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子技術”課程是多個工科專業的核心課程,是工程技術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電子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以理論教學為主,輔助實驗演示或實踐操作,教學方法單一,導致學生學習過程中不能較好地了解該領域產業技術需求,無法有效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課程教學及育人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針對“電子技術”課程的特點,提出“電子技術”課程“產教研賽創”多維協同育人方法,充分融合產業技術優勢、課程理論知識教學、科研實踐能力培養、專業學科競賽能力提升以及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等多個方面的育人效應,實現多位一體、多維育人的教學改革探索,以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及課程育人效果。
關鍵詞:“電子技術”課程;多維協同育人;產教研賽創
1"概述
“電子技術”課程是電子信息類、電氣類、自動化類、計算機類等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是工程技術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涉及電子學原理、電子元器件、電路設計、電子系統以及相關的軟件和硬件的理論基礎[1]。在該課程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使學生能夠理解和應用電子技術的基本理論,并能將理論應用于實際電子技術設計和問題解決中;應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在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進行創新思維;應注重培養學生將電子技術基礎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電子技術”課程通常結合理論教學、實驗室實踐和項目設計,以確保學生能夠全面掌握電子技術的知識和技能。當前,電子技術飛速發展,為國家相關產業革新提供了技術支持,這對高?!半娮蛹夹g”課程教學效果及學生專業技能要求越來越高[2]。如何在“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及實踐過程中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及模式,結合電子技術產業前沿融入、課程理論教學、學生科研、專業競賽及創新創業等環節,充分培養學生能力,成為高校“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及育人的關鍵。
目前“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以理論教學為主,輔助較為簡單的實驗演示或實踐操作,教學方法單一,不能有效結合產業發展現狀及企業產品基礎開展教學,導致學生學習過程中不能較好的了解產業技術前沿,課程教學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35]?!半娮蛹夹g”課程相關的育人環節相對獨立,沒有有機整合,無法充分發揮課程綜合育人效果。學生在后續的科研項目、專業競賽、創新創業等過程中,無法充分發揮課程基礎知識的作用,課程知識也無法有效支撐實踐活動的開展?!半娮蛹夹g”課程不僅是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與學生科研、學科專業競賽、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等多個育人環節相關,具有很強的實踐應用性,如何充分設計“電子技術”課程的育人環節,發揮課程的綜合育人效應尤為重要。
為此,本文針對“電子技術”課程“產教研賽創”多維協同育人教學改革開展研究,融合電子技術領域產業技術前沿及項目實踐基礎,設計教學演示、學生科研、學科專業競賽、創新創業等各環節育人方法,實現多位一體、多維育人的教學改革探索,以提升課程的綜合育人效果。
2"“產教研賽創”多維協同育人模式研究
針對“電子技術”課程特點及育人目標要求,本文提出“電子技術”課程“產教研賽創”多維協同育人模式,充分融合產業、理論教學、科研、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等多方面的資源和活動,實現產業前沿融入及企業實習實踐、教學演示、學生課外學術科研、學生專業競賽、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等多環節的協同作用,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綜合素質等多方面能力,在實現課程知識學習基礎上,與產業及創新創業實踐等多環節相結合,多維協同育人。
2.1"產業融入課程育人的方法設計
在“電子技術”課程“產教研賽創”多維協同育人模式中,產業環節的融入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明確產業需求和現實問題,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
在將產業融入課程育人環節過程中,主要通過行業導向課程設計、產業案例融入、產業導師融入、實踐環節融入、產業項目驅動教學等幾個方面展開。
在進行“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時,需要充分調研行業需求,了解當前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技術需求,將行業趨勢及技術需求充分融入至“電子技術”課程設計中,確定專業發展方向,明確“電子技術”課程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同時在課程設計時,應優化課程結構與行業實踐環節,構建與產業實踐相結合的新型教育理念。通過行業導向的課程設計,充分將產業融入育人環節,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對行業的認識。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入真實的產業案例,讓學生分析解決方案,培養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和決策能力;邀請產業專家講解實際案例,分享行業經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行業現狀。將企業相關產品融入課程的理論教學演示過程中,豐富理論教學的手段,增強理論課程的趣味性,使學生直觀理解相關的理論或方法,增強課程理論教學的效果。
產業導師融入育人環節過程中,邀請具有豐富產業經驗的專業人士擔任客座教授或指導學生項目,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行業實踐。同時,鼓勵教師參與產業項目或科研合作,提升他們的產學研能力,將最新產業信息融入教學中。
實踐環節融入過程中,注重學生到行業實習實訓,讓他們親身體驗行業實踐,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或者結合先進的虛擬現實及模擬教學技術,通過模擬真實行業場景的教學,讓學生在模擬環境中進行角色扮演和問題解決,提升實踐能力。
項目驅動式教學也是將產業融入育人環節的重要途徑。設計項目驅動型教學,讓學生圍繞實際問題展開研究和實踐,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學生參與產學研合作項目,促進學術研究與產業需求的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與此同時,在完成教、研、賽、創多個環節后,選拔相關學生進企業實習實踐,提升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同時培養企業所需電子技術人才。通過上述途徑,將產業融入課程教學,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思維和職業素養,使他們更好地適應行業的發展及技術需求。
2.2"科研融入課程育人的方法設計
將科研環節融入“電子技術”課程育人是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課程理論知識應用實踐的重要方法,可以充分發揮課外第二課堂的育人作用,使學生參與課程教師的科研項目,指導學生申請并開展相應的課外學術科研,將課程理論應用到實際項目中,加深對課程理論的認識,提升學生的實際科研能力。為將科研環節融入“電子技術”課程育人模式,主要在科研項目導向的課程設計、科研項目實踐融入、科研導師設置等方面進行研究。
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注重科研環節的融入,可以在不同知識點中設計具有科研性質的課程項目,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實際的科研探究,培養他們的科研興趣和動手能力;課程設計中,設置科研導師,為學生分配科研導師,指導他們進行科研項目設計和實施;同時,注重課程設計時的知識點延伸的學術討論與交流以及科研成果展示與評價方法的構建。通過將科研環節融入課程設計,培養學生電子技術方面科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科研項目融入“電子技術”課程育人模式時,注重挖掘“電子技術”課程知識點延伸的科研實踐點,通過設計科研實踐環節,使學生將各部分所學知識點應用及拓展,完成一定的科研課題,以實際問題為驅動,反向關聯課程理論知識點,并解決實際問題,充分提升學生的科研興趣和對課程理論知識的理解。
科研融入課程育人過程中,可以設置相應的科研導師,導師可以是課程教師,也可以是校內外的科研人員,指導學生科研實踐的全過程。
2.3"學科競賽融入課程育人的方法設計
將學科競賽融入課程教學育人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包括專業知識、技能和實踐能力等,幫助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更好地應對專業挑戰,提升學生的競爭力。
在課程設計時,梳理電子類專業競賽要求及特點,注重以專業競賽能力要求為導向,關聯課程知識點及專業競賽,可以將學科競賽作為課程考核的輔助手段,充分提升學生的積極性。
在課程教學時,注重延展課程知識點的應用場景,講解專業競賽過程中知識點應用方法。注重發揮學科競賽的課外課堂育人作用,充分串聯學科競賽的實踐場景與課程知識點,使學生融會貫通,提升學生基礎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例如,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與課程各部分知識點對應的課外實踐環節,從專業學科競賽中挖掘“電子技術”課程知識點的典型應用,通過課外實踐的方式,加深學生對課程知識點的理解,同時為專業學科競賽進行能力儲備。
2.4"創新創業融入課程育人的方法設計
當前社會發展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堅持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是課程育人的關鍵目標。在進行“電子技術”課程融入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方法設計。
課程設計中深化創新創業教育元素,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點延伸下的創業案例分析以及創新項目設計。同時,可以在課程設計中融入創新創業環節,進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以創新創業實踐為“電子技術”課程育人的重要載體,鼓勵學生參與實際的創業項目,如校內創業孵化器、創業競賽等;提供實習機會,讓學生在創新創業實踐中應用所學知識,增強實踐經驗。同時,針對“電子技術”課程的創新創業場景進行挖掘和輔導,啟發學生創新創業思維,指導學生進行相應的創新創業實踐。
注重創新創業教育的導師制度及資源支持,由經驗豐富的企業家、行業專家或教授指導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反饋,在課程教學及育人的全周期定期舉辦導師與學生的交流會,促進知識與經驗的傳遞;同時,盡可能提供創新創業資源,為學生提供實習、就業和創業的平臺和機會。
2.5"校企聯合機制及互動交流方法
在“電子技術”課程“產教研賽創”多維協同育人模式中,校企聯合機制及互動交流方法是影響協同育人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該過程中,學校與企業之間應建立合作關系,共同參與學生的教育培養,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具體途徑可以包括如下內容。
學校與企業之間應共同制訂相應的實習實訓計劃,提供學生實習實訓機會,讓學生在真實工作環境中學習和實踐。學生通過實習實訓,掌握實際工作技能,增加就業經驗,促進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
在課程育人過程中應發揮“雙導師”制度的作用。學校和企業可以建立“雙向導師”制度,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同指導學生;導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學業和職業規劃建議,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專業實踐。
學校與企業之間應充分開展合作,讓學生充分參與學校與企業之間的科研項目或實踐課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思維和團隊合作能力。學校依托行業頭部企業開展合作過程中,可通過設置課程實踐基地、創新創業基地等形式,為學生的創新實踐提供基礎平臺支撐。
此外,還可以請企業導師進校授課,使學生了解產業前沿及技術需求;選拔優秀學生進企業開展實踐活動,參與設備研發及生產過程,提升自身專業技能;舉辦研討會,討論課程教學模式及教學效果,分享校企聯合機制效果。通過上述形式,實現校企深度聯合及互動。
3"“電子技術”課程多維協同育人評價方法
本文所提出的“產教研賽創”是一種人才綜合培養模式,涵蓋產業、課程教學、創新實踐等多個環節,以培養具有實際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對該模式的評價方法直接影響該模式的應用效果反饋及改進方向。
作為課程的專業基礎實驗,該課程可設置基礎實驗部分、作品成果展示部分、競賽獲獎部分與經驗交流部分。實驗基礎部分可占40分,這一部分是理論教學中一些基本的實驗,包括實驗預習情況、動手操作過程、思考題的回答情況等作為評判的標準;成果展示部分占45分,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與對企業產品的了解,利用軟件設計電路板并且印刷出來,實現一定的功能,根據電路板的復雜性和功能的復雜性,對作品與課程相關知識點的了解程度等作為評判標準;競賽獲獎部分設置10分,獲得參加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大學生光電設計競賽、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機器人競賽等比賽資格加3分,獲得三等獎加1分,二等獎加2分,一等獎加4分;經驗交流部分設置5分,要求學生以PPT的形式介紹所做作品的設計思路、問題解決過程、參考資料列表、電路設計圖、程序附錄等,詳細說明對所完成作品的解決過程,并且對其所做的工作進行總結,敘述自己的經驗和教訓。同時豐富課程教學及育人的考核途徑和維度,不僅僅考核學生課程的知識點學習情況,還應綜合考慮行業實踐、科創實踐等情況,全面提升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
同時,為提升多維協同育人方法的應用效果,建立課程育人效果的評價反饋體系和相應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模型,豐富教學模式評價途徑??梢岳么髷祿⑷斯ぶ悄?、云計算等新興信息技術對課程評價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和預測,深度挖掘與分析多維協同育人方法的應用效果,從而不斷提高人才培養體系革新動力。
結語
“電子技術”課程是高校電子信息、電氣、計算機、自動化等專業的基礎課程,主要包括模擬電子技術及數字電子技術,目的是使學生掌握電子技術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為專業課儲備必要的知識。本文針對“電子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及現狀,提出“產教研賽創”多位一體、多維協同的育人模式,課程注重學生基礎理論的學習,同時在相關的課程實驗、實踐環節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
參考文獻:
[1]張國琴.電子技術“課程思政”教學實踐和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8(46):244245.
[2]葉建雄,程群.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思政建設探討[J].科教文匯,2022(24):112114.
[3]趙金勝.基于技能競賽的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創新實踐[J].集成電路應用,2023(11):318319.
[4]葛微,詹偉達,唐雁峰,等.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電子電路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2022(2):117118.
[5]曾菊容.數字電子技術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3(22):129132.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題(2023"SJYB1469);江蘇省普通高校自然科學研究計劃項目(22KJD510011);蘇州城市學院2022年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線上線下融合式智慧教學育人模式研究;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31104429105811);2024年江蘇高等教育“電子信息類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研究”課題(2024JSDZJG34)
作者簡介:李巧月(1989—"),女,漢族,安徽淮北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信號處理與分析。
*通信作者:許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