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高職學生數字素養已成為助推數字經濟發展、適應教育數字化需求、促進教育公平的關鍵因素。目前學生數字素養水平普遍不足,亟須建設適用的數字素養課程。數字素養課程建設,需要理清課程內涵、確定課程目標、選擇匹配的課程內容。文章提出通過創新教學模式、整合數字資源、提升教師數字素養、建立評價與反饋機制等策略,推進數字素養課程建設。
關鍵詞 數字素養;課程建設;高職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5.02.021
The Era Demands, Connota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al Strategies"of Digital Literacy Courses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I Shuijun, LI Rong
(Southwest Guizhou Vocational amp;Techn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Xingyi, Guizhou 562400)
Abstract The digital literacy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a key element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adapting to the digitalization of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educational"equity. Currently, the level of students' digital literacy is generally insufficient, and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construct an appropriate digital literacy curriculum.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literacy courses requires clarify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determining the curriculum goals, and selecting matching course content. Strategies such as innovating teaching models, integrating digital resources, enhancing teachers' digital literacy, and establishing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mechanisms should be adopted to adv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literacy courses.
Keywords digital literacy; courses construc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國家網信辦發布的《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中指出“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是實現從網絡大國邁向網絡強國的必由之路,也是彌合數字鴻溝、促進共同富裕的關鍵舉措[1]”。而學校教育是構建數字素養教育體系的基礎性、關鍵性環節,而課程又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建設適用的數字素養課程尤為重要。同時,職業教育作為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培育具備數字素養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是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轉型的內在要求[2]。目前,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中,雖都開設有信息技術類課程,但授課內容大多為基礎模塊,偏重于傳統的計算機電子技術應用[3],缺乏對數字意識、數字責任等方面能力的培養。本文在梳理分析高職數字素養課程建設需求和數字素養內涵要義基礎上,對高職數字素養課程的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進行設計,探明教育數字化背景下高職數字素養課程建設的實施策略,對推進教育數字化進程,服務數字中國建設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高職數字素養課程建設的時代需求
1.1" 適應時代發展與轉型挑戰
當今時代,數字技術快速發展并深度融入各行各業,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202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把數字中國建設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進一步明確要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農業、工業、金融、教育、醫療、交通、能源等重點領域,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應用[4]。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協同推進,為數字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強大的動力,同時也亟須公民提升自身數字素養水平、數字技能和數字創新能力,以適應新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也對技術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不僅需要熟練掌握各類數字工具和平臺,而且要能夠做好設備服務工作,他們是生產系統的督導、調解員和“醫生”[5]。新形勢下,職業教育應更加注重學生數字素養的提升,培養具有數字意識、數字技能以及數字創新應用能力的新型技術技能人才。
1.2" 提升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質量
教育數字化的推進已成為教育領域不可逆轉的趨勢,各國政府紛紛加大對教育數字化的投入,旨在通過數字技術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數字化教學資源的豐富、在線教育平臺的興起以及智能教育工具的應用,正在改變教育的形態和方式。數字素養課程建設是教育數字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和利用數字化學習環境,提升學習效果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的學習者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標之一。未來社會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具備良好的數字素養將使學生能夠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靈活應對各種挑戰,積極參與社會創新和發展。
1.3" 促進教育公平與應對未來挑戰
我國城鄉之間、地區之間教育資源存在嚴重失衡,數字資源的建設有助于彌補教育鴻溝、促進教育公平。但是由于不同地區、學校和家庭在數字設備、網絡接入和數字技能方面存在差距,使得一部分學生并不能充分享受到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優勢。數字素養課程建設,有助于學生掌握基礎的數字技能,培養良好的數字意識,提升對數字資源的利用能力,從而縮小數字鴻溝,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平等地參與數字化學習。在數字社會,個體需要具備辨別信息的真偽、價值和實用性的能力,能夠選擇合適的數字工具和技術來解決實際問題,進行數字創新。因此,不僅需要提升學生的數字技能水平,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字創新能力和數字應用能力的培養。
2" 高職數字素養課程的內涵與特征
2.1" 數字素養內涵
1994年,阿爾卡萊首次提出“數字素養”的概念,并認為數字素養是理解及使用通過電腦顯示的各種數字資源及信息的能力[6]。隨著數字素養被各國及國際組織關注,對于何為數字素養,不同的學者、國家和國際組織進行了不同的界定,并且這一界定還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7-9]。雖然對數字素養的內涵沒有統一的界定,但主要都是圍繞能力、認知和參與3個維度展開討論。在“數字素養”聚焦到特定的行業、領域和人群時,“數字素養”的內涵亦有其獨有的特征[10-11]。對于高職學生數字素養的內涵,在教育部發布的《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規范(試行)》中,使用信息素養的概念,并將其定義為個體恰當利用信息技術來獲取、整合、管理和評價信息,理解、建構和創造新知識,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意識、能力、思維及修養[12]。數字素養與信息素養在信息獲取、價值評估、資源整合、分享信息等要素上存在共性[13];數字素養更加側重于技術的應用,強調合理使用現有數字技術創新工作模式。在本研究中,綜合現有研究成果,結合專家訪談,立足于教育數字化對學生的要求和高職教育特點,將高職學生數字素養界定為具備強烈的數字技術使用意識,能夠熟練運用數字技術輔助完成學習任務,有效解決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能適應未來職業發展的需求,主動承擔數字社會責任,積極維護數字社會安全的能力集群。本文中所指的高職數字素養課程屬于通識課,主要培養各專業學生的數字化意識、數字知識和技能、數字化應用能力、數字安全與責任等方面的能力,具體而言分為4個一級維度13個二級維度,構成高職學生數字素養的能力框架。
2.2" 課程目標設計
按照符合社會需求、適應教育數字化、符合學情實際的思路對課程目標進行設計。從社會需求的角度而言,數字素養課程應盡可能提升學生數字素養水平,讓學生了解先進的數字技術,掌握先進的數字工具,并能將數字技術與相應領域進行結合創新;從教育數字化的角度而言,數字素養課程需培養學生適應數字教育化的需求,能夠配合教學方法的改革,熟練使用數字教育資源和數字教學設備;從學生的角度而言,課程目標應與學生的背景、先驗知識等相適應,在學生接受能力范圍內盡可能地提升數字素養水平。
為使數字素養課程設計科學,通過問卷形式對西部地區職業院校的2527名高職新生的數字素養水平進行調查,通過結果分析發現,在數字知識和技能方面大多數同學水平偏低,也直接導致了在數字應用方面的不樂觀,但其對數字化的價值有較好的認識,對數字素養的提升有很強的意愿。將此結果與東部地區高職學生數字素養調查研究結果進行對比,發現兩地學生之間存在明顯差異[14],進一步說明數字素養課程的設計應符合區域特點。鑒于此,可將該區域數字素養課程的教學目標設定為在常用數字工具學習基礎上,通過多維度的綜合應用實踐,使學生的數字知識和技能、數字化應用能力顯著提升,使學生具備抵御網絡安全風險的意識和基本能力。
2.3" 課程內容選擇
數字素養課程具有顯著的跨學科性,融合了計算機科學、信息技術、數學、語言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和方法。因此不能簡單按照學科知識體系設置教學內容,課程內容的選擇可以根據教育目標、學生特點和社會需求等方面來綜合確定[15]。
在教育數字化方面,隨著教育數字化的深入推進,學生需要不斷提升一系列能力以更好地適應這一變革,數字素養課程的作用就在于此。一是提升學生的信息檢索與篩選能力,讓學生學會使用搜索引擎高效獲取所需知識,同時能夠辨別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避免受到虛假信息的誤導。二是讓學生掌握數字化學習工具與平臺的使用,如各類在線教育平臺、學習管理系統(如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職教云)、協作工具(如釘釘、騰訊會議、Google" Docs)等,以便有效參與在線學習和項目合作。三是培養數據分析與可視化能力,對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嘗試學習基本的數據分析軟件(如Excel、SPSS)和可視化工具(如Tableau、Power" BI),以培養數據處理和展示能力。
在崗位需求方面,數字經濟時代,行業和企業對員工的數字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學生作為未來職場的主力軍,需要掌握與自身專業相關的數字技術和數據分析技能,以適應未來崗位的變化。以工程測量專業為例,工程測量專業的主要工作任務是獲取空間點位坐標信息,利用點位坐標進行繪圖、放樣等工作。為提升該專業學生數據敏感性和應用水平,在數字素養課程中,可設置數據備份與加密、數據管理與分析、數據格式轉換等方面的教學內容。在個人發展方面,數字素養不僅是學生適應數字社會的基本能力,更是個人終身學習和數字創新能力的重要基石。在數字社會中,數字素養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社交媒體使用、數字支付、數字娛樂與健康等。在數字素養課程中,可教授學生如何有效管理個人信息、網絡形象,以及避免網絡欺凌和謠言傳播;介紹常見的數字支付方式(如支付寶、微信支付)、電子銀行操作;教授數字排毒技巧、健康用眼方法以及應對數字時代壓力的方法等內容。在培養學生數字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可教授時間管理、目標設定、資源檢索等學習策略,培養學生在數字化環境中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案例分析、項目實踐,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綜上所述,高職數字素養課程內容的設計可緊密圍繞教育數字化的需求、未來崗位需求、數字社會生活需求及個人發展需求來設置,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和實踐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字素養,為其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堅實基礎。此外,數字素養課程內容還具有動態更新性。隨著新的數字技術的不斷涌現,課程內容需要及時跟進,不斷更新和完善,確保教學內容的實用性。
3" 高職數字素養課程的建設策略
3.1" 創新教學模式實現技養雙修
數字素養不僅是掌握數字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備在數字環境中的生產、學習和創新能力,這就要求數字素養課程將技能和素養并重。數字技能側重于具體的技術操作和實踐能力,如使用辦公軟件、進行網絡搜索、制作數字內容等。數字素養側重于人的內在素質和綜合能力,它不僅僅關注技術層面的操作,更強調在數字環境中如何有效、負責任地使用信息和技術,以及如何培養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和法治觀。數字技能與素養兩者之間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因此在數字素養課程中,應創新教學模式,將技能與素養融合培養,在學習技能的同時,注重數字化意識、數字創新能力、數字倫理道德等內涵提升。
3.2" 注重數字資源整合與利用
作為數字環境下綜合能力的體現,數字素養很難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得以顯著提升,學生必須在課下長時間地探索實踐。目前網絡上已形成的豐富數字資源為學生的學習拓展、探索實踐提供了可能。為有效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課后學習,有必要根據課程需要對數字資源進行整合。教學資源的整理可以參照教育部發布的《數字教育資源基礎分類代碼》標準進行,為資源標注屬性信息和構建資源目錄,方便教師和學生查找和使用。要注重資源的整合和優化,將不同類型的數字資源進行融合,形成綜合性的學習資料。例如,將課程中的知識點與在線視頻講解相結合,制作成多媒體課件,或者將學術文獻中的案例與實際項目相結合,豐富教學內容。也可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學習進度,對數字資源進行定制化處理。例如,為不同水平的學生提供不同難度的學習材料,或者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推薦相關的數字資源。同時應該注意,在搜索整理網絡資源時,注重分辨資源的質量和版權問題。
3.3" 提升教師隊伍數字素養
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者,其自身數字素養水平直接決定了數字素養課程的質量。在課程開設前,可依據教育部發布的《教師數字素養》標準對任課教師的數字素養水平進行評價,根據其數字素養水平情況和數字素養課程內容對教師開展專業培訓。建立教師學習共同體,構建合作交流機制,促進教師之間的經驗分享和相互學習,共同提升數字素養水平。學校應建立和完善教師數字素養評價機制,將數字素養納入教師績效考核體系,激勵全體教師不斷提升自身數字素養能力。
3.4" 建立持續評價與反饋機制
數字素養課程的建設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優化的過程,應建立良好的評價與反饋機制,以促進課程優化、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強化學習效果。課程評價體系應具有全面性,圍繞課程目標,建立包含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學生態度等全方位的評價指標。評價應將多種方式結合,如問卷調查、課堂觀察、作業評估、項目展示、考核等,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全面了解課程質量。還要注重評價結果的及時反饋與改進,在課程目標未達成時,從教學設計、授課方法、教學資源、學生態度等方面查找原因,制訂對策,并反饋給授課教師和學生,促進課程完善。
基金項目:2023年貴州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教育數字化背景下高職院校數字素養課程建設研究”(2023B120);2024年貴州省理論創新課題“發展新質生產力背景下貴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適應性研究”(GZLCLH-2024-291)。
參考文獻
[1] 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EB/OL].(2021-11-05).https://www.cac.gov.cn/ 2021-11/"05/c_1637708867331677.htm.
[2] 周如俊.職業院校學生數字素養:內涵流變、理論邏輯、框架構建與實踐路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3(21):5-13.
[3] 解則翠,孫興賓.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高職學生數字素養培養研究[J].湖北開放大學學報,2023,43(6):41-45.
[4]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3,32(2):69.
[5] 唐林偉,黃思蕾.發展新質生產力背景下高職工科人才培養定位的實證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4,26(4):108-117.
[6] 郭瑞.歐盟教育者數字素養框架下我國圖書館員數字素養培育研究[J].圖書館,2022(3):56-62.
[7] 高春玲,曲悠揚.從實用性思維到包容性理念變革——《歐洲公民數字能力框架(DigComp2.2)》解讀[J].晉圖學刊,2024(5):2-19.
[8] 黃如花,馮婕.國際數字素養與技能框架的內容分析[J].圖書與情報,2022(3):73-83.
[9] 蔣敏娟,翟云.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公民數字素養:框架、挑戰與應對方略[J].電子政務,2022(1):54-65.
[10] 鄭云翔,鐘金萍.數字公民教育提升數字素養與技能:模式、路徑與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23(11):91-97.
[11] 嚴明.我國外語類專業學生數字素養能力框架構建研究[J].外語學刊,2024(2):67-74.
[12] 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規范(試行)》[J].現代教育技術,2021,31(4):126.
[13] 文琴.國外LIS學院數字素養課程內容體系的調查與映射研究[J].圖書館雜志,2023,42(8):89-99.
[14] 解則翠,刁海軍,孫興賓.高職院校學生數字素養培養評價體系構建研究——
以江蘇省徐州市高職院校為例[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4,17(3):22-27.
[15] 黃慧婷.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高職數字素養與技能課程的現狀及實施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4(6):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