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時期是個體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而游戲是幼兒學習、探索的主要方式。北京市東城區分司廳幼兒園獨特的四合院布局,為開展戶外自主游戲提供了優越條件。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合理規劃幼兒園院落,營造民俗游戲氛圍,將民俗體育游戲融入幼兒自主游戲中,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合理規劃游戲區域:發揮民俗游戲的隨意性、趣味性。民俗體育游戲具有深厚文化底蘊,且簡單易學。幼兒園在規劃院落時,應充分考慮其特點,靈活劃分區域,例如:平坦開闊地帶適合跳竹竿、跳皮筋等,樹木間或角落地帶可設置舞龍、滾鐵環等游戲,利用自然屏障增添趣味性、強化安全性。園所在不同院落設置了不同的民俗游戲,將其優勢發揮到了最大程度。例如:在大(一)班院落,設置了“跳竹竿”與“跳皮筋”兩個游戲區域,旨在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和節奏感,增強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在大(二)班院落,設置了“舞龍”與“抖空竹”兩個游戲區域,通過游戲讓幼兒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培養幼兒的身體協調性和控制能力;在中班和小班院落,設置了“投壺”“踢毽子”與“平衡橋”三個游戲區域,以此培養幼兒的耐心和毅力,鍛煉幼兒的靈活性和協調性,提升幼兒的自信心。
尊重幼兒自主性:引領幼兒共同創設民俗游戲環境,做游戲的主人。幼兒是游戲的主體,其自主性在游戲過程中至關重要。在創設民俗游戲環境時,園所應充分尊重幼兒的意愿,鼓勵他們一起參與游戲環境的創設。例如:在規劃游戲區域時,邀請幼兒參與討論和決策,了解幼兒對民俗體育游戲的喜好和需求,讓他們在游戲環境的創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布置游戲環境時,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制作游戲道具和裝飾物,這樣既能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也能讓他們更加珍惜和愛護游戲環境;在游戲過程中,引導幼兒自主管理游戲環境,如設立游戲管理員,讓其負責游戲區域的衛生和安全,這樣既能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和規則意識,也能讓他們在游戲中學會合作和溝通。
發揮幼兒創造力:鼓勵幼兒在原有民俗體育游戲的基礎上進行改編創造。民俗體育游戲雖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但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在自主游戲環節,教師應鼓勵幼兒發揮創造力,對原有的民俗體育游戲進行改編和創造。例如:引導幼兒依據環境和興趣調整游戲規則,如跳繩變跳法、踢毽設新分,增強趣味性與挑戰性,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結合民俗元素創新游戲,如設計戶外探險游戲,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體驗成就感;定期舉辦分享會,促進展示與交流,拓寬幼兒思維,增強其表達能力與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