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新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焦點已逐漸轉向對學生核心素養的精心培育。繪本作為融合豐富的人文情感與精致視覺審美的獨特教學資源,在提升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方面的突出作用日益顯現。本文通過深入探究繪本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際應用,詳細分析繪本如何有效促進學生想象力、創新能力、審美能力及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進一步凸顯繪本教學在培育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方面的重要作用。
隨著教育改革的持續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正經歷著從單一知識傳授向多元能力培養的重大轉變。在這一變革中,繪本憑借生動的畫面與簡潔的文字,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與追捧。繪本不僅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滋養學生的精神世界、塑造學生的人格特質。通過深入探索繪本中蘊含的人文情感、廣闊的想象空間和別具一格的審美元素,本文發現繪本能為學生提供極為寶貴的學習與成長平臺。通過閱讀與學習繪本,學生可以自由馳騁于想象的海洋,鍛煉并提升語言理解與運用能力,培養獨樹一幟的創新思維與審美情趣,還能逐漸形成健全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一、繪本資源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的應用價值
(一)突出繪本特點,促進語文知識學習
繪本資源的引入,顯著展現了其圖文并茂的特點,結合視覺與文字的教學方式,高度符合小學生認知習慣。相較于傳統語文課本的文字主導模式,繪本通過融入精致的插圖與簡潔的文字,為學生打造了更直觀、更易于吸收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學習背景下,學生能更快速地掌握語文知識,有效彌補課本中圖像信息的不足,全面提升對知識點的理解深度與廣度。
(二)激發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繪本資源以豐富多樣的圖像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能夠極大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于小學生而言,興趣是學習的關鍵動力,繪本中生動的畫面與有趣的故事情節能迅速抓住他們的注意力,使其在享受閱讀帶來樂趣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提高文本內容理解能力。將學習與娛樂結合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更加樂于投入閱讀學習中,逐漸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與持久的閱讀興趣。
(三)發散閱讀思維,鍛煉表達敘述能力
繪本教學在拓展學生閱讀思維、提高學生表述能力方面同樣成效顯著。通過閱讀不同類型的繪本,學生能接觸到更加多元化的知識與觀點,有助于拓寬視野,激發創新思維。繪本故事通常具備引人入勝的情節和豐富的情感內涵,能為學生提供寶貴的復述與概括實踐機會。在復述與概括繪本故事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深入理解故事內容,還需要運用語言技巧進行準確、生動的表達,有利于提升語言表達和敘述能力。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觀念傳統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對核心素養的理解仍顯膚淺,僅停留在表面的技能傳授上,而未能觸及其核心精神。他們過于偏重閱讀技巧和方法的灌輸,忽視對學生整體素養的培育。這種滯后的教學觀念使得閱讀教學變得機械和呆板,學生在被動接受中難以真正領略閱讀的魅力,更遑論提升核心素養。
(二)教學效率低下
盡管時代在進步,教育技術日新月異,但仍有不少教師固守陳舊的教學方法,如傳統的講授和板書教學。這些方法不僅效率低下,而且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無法有效融入核心素養的培養。有些教師雖然嘗試引入多媒體課件、微課等現代教學工具,但因其教學方法并未發生實質性改變,教學效果并不顯著,仍未脫離灌輸式教學的窠臼。
(三)教學評價片面
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評價存在明顯的片面性,主要以終結性評價為主導,即過分依賴學生的閱讀學習成果來評定其表現。這種評價方式忽略了學習過程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也未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努力程度。因此,它可能無法真實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甚至可能誤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做出錯誤判斷。同時,這種評價方式也容易滋生學生的懶惰和抄襲行為,不利于培養其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繪本閱讀教學策略
(一)創新教學手段,豐富課堂體驗
在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語文繪本閱讀教學正迎來深刻變革,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已不再適應現代教育需求,取而代之的是多樣化、創新性的教學手段,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教師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教學空間。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構建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多媒體技術的引入使原本靜態的繪本畫面生動起來,以動態視覺效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借助幻燈片逐一展示繪本的精美畫面,通過栩栩如生的動畫效果,增強故事情節的吸引力,還可利用媒體播放功能,將繪本故事轉化為生動的動畫短片,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更直觀地感受故事的情感和內涵。
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不僅能提升學生的閱讀體驗,更能在無形中培育學生的審美能力與文學鑒賞力。在多媒體技術的助力下,教師能更高效地引導學生挖掘繪本背后的深層意義,幫助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升核心素養。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勇于創新,不斷更新教學理念,積極探索并實踐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通過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及綜合素養,使繪本閱讀教學真正成為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堅持因材施教,合理選取繪本
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引導至關重要。為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閱讀中取得進步,教師需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及個體特性,精心選擇適合的閱讀材料,讓每位學生都能在閱讀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體驗成長的快樂。教師首先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性格與興趣,對于內向、喜靜的學生,科幻類繪本往往能激發他們的探索欲望,教師可選擇這類繪本,鼓勵學生閱讀后分享感受,提升溝通技巧;對于外向、活潑的學生,生活化繪本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教師可通過這類繪本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豐富情感體驗。
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教師的教學策略也應有所調整。對于一年級的新生,培養閱讀興趣至關重要,應選擇故事生動、內容淺顯易懂、文字量適中的繪本,如《猜猜我有多愛你》和《美麗的夢想》等,這些繪本能迅速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幫助學生建立起對閱讀的自信。當學生進入二年級,隨著閱讀能力的增強,教師可適時引入更復雜、情節更豐富的繪本,如《爺爺一定有辦法》和《逃家小兔》等,滿足他們對閱讀更深層次的需求。同時,也不能忽視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的學生閱讀自主權。教師在推薦繪本的同時,應尊重學生的個人選擇,鼓勵學生根據興趣和愛好挑選閱讀材料,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完全放手,而應在學生自主選擇的基礎上給予必要的指導與建議。此外,定期組織繪本分享活動也十分關鍵,不僅能讓學生有機會展示閱讀成果,鍛煉表達能力,也能幫助教師準確把握學生的閱讀動態,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指導。
(三)拓展繪本空間,體驗多元閱讀
在繪本閱讀教學中,多形式的閱讀拓展活動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它能深化學生對繪本內容的理解,促進學生情感的釋放與思維的交流。當學生深入繪本的世界,往往會被其中的情感打動,從而產生模仿、表演等強烈的沖動。為滿足學生這一自然需求,教師應積極提供必要的支持與展示的平臺。教師可以繪本內容為藍本,通過個人展示或單人表演方式,給予學生扮演心愛角色的機會,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繪本中的人物特性與故事發展,也能為學生提供釋放閱讀情感、展現自我理解的舞臺。集體活動同樣是一種富有成效的拓展形式。在集體活動中,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角色或表演內容,與同伴再現繪本中的精彩情節。合作式表演活動能夠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也能讓學生在觀摩與互動中獲得新的體驗與感悟。
口頭表達也是學生閱讀繪本后釋放情感的重要方式。閱讀結束后,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分享想法和感受,談論喜歡的繪本角色、故事情節或分享閱讀心得與見解,提升口頭表達能力,這樣有助于學生全面理解繪本傳達的情感與思想。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學生根據繪本的原有情節與人物設定,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對繪本進行續編,創作全新的故事結局或續章,使學生在續編過程中深入探索繪本主題與意義。通過多元化拓展活動,能夠引導學生從情感層面感受繪本傳遞的信息,逐漸培養審美情趣及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四)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在繪本閱讀教學中,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至關重要。這種評價體系需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認知特點及閱讀發展的階段性,旨在通過科學、全面的評價,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批判性思維。
在評價學生的繪本選擇時,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生活經歷。由于低年級學生認知水平和閱讀經驗有限,可能無法完全獨立地挑選出適合自己的繪本,需要教師發揮專業引導作用,通過細心觀察和深入了解,幫助他們挖掘繪本中能夠激發他們興趣和思維的獨特元素。教師在評價過程中應注重繪本的趣味性和形象性,以及自身的教學態度、語言和肢體動作等,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繪本的奧秘。
在評價學生的閱讀表現時,教師應善于運用鼓勵性語言,及時給予學生正面的反饋和肯定。根據學生的實際閱讀情況,教師可具體、明確地指出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的優點與進步,增強學生的閱讀信心,激發學生持續閱讀的動力。同時,教師還可通過設置多樣化的閱讀任務和活動,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閱讀的樂趣與成就感,培養閱讀興趣與良好習慣。
鼓勵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也是多元化評價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繪本閱讀雖強調個體體驗,但也具有群體共享特點。閱讀同一繪本后,教師可組織學生深入交流討論,分享各自的理解與感受。其間,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傾聽他人觀點、尊重彼此的差異,從而形成客觀、全面的評價意識。
(五)開發微課教學,動態呈現繪本
在信息化時代浪潮中,教師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為更好地適應這一時代變革,并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必須不斷探索、實踐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的深度融合。其中,微課教學模式便是一種極具潛力和價值的創新路徑,它憑借短小精悍、重點突出、形式多樣的優勢,深受教師和學生的喜愛。在閱讀課堂教學中,微課的運用可幫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借助微課將傳統語文課文閱讀與繪本故事閱讀有機結合,可為學生構建生動、立體的閱讀空間。
實施微課教學時,教師應首先明確教學目標,即致力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思維品質。針對這一目標,教師需精心挑選并設計微課內容,確保每節微課都能緊緊圍繞教學主題,突出重點與難點,同時注重微課的呈現方式,力求做到圖文并茂、聲情并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以三年級下冊《守株待兔》一課為例,教師可利用微課深入挖掘這一寓言故事蘊含的深刻哲理,通過生動的畫面與講解,引導學生理解只有通過辛勤勞動才能獲得真正的成果,寄希望于偶然事件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教師可借助微課與學生實時互動,鼓勵學生分享閱讀感受與思考成果,營造積極、活躍的學習氛圍。在繪本《母雞和金蛋》教學中,微課同樣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教師可先通過微課展示繪本故事主要內容,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并思考故事傳達的深層含義,再利用微課進行詳細解讀及梳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節與人物形象,引導學生從中汲取人生智慧。在微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避免簡單灌輸知識,應注重啟發與點撥,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探索,幫助學生培養獨立閱讀與理解的能力,還應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與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與指導。
四、結語
綜上所述,繪本閱讀課對小學生識字和閱讀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教師必須深刻理解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教育的核心目標。從繪本教學的初步階段開始,教師就應敏銳捕捉其對增強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潛在影響。在繪本閱讀課中,教師應以細致入微的觀察力發現教學中的各種問題,積極擺脫傳統應試教育的桎梏,明確繪本閱讀能夠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教育體驗,促進學生的多元化思維與情感認知發展。通過精心創設教學情境、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教師可有效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全面培育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