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課堂是東莞市教育局2021年初開始著力打造的教育特色工程,有效推進“品質課堂”建設,單單靠課堂教學來推進還不夠,必須進行品質德育建設,才能使學校教書、育人二項功能并駕齊驅,使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相得益彰。
一、“11373”品質德育體系釋義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提出中小學德育的“五項主要內容”和提出課程、文化、活動、實踐、管理、協同“六大育人途徑”。實施品質德育工作就是要把“五項主要內容”和“六大實施途徑”有效地落實到教育工作中。為此,我校進行“11373”品質德育體系構建與探索。“11373”品質德育體系,包括一個指導思想、一個育人目標、“三全”(全方位、全過程、全員育人)、“七個三”德育活動,“11373”構成一個德育工作整體,切實推進立德樹人工作落到實處。
二、“11373”品質德育體系的具體內容和做法
(一)“11373”的第一個“1”就是一個指導思想
“11373”品質德育體系,以“立德樹人”為指導思想,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我校以“以正構境”為具體的德育工作思想,倡導德育為先,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二)“11373”的第二個“1”就是一個育人目標
“11373”品質德育體系,以促進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為中心,以“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為目標,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培養“崇正少年”。
(三)“11373”的第一個“3”就是“三全”德育理念
“三全”即全方位、全過程、全員育人。學校的德育工作由德育處牽頭負責,但不單是德育處一個部門的事,還需要學校的教導處、辦公室、后勤部、少先隊隊部等部門通力合作,互相配合才能形成合力。這需要全校上下確立一個“三全”理念,德育工作是一個全方位、全過程、全員育人的工作,各部門之間互相支持,以達成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四)“11373”的“73”就是“七個三”德育活動
1.“三研”。“三研”是指舉行行政、級長、班主任三個層次的研討會,研究德育工作的理論、對策、方法方式。一是行政研討會。例如,我校通過每周一次的行政會議,將德育工作列入行政會議程,由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長和德育主任匯報德育工作的新情況,安排近期德育工作,并對全校性的大型德育活動進行計劃籌備。二是級長研討會。我校組織級長進行每月一次的研討會,分管德育的副校長和德育主任、各級部級長參加,除了要求級長小結各級部的德育工作,計劃下一步的級部德育工作之外,還要求各級部針對本級部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有特色的德育工作,有計劃地落實學校特色工作。三是班主任研討會。例如,我校組織全校班主任、級部班主任開展研討,全校班主任研討會由德育處組織召開,級部研討會由各級部級長組織召開。全校班主任研討會一學期召開三四次,分主題開展德育工作研討。
2.“三課”。“三課”是指利用好國旗下講話(升旗課)、隊課、道法課三個課程進行德育教育工作。一是升旗課。例如,我校的國旗下講話者主要是校長和學校評出的每周一星的學生。校長和每周一星發表主題講話,如國慶節前的愛國,中秋節前的傳統節日,母親節前的孝敬父母等主題,引導學生學習踐行傳統文化。二是隊課。每周有一節少先隊活動課,由德育處、少隊部牽頭組織,在學期初規劃好一學期的隊課主題,并組織班主任根據主題制作好課件,由班主任組織學生進行學習。三是道法課。道德與法治課本是一本很好的教材,上好這一門課程,課程有豐富的素養滋養學生,讓學生掌握必備的道德、法治、人文素養,為成長奠基。
3.“三禮”。“三禮”是指“尊師禮”“十歲禮”“畢業禮”。我校在一年級、四年級、六年級三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分別開展“尊師禮”“十歲禮”和“畢業禮”等教育活動,培養小學生的禮儀規范和感恩意識,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4.“三境”。“三境”是指心境、情境、環境教育。一是心境。一個學校就是一個團體,學校營造怎樣的氛圍,就會有怎樣的環境,師生就會有相應的心境。我們著力營造一個相對寬松的工作和學習環境,師生們心境平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比較和睦,上下級之間比較友好和諧。二是情境。學校舉行各種各樣的主題活動,讓師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受益。根據不同的情境,組織多樣的活動,引導師生向善向正,通過勞動、美術書畫、體育、綜合實踐、社會實踐、志愿服務、音樂舞蹈表演等多種情境體驗,實現情境育人,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環境。良好的環境對于陶冶學生的情操,融洽師生的情感有著較大的積極作用。例如,我校校園文化建設以“正文化”為特色,環境布置設計都以“正”為中心,圍繞“正”字做文章,讓學生在正的環境中學正、習正,走正道,做真人。
5.“三章”。“三章”分別是“雅正教師章”“崇正少年章”“啟正家長章”,通過評選“三章”,構建學校家庭合作共贏的良好格局。一是“雅正教師章”。學校進行雅正教師評選,評選標準為率先垂范踐行雅正教師“五雅五正”,把“五有”好教師評為學校的最高榮譽“雅正教師”。二是“崇正少年章”。如我校每年以“六有好少年”為標準,把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優秀的學生評選為“崇正少年”,將評上“崇正少年”的學生簡介以圖文并茂形式張貼在學校的樓梯廊道,引導學生向正發展。三是“啟正家長章”。落實國家關于家庭教育精神,每年推出評選“啟正家長”活動,將關心孩子教育、有較好的教育理念和習慣,為子女作表率的家長評選為學校“啟正家長”,頒發“啟正家長章”和證書,倡導家校合作發展的良好氛圍。
6.“三文”。“三文”即“三文化”,是指校園文化、班級文化、精神文化。一是校園文化。學校以“習正教育”為學校的校園文化,踐行“走正道,做真人”的理念。二是班級文化。學校每年進行班級文化創建活動,通過五個方面創建一個“習正班級文化”整體。學校的班級文化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吸引不少兄弟學校前來參觀學習。三是精神文化。我校凝練“立正志,行正義,養正德,揚正氣”的學校精神,構建家長認可、教師眷戀、孩子向往的精神家園。學生在耳濡目染之中感受“習正文化”的熏陶,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逐步形成一種人人爭做“崇正少年”的向正精神。教師在“習正文化”影響下,養成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志趣高雅、浩然正氣的“雅正”精神。
7.“三實踐”。“三實踐”是指勞動實踐、研學實踐、志愿服務實踐。一是勞動實踐。以基礎的勞動實踐項目為載體,以學校勞動基地為陣地,針對學生不同的基礎和發展需求,構建校內與校外課程相結合的課程體系。開設衛生清潔、種植花草、手工制作、家務勞動、社區勞動等勞動項目,促進學生從小端正勞動觀念,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二是研學實踐。研學實踐是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綜合性社會實踐活動。每學期組織開展研學實踐,讓學生在研學實踐中增長生活和生存技能,培養集體主義觀念。三是志愿服務實踐。志愿服務實踐是傳遞愛心、傳播文明的重要載體。學校開展學生和家長的志愿服務,讓學生和家長在參與志愿服務過程中,將文明精神傳播到社會中去。
三、“11373”品質德育的實踐成效
(一)學生正品樂學
學生是品質德育建設的主體,在良好的德育環境中健康成長。通過建設品質德育,學生從小養成較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樹立遠大理想,形成學正向正良好風氣。我校每年涌現出500多名“崇正少年”。
(二)教師正德樂教
教師是品質德育建設的主導,在組織開展德育工作中起引領作用。通過開展品質德育建設活動,實施“三層九級”三名工程,班主任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統籌能力、個人魅力等得以施展和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迅速,學校建立起一支“習正教育”之師。我校每年評選出優秀班主任50人,雅正教師20人。
(三)學校習正發展
建設品質德育進一步促進了校園文化的落地生根,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的內涵,進一步提升品牌學校的影響力和融合力。品質德育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學校的校訓、班風、學風、校風得到體現和落實,校園的精神面貌、育人氛圍更加濃郁。品質德育建設活動成為學校校園文化活動的精彩一筆,進一步提升品牌學校的知名度和信譽度。品質德育體系推動學校內涵發展,形成了學校文化的特色,并且已經基本形成“73”特色項目,即“三研”“三課”“三禮”“三境”“三章”“三文”“三實踐”等品質德育特色項目,學校的社會信賴度越發彰顯。
責任編輯 鐘嘉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