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言文閱讀活動的開展需要基于作品的時代背景,同時在閱讀中融入自身情感,結合朗讀、背誦等方式來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高中學生需通過閱讀文言文深入理解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并致力于將其傳承與弘揚。具體實施步驟為:鏈接歷史背景,奠定理解基礎;引導誦讀文章,掌握閱讀技能;處理文章結構,把握文本脈絡。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閱讀教學
文言文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大重點,如何指導學生有效開展文言文閱讀一直是高中語文教師關注的焦點。筆者結合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中相關文言文的教學實例,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見解。
入選高中語文教材的文言文無一不是千古名篇,具有時代性、文學性等特點。因而,在開展文言文閱讀時,教師應將文言文與當時的創作背景相結合,以助力學生更精確地把握文章內涵。
例如,《鴻門宴》《荊軻刺秦王》等篇章所描繪的歷史事件均富有時代特色,與當時的顯赫人物及重大歷史事件緊密相連。若教師僅停留于表面的翻譯講解,學生可能會感到學習過程乏味。而且這種教學沒有將課文內容與歷史聯系起來,無法起到拓寬學生視野的目的。反之,如果將其放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以故事的形式來呈現文章情境,學生的閱讀興趣將會大大提升。因此,教師需結合歷史背景開展文言文教學。這要求教師不僅具備扎實的文學功底,還需擁有一定的歷史知識,以便在講解時能夠生動闡述,激發學生興趣,從而提升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授業解惑不是單獨地傳授學生書本知識,更需要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掌握對應的學習方法。為此,高中教師在開展文言文自主閱讀教學前,應先指導學生掌握相關的閱讀技能或方法。
第一,善用工具書。高中語文教材文言文中涉及各種知識點,有些不懂的地方可借助相關工具書來解決。
第二,以文解文。在閱讀文言文時,難免會遇到一些不明白的地方,此時有必要對全文進行一次大梳理,找準當中的已知條件,展開深入剖析與思考,從中挖掘出潛藏的答案。
第三,知人論世。每部文言文作品都是有特定背景為寫作前提的,學生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既要理解文章字面的意思,也要懂得知人論世,深入、準確地把握文章背景與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搜集與文章相關的資料、作者人生經歷等,以更加準確地把握文章的深刻內涵,進而拉近學生與作者之間的情感距離,產生內在的共鳴感。
擁有良好的語感對學好文言文非常重要。教師應指導學生將自身感情融入文言文閱讀,讓學生帶著感情去理解文章,然后背誦。比如在對某篇文言文進行朗讀時,應先掌握全文大意,繼而根據文章內容傾注個人情感,代入相關角色去朗讀,如此才能對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更容易掌握文章的精髓。此外,為更好地感染學生,引發學生共鳴,教師可根據文言文內容采用學生領讀、教師范讀、學生個人展示讀等多種方式來進行教學,以提升課堂互動性與趣味性。背誦文章時,教師可營造學習情境,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復述情節,加深學生對背誦內容的記憶。
例如,在教學《夢游天姥吟留別》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體會文章的情感,感受古漢語的韻律美,同時結合小組探究的學習形式,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詩歌意境,緣景明情,探究理解李白復雜而深沉的情感,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例如,教學《鴻門宴》這一情節較多的文章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采用演小品的方式來演繹故事情節,讓學生對文章中的各個人物角色進行深刻把握。
在自主閱讀教學模式下,學生能更全面地掌握文章內容,這樣也增加了他們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而且在這個閱讀過程中,學生借助角色扮演,不僅能夠真切感悟古漢語的獨特魅力,還能準確把握文章的精髓。
深入研究和分析文章結構,是高中文言文教學的常用策略。掌握此方法后,學生的學習將更為高效。文章結構是整篇文章的框架和脈絡,學生需要從整體上對其進行剖析,才能有效理解文章重點。在研究和分析文言文結構的同時,還要把握文章內在的因果聯系。同時還可以引入思辨性閱讀,思辨性閱讀是培養和強化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當學生能夠對文本中的相關問題進行辯證思考和深入討論時,他們自然能夠增強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1]。
例如,在教學《諫太宗十思疏》一文時,教師可根據該文所突出的“相異性”問題讓學生展開相關思考。可以讓學生指出哪些地方體現了“相異性”,并針對學生的回答展開點評,從而對這篇文章的整體結構進行解析。在此文中,最為典型的“相異性”便是作者在面對皇帝進行勸諫的時候,通過語言所表現出來的多種完全不同的比喻或者觀點,正是這些反差較大的例子以及政治觀點,引發了人們對文章所要表達的意義的深刻反思。它讓讀者認識到,國民追求的是生活安穩、自給自足、和平共處,而政策失當則可能導致戰亂頻仍、民不聊生。這種觀點的呈現以及例子的列舉,可以讓學生將文章脈絡梳理清晰,對文章立意有更加準確地把握。
綜上所述,在大力弘揚傳統文化的時代背景下,文言文作為傳統文化之一,在高中語文課程中有了更高的地位,且文言文閱讀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素質具有促進作用[2]。文言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基于作品的時代背景,融入自身情感,還要指導學生結合朗讀、背誦等方式來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印象。這樣學生才能在閱讀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并將其繼承和發揚。同時,優化文言文閱讀也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文學底蘊,全面提升他們的語文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王浩.高中文言文思辨性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4(11):69-71.
[2]祁何金.借文言促進學生成長 以文化豐富學生精神: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現狀及策略[J].天津教育,2024(30):4-6.
作者簡介: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尚德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