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政策要求教師在為學生布置作業時要避免出現機械化、重復的作業內容。要想真正實現教學的提質增效,充分發揮作業的作用,分層作業是一種有效的方式。本文以小學語文單元作業設計為例,對怎樣設計精準分層作業進行實踐探索,旨在通過分層作業設計的渠道來輔助小學語文教學提質增效,提升作業設計的針對性,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
一、小學語文單元分層作業設計案例
下面以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精準分層作業設計為例進行分析。
作業定位:這一單元是從兒童的視角編排設計了四篇課文,即《曹沖稱象》《玲玲的畫》《一封信》《媽媽睡了》,以兒童喜聞樂見的生活故事為主要寫作線索,從兒童的視角講述兒童的生活,同時將語文要素“閱讀課文,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借助詞語嘗試講述課文內容”貫穿每篇文章中。同時“口語交際:做手工”是要求學生介紹一件手工作品并說一說它的制作過程,這是學生第一次的寫話練習。最后部分是“語文園地三”,這一部分是對這一單元知識的簡單總結,分為“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寫話”“展示臺”“日積月累”“我愛閱讀”。在整個單元教學之后,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閱讀能力、識字水平等方面的不同,教師在設計單元作業時不能采取“一刀切”式的布置方式,應采取分層作業的方式來最大限度地發揮本單元不同板塊的作用。
基于此,本單元的精準分層作業設計需要體現以下導向。
一是“整”。從班級大部分學生的情況出發,突出分層作業設計的整體性。這一單元的綜合學習目標是從單元人文主題出發,用“走進兒童生活”這一作業情境作為整體分層作業設計的引子,設計能滿足大部分學生學習要求的單元作業體系,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感受到童真、童趣,體驗到兒童情感世界的豐富多彩。
二是“分”。通過對本單元四篇課文的教學經驗和觀察,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知識分層和學生掌握情況分層,將每篇課文按照高、中、低三個知識層次來規劃作業設計,依據學生的閱讀情況、聽課情況、寫字情況等來對學生進行分層,分為A、B、C三個層次,以學生層次為依據布置基礎、提升和拓展三個層次的作業,其中,基礎題為必做題,提升題和拔高題為選做題。
三是“合”。多層級、靈活化的作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積極思考,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
分層作業目標:
1.低層次目標(即需要C層次的學生完成的作業):會朗讀每一篇課文,會書寫每篇課文后的生字,并書寫規整,注意生字筆順和字體占格,能簡單完成每篇課文后的課后練習題。
2.中層次目標(即需要B層次的學生完成的作業):會通過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大概含義,能正確書寫課文后的生字并組詞,能認識課后識字部分的生字。能復述課文內容,要求復述的語言要生動。
3.高層次目標(即需要A層次的學生完成的作業):會練習書寫每篇課文后的識字部分的漢字,并能為其組詞。深刻理解課文,為課文梳理故事線,能通過閱讀和理解提出自己的問題,并能寫出自己的想法。
為了讓分層作業設計作用更凸顯、更具有趣味性和針對性,我改變了以往的機械化作業設計方式,采用了情境作業設計的創新作業設計模式,專門針對二年級學生的層次來設計作業內容。針對第三單元,我設計了這樣的情境:“我班開展了班級之星評選活動,快來一起參加吧。”
1.C層——“助人之星”和“智慧之星”
這一板塊的題以基礎題為主,即基本的關于本單元識字和寫字部分,以往作業設計這部分的作業比較直接,或者直接給出拼音讓學生填寫漢字,或者給出漢字讓學生組詞,比較單調,缺乏新意。而C層次的學生屬于語文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群體,他們之所以語文沒有打好基礎,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對語文缺乏興趣,如果教師在設計作業時還在采用一成不變的方式來設計這一階段的作業,那么會增加這一層次學生對學習語文知識的抗拒,無法建立起他們對語文學科的認同感,這樣會讓他們無法實現層次突破,這并不是教師想看到的結果。在精準分層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這一層次學生的作業趣味性,用豐富多彩的作業來吸引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探索興趣,從而實現語文綜合能力的進階。所以我是這樣設計的:
“助人之星”:嘟嘟最喜歡幫助別人,有一個同學將嘟嘟幫助自己的事跡寫在了一個紙條上,請你整理一下,全部完成會得到14顆☆。
(1)這位同學有不會寫的字詞用拼音代替了,請你幫忙寫出這些詞,完成得9顆☆。
(2)請你查字典,為紙條中加點的字注音,完成得5顆☆。
詳(" )" 汗(" )" 刮(" )
閉(" )" " " " 傷(" )
“智慧之星”:悠悠用獨特的學習方法來掌握知識,是當之無愧的“智慧之星”。完成下面的智慧題,你一共可以得到20顆☆。
(1)通過換偏旁來認識新字再組詞是依依分享給大家的方法,你也來練一練吧,完成可以得8顆☆。
(2)分類整理是依依認識詞語的小妙招,下列分類中哪一組是錯誤的?完成可以得3顆☆。(" )
A.白云 烏云 晚霞 朝霞
B.冰雹 暴雨 大雪 霜凍
C.小溪 湖泊 池塘 海洋
D.含苞欲放 瓜果飄香 花紅柳綠 百花爭艷
(3)依依通過制作人物卡片的形式識記人物,請你幫依依補充完整,完成可得8顆☆。
(4)依依學習課文時會制作書簽,請你判斷下列書簽內容是否正確,正確的畫“√”,錯誤的畫“×”,完成得6顆☆。
①曹沖想出的稱象的辦法是:在船舷上做記號—趕象上船—把大象趕上岸,往船上裝石頭—稱石頭的重量。(" )
②《一封信》中,露西在后來寫的信里流露出了快樂的情感。(" )
③“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寫出了小兒釣魚時的活潑好動。(" )
(5)依依在生活中善于運用積累的名言警句,下面哪一條最有可能是依依為學校圖書館選擇的宣傳標語?完成得3顆☆。
①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②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設計意圖:以上這些題都是在基礎識字、寫字和對本單元課文內容的基本理解的基礎上設計的作業,比較符合C層次學生的情況。“助人之星”和“智慧之星”分別代表了兩個作業情境,有助于激發C層次學生的作業興趣,讓他們會為了得到☆而認真完成作業任務,大大調動了這一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部分作業內容應要求A、B、C三個層次的學生認真完成,以此來完成鞏固基礎的學習任務。)
2.B層——“文藝之星”和“勞動之星”
B層次的學生屬于語文基礎相對扎實,但是缺乏創新力的一個學生群體。教師要為他們創設出新的具有拓展價值的作業情境。針對B層次的學生,我設計了“文藝之星”和“勞動之星”作業。具體我是這樣設計的:
(1)我們班的同學都多才多藝,人人都可以成為“文藝之星”。請你觀察下面圖片,選擇合適的動詞填入括號內,完成可以得12顆☆。
(2)月月每次大掃除都很積極,是我們班當之無愧的“勞動之星”。請你用“一邊……一邊……”寫一句話,描述一下月月勞動時的場景,完成得3顆☆。
(設計意圖:這部分作業內容與本單元“語文園地三”板塊的知識相契合,既考查了學生對“彈”“下”“捏”“畫”“跳”“唱”這些生字的識記和使用,又鍛煉了學生對用“一邊……一邊……”造句,這是B層次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所以本部分設計為B層次學生的必做題,C層次學生的選做題。)
3.A層——“閱讀之星”和“寫話之星”
A層次的學生屬于學習能力強、基礎掌握扎實、自學意識高的群體,為了讓單元作業更好地滿足C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我們還可以緊接著前面的作業設計進行知識的進一步延伸與拓展,以此來增加知識難度,完成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所以,為了完善本單元的整體化作業設計,我用“閱讀之星”和“寫話之星”的作業情境來激發A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我是這樣設計的:
(1)小邱讀過很多書,是班級里的“閱讀小達人”,下面是他分享給大家的故事,快來看一看吧,讀完后完成后面的問題,可以得到12顆☆。
徐童巧言保大樹
徐童11歲時,有個老先生邀請徐童到他家做客。徐童剛踏進他家的庭院,就見老先生在叫人砍院中的一棵大樹。徐童非常疑惑,忙問老先生為什么要砍樹。
老先生無奈地說:“最近我看了一本書,書中說:‘庭院天井四方方,方方正正口字狀,院子當中如有木,木在口中不吉祥。’木在口中不是一個‘困’字嗎?" " " " ”
徐童聽后一本正經地說:“先生,我最近也看了一本書,書中說:‘房屋造得四方方,方方正正口子狀,房屋當中如住人,人在口中不吉祥。’人在口中不是一個‘囚’字嗎?" " " " 如果因為‘困’字不吉利,就要把庭院中的樹木鋸掉,那么‘囚’字就更不吉利了,房屋之中也就不能住人啦!”
老先生大笑起來,連連擺手,叫大家不要砍樹了。
①根據意思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完成得2顆☆。
形容很規矩,很莊重。(" )
②聯系上下文,將下面的句子填入文中的橫線處(填序號),完成得4顆☆。
A.誰愿被囚禁在牢房之中呢?
B.誰愿在困境之中生活呢?
③短文最后“老先生大笑起來”的原因是" ",完成得3顆☆。
④根據短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填序號),完成得3顆☆。(" )
A.短文中的老先生是一個斤斤計較的人。
B.徐童認為“囚”字比“困”字更不吉利。
C.徐童運用了別人能夠接受的方法來勸阻。
(設計意圖:閱讀理解類作業是具有一定難度的作業類型,針對A層次學生的特點,選用這篇《徐童巧言保大樹》的短文,再結合后面的閱讀練習題來幫助A層次的學生更精確且深入地理解課文,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針對“閱讀之星”這部分作業內容,B、C層次的學生在完成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這類題可以作為B、C層次學生的選做題。)
(2)“寫話之星”的競選非常激烈,請你也參加進來吧!圖中有誰?發生了什么事?想一想,寫一個完整的故事吧,完成可得15顆☆。
(設計意圖:看圖寫話是小學二年級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師對學生語文綜合表達水平的一個評判方面。在精準分層作業設計過程中,看圖寫話應作為每個層次學生作業內容中的必做部分,但是對于A、B、C三個層次的學生完成看圖寫話的情況,教師采用的評價標準也應遵循層次化的原則,不能一概而論地用一個評價標準。所以教師設計“寫話之星”的作業需要凸顯作業評價的層次化。)
二、小學語文單元分層作業設計反思
(一)設計分層作業需要遵循的原則
1.趣味性原則
對于小學生來說,作業內容必須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他們才愿意全身心地完成作業,才能在其中體會到樂趣。所以,小學教師在設計語文分層作業時,首先需要注重作業形式的趣味性,需要多關注班級中不同層次學生的興趣點。
2.差異性原則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這就決定了每個學生身上都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分層設計作業非常必要。教師在分層設計作業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避免“一刀切”,需要通過對作業內容和難度的調整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作業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促進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二)設計分層作業需要注意的問題
從以上單元作業整體化分層作業設計案例來看,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分層作業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首先,要注意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傳統的作業設計都是圍繞“教師教了什么”和“學生需要掌握什么”展開,然后教師去布置和設計作業,這樣設計較難凸顯學生的主體性特征,無法讓學生在學習這件事上提高主動性。所以分層作業設計不僅要根據學生的層次性布置作業,還要依據學生的興趣特長、能力優勢等方面來分配作業任務,提高學生做作業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其次,要注意評價的層次性。很多教師在設計語文作業時比較關注層次化作業設計的重要性,卻忽視了評價的層次性,常常采用缺乏針對性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無法起到激勵、鼓勵、引導等作用。還有的教師忽視了對分層作業的評價,只是采用簡單的作業批改方式來實現對分層作業的評價,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沒有發揮分層作業的具體優勢,需要在實踐教學中加以優化和改進。
(作者單位:日照市嵐山區安東衛實驗小學)
編輯: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