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效果為目的,圍繞柯達伊音樂教學法在音樂教育中的實施策略進行研究,并采用案例分析等方法進行探索,進而根據柯達伊音樂教學法在節奏訓練、音準訓練、識譜訓練、審美訓練、歌唱訓練、樂器訓練等方面的應用提出建議,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柯達伊音樂教學法;小學音樂;教學實踐
柯達伊教學法是匈牙利著名音樂教育家佐爾丹·柯達伊提出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法的核心理念在于通過歌唱這一最自然、最直接的音樂表現形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到音樂的樂趣,進而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和學習興趣關鍵時期,柯達伊音樂教學法通過首調唱名法、柯爾文手勢、節奏唱名法、字母標記法等輔助手段,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音樂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熱愛,奠定良好的音樂基礎。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音樂教師認識到柯達伊音樂教學法的應用優勢,并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加以運用,通過首調唱名法、柯爾文手勢、節奏唱名法、字母標記法等工具進行節奏、音準、審美等方面的訓練,為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具體來看,柯達伊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實施策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運用柯達伊音樂教學法加強節奏訓練
兒童對音樂中的節奏要素最敏感,節奏是小學音樂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做好這部分的訓練對于發展學生的聽覺、提升音樂感知都是十分重要的。我國傳統節奏讀法將每一個音都唱成“噠(da)”,這種方法使初學者難以掌握音符時值,而柯達伊音樂教學法中利用不同象聲詞代表不同節奏的方法,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音符時值概念,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興趣。基于此,在小學音樂節奏訓練中,教師可以采用柯達伊音樂教學法中的節奏讀法理念,按照身心發展規律,由簡入繁地進行節奏教學,通過多方式訓練,引導學生均勻、勻速打拍,明確不同拍子的強弱關系及特點,區分不同節拍,從感性上體會節奏,進而理解邏輯。例如,在蘇少版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花兒朵朵》是一首根據彝族民歌填詞、短小精悍的兒童歌曲。歌曲旋律歡快活潑,以跳進為主,四二拍節奏規整,一字一音,極富動感。在節奏訓練中,教師首先利用課件呈現四二拍節奏X X|X X,為了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節奏中的強弱對比關系,可以讓學生用拍手或跺腳的方式進行體驗。在學生對四二拍節奏有了基本認知后,教師播放歌曲,并鼓勵學生跟隨音樂的節奏,憑借自己的感覺自由發揮,盡情釋放音樂天性,從而更深入地融入音樂的氛圍中。在此過程中,學生將通過肢體動作感受與體驗歌曲,這不僅有助于增強學生對節奏、節拍及音響的感知能力,也將促使他們初步表達對這首彝族音樂所蘊含的情感與內涵的理解。
二、運用柯達伊音樂教學法加強音準訓練
良好的音準對音樂表現力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從某種程度上講,一個歌手的音準水平會直接影響其歌唱表現質量。若音準存在偏差,歌聲則可能失去應有的表現力和藝術美感。音準受到聽覺敏銳度、外界環境因素及音樂訓練水平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響。因此,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音準訓練,以提升其對音準的精確掌控能力,從而確保歌唱效果的卓越與完美。柯爾文手勢是一種身體語言,它把不同的音階用七個不同的手勢和身體前方不同的位置一一對應,通過空間的位移使音高概念視覺化、形象化,為學生的音準訓練提供了有效工具。因此,在小學音樂音準訓練中,教師可以采用科爾文手勢作為輔助工具,讓學生通過手勢的引導更加清晰地感知不同音之間的關系,進而形成內心的音樂感覺,并明確音的具體位置,增強歌唱音準,初步形成正確的音高概念。例如,在高年級學生的音準訓練中,教師從《柯達伊333首讀譜練習》中選擇148條進行指導:帶領學生口讀手拍節奏音節,熟悉旋律的節奏;要求學生根據柯爾文手勢練習,并唱出音階;要求找出臨近的兩個音,結合手勢練習,并唱出音階關系;進行音階聽辨練習,讓學生趴在桌子上,互相不看,說出教師哼唱的音階,并用手指數字表示出來;在不同調上歌唱,結合手勢進行移高一個調、移低一個調的練習。這樣的教學設計豐富了音準訓練的內容,讓原本枯燥的練習變得更加活躍有趣,同時也促進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在相互學習中奠定音準基礎。
三、運用柯達伊音樂教學法加強識譜訓練
樂譜是音樂的語言,而識譜自然也是音樂學習的基礎。扎實的識譜能力能夠讓學生準確解讀音樂作品的“奧秘”,理解作者表現情感的方法,并與之建構起情感溝通的紐帶,進而準確地表達作品的內涵。
教師在識譜訓練中習慣直接教授五線譜,其通用性強但學習難度較大,尤其是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講學習起來比較困難。柯達伊在音樂研究領域中引入了首調唱名法,并根據兒童的認知特性精心編制了字母譜,旨在協助學生更清晰地把握音的高低關系,幫助學生形成對調式概念的深入理解。相較于傳統的五線譜,字母譜的表現形式更為直觀生動,且不受歌曲變調時音名與唱名差異所帶來的限制,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效果。基于此,在小學音樂識譜訓練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引入字母譜,增加訓練活動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打好樂理基礎。例如,在蘇少版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在鐘表店里》的歌唱教學中,教師引入字母譜,并引導學生用字母譜標記歌曲,檢查后點撥錯誤處,確保每個學生標記正確。在歌唱過程中,師生根據字母譜演唱歌曲,讓學生無伴奏也能精準把握音調,并在相互交流中分享識譜的樂趣。這種輕松、精簡的學習方式降低了音樂學習門檻,緩解了學生的畏懼心理,為學生自主歌唱奠定了基礎。當然,在教學指導中,教師還可以將字母譜和五線譜相結合,融合兩者的優勢,為學生提供更加靈活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識譜教學效果。
四、運用柯達伊音樂教學法加強審美訓練
在“五育并舉”的背景下,加強審美教育是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任務。音樂教育作為審美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教學實踐中的核心地位尤為凸顯。在音樂教學全過程中,音樂審美的訓練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是提升學生審美素養的關鍵途徑,更是塑造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柯達伊十分重視民族音樂教育,他曾說:“只有讓兒童生活在音樂的母語環境中才能使兒童深切地感受民族的歷史,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的情感。”這一觀點是柯達伊生活體驗和音樂感受的升華,也是他多年探索和實踐的結果,為新時期我國的音樂審美教育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基于此,在小學音樂審美教育中教師應積極挖掘民族音樂資源,注重情感滲透,讓學生在體驗中接受音樂美的熏陶。例如,《金孔雀輕輕跳》是一首傣族兒童歌曲,歌曲采用規整的節奏以及優美的旋律描繪了傣族兒童在小溪邊同孔雀一起跳舞的快樂情景,刻畫了一幅美麗、幸福的生活畫面。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教師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現傣族的孔雀舞,并鼓勵他們將自己想象成一只小孔雀,并跟隨視頻模仿動作,展現孔雀的活潑歡快。在音樂與舞蹈的交融中,學生逐漸體會到了音樂的節奏美、畫面美和情感美,同時也在教師的補充下了解了更多關于傣族音樂和舞蹈的知識,強化了對民族音樂的體會。此外,教師還應以民族音樂的欣賞為契機,引導學生將民族音樂與文化傳承緊密結合,使學生在音樂美的熏陶中深刻認識到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更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為培養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蘊的新一代青年奠定堅實基礎。
五、運用柯達伊音樂教學法加強歌唱訓練
在歌唱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柯達伊音樂教學理念靈活設計方法,引導學生學唱歌曲,以不斷提升歌唱能力、表達能力、音樂理解力和音樂表現力。例如,在蘇少版三年級音樂下冊第一單元《嘀哩嘀哩》的教學指導中,教師首先播放歌曲,讓學生先熟悉旋律,嘗試哼唱;接下來,采用字母譜展示歌曲的花、草、小黃鸝鳥等生動的形象,讓學生識譜跟唱,強化對節奏的把握;然后,組織學生跟琴模唱歌曲旋律,并按照節奏拍手,感受歌詞與節奏的完美結合,學生邊拍手擊拍。最后將學生分組,并利用柯爾文手勢指揮演唱,強化對節奏的直觀體會,進而完成歌曲的學習,提高學生歌唱和表現能力。當然,柯達伊音樂教學法不僅可以用來教唱歌曲,還可以用來訓練學生合唱。例如,在針對學生合唱團進行二聲部練習時,教師可以利用科爾文手勢進行訓練。通過視覺輔助的方式,學生得以在均勻與平衡的環境中,系統訓練純正的音調,并能根據手勢的精確位置,深入理解音級的高低位置以及音程的具體距離。這一方法有助于學生更加精準地感知聲部間的相互關系,并能積極調整自身的音準,從而達到更出色的音樂表現效果。由此可見,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柯達伊音樂教學法為學生提供更加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生對音樂節奏、旋律的感受力,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
六、運用柯達伊音樂教學法加強樂器訓練
樂器訓練在音樂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喜愛和興趣,并豐富課堂模式,提升學生審美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避免僅依賴歌唱教學,讓學生了解音樂的多樣性,激發求知欲。同時,教師還應有意識地引入民族樂器,豐富學生的音樂體驗、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例如,在蘇少版五年級音樂下冊第四單元《豎笛練習(四)》的教學指導中,創設了學習情境,由冰墩墩和雪容融兩位冬奧會吉祥物,帶領學生走進冬奧會,學習冬奧會主題曲《雪花》。教師結合柯達伊音樂教學法,設計了兩個欣賞體驗活動,通過學會歌唱主歌,學會豎笛演奏副歌,讓學生層層遞進地,逐漸對作品的欣賞、理解,用不同形式的感受和體驗。此外,在課堂教學中拓展創意實踐部分,教師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進行創編實踐,大膽創作屬于自己的雪花小曲,并融入豎笛元素,以提升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這樣的樂器訓練體現了柯達伊“讓音樂屬于每一個孩子”的基本理念,也為學生學習新歌曲提供了輔助。當然,樂器進課堂需要在日常教學中落到實處,以提高音樂課堂教學質量。同時,教師需要計劃和落實好每一節課中器樂教學所占時間比的合理性,并且對學生掌握的樂器學習有要求、水平、標準的界定和評價,以促進課堂樂器學習規范化、系統化。
七、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結合柯達伊音樂教學法中首調唱名法、手勢運用、字母譜等教學方法,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與藝術表現,提高和發展音樂表現力、鑒賞力、歌唱讀寫能力、創造能力等,有順序、有梯度地發展和提高學生的基礎音樂能力。在未來,隨著“五育并舉”理念的進一步落實,教育工作者應進一步堅持柯達伊音樂教育理念,堅持“讓音樂屬于每一個人”,嘗試把簡練、淳樸、富有生活情趣的民族音樂帶給學生,引導學生用音樂的母語歌唱,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崔玘.柯達伊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歌唱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音樂,2024(2):49-51.
[2]馮丹.柯達伊教學法對基礎音樂教學的影響研究[J].北方音樂,2020(24):200-202.
[3]許燕.基于柯達伊音樂教學法的小學簡譜視唱教學研究[J].才智,2020(19):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