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規范化評估是一個系統性、科學性的過程,旨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為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案和危機干預措施提供依據。同時,學校在開展心理評估時需要做到規范、有序。
【關鍵詞】學校心理評估;規范化評估;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5)08-0054-03
【作者簡介】楊彥平,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上海,200032)研究員,心理學博士,上海市心理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中小學心理輔導協會秘書長。
一、學校心理評估的目的
1.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
由于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受環境、個性、時代等因素影響,學校要定期、動態地對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開展調查,通過評估幫助教師、家長和學生本人了解當前的心理發展狀態,分析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提供解決對策與方案。
2.制定個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隨著義務教育階段的優質均衡發展,普通學校里的特殊學生會以正態分布的方式出現,如學習困難兒童、多動癥兒童、對立違抗兒童等。教師需要通過醫教結合、量表評估、典型事例等方式加以鑒別,根據評估結果為這類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3.預防學生的心理危機
當前,學生的心理危機事件時有發生。守住學生的生命安全底線、預防心理危機發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校可構建系統的學生心理評估體系,多途徑、多方位做到學生心理危機早發現、早干預,減少和盡量避免心理危機的發生。
4.建立學生心理發展的數據庫
學生的心理發展是動態變化的,受學校、家庭、社會以及個性因素疊加影響。通過動態收集學生心理發展數據,學??闪私鈱W生的心理發展特點與規律,以及具體影響因素,為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對策與依據。
二、學校心理評估的原則
1.評估工具的針對性
學校在選擇評價量表或設計調查問卷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文化與區域特點,以保障評估的具體性和針對性。另外,學校在設計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評估方案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評估工具的選擇上要確保評估內容、評估指標與評估題目的適切性與合理性。
2.評估設計的科學性
學校要采用標準化的心理測評工具,即有評價依據、信度和效度保障的量表或問卷。同時,要結合行為觀察、專業機構的評價參考等方式,確保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3.評估流程的可操作性
當前,學校心理評估一般采用傳統紙筆測試和現代網絡測試結合的方式。無論采用哪種方式,都要保證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簡便易行,便于操作和實施,數據容易收集且有效,以減少對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的影響。
4.評估狀態的可持續性
由于學生心理發展的波動性,學校心理評估呈現點、線、面結合持續推進的過程性。學校只有定期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跟蹤評估,動態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才能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5.評估目的的倫理性
學校心理評估的目的是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做到因材施教。評估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與隱私,對評估結果進行保密與安全儲存。另外,學校心理評估不是給學生貼標簽,也不是單純收集數據做研究,要謹慎使用來源不清的量表工具。
三、學校心理評估的主要內容
1.心理健康發展狀況評估
根據國內外相關評估量表(如EPQ、SCL-90、MHT等)發現,學生心理評估內容主要包括情緒狀態、認知能力、人際關系、自我意識、社會適應等方面。學??筛鶕嶋H情況選擇相應的量表、問卷與工具對學生這些方面的發展狀況進行評估。
2.積極心理品質評估
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取向以發展心理學和積極心理學為主。在了解學生的基本心理健康狀況后,學??筛鶕W生的年齡和發展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積極的評估指標,如學生的心理韌性、自尊水平、自我效能、思維風格、成就動機等,判斷學生能否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
3.生涯發展潛能評估
了解與評估學生的生涯意識、生涯認知和生涯選擇對指導學生選科、分科,以及未來職業傾向的培養有著積極意義。另外,通過分析學業成績與心理健康狀況之間的關系、生涯潛能與學科能力之間的關系、學業壓力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等,對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關鍵。
4.心理脆性與危機評估
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意外事件、家庭變故、個性特點等原因可能會導致心理危機的發生。在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工作中,評估是重要的前置手段。因此,對學生的潛在危機風險因素、抗挫折能力、學習壓力、情緒管理能力等進行評估,可以及時識別存在心理危機的學生,并進行干預,從而降低心理危機發生率。
5.創新品質與社會情感能力評估
在發現創新人才以及培育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情感能力時,評估是必要選項。通過對學生的專注品質、好奇心、自信心、冒險精神、社會認知、自我調節、合作精神等方面進行評估,可以發現他們的創新潛能與特質以及社會情感能力。
四、學校心理評估的主要方法
1.量表評估法
學校要采用標準化的心理健康測評量表,如EPQ、16PF、MHT等。成熟和權威的量表有助于學校相對簡捷、高效地完成評估,獲得評估數據,完成評估報告,及時了解學生的發展狀況與影響因素。
2.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是一種簡單易行的評估方法。學??筛鶕逃枰?、學生特點等設計個性化的評估問卷,如學生的學習負擔、人際關系、考試壓力等編制題目或問題,開展調查,獲得第一手、個性化的評估數據和信息。
3.醫教結合訪談法
學??赏ㄟ^醫教結合訪談法對學生進行心理評估。具體指心理醫生結合臨床經驗,和心理健康教師或家長一起對學生的行為表現、情緒狀態、學業能力、人際關系、自我意識等進行深入的個別訪談,了解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體驗、成長經歷、家庭環境以及面臨的困擾與壓力源等信息,為開展個別輔導、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參考依據。
4.觀察與記錄
學校可讓家長、班主任或學科導師仔細觀察學生的行為、言語和情緒表達,并記錄其行為模式和情緒變化,以進行質化評估,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變化與特點,開展個性化的教育。
五、學校心理評估的主要流程
1.明確評估目標、內容、對象和工具
學校心理評估要基于學生發展需要,目的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影響因素等。因此,在選擇評估內容、評估目標和評估對象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工具的文化適切性。學校不能隨便使用過時的、沒有參考依據(如政策、理論或現實依據)的評估工具,要選擇內容清楚、結構合理、題目適當、依據明確、針對性強的評估工具。
2.組織與實施評估
學校一般安排心理健康教師作為學生心理評估負責人,協調組織相關工作:向學生發布心理健康普查通知,說明評估的目的、意義和注意事項(必要時要告訴監護人);根據評估目標選擇合適的心理測評量表或軟件,確保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組織者準備紙質版或電子版評估程序,確保紙質版評估問卷的充足或網絡評估的易操作性;學校事先安排好評估的時間和地點,確保學生在情緒平穩、環境適宜的狀態下進行評估;安排心理健康教師或專業人員負責實施評估,確保他們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指導學生登錄測評平臺或填寫紙質版量表,并按照指導語進行作答。
3.分析和反饋評估數據
學校深入分析收集到的數據,挖掘學生的心理需求、問題和潛在風險。心理健康教師針對不同預警等級的學生制訂相應的干預措施和幫扶計劃,必要時將評估結果及時反饋給班主任和學生本人,說明學生心理發展存在問題和改進方向。心理健康教師與班主任溝通幫扶措施的實施細節,確保學生能夠獲得及時有效的心理支持。針對嚴重問題學生或危機學生,學校需要進一步訪談和評估,必要時與家長溝通(遵守保密、必要和倫理原則),并尋求專業幫助。
4.進行后續跟進與監測
后續跟進與監測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師和班主任根據學生的預警等級和幫扶計劃,實施具體幫扶措施;學校定期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時調整幫扶計劃;學校通過收集到的數據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心理健康教師或專業人員通過調查評估的數據撰寫學生心理發展報告,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對策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