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在大量調研國內外職教師資能力標準、資格認定、培養模式、產教融合及校企合作等文獻資料的基礎上,設計了“雙師型”職教師資能力標準調查問卷,并完成了問卷調查,通過對問卷統計分析,并結合CIPP評價模式、探索性因子分析、權值因子判斷表法及專家咨詢法,得到“雙師型”職教師資能力標準的一、二級指標及其權重,以及二級指標各觀測點的評價標準及其權重等,最后得到基于產教融合的“雙師型”職教師資能力標準體系,并對該標準體系的使用、完善進行了相關探討與展望。
關鍵詞:“雙師型”職教師資;能力標準;產教融合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國內各行各業正錨定新質生產力,推動傳統制造業加速轉型升級,邁向價值鏈中高端。“智能制造”“制造業當家”對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職業教育發展關鍵在教師,教師素質關鍵看“雙師”,核心是要培養出具有高超實踐技能水平和嫻熟專業教學能力的“雙師型”職教師資。《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已經出臺,對“雙師型”職教師資的規模、質量、層次提出了更高要求。發達國家均試圖通過制定相應的“雙師型”教師專業標準來引導和規范“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進而提高其整體素質。目前,我國尚未出臺“雙師型”職教師資能力國家標準,因此,在職業教育高速發展的當下,對基于產教融合的“雙師型”職教師資能力標準進行研究很有必要,意義重大。
二、調查問卷的設計
前期我們對國內外職教師資能力標準、產教融合等文獻資料進行了大量調研,并結合當前實際,自行設計了一套基于產教融合的“雙師型”職教師資能力標準調查問卷,經過征求有關專家、教師、企業技術及管理人員等多方面意見、建議,修改補充完善后成稿。
通過前期調研,我們認為“雙師型”職教師資能力由教育教學能力、專業實踐能力、應用技術研究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四方面組成,然后再對上述四方面細分,做成各具體選項,制成調查問卷。問卷要求各被調查者根據自己認知對每個選項重要程度進行選擇,認為最重要選“1”,重要選“2”,較重要選“3”,一般選“4”,不重要選“5”,如另有重要的可新增選項。
(一)在教育教學能力方面有以下問卷選項
(1)立德樹人方面有職業道德教育、思政育人、勞模及工匠精神、引導樹立正確三觀等;
(2)理論教學方面有運用先進教育理論教學、利用專業教學法教學、教育教學評價與反思、改革實踐教學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等;
(3)實踐教學方面有操作儀器設備能力、指導學生專業實踐等;
(4)課程建設方面有理實一體化課程建設、專業課程標準制定、各種新式教材開發及面向企業實踐課程開發等;
(5)信息技術應用方面有微課及慕課制作、網絡課程開發、虛擬現實及虛擬仿真等教學資源庫開發等。
(二)在專業實踐能力方面有以下問卷選項
(1)指導學生方面有畢業設計、實習實訓、應用課題研究、學科或技能競賽、研發及創新創業指導等;
(2)專業實踐方面有企業合作、企業實踐、研發新產品或技術革新改造等;
(3)指導就業創業方面有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創業大賽、就業及創業指導等;
(4)專業建設方面有建設專業實訓室、制訂企業實習計劃、指導青年教師、建立創新創業平臺及與企業需求高度融合專業課程開發等;
(5)校企合作方面有企業需求調研、企業培訓、與行業或企業合作等;
(6)實踐基地建設方面有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合理化建議、設備維護保養、營造基地企業文化及實訓實踐項目開發等。
(三)在應用技術研究能力方面有以下問卷選項
(1)課題研究方面有理論課題、開發課題、應用課題及技術攻關課題研究等;
(2)創新研究方面有新產品研發、技術工藝升級改造、新技術推廣、成果轉化、發明專利及軟件著作等;
(3)項目開發方面有技術攻關、方案設計、產品設計、軟件開發、教學資源庫開發等。
(四)社會服務能力方面有以下問卷選項
(1)社會服務方面有技術培訓、服務、咨詢、項目設計、職業技能培訓及評價等;
(2)職業指導方面有了解行業動態、預測未來發展、引導正確職業觀、求職擇業、提供就業及創新創業建議等。
三、基于產教融合的“雙師型”職教師資能力標準體系的建立
首先,我們發放調查問卷給相關高職院校教師、企業管理及技術人員等,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完成問卷填寫,并回收調查問卷。其次,對問卷進行相關統計、綜合、分析、歸納等,我們采用最新版SPSS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等,并結合CIPP評價模式、探索性因子分析、權值因子判斷表法及專家咨詢法,得到“雙師型”職教師資能力標準的一、二級指標及其權重,以及二級指標各觀測點的評價標準及其權重等。最后,得出基于產教融合的“雙師型”職教師資能力標準體系,如下表所示。
將上述各觀測點的評委評分平均值乘以該觀測點權重即為該項分數,各項分數求和即為總分。評價結論可分為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種,或分為A、B、C、D四級,其分值范圍分別為85~100分、75~84分、60~74分及0~59分。
結語
本文建立的“雙師型”能力標準體系可用于評價“雙師型”職教師資能力的等級,也可用于自我測試,找差距,發現不足及自己努力方向。由于影響教學的諸多因素是動態變化的,不同環境條件對評價因素有不同認識,因此僅用分數還不能準確評價。另外,指標體系需要進一步試評和標準化,還需要進行指標間相關項檢驗和回歸分析,精練評價內涵及標準,簡化評價項目和過程環節,某些二級指標需要進一步分解細化。隨著產教融合不斷深入,會有更多新形式和新內容,因此,要全面、客觀、科學地評價“雙師型”職教師資能力。本指標體系還需要進一步深究探討,與時俱進,不斷修改補充完善,以適應新時期現代職業教育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朱建柳.高職院校專業教師職業能力模型建構及其應用[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6.
[2]張兆誠.應用技術型高校“雙師型”教師能力標準研究[D].天津: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2020.
[3]左彥鵬.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專業素質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6.
[4]李鑫.我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資格認定標準的制定與實施策略研究[D].武漢:湖北大學,2021.
[5]讓凱莉.地方應用型大學工科類教師專業能力研究:以東北兩所地方應用型大學為例[D].天津: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2019.
[6]趙先美.高職實訓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9,30(02):8182+90.
基金項目:廣東技術師范大學2022年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項目名稱:基于產教融合的職教師資能力標準及專業素質提升研究
作者簡介:趙先美(1965—"),男,漢族,湖北鶴峰人,碩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新能源與高效節能技術、高等職業教育研究;趙瑞璜(1995—"),男,漢族,廣東廣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改革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