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落實新課標要求,探索中考項目教學與訓練的學練賽一體化課堂。本文以籃球繞桿技能學習為例,借助輔助器材泡沫軸“串連”課堂,挖掘泡沫軸的運用價值,提高身心激活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學練手段的趣味性,幫助技能學習重難點的突破、體能的發展、核心素養的培養,達成技能學練質量的提高,形成學練內化、賽評升華的新樣態課堂。
關鍵詞:泡沫軸;籃球技能;學練賽;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62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5)02-0098-04
體育中考納入義務教育階段評價體系已有多年,全國各省市的評價內容與評價標準至今都沒有完全統一,很多地方將中考項目設置為必考與選考兩大類。必考類是以耐力素質為主導的項目為主,選考類以綜合性體能為主導的項目。安徽省蕪湖市將籃球繞桿項目作為選考類項目,供考生選擇學練與考試。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在核心素養導向和課堂教學理念轉變的背景下,教學內容與形式的結構化、一體化至關重要。筆者以課程標準為指導,在中考項目籃球繞桿技能教學中,利用泡沫軸作為教學器材,將自身的實踐經驗和做法梳理成文,以供參考。
一、軸心轉動nbsp; 身心激活
傳統的跑步熱身活動,學生已有心理疲勞,難免會產生應付情緒與行為,不利于發揮熱身活動的價值。熱身活動可有效預防運動損傷,促進生長發育。運用泡沫軸進行練習,可改變熱身練習的手段和內容,達到梳理筋膜、核心激活與脊柱養護、身心喚醒的作用,為提高學練質量奠定基礎。
(一)筋膜梳理、身體喚醒
主要目的:利用泡沫軸梳理臀部、腿部、腰背筋膜與肌肉,通過泡沫軸的滾動,肌肉間摩擦升溫,緩解局部張力,提高肌肉彈性和關節活動度,同時喚醒身體進入運動狀態。
1.臀部筋膜梳理
首先,學生屈膝坐在泡沫軸上,下肢與核心協調用力前后滾動泡沫軸,完成2個8拍(圖1-1-1);接著,成側臥支撐,一側臀部壓住泡沫軸,同側手臂屈肘撐地,對側腿交叉抬起,腳著地支撐,身體協調發力讓泡沫軸上下滾動,左右側各完成2個8拍(圖1-1-2)。
2.腿部筋膜梳理
首先,學生成坐姿將泡沫軸壓于大腿下方,手臂向后支撐地面,臀部離開地面,利用手臂與核心協調用力滾動泡沫軸,完成2個8拍;接著,俯臥將泡沫軸壓于大腿下方,手臂屈肘支撐地面,利用手臂與核心協調用力滾動泡沫軸,完成2個8拍(圖1-2-1);再次,成側臥支撐,一側大腿外側壓住泡沫軸,同側手臂屈肘撐地,對側腿交叉抬起,腳著地支撐,身體協調發力讓泡沫軸上下滾動,左右側各完成2個8拍(圖1-2-2);最后,俯臥屈膝抬一側腿,將泡沫軸壓于屈膝腿的大腿內側根部,身體協調發力滾動泡沫軸,左右側各完成2個8拍(圖1-2-3)。小腿部位的處理方式(圖1-2-4)不再贅述。
3.腰背梳理、核心激活與脊柱養護
背部練習方式:仰臥屈膝,將泡沫軸壓于背部(圖1-3-1),利用腿部與核心協調用力滾動泡沫軸,完成2個8拍;腰部方式同背部。
核心激活與脊柱養護:
(1)身體夾住泡沫軸低頭滾動(圖1-3-2)完成2個8拍;
(2)手舉泡沫軸滾動拉伸后鏈(圖1-3-3)完成2個8拍。
(二)動作準備與神經激活
1.動作準備
主要目的:動作準備是指動作模式的構建,即根據運動技能的結構,拆分出相關的動作進行練習,由單一到多個動作組合,由簡單動作逐漸過渡到與項目相關的復雜動作,做到身心的充分準備。
具體內容:
(1)手舉泡沫軸蹲起2個8拍 (圖2-1-1);
(2)弓步前后蹲起、側向仆部蹲起各2個8拍(圖2-1-2、2-1-3);
(3)繞障礙(泡沫軸)變向跑(利用泡沫軸設置繞桿場地)無球跑動與有球跑動各2次(圖2-1-4、2-1-5)。
2.神經激活
主要目的:通過反應性游戲,激活神經系統,發展協調與反應能力。
具體內容:
(1)2人立于一個泡沫軸兩側,原地運球(單手或雙手),聽到哨音后快速單手按住泡沫軸,并保持運球狀態,看誰手快(圖2-2-1);
(2)3人間隔2米成三角站立,原地運球(單手或雙手),聽到哨音后快速反應,上前用單手按住立于三角中心的2個泡沫軸的其中一個,看誰手快(圖2-2-2)。
(三)體能發展" 技術復習
主要目的:通過5米折返跑接力游戲發展速度、靈敏等相關體能,復習與籃球繞桿項目高度相關啟動、加速、變向的技術。
具體內容:
(1)5米折返跑接力游戲一:3~4人一組,共3~4組,每組學生前后成縱隊立于起點后;游戲開始時,教師發出信號,第一位學生快速奔跑至前方5米處的泡沫軸,手觸摸后快速返回與起點處第二位同學擊掌,依次類推,第二、第三位學生完成5米折返跑動,比一比哪一組最先完成接力任務(圖3-1-1);
(2)雙人原地“v”字運球擊掌(圖3-1-2);
(3)直線行進間運球輕觸泡沫軸(圖3-1-3)。
二、任務驅動" 學練內化
(一)技能分解" 核心任務
1.技能分解:根據籃球繞桿項目學練內容和要求,將籃球繞桿技能進行分解,在課例的學練部分預設三個核心任務,設計學練任務單;核心任務一:啟動與切入,即從起點運球至第一組障礙物(泡沫軸),并變向運球切入;核心任務二:桿間推進,即各障礙物之間的變向運球推進;核心任務三:運返繞桿,運球繞第五組障礙物折回(圖4-1-1)。
2.學練要求:學生根據自身運動能力與基礎,選擇其中任何一任務進行練習,建議由易到難,圍繞某一任務進行重點突破,最后完成所有任務。
3.學練任務單見表1。
(二)小組共生 學練探究
以任務為驅動,進行小組化學練,生成積極進取的學練氛圍,讓學生在交流與分享中探究籃球繞桿技術與知識,獲得練習體驗和經驗,促進運動能力、健康行為與體育品德的發展。
1.教師示范講解每個核心任務的內容與評價要求,啟發學生思考,共同梳理繞桿技術的核心點:身體姿態(重心)、過桿時機、移動運球的方式和方法等(圖4-2-1)。
2.各小組進行交流,根據自身運動基礎和偏好指定核心任務的練習順序。例如,可以是按運球繞桿的順序逐個完成練習任務一、任務二、任務三,也可以不按照繞桿順序分別進行各個任務的練習。最后任務整合,即完成完整的籃球繞桿運球,形成整體的體驗(圖4-2-2)。
3.各個小組根據制定的練習任務順序,小組合作布置場地,教師參與指導,引導學生利用泡沫軸針對性設計場地,并投入練習(如圖4-2-3、4-2-4、4-2-5、4-2-6)。
(三)評價引導 素養提升
評價運用自評、互評、教師評價,聚焦核心任務,以課堂表現為依據凝練出具體不足,強調隨堂解決,引導學生相互探討、相互幫助,培養健康行為、提升運動能力。
1.巡回評價與引導。學生在練習各項任務時,教師巡回指導,對標核心任務的要點,引導學生觀察與交流,教師點明重點問題,給出練習建議。
例如,在練習任務一時,運球過高,影響移動速度,學生自身可能還沒能發現問題所在,及時發現也找不出解決策略。具體做法:教師引導小組所有人共同探究,找出原因—可能是運動手型和力量的大小不適應。給出練習建議—加強單手行進間運球,運球的中后部,控制向前下方的力量讓球向前上方彈起,保持球不超腹部。學生根據建議,進行行進間運球觸碰泡沫軸練習,加以改進(圖4-3-1)。
2.集中評價與展示。每組推薦一名優生展示。學生指出優點與不足,教師結合學生點評給予肯定與鼓勵,對優點加以強調,對不足給出建議,引導所有學生針對自身表現找出對策。
例如,讓優生展示任務一與任務二時,學生可能因緊張導致有失誤或未能達到理想效果,即使發揮出真實水平也會有瑕疵,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與思考,提出優點找出不足,給出練習建議(圖4-3-2)。
3.優生評價與幫扶。突出優生課堂地位,評價優生的小組表現,即在小組內,優生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幫助同伴突破學習難點。在幫扶中,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投入,盡力隨堂完成任務,突破學習難點。
例如,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練經歷的不同,有的學生變向運球不熟練,甚至不會,任務二中的繞桿推進就成了他們的學習難點。教師引導學生互幫互助,優生在練習之余給予幫助,輔導同伴練習基本的原地變向運球,待稍掌握再參與到行進間繞桿運球的練習中加以改進。教師給予優生及時評價,樹立榜樣,激勵小組成員共同進步(圖4-3-3)。
三、賽以激趣" 主題升華
新課標提出“學、練、賽”的教學理念,其中“賽”是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價值和地位。通過“賽”來檢驗和評價學與練的質量,從而返哺于學與練,激發學生更深入的學與練,促進學生的運動能力發展,讓學習主題得到升華。
賽本身就是一種學練,在賽中學生將已學知識和技能進行綜合運用。賽可激發興趣,常賽可以幫助學生由興趣變成愛好,最終養成運動習慣。關于創設課堂的賽,要緊扣學習內容與學習目標,依據學生特點與學習進度,設計賽的內容。在籃球繞桿技能的課堂上,可將繞桿的每個環節進行比賽,也可以完整技術進行賽。為突破課堂學練的重難點,依據體能發展需求和項目特征,分解核心技術作為賽的內容,創設以下比賽:
1.計時賽:跑桿比快,即一人手持球(不運球)按籃球繞桿規定的路線進行跑動,記錄用時,比一比誰跑動快(圖5-1-1)。
2.追逐賽:2人一組,在起點處按先后順序出發,進行運球繞桿,即兩位學生前后站于起點處,第一位學生啟動至第一組障礙物(泡沫軸)時,第二位學生運球啟動,快速跟進,行進中,追趕者追至于前者一臂距離時,追趕者獲勝,若二人形成面對面時,被追者獲勝(圖5-1-2)。
3.接力賽:3~4人一組,共3~4組,運球繞桿接力,每組學生前后成縱隊立于起點后;游戲開始時,教師發出信號,第一位學生運球繞桿(泡沫軸)快速返回將球遞給起點處第二位同學,三位學生完成繞桿練習,比一比哪一組最先完成接力任務(圖5-1-3)。
以上的賽,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也會產生壓力。學生積極投入的同時也會暴露出核心素養的缺失,如為了獲勝投機取巧,帶球走、翻腕等運球違例現象,也有因技能不完善,出現運球失誤、掉球、雙手同時運球、球觸碰到障礙物等犯規現象。為此,賽后總結與評價必不可少,分析比賽中的表現進行比較,指出問題,找到對策,布置課后練習作業。
四、作業凝練 銜接課外
課后作業的重要價值在于鞏固與提高課堂所學知識與技能,其內容需要具有針對性、延續性、可操作性。基于籃球繞桿技能的學習,圍繞核心任務的執行,以學生課堂中學、練、賽的表現,評估技能掌握的薄弱環節,分析本質原因,設置針對性解決問題的練習內容為課后作業。實踐中,學生運球繞桿技能的薄弱環節主要集中在球感較弱、運球變向能力不足。為此,隨堂布置簡易的課后練習作業(表2),并實踐跟蹤(利用家長微信群打卡與交流)銜接課內外。
五、結語
本文依據新課標的理念、學練賽一體化的思路,探索核心素養培育下體育中考項目的教學課例。通過泡沫軸的使用,挖掘輔助器材在學練過程中的增值價值,結合學練賽的課堂形式,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融合到中考項目教學中,提升課堂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