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的提出,要求教育在關注學科知識的同時,重視心理健康、道德修養與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小學階段是人格塑造和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成為必不可少的一環。課程的設計應關注學生的內在發展,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與悅納自我,并通過互動學習積極應對生活挑戰。
一、校本課程分析
“‘鏡’中的我”是基于校本課程開發的一項活動,旨在幫助學生在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的過程中提升社會適應能力。課程以“喬哈里視窗”理論和“鏡中我”理論為基礎,引導學生探索“公開我”和“盲目我”,通過他人的反饋了解未曾察覺的特質,幫助學生構建更加全面的自我認知。課程設計簡潔明了,分為自我展示、同伴評價、反饋與反思等環節,既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又能促使他們在互動中進行深入的自我反思與理解。
二、學情分析
小學高段的學生正處于自我意識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開始對自己的個性、特長及他人眼中的形象產生濃厚興趣。然而,這一年齡段的學生對自我認識還不夠成熟,容易產生自負或自卑的情緒。部分學生可能因過度關注外界評價而陷入自我否定,另一部分則因為對自身過于樂觀,而忽視他人對自己的真實看法。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幫助學生通過課堂活動和同伴評價,認識自己與他人眼中的差異,全面、客觀看待優缺點,提升自我認知的深度與廣度,學會接納他人反饋。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分析和處理評價的能力,理性看待正負反饋,增強溝通技巧和自信表達能力,同時提高情緒管理與人際交往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互動與反思,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認同、悅納自我、增強自信,逐步認可自身獨特性與價值,促進心理健康成長。
四、實施過程
(一)趣味導入,激發學生參與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將進入一個充滿趣味和探索的心理課堂。我們將通過一些有趣的活動,幫助大家更好地認識自己和身邊的同學。上節課我們學過“自我畫像”,大家已經對自己的外貌、性格等有了初步認識,今天我們更加深入的自我發現。首先,我邀請幾位同學來展示一下自己,可以通過古詩、快板或者其他你擅長的方式,好嗎?
生1:老師,我可以通過古詩來介紹自己嗎?
師:當然可以!
生1:一行白鷺上青天,我是快樂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學習生活樂悠悠。
師:好,非常棒的自我介紹!有沒有同學愿意通過其他方式展示一下自己呢?
生2:老師,我可以用快板嗎?
師:太好了!來吧,展示你的特長。
生2:我是×××,愛唱愛跳還會跑,性格開朗又活潑,今天我站在這里,展示自信給大家。
師:太精彩了!大家是不是被這些豐富多彩的展示所吸引呢?其實,每個人的自我都是多元的,有著豐富的特征。今天,我們將通過活動進一步了解自己,大家準備好了嗎?
生:準備好了。
師:那就讓我們開始今天的探索之旅,去認識鏡子中的自己。
通過引導使學生以輕松的心態進入課堂,激發他們的參與興趣,并為后續的自我探索活動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
(二)多元展示,增強自我認知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進行了精彩的自我展示,現在我們進行一個新的活動,叫“多元自我展示”。每位同學可以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自己,可以是唱歌、繪畫、舞蹈甚至是一則故事。大家可以選擇最能代表自己的方式,來讓同學更加了解你。誰愿意第一個展示呢?
生1:老師,我想用唱歌的方式來展示自己。
師:太棒了!來吧,唱出你的自信。
生1:我愛我的家,快樂大家庭……
師:非常好!我們通過這首歌感受到了你家的溫暖與快樂。誰能說說這位同學的展示給你什么樣的印象?
生2:我覺得他很熱情,很有親和力。
生3:我覺得他的歌聲很有感染力。
師:沒錯,這就是展示自我的一種方式,能讓別人通過你的特長來了解你。接下來,哪位同學愿意用另一種方式展示自己呢?
生4:老師,我想用繪畫來表達自己,這是我畫的作品。
師:很好!你畫的是什么呢?
生4:這是我和家人一起去公園的場景。我畫了我最喜歡的地方和我們全家。
師:這幅畫充滿了溫馨與快樂,表達了你對家庭的熱愛。誰能說說從這幅畫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5:我覺得他很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特別重視與家人的關系。
師:很不錯!通過不同的展示,我們能更全面地認識自己,也能讓同學更加了解自己。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做的,通過多種展示方式,找到屬于自己的獨特之處,讓別人看到我們多元化的“公開我”,如表1所示。
通過多種形式的自我展示,鼓勵學生用自己最舒適的方式表達自我,增強學生的自我認知,幫助他們更全面地理解自己的特質和優點,并促進同學間的相互理解與欣賞。
(三)同伴評價,反饋他人視角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展示,我們展現了自己獨特的一面。現在我們做一個更有趣的活動,叫“同伴評價”。每位同學將收到來自其他同學的反饋,看看他們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樣的。接下來,每人會收到幾張紙條,大家要寫下對某些同學的看法,可以寫優點或缺點,但記住,一定要真誠和尊重。準備好了嗎?
生:準備好了!
師:好,大家開始寫吧!寫完后,請把紙條貼到這些同學的背后,這樣他們看不到別人對他的評價。待會兒我們一起看看這些反饋,如表2所示。
(學生開始互相寫評價并貼在同伴背后)
師:好,大家都貼好了嗎?現在,請大家摘下貼在自己背后的紙條,看看同學給你的評價。閱讀完后,我想請幾位同學分享一下,哪些評價是你認同的,哪些評價是你覺得出乎意料的。
生1:我得到了“有領導力”和“合作積極”的評價,我覺得這些挺符合我的。不過,有人寫我“容易急躁”,我沒想到這個。
師:很好,這說明在別人眼里,你的領導力和助人為樂是大家公認的優點。但也有一些可能你平時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如急躁。你覺得這個評價對你有什么啟發嗎?
生1:我覺得自己有時候確實會有點著急,特別是做小組活動的時候。所以,我覺得這個評價挺中肯的,我以后盡量改掉。
師:太好了,能正視這些評價是認識自我的重要一步。誰還愿意分享一下自己得到的評價呢?
生2:有人說我“很有幽默感”,這點我很認同。但是,有同學說我“情緒波動大”,我覺得有點奇怪,因為,我感覺自己平時挺開朗的。
師:有意思的反饋。那么,這說明你在一些同學眼里展示出了幽默的一面,但在其他場合可能顯得比較安靜。你覺得這是因為在某些場合你可能不太自如,還是你會根據環境調整自己的表現?
生2:可能是和不熟的同學在一起時,我會變得比較安靜。
師:很好,這就說明每個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現會有所不同(如表3所示),接下來你可以嘗試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現得更加一致。
教師通過同伴評價的方式,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獲得來自同學的反饋,幫助自己從他人視角審視自己。這個過程促進了學生的自我認知,培養了學生接受并反思反饋的能力,也為后續的自我改進提供了依據。
(四)引導討論,面對差異
△探究一:認同的評價
師:同學們,現在我們討論一下大家收到的評價。誰愿意先分享一下自己認同的評價?你覺得這個評價反映了你的哪些特點?
生:我收到“善于傾聽”和“耐心”的評價,我覺得這和我平時的表現很一致。我經常幫助同學,也愿意聽他們說話。
師:你覺得這種善于傾聽的特質對你有什么幫助呢?
生:我可以更好地理解別人,也能給他們一些建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師:這是非常重要的品質。你不僅能幫別人解決問題,還能從中學到更多東西。
△探究二:不認同的評價
師:誰分享一下自己收到的評價中自己不太認同的部分?
生:有人說我“有點懶”,但我覺得自己并不懶。我有時候只是覺得事情不重要,所以沒太用心。
師:你覺得同學為什么會這樣評價你呢?
生:可能是我有時候不太積極參與班級活動吧,但我覺得那些活動沒有那么重要。
師:你認為是否應該重新審視這些活動的意義呢?即便它們在你看來不重要,但對整個集體來說很關鍵。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的評價可能反映出同學對你的期望?
生:我明白了,可能我需要更積極地參與集體活動,不能只考慮自己的想法。
師:很好,認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在集體中,我們不僅要考慮自己的想法,也要考慮集體的需求。
△探究三:正面評價與自我認知的差異
師:有誰收到過特別正面的評價,卻覺得和自己平時的認知不太一致的呢?
生:有人說我“很有領導力”,但我平時并沒有覺得自己有這種特質。
師:那為什么同學們會給你這樣的評價呢?
生:可能是因為我在小組活動中經常主動分配任務,但我覺得這只是因為我想事情順利進行。
師:這其實正是領導力的一種體現。能夠組織和帶領大家完成任務,正是領導力的一部分。你覺得現在認識到這一點,對你有什么啟發嗎?
生:我覺得我應該更多地發揮這種能力,而不是覺得自己只是在完成任務。
師:沒錯,領導力可以在很多小事中展現出來。
△探究四:負面評價與自我改進
師:最后,我們討論一下負面評價。誰愿意分享自己收到的負面評價,以及你是如何看待這個評價?
生:有人說我“有點固執”,我覺得自己確實在某些事情上不太容易改變主意,但我覺得這是因為我相信自己的判斷。
師:你認為固執和堅持自己的看法之間的區別是什么?
生:我覺得固執可能是聽不進別人的意見,而堅持自己的看法是有理由的。
師:很好!固執有時候意味著我們拒絕接受新信息,而堅持自己的觀點是基于我們有充分的理由。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討論不同類型的評價,讓他們從認同、不認同、正面和負面的角度去審視自己,幫助學生客觀地面對來自他人的反饋,培養他們反思和改進的能力。
(五)拓展活動,鞏固效果
師:同學們,今天的課程雖然快結束了,但我們的自我探索才剛剛開始。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鞏固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并繼續深入了解自己,我給大家布置幾個有趣的拓展任務。
師:第一個任務叫“家庭鏡中的我”。你們需要回到家,分別詢問父母、親戚和朋友他們眼中的你,并將他們的反饋整理成表格。這不僅可以幫助你們了解家人和朋友對你們的看法,還可以幫助你們更全面地認識自己。
生:聽起來很有趣,我想了解家人是怎么看我的。
師:第二個任務是“個人成長日記”。從今天起,你們可以每天記錄自己的表現,反思自己在學習、生活中的優點和不足,并寫下自己每天的感受。這不僅是一個記錄成長的過程,也能幫助你們逐漸改進自己。
生:我覺得這個任務很有挑戰性,但我愿意試試。
師:最后一個任務是“同伴合作評價”。你們可以選擇一位同學,兩人互相評價并幫助對方改進不足。你們可以定期交流各自的進步,并為對方提供建設性的反饋。通過這個任務,你們可以進一步提升自我認知,同時能加深同學之間的信任。
五、教學成效(如表4所示)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以“‘鏡’中的我”為主題,通過多種互動活動幫助學生深入認識自我。課堂亮點在于生動有趣的自我展示與同伴評價環節,學生通過古詩、快板、繪畫等多元形式展示自我,充分調動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感。
然而,本次教學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部分學生在面對負面評價時情緒波動較大,說明他們在接受批評和調整心態方面仍需要更多的引導。其次,由于課堂時間有限,部分學生未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尤其是在討論環節,個別學生的發言較為簡短,未能充分展開。這也反映出我在課堂時間掌控和學生個體關注度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
(作者單位:1.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實驗小學;2.首都師范大學心理學院;3.東勝區實驗小學)
編輯:孫守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