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所農村幼兒園,如何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學有所得、學有所長,是我們亟須解決的課題。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煤山鎮槐坎中心幼兒園將高質量的園本研修視為提升教師隊伍素質的突破點,并提出園本研修的三個核心要素:有目標、有價值、有系列,以便在研修過程中增進教師的智慧和能力,提升研修的實效性和保教質量。
做有目標的研修
在制定研修目標時,我們堅持從教師平時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提煉研修主題。這些目標不能脫離幼兒園的發展實際,也不能忽視教師的真實需求。
2016年,在課程生活化理念的指引下,我們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更新教師理念、系統化構建課程架構、多元化開展活動項目。我們以“幼兒全語言素養培養”的課題研究為切入點,通過科研帶動小項目的培育,形成小特色。此外,由于我們的教師隊伍以年輕教師為主,因此在專業內涵的拓展方面,我們下足功夫,以“課程生活化”為主要實踐方向。然而,教師在實施“課程生活化”時存在諸多困惑,如:什么是課程生活化?如何開展課程生活化?基于幼兒園的發展需求和教師的實際需求,我們以提高研修實效為目標,開展有針對性的研修活動。
做有價值的研修
何為有價值的研修?我們的理解是:讓教師真正學到知識,能夠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并且能夠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這樣的研修就是有價值的。
立足實踐,具身研修。立足實踐的研修能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也能為幼兒園的整體發展提供有力支持。以足球游戲“喜羊羊與灰太狼”為例,教師通過設計“草原追趕”“叢林斗智”等游戲環節,利用系列性的情景吸引幼兒積極參與,最終成功展示足球游戲,并在研修活動中分享發言。
基于需求,走進現場。比如,在“教研修一體,提升教育教學行動力——以早期閱讀研修的開展為例”項目中,教師通過三次改進課的嘗試,將“如何幫助幼兒將繪本中的故事情節進行聯系和串聯”的策略進行實踐檢驗。經過研修和對比,教師采用“思維導圖”教學策略,讓全體教師了解研修過程中的調整和思考。
分層推進,解決問題。研修活動應貼近幼兒園的發展方向,直面教師遇到的實際問題。比如,通過“運用‘支架式研修策略’提升教師實施STEAM理念下科學活動的有效性”的研修項目,讓新手型教師、經驗型教師、骨干型教師分別設計“我的自制分類垃圾桶”教學活動。三個層級的教師既要執教,又要觀摩評議,通過這個過程完善執教策略,加深對科學活動的理解。
借助工具,改進行為。研修活動的最終目標是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比如,依托大數據分析,通過對比前后兩次執教的數據來評估優化的成效。從運動強度的合理性與情節設計的豐富性出發進行研討學習,教師能獲得提升幼兒運動量的策略,如增加動作頻率、改變游戲情境、增加運動時間等。
做有系列的研修
在以往的研修中,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研修活動的臨時性強、缺乏系統性。意識到這一問題后,我們開始整體規劃研修活動,致力于打造有系列的研修體系。
課題研修系列化。在研修過程中,我們把問題作為園本研修的主題,以園本研修過程為支架,逐步解決課題研究中的各項難題。比如,將全語言課題研究作為需要攻克的“大主題”,并圍繞其設計講述活動、文學欣賞活動等一系列“小主題”研修活動。隨著小主題的逐一解決,大主題的任務也隨之完成。在此過程中,教師的專業發展得到提升,相關的小課題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解決了課題過程性缺失的問題。
特色研修系列化。為了推動幼兒園特色的進一步發展、幫助教師快速成長,我們借鑒STEAM教育的理念,分層搭建支架,以便不同層次的教師都能理解、設計和實施STEAM理念下的科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