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理論,其強調教育應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通過“做”來連接“教”與“學”,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內化與應用。在該背景下的高中英語教學活動,教師可著重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并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及自主學習意識。文章基于“教學做合一”教育理論,探討高中英語高效課堂,以譯林版高中英語教材為例,從“生活問題、詞匯學習、實踐運用、自學平臺”四個維度出發,探討英語教學策略,改變傳統的授課方式,讓教學內容能夠在生活實踐當中應用,為學生未來學習與發展奠基。
關鍵詞:“教學做合一”;高中英語;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教學做合一”教育理論,強調“教學、學習、實踐”三者間的統一,通過“做——實踐”提高教學效率、學習質量,獲取更為理想的教育效果。在高中英語高效課堂構建中,教師可基于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活動,既要做好理論知識的滲透,還要注重對實踐項目的開發,讓學生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應用知識,以“教學做合一”提高教學質量,實現高效課程的構建。
一、立足生活問題,觸發學生探索動機
“教學做合一”為生活教育理論的組成部分,在該理論中的“教、學、做”,強調將英語學習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在理解英語知識的基礎上,嘗試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索欲望。對此,在高中英語課堂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英語話題,并設計討論性的話題、探究性的任務,讓學生在討論中用英語表達觀點,從而增強其英語學習的實用性與趣味性[1]。通過“教學、學習、實踐”的三者融合,讓學生意識到英語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從而達成高效課堂的目標。
以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1 Back to school”中閱讀部分“Realizing your potential”為例,閱讀學習主題為“發揮自我潛能”,講述“一位校長在開學第一天對高一新生的演講,鼓勵學生以積極的心態迎接高中生活的挑戰,并發揮個人潛能”的內容。在本篇閱讀學習中,文本特點為“演講”,語言內容友好且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閱讀中使用了平行結構、重復等修辭手法增強感染力。在學習中,教師可結合生活問題設計教學活動,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
首先,教師可圍繞著本課“發揮自我潛能”提出問題:“什么是潛能?為什么有些人會取得非凡的成就?”并利用課件為學生展示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如播放“華羅庚、張海迪、詹天佑”等成功人士的故事或視頻片段,讓學生初步感受潛能挖掘的力量。其次,教師可引入閱讀材料,向學生介紹潛能的概念和重要性,并出示本課閱讀的主體“意識到你的潛力”及相關圖片,引導學生根據標題和圖片預測文章可能涉及的內容。在閱讀學習中,教師可先讓學生快速瀏覽文章,布置任務:“閱讀演講記錄,找到每一段的主題句子”讓學生初步理解本課所學內容,并找到演講的“中心思想”。最后,教師可結合主題帶領學生探索閱讀的“深層含義”。比如:教師可提出問題:“什么是潛能?你們怎樣理解潛能?作為一個高中生,我們應該如何提高自己的潛能?”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所處階段分析閱讀內容,結合主題句及閱讀的中心思想,讓學生討論“如何發掘個人潛能”,并讓學生結合自身經歷分享個人經歷或想法。隨著閱讀與學生實際生活的結合,能通過對閱讀材料的分析了解“個人潛能的本質與意義、發揮潛能的方法以及自我潛能實現的作用”,同時也能掌握演講技巧、文本構建方法,以閱讀學習激活學習動機,促進其批判性思維發展,在理解知識的同時將學習感悟運用在實際生活中,進而構建高效課堂。
二、依托現實場景,鞏固學生詞匯記憶
詞匯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在高中英語學習中,學生需熟練地掌握詞匯含義及使用方法,為其寫作、閱讀做好準備。在實際教學中,單純的詞匯記憶較為枯燥乏味,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
感[2]。“教學做合一”背景下,教師可依托現實場景設計詞匯教學,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并記憶詞匯,提高記憶效率。具體而言,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教師要盡可能選擇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內容,通過模擬具體的場景,讓學生深刻理解詞匯含義,這樣既能加強學生記憶,又能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以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Unit 2 Be sporty, be healthy”為例,單元學習主題圍繞著“運動與健康”展開,單元學習為學生提供了“說明文——A beginner's guide to exercise!”,向學生介紹鍛煉的好處,及安全高效鍛煉的方法,旨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運動和鍛煉意識。綜合單元所學內容,要求學生掌握有關運動的詞匯及短語。對此,教師可選擇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內容設計課程,以具體的場景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
在學習詞匯“跳傘運動”時,教師可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并引出所學單詞,讓學生結合具體的圖像,了解該運動的特點、形式,加深學生對單詞的理解。教師還可結合某個具體的視頻畫面,引出多個詞匯,還可結合具體的短語進行講解。如視頻情境:“在國際性賽事中,場內歡呼聲尤為熱烈,xxx運動員不受環境影響,他的成績打破了世界紀錄,創造了新的成績,全場的觀眾恭賀他獲取獎牌。”在這一情境中,教師可引出本單元的“祝賀、恭賀;創造奇跡;不受影響的”等詞匯;還可結合具體的情景,引出詞匯短語“因為(做)某事向某人祝賀;對……產生神奇作用”等,通過真實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理解所學內容,鞏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以此類推,在學生學習“疾病,常規,慣例,肌肉,有氧的,慢跑,滑雪,從長期來看,某人趨向做……,對……免疫,減少壓力”等詞匯及短語學習中,教師也采用相同的方法,利用多媒體設備,結合具體的學習情境、詞匯內容設計課程,讓學生學習重點詞匯,落實“教學做合一”理念。
在學生掌握基礎詞匯內容后,教師可設計閱讀與討論活動,融合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在情境中,以加強其對本單元的重點詞匯與短語的掌握。教師可為學生提供一段體育比賽的視頻,詢問學生:“你們最喜歡的運動是什么?為什么喜歡這項運動?你對這項運動有哪些了解?”要求學生分享自己對運動的看法,通過討論學習,讓學生將學習過的詞匯運用在實際活動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其對運動和鍛煉的背景知識。最后,教師可為學生設計角色扮演項目,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模擬一個運動場景。如:健身房、操場、游泳池等,要求學生使用本單元的重點詞匯和短語進行角色扮演,模擬運動場景中的對話。如“健身房”情境中,一名學生扮演教練,其他學生扮演學員,幾個人一起討論鍛煉計劃、訓練效果,讓學生在現實場景中運用所學詞匯和短語,鞏固記憶,達成教學目標,構建高效課堂。
三、開發實踐模塊,促進學生在做中學
“做中學”是“教學做合一”理念的核心,其要求教師將理論與實踐整合,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運用知識,通過“做”加深學習印象,提高學習質量[3]。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強、思維發展成熟,教師可結合單元學習主題為學生設計“實踐模塊”,既可采用班級內部的學習比賽設計課程,還可以設計英語戲劇表演,還可融合社會資源,旨在以真實生活、實踐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并運用英語知識。隨著實踐模塊的推進,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實踐運用能力都能得到提升,其創造力與想象力也會得到發展,英語學習會變得更加生動有趣[4]。
以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三冊“Unit 3 The world online”為例,本單元的主題語境為“人與社會”,單元探討話題聚焦于“互聯網與網絡時代”。單元內容涉及的語篇類型豐富,涵蓋“議論文、說明文、圖表、博客文章”等多種題材。詳細分析單元學習內容,在話題討論、閱讀學習、對話講解中,主要向學生介紹了“互聯網的廣泛用途、利弊分析、使用技能”等,對此,本課學習主題可確定為“探索互聯網世界:利弊分析與技能提升”,教師圍繞學習主題將真實世界與學習知識融合,落實“教學做合一”理念,構建高效課堂。
首先,在課上學習中,教師可圍繞著單元學習主題,為學生設計辯論話題“網絡的利與弊”,要求學生分為正反兩方,正方支持“互聯網利大于弊”,反方支持“互聯網弊大于利”。在辯論賽開始前,教師可要求學生搜集資料,并準備全英辯論稿,要求學生結合教材中的對話及閱讀內容,融合社會新聞、社會發展等元素,讓學生分析互聯網學習內容,以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初步加深學生對本單元學習內容的印象。其次,教師還為學生設計項目實踐類作業,提出項目“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要求學生以年級為單位,設計調查問卷,了解同齡人互聯網使用情況,讓學生了解“上網時間、主要用途、遇到的問題”等基本信息,提高學生信息獲取與數據分析能力,并讓學生結合具體數據撰寫報告,以項目學習讓學生進一步思考“互聯網的優勢與危害”,加深其對教材中某一觀點的印象。最后,教師還可引導學生從自身出發,設計活動“我的網絡生活”,要求學生記錄并分析自己的網絡生活,記錄自己一周內的網絡使用情況,包括上網時間、主要內容、感受,分析自己的網絡使用情況,找出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方向;制訂個人網絡使用計劃,明確上網時間和目的等,通過實踐項目進一步了解本單元所學內容,以加深學生對互聯網利弊的理解,加深對單元學習的印象,以實踐項目讓學生在“做”中學,深化其對互聯網世界、單元學習主題的理解,提升學生的網絡素養與批判性思維能力,實現“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四、構建自學平臺,培養學生遷移能力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走進了課程活動中,為教學提供了更多可能。為學生構建自學平臺,是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教學做合一”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設計學習活動,通過在線課程、英語學習軟件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個性化的學習路徑。自學平臺可貫穿學生“預習、課上學習、課后復習”等環節中,學生通過利用資源自主學習,其信息篩選、整合、應用能力得到提升,知識遷移技能得到強化,能將不同知識鏈接起來,更好地踐行“教學做合一”思想,以個性化學習構建高效英語課堂[5]。
以譯林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一冊“Unit 1 Food matters”為例,本單元圍繞著食物的種類、營養、烹飪方式展開討論,讓學生得知食物給人體健康帶來的影響。在線上自學平臺教學活動設計中,教師可將自學平臺運用在“課前自主預習、課上經驗遷移、課后復習學習”三個階段,讓學生通過自學實現“教學做合一”,進而構建高效課堂。
首先,在課前自主預習中,教師可在線上平臺為學生發布預習任務,并為學生提供預習資料。如:教師可為學生準備“課文預習、詞匯預習、視頻資料”等內容,基于單元學習內容為學生設計預習問題,引導其思考“食物與健康”的關系。與此同時,教師可利用自學平臺的監控功能,檢查學生的預習進度和完成情況,分析學生的預習成果,教師及時給予反饋和指導,確保預習效果,實現“教與學”的融合。其次,在課上經驗遷移中,教師可為學生導入本單元所學的新課,并通過線上平臺為學生播放本單元學習的內容,讓學生認識并了解與食物相關的知識,通過詞匯、語法、句式等解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對單元學習內容的理解。與此同時,教師還可利用多媒體資源,通過短視頻、PPT等材料,向學生詳細講解食物的營養成分及健康飲食的重要性,結合單元中的對話、閱讀等材料,通過實例幫助學生理解并記憶重點知識,讓學生將課前預習的知識遷移到課上學習中,對本課知識形成更深刻的認識,課前預習與經驗遷移,提高課上教學效率,成功構建高效課堂。最后,在課后復習中,教師可基于學生在課上的學習情況,利用自學平臺發布課堂練習題及學習資料,包括“課文總結、重點詞匯和句型、相關閱讀材料”等,初步夯實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記憶;其次,教師還可為學生提供拓展學習資源,為其提供與“食物和健康”相關的英文文章、視頻等,供學生進一步學習,讓其在自主學習中實現“教學做合一”,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提升他們的應用能力,通過三個學習環節的串聯,達成教育活動目標。
結束語
總之,“教學做合一”背景下的高中英語高效課堂,要求將“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實踐運用”三者統一,讓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學會運用知識,準確找到學習要點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升其英語綜合能力。教師需做好課程安排,通過課程活動將英語與生活關聯,為學生預留充足的學習空間,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現“教、學、做”的三者統一,構建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實踐和創新的高效英語課堂,為英語教學提供更多可能。
參考文獻
[1]鄒海俠.“教學做合一”背景下構建高中英語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9):81-83.
[2]吳瓊.“教學做合一”應用于高中英語教學的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5):68-69.
[3]吳蘇.探索“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提升高中英語教育學生人文素養[J].生活教育,2023(1):91-94.
[4]李怡曉.“教學做合一”在高中英語課程改革中的應用探究[J].校園英語,2022(27):103-105.
[5]董啟倉.淺析教育幽默理念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英語,2022(20):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