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配合型輸血在緊急搶救RhD新生兒溶血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21年3月- 2024年3月醫院收治的40例RhD新生兒溶血病患兒為研究對象。按照組間性別、年齡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例。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以及血液生化指標。結果" 進行配合型輸血緊急搶救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100%,高于對照組的7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觀察組患兒治療后的紅細胞積壓、纖維蛋白原、全血黏度、血漿黏度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 配合型輸血應用于緊急搶救RhD新生兒溶血病中,可以提高治療有效率,提升患者機體血液指標。
【關鍵詞】" 配合型輸血緊急搶救;RhD新生兒溶血病;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722.18"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5)04--03
RhD新生兒溶血病是指由于母子Rh血型不合,母親體內產生與胎兒血型抗原不相合的血型抗體,這種抗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在Rh血型系統中,D抗原陽性表示為Rh陽性,D抗原陰性表示為Rh陰性。大劑量靜脈用丙種球蛋白(IVIG)治療是指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給予患者大劑量的人血IVIG,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IVIG是直接從人血中提煉的血液制品,含有高濃度的抗體,具有廣泛的免疫調節和抗感染作用。IVIG中的免疫球蛋白G(IgG)純度在98%以上,主要含有四種亞類的IgG單體分子及微量的免疫球蛋白A(IgA)。IVIG具有廣泛的免疫調節作用,能夠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抑制單核細胞、中性粒細胞的活化和聚集,減少循環中的炎癥介質,還可滅活致病性T細胞和B細胞[1]。通過補充患者體內缺失的免疫球蛋白,IVIG能夠顯著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減輕疾病癥狀和對疾病的攻擊。配合型輸血緊急搶救治療的主要目的是在緊急情況下,當常規搶救治療措施無法實施或無法滿足患者需求時,通過輸血手段,及時、有效地補充患者所需的血液成分,以維持患者的生命體征,為進一步的救治贏得時間。該治療方法主要適用于緊急搶救情況,需要在短時間內迅速完成輸血操作。配合型輸血指的是在ABO血型相同時,交叉配血相合或不相合情況下的輸血原則。這種方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血液供應緊張的問題,同時降低輸血反應的風險。在緊急搶救過程中,配合型輸血需要嚴格遵守輸血操作規程,確保輸血過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3]。本研究將配合型輸血應用于搶救RhD新生兒溶血病中,以觀察輸血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1年3月- 2024年3月醫院收治的40例RhD新生兒溶血病患兒為研究對象。按照組間性別、年齡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例。觀察組男患兒7例,女患兒13例;平均年齡4.69±1.24d。對照組男患兒6例,女患兒14例;平均年齡為4.86±1.65d。兩組患兒基線特征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核并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在研究前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進行大劑量靜脈用IVIG治療,內容如下:
(1)準備工作:需要對患兒進行全面的評估,包括病情的嚴重程度、血清膽紅素水平、貧血程度等。根據患兒的體重和病情的嚴重程度,計算并確定IVIG的治療劑量。一般來說,IVIG的劑量可以達到800mg/kg/天,連續使用3天。
(2)治療過程:確保所選的IVIG產品符合治療要求,并檢查產品的有效期和儲存條件。準備好輸液泵、輸液管、無菌注射器等必要的輸液設備,并將IVIG藥品稀釋到適當的濃度。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靜脈通路,如頭皮靜脈、手背靜脈等,并進行消毒和穿刺。將稀釋好的IVIG藥品通過輸液泵緩慢地輸入到患兒體內,注意控制輸液速度和觀察患兒的反應。在輸液過程中,需要密切監測患兒的呼吸、心率、體溫等生命體征,以及血清膽紅素水平和貧血程度的變化。
(3)后續處理:輸液結束后,需要繼續觀察患兒的狀況,確保病情得到緩解。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可以輔以光療、輸血等輔助治療措施,以提高治療效果。在治療后的一段時間內,需要定期評估患兒的治療效果,包括血清膽紅素水平的下降情況、貧血的改善程度等。
1.2.2" 觀察組" 進行配合型輸血緊急搶救治療,內容如下:
(1)緊急評估與準備:對患兒進行緊急評估,包括生命體征、血清膽紅素水平、貧血程度等關鍵指標,以確定其病情的嚴重程度和緊急輸血的需求。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和醫院的輸血設備,準備好所需的輸血設備,如輸血泵、輸血管、無菌注射器等,并確保所需藥品(如紅細胞懸液、洗滌紅細胞等)的充足和合格。
(2)血型鑒定與配血:對患兒進行血型鑒定,明確其ABO血型和Rh血型,為配血提供依據。在血型鑒定的基礎上,進行配血試驗,確保所輸血液與患兒的血型相配合,避免輸血反應的發生[4-5]。
(3)輸血治療:在輸血前,確保患兒靜脈通路的建立,如通過頭皮靜脈、手背靜脈等途徑,并進行消毒和穿刺。同時,再次核對患兒的身份信息和輸血信息,確保無誤。根據患兒的病情和醫生的建議,確定輸血的劑量和速度,通過輸血泵緩慢地將血液輸入患兒體內。在輸血過程中,需要密切監測患兒的生命體征和輸血反應,如出現異常,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輸血結束后,繼續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確保輸血效果良好且未出現不良反應。
(4)記錄與報告:在輸血過程中,需要詳細記錄輸血的開始時間、結束時間、輸血速度、輸血量以及輸血過程中的任何異常反應等信息,為今后的治療提供參考。輸血完成后,需要向相關部門報告輸血情況,并將輸血記錄進行備案,以供查閱和審計。
(5)注意事項:在緊急情況下,需要迅速而準確地完成血型鑒定和配血工作,確保所輸血液與患兒的血型相配合。在輸血過程中,需要密切監測患兒的生命體征和輸血反應,一旦出現異常,需要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處理。輸血后需要繼續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確保輸血效果良好且未出現不良反應[6]。
1.3" 觀察指標
(1)治療有效率:治療效果包括顯效、有效、無效。①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生理指標接近正常。②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生理指標均有所好轉。③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生理指標均無好轉,甚至出現惡化。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觀察例數×100%。
(2)血液生化指標:包括紅細胞積壓、纖維蛋白原、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積壓:將血液放在一個特殊的試管中,按規定進行離心,最終使紅細胞完全壓實在試管的底部,血漿全部被擠到血細胞的上面,這時血細胞所占全血的百分比就是紅細胞壓積。纖維蛋白原:利用免疫學原理,通過血漿中纖維蛋白原與特異性抗體的結合反應,最終實現纖維蛋白原的濃度測定。常見的免疫測定方法包括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放射免疫測定法和熒光免疫測定法等。全血黏度:通過血液流變儀來測量,該儀器可以模擬人體內的血流環境,對全血進行剪切力作用,從而測量出血液的黏度。血漿黏度:通過血液流變儀進行測量,在測量血漿黏度時,需要先將血液中的紅細胞、白細胞等細胞成分去除,只保留血漿部分進行測量。
1.4" 數據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正態或近似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用χ2檢驗。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治療有效率比較
進行配合型輸血緊急搶救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
2.2" 兩組患兒血液指標比較
進行配合型輸血緊急搶救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紅細胞積壓、纖維蛋白原、全血黏度、血漿黏度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
3" 討論
RhD新生兒溶血病是由母子Rh血型不合引起的一種免疫性溶血病,配合型輸血可以確保輸注的血液與患兒的血型相配合,避免由于血型不匹配引起的輸血反應,從而提高了治療的針對性。在緊急搶救的情況下,患兒可能因溶血導致嚴重貧血和膽紅素水平升高。配合型輸血能夠快速補充紅細胞等血液成分,糾正貧血并改善患兒的整體狀況。RhD新生兒溶血病的主要癥狀是膽紅素水平升高,可能引發核黃疸等嚴重后果。通過配合型輸血補充紅細胞,可以有效降低膽紅素水平,減少核黃疸的發生風險。此外,配合型輸血還能顯著改善患兒的血液指標,如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紅細胞壓積和膽紅素水平。這些指標的改善意味著患兒的臨床癥狀得到緩解,治療效果得以提高。配合型輸血在輸血前會進行嚴格的血型鑒定和配血試驗,確保所輸血液與患兒的血型相配合,從而降低了輸血反應的風險。同時,在輸血過程中會密切監測患兒的生命體征和輸血反應,確保輸血過程的安全。這些實踐經驗進一步支持了配合型輸血在緊急搶救RhD新生兒溶血病中的有效性。多項臨床研究和實際病例均驗證了配合型輸血在緊急搶救RhD新生兒溶血病中的有效性。這些研究和實踐經驗表明,配合型輸血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機體血液指標,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7-8]。配合型輸血能夠直接為患者補充紅細胞,顯著提高血紅蛋白水平。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運輸氧的特殊蛋白質,其提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氧合能力,緩解貧血癥狀。同時,輸血治療通過增加紅細胞數量,直接提升血液的攜氧能力,促進身體各部位的正常代謝。此外,紅細胞比容(Hct)也會隨之提高,反映了患者體內紅細胞容量的增加,進一步改善血液循環和氧供應。在RhD新生兒溶血病中,高膽紅素血癥是常見癥狀,嚴重時可能引發核黃疸等并發癥。配合型輸血通過補充紅細胞,減少紅細胞破壞,從而降低間接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水平,進而降低總膽紅素水平。這不僅有助于減輕黃疸癥狀,還能有效預防核黃疸的發生。配合型輸血在嚴格遵循輸血原則的基礎上進行,通過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等步驟確保安全性和有效性。這種輸血方式顯著降低了過敏反應、溶血反應等輸血反應的發生率,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對于RhD新生兒溶血病伴隨的黃疸、貧血、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肝脾腫大等臨床癥狀,配合型輸血通過改善血液指標和降低膽紅素水平,有效緩解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配合型輸血緊急搶救RhD新生兒溶血病能夠提升患者機體血液指標的原因主要在于其高匹配度的血型、快速補充紅細胞、降低膽紅素水平、改善紅細胞壓積以及臨床實踐驗證的有效性。這些原因共同作用,使得配合型輸血成為治療RhD新生兒溶血病的有效手段。
4" 參考文獻
[1] 彭小友,陽愛麗,李勝濤,等.抗-Hr0致嚴重新生兒溶血病1例[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3,20(10):1500-1502.
[2] 李運琴,關茵,裴垚昶.124例ABO新生兒溶血病血型檢測結果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3,34(3):276-278.
[3] 張輝,王儀含,丁夢圓,等.新生兒溶血病106例檢測結果分析[J].交通醫學,2023,37(4):408-410,413.
[4] 范禮英,馮彬彬,李婷,等.呼氣末一氧化碳測定對新生兒溶血病的診斷價值[J].醫學信息,2023,36(10):68-70.
[5] 周宇陽,楊軍杰,聶春紅,等.溶血三項、網織紅細胞與血清總膽紅素聯合診斷新生兒溶血病的價值[J].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23,33(16):59-61.
[6] 周玉航,江濤,黃玉林.MPT與MGT在ABO新生兒溶血病患兒輸血前檢驗中的價值[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3,17(8):74-77.
[7] 石禮紅,李麗,劉石長,等.疑似新生兒溶血病患兒抗體三項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23,30(33):123-127.
[8] 潘卉,白曉萌,吳桂玲.研究微柱凝膠技術在ABO新生兒溶血病患兒輸血前檢驗中的應用[J].世界復合醫學,2023,9(7):63-66.
[2024-07-03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