,相輔相成。繼承這一思想,教師就要成為學生的“師友”,與學生建立起亦師亦友的關系。教師既要熟悉普通教育規律,又要了解聽障大學生的特殊教育規律,具有敏感的觀察力,明確他們的教育需求,以春風化桃李,打開學生的心扉,關注他們的情緒變化和心理困擾,幫助他們找到符合自身特點的成才之路。
3.重視朋輩支持
學校可以通過團體輔導、素質拓展活動促進聽障學生之間相互認識、相互了解,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和自我調節技巧。教師要引導聽障大學生周圍朋輩群體對其產生關愛之情,讓普通學生與其合作學習,彼此成為學習伙伴,形成聽障大學生與朋輩群體人際交往的積極互動。獲得朋輩群體對其自強不息精神的積極評價,會激勵聽障學生更好地改變生活,在獲得他人尊重的同時也獲得了自我尊重,獲得了前進的動力。
4.通過社交媒體交朋友
社交媒體的互動功能可以極大地拓展交往范圍,為聽障大學生提供了多元的交友形式,彌補聽障帶來的不便。繼承儒家交友法需要“大思政”理念,可以讓所有教師與學生都參與到聽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來,與他們交朋友,使課堂思想政治教育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形成關愛教育的合力。
(四)尚志法與意志磨煉
“尚志”一詞來自《孟子》:“王子墊問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謂尚志?曰:仁義而已矣。”[28]儒家的尚志法包含著立志與煉志兩部分。一是立志,讓人樹立堅定的志向。孔子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29]三軍的統帥可以被迫失去,匹夫的獨立意志不可丟失。荀子認為:“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30]只有立志,人生才能取得成功。朱熹說:“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無著力處。”[31]不立志,讀書與思考都沒有了著力點。二是煉志。孔子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32]這是煉志的形象表達:寒冬的世運,歷練出后凋的君子。孟子闡述了逆境成才的道理:“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3]人生只求安樂,難以成才。
尚志法可以讓聽障大學生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在面對學業上的挫折時,能夠歸因為自身努力不夠,而不歸因為自身能力不足,從而積極面對困難,不陷入消極情緒之中。儒家文化有身生活與心生活二分,心不能無身可依。然而,儒家文化所重在心不在身,這是立志的根據。立志在方寸之一心,堅定意志是戰勝困難的重要環節。聽障大學生的立志、煉志與普通學生不同,他們有特殊的成長軌跡,即特殊(在身生活上由于生理缺陷異于普通學生)—普通(通過努力補充了自身不足,與普通人一樣具有學習能力)—特殊(其成就超越了普通人)。聽障大學生立志與煉志比普通學生付出更多,他們的成功更加令人敬佩,其立志成才的榜樣影響作用比普通學生的影響更大。
意志磨煉有如下實踐方法:一是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磨煉自我,增長才干,錘煉意志品格。二是組織學生參加體育鍛煉。“體育鍛煉可使聽障學生身心健康狀況保持在最佳水平,促進幸福感的提升。”[34]學校可以開設多種形式的體育課程,鼓勵聽障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在鍛煉中克服運動中的疲憊感,戰勝困難,完成目標任務,增強體質,緩解心理壓力,磨煉意志。
在新時代,儒家修身方法仍然承載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它讓聽障大學生尊德性,使心生活高于身生活,大于身生活。在教育中,要將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統一起來,將成學與成人統一起來,成學為業,成人為德,不能重“業”不重“人”。學生要在成學中成人,在成人中成學,實現為人與治業相統一。只有在成人中成學,才可以成為民族復興的有用之才。思想政治教育“考圣賢之成法,識事理之當然”[35]。繼承儒家修身方法,要提倡聽障大學生進行自我修養,立德、成德、達德,活出精彩人生,造就美好生活,成為傳播中華美德與中華文化的主體。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2][20]論語·子路[M].北京:中華書局,2016:271,212.
[3]孟子·離婁章句上[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145.
[4]荀子·君道[M].北京:中華書局,2015:189.
[5]胡平生,張萌.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禮記[M].北京:中華書局,2017:1414.
[6][9][10][11]錢穆.晚學盲言[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1219,782,934,884.
[7]蘇霍姆林斯基.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100.
[8]習近平.辦公廳工作要做到“五個堅持”[J].秘書工作,2014(6):4-8.
[12][14]錢穆.雙溪獨語[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441-442.
[13]周敦頤.太極圖說[M].揚州:廣陵書社,2019:51.
[15][24]論語·里仁[M].北京:中華書局,2016:60,63.
[16]論語·公冶長[M].北京:中華書局,2016:81.
[17]論語·學而[M].北京:中華書局,2016:11.
[18]孟子·離婁上[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8:146.
[19][29][32]論語·子罕[M].北京:中華書局,2016:140,147,148.
[21][33]孟子·告子[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8:245,275.
[22]劉天碧,王娟,王艷麗.聽障中學生自我污名與心理健康的關系:歧視知覺的中介作用和希望感的調節作用[J].中國特殊教育,2024(3):54-61.
[23]袁宏.后漢紀·靈帝紀上[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8:236.
[25]論語·季氏[M].北京:中華書局,2016:275.
[26]論語·顏淵[M].北京:中華書局,2016:205.
[27]孟子·萬章下[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8:225.
[28]孟子·盡心上[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8:298.
[30]荀子·勸學[M].北京:中華書局,2015:7.
[31]黎靖德.朱子語類[M].北京:中華書局,2020:171.
[34]孫霽.負性情緒對聽障學生幸福感的影響:體育鍛煉與休閑活動滿意度的雙調節作用[J].中國特殊教育,2024(2):40-47.
[35]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49.
Enlightenment of Confucian Self-Cultivation Method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the Hearing-Impaired College Students
SUN Fei
Abstract:Confucian self-cultivation refers to nurturing the body and mind,as well as cultivating virtue. Its ideology can provide the hearing-impaired college students with spiritual support for facilitating their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attitude towards life. Confucian self-cultivation methods include methods of introspection,role model,making friends,training will-power and so on. These effective cultivation methods can make the hearing-impaired college students respect their moral character,make the mind life higher than the body life,and have positive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for their self-cultivation.
Key words:Confucian self-cultivation;hearing-impaired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elf-cultivation;mental health
Author:SUN Fei,lecturer,School of Marxism,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of Special Education(Nanjing,210038),3152918074@qq.com.
(責任編輯:張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