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在實習過程中融入勞動教育,有助于學生提高職業素養,企業培養高素質的勞動人才。目前,勞動教育融入實習過程中還存在勞動教育知識的理解偏差、勞動教育形式單一以及勞動教育自我意識缺乏等問題。本文旨在探討影響勞動教育融入實習過程的相關因素得出對應優化機制,以期為提升高職院校實習質量,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參考。
關鍵詞:勞動教育;實習過程;高職院校
引言
在國家提出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肩負著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任,致力于培養更高素質的勞動者。將勞動教育融入實習過程,有助于學生在實習企業中得到更系統化的培訓,成為能夠迅速適應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從而為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一、勞動教育融入學生實習過程的意義和內涵
(一)勞動教育融入學生實習過程的內涵
2020年3月,政府部門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提出,“各級政府部門要積極協調和引導企業公司、工廠農場等組織履行社會責任”[1]。勞動教育的目的,是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掌握必要的勞動技能,擁有積極的勞動精神以及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使其能更好地融入畢業后的社會和工作環境中。勞動教育不僅要在校園內打基礎,更要在實習工作中筑高樓,讓社會和企業參與進來,才能有效地把勞動教育的作用從學習階段貫穿到工作生活當中。
2020年7月,教育部關于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中指出,“普通高等學校要將勞動教育有機納入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強化勞動鍛煉要求,加強高等學校與行業骨干企業、高新企業、中小微企業緊密協同,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2]。學校在進行勞動教育時,不能局限于校園內部的教學環境。當學生進入實習階段,學校應積極與企業聯動,只有將勞動教育的接力棒真正傳遞到實習企業的手中,才能幫助學生更加順利地完成從學習者到勞動者的角色轉變。
(二)勞動教育融入學生實習過程的意義
勞動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技術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使學生對勞動樹立正確的觀點和態度,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勞動教育是推進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培養新質生產力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
立德樹人是高職院校的根本任務,實習生需要遵守實習單位的規章制度,服從工作安排,尊重同事、誠實守信,這些職業道德素養對于實習生未來的職業道路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將日常生活勞動教育融入實習過程中,可以樹立正確勞動觀,成為更高素質的勞動者,為今后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基礎。
人才培養是高職院校的首要職責,發掘推動新質生產力的新型勞動者,重點在于勞動者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知識結構、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由實習單位牽頭將生產技術勞動教育貫穿實習過程,可以彌補在校實踐教學的不足。有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具象化并結合工作崗位,可以培養出既具備扎實勞動技能,又能夠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創新型人才。
社會服務是高職院校的核心任務,學校聯動企業在實習過程中開展服務型勞動教育,是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途徑。靈活運用崗位專業知識回饋社會,能加強學生自身的榮譽感、增強公共服務意識。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勞動教育融入實習過程中存在問題
(一)實習過程中勞動教育理解片面
現階段的勞動教育在高職院校得到高度重視,勞動教育以義務勞動、主題教育、社會服務等多種形式開展,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脫離了校園載體,學生對勞動教育的認識極為片面。在企業實習過程中,學生所能接觸到的勞動教育,大多數僅是入職培訓,而入職培訓的目的也只是為了快速適應崗位工作,這會造成學生缺乏對公司、崗位和職業規劃的認識,后續容易引發學生對勞動的價值觀念不強,出現曠工、離職、頻繁跳槽等一系列問題。實習過程是培育學生嚴謹遵循勞動法律法規、嚴守合約精神、培養勞動意識、提升職業道德信念的重要渠道。在實習的過程中,學生應當把握機會鍛煉和提升自己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和職業素養的提高。通過勞動教育在實習過程中的融入,學生應體會到勞動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以此來激勵自己更好地投入將來的工作中。
企業對于勞動教育的理解等同于入職培訓,中大型企業對實習生有入職培訓,而微小型企業更多的是以老帶新的形式讓實習生邊做邊學,短期的勞務關系讓實習企業只關注學生的技能表現和生產效益,忽視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這導致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缺乏必要的勞動教育引導和支持,這樣不利于實習生對于崗位的認知,更不利于發展良性的勞動雇傭關系。加強企業在實習過程中勞動教育方面的重視,不僅有助于提升實習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其個人成長,還能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實現企業和實習生互利共贏[3]。
(二)實習過程中勞動教育意識缺乏
畢業生初入職場對實習環境和崗位認識,更多需要企業硬性要求或同事的帶動其參與活動,缺乏勞動教育的自主意識。這樣不利于融入團隊和職業發展,錯失學習機會。由于學校和企業的引導不足,部分實習生對勞動教育的認識不夠深刻,缺乏勞動教育自我意識。學生自身要有積極參與勞動教育的意識,重視自身職業發展,主動報名參加企業組織的各類培訓、文體活動,增加實習參與感,才能盡快融入工作氛圍。
企業普遍認為實習期間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若在實習過程中開展勞動教育,投入成本與回報則不成正比。因此,企業忽視實習生的教育培訓,導致實習生的勞動觀念、勞動技能和勞動品質得不到提升。然而,實習中融入勞動教育實為長線投資。此舉能構建成熟晉升機制,保留人才,促進公司持續發展,營造健康工作氛圍。同時,有助實習生形成正確勞動觀念,提升技能,培養勞動品質。這終究會形成企業品牌效應,構建優秀企業文化,樹立良好口碑。
(三)實習過程中勞動教育形式單一
企業對勞動教育缺乏重視和正確認知,導致實習中的勞動教育形式單一,主要為入職教育和衛生檢查。這種淺層的勞動教育方式,使實習生失去與企業溝通的橋梁,造成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實習生對于自己的實習崗位充滿了好奇和求知欲,他們渴望了解更多的實踐知識,想要通過實習提升自己的能力,但苦于沒有有效的溝通;另一方面,企業也面臨著找不到合適的技術人才的困境,企業想要在實習隊伍中挖掘具有發展潛力的儲備干部,但難以在短時間內全方位了解每個學生而無法找到合適的人選。這種雙方的需求和供給之間的不匹配,不僅影響了實習生的職業發展,也限制了企業的發展潛力。
企業對勞動教育的保障不力,學生自身勞動觀念的淡薄,以及勞動教育體系不夠完善,都是影響勞動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勞動教育的實施變得困難重重,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企業和學校都應該從更深層次去理解和認識勞動教育,將其有效地融入實習過程中,采取更加豐富和有效的形式去實施勞動教育,以期達到雙方獲利的效果。
三、勞動教育融入實習過程的優化舉措
(一)加強實習過程中勞動教育的理論認識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勞動教育包含3個方面:日常生活勞動、生產技術勞動和服務性勞動。高職院校有責任帶領實習企業學習全面的、正確的勞動教育理論知識,讓企業體會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重視勞動教育,踐行勞動教育。通過多種途徑,如組織專題講座、研討會等形式,向企業管理人員和員工傳授勞動教育的核心知識與概念,使之深刻領悟到勞動教育對于培養合格勞動者、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以及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的重要作用。
通過高職院校的積極引導,企業不僅要在表面層次上認識到勞動教育的必要性,更應深化理解其在企業文化塑造、員工個人成長及企業可持續發展中的深遠影響。企業應將勞動教育納入日常管理之中,通過設立專門的勞動教育崗位、開展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活動等方式,將勞動教育的理念轉化為員工的自覺行動,從而在企業內部形成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良好風氣。通過高職院校與企業的緊密合作,共同探索勞動教育的有效實施路徑,不斷豐富和拓展勞動教育的內涵與外延,從而實現企業與高職院校的共贏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才[4]。
(二)提高實習過程中自我勞動教育思想
企業應視實習生為未來的正式員工、可發展的人才,而不是廉價勞動力。實習生的成長和進步對公司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企業應該為實習生提供充足的培訓和發展機會,幫助他們掌握必要的技能和知識,為將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實習過程中融入勞動教育,企業不僅能夠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還能夠提高自身的聲譽和競爭力。
高職院校在畢業就業階段應加強勞動教育宣傳,提高學生對勞動教育的認識和重視程度,激發學生參與勞動教育的積極性。同時,學校要加強與實習企業的溝通和合作,共同推動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勞動教育融入,以期達到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全面、更有益的實習環境[5]。
學生自身也應提高勞動教育的自我意識,在實習過程中,主動尋求勞動教育的機會和途徑,積極參與實習過程中的勞動實踐活動。這樣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還能培養自己的團隊協作精神和責任感,對于自身的全面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我國正積極推進新質生產力的創新發展,高素質人才是其中的關鍵因素。企業應重視實習生培養,把實習過程中的勞動教育視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這樣不僅能全方位提高人才素質的同時,也能夠增加實習生對企業文化、價值觀的認同,大大提高實習生轉正率。從而達到在源頭避免人才流失的現象,為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持續的動力,形成企業、學校、學生三方良性循環的合作關系[6]。
(三)深化實習過程中勞動教育的改革機制
高職院校應幫助實習企業加強對勞動教育的理論認識,明確勞動教育在實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并落實到制定相應的勞動教育計劃和措施,將勞動教育融入實習過程的各個方面。
1.勞動教育納入實習方案
企業應加強與學校的溝通和合作,共同制定實習過程中的勞動教育方案和實施計劃。日常生活勞動教育不僅限于定期衛生檢查,還可以是工作習慣的養成、符合該技術崗位普遍認知的操作習態、不同崗位之間交流溝通的技巧等。生產技術勞動教育不僅限于專業技能的傳授,還應包括對企業文化的介紹、職業道德的講解以及崗位晉升的方向等。服務性勞動教育方面,企業可以積極挖掘與企業特性相匹配的社會服務對象,使得實習生可以利用自身的專業技術幫助他人、回饋社會,從而提高對崗位對企業的認可度。
2.豐富勞動教育形式
實習企業應積極探索多樣化的勞動教育形式和方法,如勞模大講堂、先進個人表彰、專業技能比賽等,這些活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勞動技能和實踐能力,還可以激發他們的勞動熱情和創造力。
3.建立勞動教育考核機制
企業應建立健全的勞動教育評價和考核機制,深化實習企業的勞動教育踐行機制,將勞動教育作為實習考核標準之一,確保勞動教育的有效實施。
將勞動教育的內容、方法和評價體系融入實習過程中,能夠幫助實習生建立起職業生涯規劃的初步框架,增強實習生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進而對企業產生更高的忠誠度和滿意度。這種積極的影響將使企業在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方面更具競爭力,從而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結語
高職院校的畢業生雖有一定的技術基礎,但能勝任崗位工作的勞動素養還不夠,需要得到培訓和鍛煉的機會,所以畢業生看重的是企業在培養人才、職位晉升、企業文化方面是否符合期望值。而企業把實習過程作為挑選人才的過渡期,而不是挖掘保留人才的關鍵期,企業更側重的是畢業生現有的勞動能力。導致企業和實習生原本能夠通過實習過程相互了解,雙向選擇的目的未能實現。這種現象,可以通過在實習過程融入勞動教育得到改善。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企業可以全方位展示公司文化、精神和發展前景,實習生也有更多途徑得到優質的勞動培訓,有更多平臺展示自身潛能,更準確地定位自身職業發展方向。完善勞動教育在實施過程的融入機制,需要高職院校、企業、學生三方在自我勞動教育意識、勞動教育理論認知、勞動教育實踐機制上作出突破性的改變,才能使勞動教育的成效從校園生活延伸到工作日常當中,形成有利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人才培養環境。
本文系1.廣東省職業院校實習工作指導委員會2022年度教育教學改革項目《職業院校學生實習過程中的勞動教育融入機制研究》(項目編號:粵職實習委202229);2.2022年廣東省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攀登計劃”專項資金)《基于紅色文化視角下高校青馬工程素質提升新路徑——以 X 學院為例》(項目編號:pdjh2022b0801)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EB/OL].(2020-03-26).
[2]教育部關于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EB/OL].(2020-07-09).
[3]張力轉.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評價的現實困境與優化路徑[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9(06):52-55.
[4]余開業.基于內化視角的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路徑研究[J].職教論壇,2020,36(08):44-48.
[5]孫元,付淑敏.新工科背景下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研究——以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通信工程專業為例[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20,20(02):64-67.
[6]牛同訓.新質生產力:職業教育何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4,(15):3-12+46.
(作者單位: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