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下數字化信息時代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信息科技已成為人們生產與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以往小學階段信息科技跨學科教學中存在比較明顯的落后現象。教師應該在新型教學理念指導下培養學生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的基礎能力。本文從小學信息科技項目式跨學科學習原則、小學信息科技項目式跨學科學習意義、小學信息科技項目式跨學科學習方法三個層面展開分析,以期為小學信息科技項目式跨學科學習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信息科技;項目式;跨學科學習
在小學信息科技項目跨學科教學中,為確保小學生能在更豐富的環境下學習具體知識內容,教師應綜合教材中不同單元知識內容,展開更詳細且全面的教學。尤其是在《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發布后,信息科技課程已經成為具有獨立課時的學科之一。教師通過與其他學科相互融合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能更進一步培養小學生科學的思維能力及表達、交流能力。
一、小學信息科技項目式跨學科學習原則
(一)問題導向原則
小學階段信息科技項目式跨學科教學活動要順利開展,首先需要教師嚴格按照問題導向原則展開教學,讓學生能在多樣化知識內容的學習中培養自身的批判性思維及創新能力。教師在課程內容設計中,應將引導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綜合性問題作為目的,引導學生更精準地解決教材教學中的各種問題。教師通過向學生提出相關問題的方式,組織學生運用科學、數學、語文等學科知識解決相關問題。
(二)學科整合原則
學科整合是小學信息科技項目式跨學科學習中關鍵原則之一,在項目式學習中,各個學科界限被打破,這就需要教師組織學生整合不同學科知識與技巧,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提升各學科知識的理解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組織學生運用現代化工具,如數學知識統計、圖表制作等讓學生了解不同學科整合對信息科技學習的重要性。
(三)合作學習原則
在小學信息科技項目式跨學科學習設計中,合作學習原則主要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相互學習、合作、探索并解決問題。尤其是在信息科技項目式跨學科學習中,教師引導學生運用系統的合作學習方式,能夠激發小學生交流互動的學習興趣,為其在團隊合作中形成良好的意識與思維理念提供支撐。具體教學項目的設計,需要教師組織學生在小組中扮演不同的任務角色等,學生通過交流、討論等方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二、小學信息科技項目式跨學科學習意義
(一)幫助學生應用信息技術
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跨學科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需要教師綜合多個學科知識內容展開更詳細的教學工作,讓學生能夠提高綜合運用能力。在信息科技知識內容教學中,小學教師積極使用信息技術,展開跨學科項目式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其中,Microsoft Excel作為數據分析、圖表制作、數字計算應用比較廣泛的系統軟件,在一定層面上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數據信息運用與分析能力,也為其更好地應用信息技術奠定了基礎。跨學科教學活動中學生能夠接觸更多信息技術手段,教師通過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技能等方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
(二)培養學生適應未來能力
小學信息技術跨學科教學活動順利開展,能夠提高學生信息獲取、評估、處理、應用等能力,幫助學生在廣泛信息內容獲取的過程中掌握更詳細且全面的知識。學生通過搜索引擎、瀏覽器、電子郵件篩選和獲取信息內容,鍛煉邏輯思維,提高各種問題的處理能力。教師在向學生講解簡單的編程、制作多媒體設備過程中,應進一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幫助學生在步入社會后更好地適應外界環境。由于信息技術教學涉及多個學科,所以教師應更注重對學生的團隊協作、溝通等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在不同環境下更好地適應多變的社會環境。
三、小學信息科技項目式跨學科學習方法
(一)使用信息技術工具
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跨學科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應用信息技術。由于信息科技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其中更是包含了數學、物理、語言、藝術等學科。在日常教學中,為確保小學生能夠熟練掌握相關信息技術,信息科技學科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其他學科與本學科內容,進而加深學生對信息技術的理解。小學信息科技項目式跨學科學習活動的開展,能幫助學生在生活與學習中解決各種實際問題。
例如,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為確保學生了解具體知識內容,應在“創作數字作品”相關內容教學中,教授學生使用電子表格軟件開展數據分析、圖表繪制等,在更系統且完善的文字處理軟件幫助下,學生能夠綜合各個學科的相關知識內容,詳細了解信息技術的具體作用與價值。教師在這一知識講解中,首先應該引導學生認識不同類型的數字作品,在提升小學生對數字作品學習的興趣后,教授其制作數字作品的方式,提高小學生的自信心。
(二)合理安排時間使用教學資源
小學信息科技項目式跨學科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需要教師更注重對教學時間、教學資源等的合理安排。在項目式教學活動開展之前,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學習層次,并在合理范圍內展開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教師應嚴格按照教材中不同項目復雜性、學生學習與理解能力展開更有針對性的課程教學,并且在課堂教學內容完成后為學生預留實踐總結與反思時間,增強學生對學科知識內容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授“做時間的主人”知識時,教師應將各個學科中有關學科實踐與資源合理分配內容有效整合,根據信息科技項目教學的基本要求,制訂更詳細的項目教學計劃,提高學生參與度。教師應利用信息技術獲取網絡資料,為學生提供針對性輔導,保證學生項目進展定期評估質量的提升。
(三)教師組織多樣化的學習活動
由于每一個學科都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因此教師應積極結合語文、數學等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在電腦記事本中輸入相關數字、文字等。在第七單元“在線協作學習”相關知識內容的學習中,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運用各種電腦軟件將信息科技與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相互融合,讓學生可以從中掌握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教師可以在小學數學“雞兔同籠”相關知識教學活動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計算機精準計算出最終答案。當下,在信息科技項目式跨學科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結合語文、數學、美術等學科知識,組織小學生在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開展多樣化學習,在不同活動中提高對信息技術的認知與理解能力。
(四)選擇與學科內容相關的項目
小學信息科技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需要教師在不同學科知識內容引導下,展開更有針對性的跨學科項目式教學工作。教師在跨學科教學活動中,應積極引導學生學習信息科技技能,加深對歷史、地理等學科的理解,幫助學生學習更多知識。每一個學科都具有其獨特的內涵。以數學學科為例,教師在教授信息科技知識內容時,可以組織學生運用Excel表格,精準計算不同數值相加、相乘的結果,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認知與理解能力。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更具體的主體知識內容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計算機、平板、手機等工具展開更完善的數據信息內容收集工作。在數學學科教學理念幫助下,小學生對各種數據處理及表格都具有較強的分析能力。
例如,在第八單元“自主可控技術”相關知識內容教學中,教師應首先引導學生認識具體內容,然后結合不同學科中的教學,開展更完善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選擇和學習更多的知識內容,提高小學生對多媒體設備的運用與掌握能力。
(五)設計分層任務提高學生能力
教學設計活動的開展需要教師在新課改教學理念基礎上科學設置教學內容,精準分解學生在不同階段學習的知識。在信息科技跨學科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思維敏捷能力等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工作,并且采用設計分層教學任務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與理解能力。
例如,在第三單元“在線信息獲取”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分析原始數據分析并整理成可視化圖表。在Excel表格的幫助下,讓學生詳細了解各組數據信息的變化情況。在教師的幫助下,小學生能夠對計算機中柱狀圖、折線圖、餅狀圖等展開更精準的數據信息分析,在跨學科知識內容學習中,促進小學生語言表達、思維發散等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在信息科技跨學科項目式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向學生提出問題、組織學生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反饋數據等環節,確保學生在信息科技學科中增強自身掌握和運用多門學科知識的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跨學科教學活動中,小學階段信息科技教師應積極參考其他學科教師的教學經驗,以及其他學校的教學方式,并且圍繞學生與學校發展內容展開更有針對性的教學,增強小學生在跨學科項目式教學活動中的綜合理解與運用能力。本文以小學信息科技項目式跨學科學習為切入點,著重從教授學生使用信息技術工具、合理安排時間使用教學資源、教師組織多樣化的學習活動、選擇與學科內容相關的項目、設計分層任務提高學生能力,五個層面展開了細致的分析,促進了小學生各學科知識運用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馬燕.小學信息科技跨學科項目式教學活動設計研究:以《在線學習小能手》為例[D].南昌:南昌大學,2023.
[2]黃煒虹.面向深度學習的小學信息科技跨學科學習活動設計與實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4(2):47-50.
[3]周曉園.跨學科項目式學習視域下的小學人工智能教學實踐:以“交警小助手”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3(9):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