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德樹人”強調先“立德”后“樹人”,學生必須先具備優秀的品德和正確的價值觀,才能成為國家所需的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場合強調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的重要性、緊迫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發展素質教育。因此,小學語文教學需要高度重視語文學科育人價值的開發,并將其在實踐中落實,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關鍵詞:立德樹人;小學語文;育人價值
立德樹人視角下,開發小學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并在實踐中落地落實,對貫徹素質教育方針、強化優秀文化熏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及發揮學科育人核心價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從語文學科的文本內容、語文實踐活動、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三個方面開發育人價值。教師需深入分析教材,挖掘德育元素,通過講解和引導,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感悟道德情操;組織多樣化的語文活動,如朗誦、作文、表演課本劇等,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創新能力,同時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和社會交往技能;注重學生日常行為習慣養成,將德育融入語文教學細節,通過規范行為和課堂管理,引導學生形成良好學習態度,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研究意義
(一)貫徹素質教育方針,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應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其特有的育人功能與奠基作用。為貫徹新課標倡導的素質教育理念,培養“四有”社會主義接班人,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需要開發小學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并在實踐中落實。
(二)強化優秀文化熏陶,接受正確價值觀的引導
小學語文學科作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獨特的育人優勢。通過研究如何開發小學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利用語文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優秀文化的熏陶,引導學生從小樹立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接受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形成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發揮學科育人核心價值
小學語文學科不僅具有傳承文化的功能,還承擔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任。通過研究小學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可明確地認識到語文學科在培養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審美鑒賞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需求,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通過深入挖掘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發揮語文學科在立德樹人方面的核心價值,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1]。
二、小學語文學科育人價值的開發與踐行要點
(一)基于文本內容開發育人價值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每篇課文均是反復甄選而來的,基于培養學生成為“四有”新人的宗旨,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焦點,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安全、生命安全等主題無縫嵌入語文學科的文本內容之中,具有潛移默化和潤物無聲的效果,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中具有“土壤”的作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相結合的雙線組合,每個單元圍繞“人文主題”精選體現“語文要素”的課文,使得學生浸潤在語言文字中,獲得心靈的啟迪和思想的熏陶。例如,五年級上冊共設計了八個單元,每個單元一個主題,分別是萬物有靈、閱讀策略(提高閱讀速度)、民間故事、愛國情懷、習作單元(說明文寫作)、舐犢情深、自然之趣、讀書明智。為了開發五年級上冊語文文本內容的育人價值,需要緊密結合單元人文主題,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首先,聚焦語文要素,基于語言運用視角開發文本內容的價值,語文要素分布在教材的每個單元中。以第一單元為例,本單元的課文有《白鷺》《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鳥》,涉及的語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寫一種事物,表達自己的感情”,屬于“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為了開發文本內容的價值,并將其與德育有效結合起來,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順利落實,需要聚焦語文要素,并從語言運用視角開發文本內容的價值。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和寫作,體會和表達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之情。通過課文中的具體事物,如白鷺的優雅、落花生的樸實無華、桂花雨的芬芳以及珍珠鳥的可愛,學生能夠學習如何觀察生活中的美好,并通過文字表達自己對這些美好事物的感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設計寫作活動,讓學生嘗試用文字記錄自己對身邊事物的觀察和感受,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和創造力。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課文中的主題思想,如《落花生》中所體現的“不求外表華麗,但求內在充實”的價值觀,以及《珍珠鳥》中所傳達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德育,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其次,創設任務情境,基于思維發展視角開發文本內容的價值。任務情境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有著良好的引領作用,為了幫助學生發展語文思維,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任務情境中實現思維發展,同時依托于學生閱讀的文本內容,開發文本內容的價值,使得學生在閱讀的同時接受德育。例如,第二單元為閱讀單元,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提升閱讀速度的方法,并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需要根據本單元的習作表達要求“結合具體事例寫出人物的特點”創設情境,給學生播放《遨游書海之馬頭琴的傳說》的音頻文件,設計“《將相和》故事會”“測試閱讀能力”“閱讀風云人物評選”三個任務情境。在“《將相和》故事會”的任務情境中,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將相為什么不和?”,繪制思維導圖,實現對課文內容的有效感知,并根據文中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和心理等描寫,掌握人物形象。在“測試閱讀能力”的任務情境中,教師要求學生將在《將相和》一課學習的閱讀理解方法運用在本單元其他三篇文體不同的課文之中,并完成學習單,記錄閱讀時間。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成效進行檢驗,引導學生之間交流閱讀體會,以更好地實現深度學習。在“閱讀風云人物評選”的任務情境中,教師要求學生根據閱讀大會,評選出心目中的閱讀風云人物。在整個任務情境中,學生不僅開展了大量真實的閱讀實踐,而且在感悟、分享、總結中不斷改進閱讀方法,有效提升了閱讀的速度,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對學生的終身學習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在上述過程中,通過創設良好的任務情境,教師開發了文本內容的價值,引導學生根據文本內容挖掘德育元素,使得學生在思維發展的過程中增強了參與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終身學習意識,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制訂閱讀計劃、分享閱讀心得、總結閱讀方法,使學生逐漸形成自主閱讀、持續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再次,聚焦主題教學,基于審美創造視角開發文本內容的價值。每個單元都有相應的人文主題,在小學語文文本內容育人價值開發的過程中,需要緊密結合單元人文主題,基于審美創造的視角開發文本內容的價值,使得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得到培育,從而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奠定堅實的感性基礎,將美育與德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在第三單元的文本內容價值開發時,為推動立德樹人任務的落實,根據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民間故事”,需要結合形式美、語言文字美,加強文本內容價值開發。這就需要引導學生緊密結合故事情節,精讀課文,抓住重點語句,根據生動形象的民間故事語言,領悟故事蘊含的思想情感。例如,從《獵人海力布》中學習海力布的熱心助人和舍己救人的高貴品質,培養學生養成助人為樂的良好品德。因此,在本單元需要從不同的角度感受民間故事帶來的豐富想象,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復述故事,激發學生對民間故事的熱愛之情,培育學生的審美能力[2]。
最后,緊扣文化主題,基于文化自信視角開發文本內容的價值。文化主題是在單元主題教學的基礎上,深挖文本內容的文化元素,根據提煉的文化主題,以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為核心,讓學生在文本內容學習的過程中,推動立德樹人任務落實。例如,第四單元文本內容蘊含的文化元素十分豐富,蘊含的文化內容十分深刻,對于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十分重要。在開發文本內容的育人價值時,通過學習古詩詞,讓學生感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根據古詩詞的背景和文化內涵以及藝術特色,深化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因此,根據本單元的“愛國情懷”的單元主題,開發出“愛國情感與歷史文化”的文化主題,讓學生結合古詩詞和現代文以及習作,深化對祖國歷史文化的了解,增強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讓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實現情感與價值觀的有效整合,讓學生在感受詩人愛國情懷與民族氣節的過程中,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學生的家國情懷。再通過學習《圓明園的毀滅》等現代文,深化學生對國家歷史的認知,強化學生歷史責任感。
(二)基于實踐活動開發育人價值
新課標提出了“識字寫字”“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等類型多元的語文實踐活動,旨在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語文學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具有啟發、鼓舞和喚醒學生的職能。基于語文實踐活動的視角開發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旨在幫助學生精準及時捕捉文本內涵與用意,依托于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深化學生對文本的深層次理解,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機融合。例如,在“梳理探究”類型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圍繞特定主題進行深入研究,如“家鄉文化探究”或“傳統節日的由來與意義”。通過收集資料、實地考察、訪談長輩等方式,了解家鄉的歷史文化,培養團隊合作、信息整合和批判性思維等綜合能力。在“表達交流”類型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演講、辯論、戲劇表演等形式,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例如,通過模擬聯合國大會的辯論活動,學習如何在尊重他人觀點的同時,清晰地表達自己的立場和理由,培養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閱讀鑒賞”類型的語文實踐活動,如讀書會、經典誦讀、文學創作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審美鑒賞能力。通過閱讀經典文學作品,領略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學魅力,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因此,需要通過多樣化的語文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有效開發和踐行小學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例如,在第五單元的習作《風向袋的制作》,開展制作風向袋的語文實踐活動,學生通過具體的制作過程,以習作的方式,介紹風向袋的具體制作步驟和具體的使用方法,無形之風借助風向袋得以具象化,書籍中的知識通過學習活動得以深刻內化,從而產生深遠影響。在本次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們對說明文這一文體有了初步的認識,并激發了對說明文學習的濃厚興趣,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同時形成實踐檢驗真理的意識[3]。
(三)基于行為習慣開發育人價值
為了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更好地開發學科的育人價值,除了通過文本內容和語文實踐活動開發還要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基于行為習慣開發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就課堂規矩而言,?發作業本時做到分組管理,確保秩序,?課前準備時做到書本擺放規范,減少干擾,?課堂作業做到按時完成,獨立思考,?訂正作業時做到明確訂正要求,提升作業質量,表揚學生時注重過程評價,激勵學生進步,要求學生回答問題時站立回答,注重禮儀。通過持續的規矩執行,培養學生的自律性和責任感,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課堂行為規范。在日常小事中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通過規矩的落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4]。
三、總結
綜上所述,立德樹人下小學語文學科育人價值的開發與踐行,需要教師在從文本內容、語文實踐活動、行為習慣三個方面開發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時,始終基于立德樹人的理念,在新課改指導下,秉承生本原則,將開發的育人價值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踐行,有效滲透到學生日常的學習、行為、交往與活動之中。
[參考文獻]
[1]歐倩,鄭璇.小學語文革命文化學習任務群的育人價值與實施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24(22):11-16.
[2]呂芯韻.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實踐活動的設計[J].教學與管理,2024(8):51-53.
[3]林雅華,陳琳.基于立德樹人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J].景德鎮學院學報,2023,38(5):127-131.
[4]呂迎春.小學語文教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策略[J].亞太教育,2023(14):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