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在新時代的育人工作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有越來越多個性成長的現實需求。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礎上,班主任怎樣做到因材施教、順性揚長、賦能成長?在簡嬋玉老師的班上,學生個個神采飛揚,自信滿滿,有著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家國情懷。這樣優秀的班集體,是簡嬋玉老師多年實踐“多元互促,漸進揚長”育人理念的成果。
學生是富有個性的個體,他們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秉持“多元互促,漸進揚長”的育人理念,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前提下,我通過實施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彰顯學生個性,打造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特色班級文化。
師生共情法
興趣共建。師生通過鍛煉、冥想、閱讀等方式培養共同興趣愛好,建立親密關系,達成心靈共鳴。比如,2022年,女性師生一起參加瑜伽興趣班,在每日一個小時的相處中,師生感情加深了。又如,每個教師每周會招募一位小助教,小助教與教師一起備課、查寢,協助教師管理班級日常,真切地體驗教師角色,與教師共情。
誠心家訪。家訪是建立良好家校共同育人環境的必要措施。師生交互式家訪,走進彼此家庭、工作崗位,體驗彼此生活,可以深化師生情感,加強家校聯系,實現雙贏。
知音信箱。信箱由班主任設立和管理,學生可以自由向班主任訴說心里話。教師在為學生保密的前提下,以回信、談心等方式為學生心理導航、學業助力,真正實現共情、傾聽、理解、回應。
同儕互助法
班主任要善于“借力”“聚力”與“合力”,這是實現合力育人的重要方法。
朋輩、同伴往往在學生感悟“真善美”和“正能量”,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中發揮著巨大作用。班主任要激發朋輩、同伴的力量,如鼓勵成立各種學習社團、興趣愛好協會、學習互助小組等;實行“師徒對接制”,組織少先隊獎章獲得者、共青團員等對同學進行“一帶一”指導;組成“幫扶特攻隊”,安排品學兼優的學生對暫時落后的學生進行“一幫一”輔導。如此鍛煉了一批學生、帶動了一批學生,引導全體學生友愛他人、奉獻社會。
課堂教學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班級每位教師在學生心中都有著極高的權威性和巨大的影響力。我希望班級全體教師能堅守“第一課堂”,更能參與“課外課堂”,真正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榜樣示范法
班級持續開展“我與校友面對面”“我心中的好老師”線上交流會、面對面交流會,了解學校優秀學生、教師等的先進事跡,并通過演講、寫作等方式講述“我心中的好老師”感人故事,讓學生從身邊人物中認識榜樣,反思自省。
評價是教育的重要手段。班級每周開展“最美”系列評選,如最美閱讀者、最美勞動者等;每月開展“最美思源人”評選活動,綜合考評學生的表現,定期在宣傳欄、班級群、教師微信朋友圈展示先進事跡,以此為學生做行為示范,用榜樣為學生賦能。學生則通過了解榜樣、對照自己、找出差距,明確方向并付諸行動。
我還引導學生學習社會主義建設中涌現出的各種先進模范人物,組織學生觀看有關影片、戲劇等。比如,學生聆聽恩施先進個人邱建紅的事跡報告會,學習其匠心精神,立志投身家鄉和祖國建設。
情景體驗法
模擬體驗。在青年節、國慶節、建黨節、建軍節等重大節日,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紅色系列”情景劇——《繡紅旗》《小河淌水1952》《洗衣歌》等,挖掘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
職業體驗。全班學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進行為期至少一周的職業體驗,如超市收銀員、茶葉采摘員、家庭理財員、小花匠、茶藝師等真實崗位,讓學生在實際工作崗位上體認職業角色,獲得對職業生活的真切理解,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和人生志向,提升生涯規劃的能力。
基地勞動。利用班級勞動基地——桑麻地,讓學生在真實的勞動中體會勞動不易,堅守奮斗初心。同時,開辟“四季種植”班本課程和“二十四節氣”班本課程,讓學生在勞動中體認勞動價值,鍛煉意志,筑夢未來。
公益勞動。班級持續開展家庭服務、學校公益、社會公益等活動。如開展“我為家庭出妙招”活動,激發學生的家庭責任感,服務家庭;開展義賣、圖書捐贈活動,資助貧困學生,回報社會;積極參加清除“牛皮癬”行動、宣傳防溺水視頻制作活動、馬拉松志愿者活動,引導學生反哺家鄉、回饋社會。
漸進固型法
情感脈動。學生借助學習平板,開辟“中學生文明禮儀專欄”“黨史專欄”等,每日分享中國共產黨發展史上的小故事。學生集體觀看新聞聯播、紅色經典系列電影、黨史紀錄片、黨史教育片等,比如《長津湖之水門橋》《金剛川》等,讓學生堅定中國夢,激發強國之志。
儀式升華。國慶節,班級舉行升旗儀式、“我和我的祖國”主題慶祝活動;清明節,學生走進烈士陵園,獻禮烈士;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到來之際,策劃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等,升華家國情、中國夢。
行為固型。班級定期開展各種評比活動,鞏固強化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每月開展“家潔室”五星評比活動,與學校“紅旗寢室”的評比活動雙線并行,班級4個寢室都根據衛生“十標準”、文明“六條線”進行嚴格打分評比,對勝出寢室的全體成員進行表彰。目前為止,班級4個寢室每月都被評為校級“紅旗寢室”。
順性揚長法
建成長檔案。通過發放調查表、家訪以及電訪學生小學班主任等方式,對每個學生進行個性追蹤記錄,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長,建立學生的“個人成長檔案袋”,引導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探究自我、發展自我。
借平臺助力。對于管理型人才,我為他們在班級設置合適的崗位或推薦他們到校學生會擔任職務;對于藝體型人才,我鼓勵他們在學校各個級別的足球聯賽、書法賽、音樂會、主持人大賽、勞動技能大賽等活動中展示特長,同時邀請專家指導,讓學生進一步提升。學生在藝術、體育、學科競賽中屢創佳績,真正實現了“順性揚長各具風采,順天致興各美其美”。
設明星專欄。班級設立“名人堂”“明星苑”專欄,每月運用家校平臺、教師朋友圈、班級展示欄等展示特長生的參賽經歷、精彩瞬間、學習感悟,將優秀個人展出來、推出去,引領學生奮發向上,共同發展。
“多元互促,漸進揚長”不僅是我的育人理念,更是播撒在每一個學生心中的種子,引領我們知行合一、努力成才、報效家國。古詩有言,“政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教育之路并非一帆風順,我將繼續努力向下扎根、向上生長,將生命之美綻放在最美的藍天下!
(作者單位: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思源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