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指出,要“加強義務教育班主任隊伍建設”。班主任是教師隊伍中比較特殊的群體,通常身兼多個身份和職責,既承擔學科教學工作,又扮演著“班級管理員”“家校協作聯系人”等角色,“事務性工作壓力”“安全責任壓力大”“班級管理任務重”等都是中小學班主任的壓力來源。班主任不斷緩解工作壓力,是當前帶班育人工作的一個重要話題,可以通過合理統整、學會借力、主動求變等方式,直面壓力、積極突圍,爭做幸福的班主任,讓自己的教育生活從容而精彩。
【模擬情景】晚上八點半,班主任李老師回復好家長群的消息,看著桌上未改完的試卷,默默地對自己說:“再加個班吧。”近一個月,李老師幾乎每天都是晚上九點后才離開辦公室。除了基礎的備課上課、處理班級學生的紀律問題、組織班級活動、填報各類表格外,還要處理班級的突發事件、學校臨時安排的緊急活動等,李老師經常覺得班主任工作壓力大。
【關鍵詞】班級管理;教育生活;班主任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5)08-0057-03
【作者簡介】季曉梅,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育才中學(江蘇南通,226300)教科處主任,高級教師,南通市德育工作帶頭人,曾獲江蘇省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一等獎。
“舒展”一詞,指伸展、不卷縮,也可以指心情舒暢、安然舒適;它可以指外在所見的某種姿態,也可以指一種連接身體與心理的整體感受。在教育生活中,舒展應該是一種理想狀態,教師擁有豐富的精神世界,不急不緩,帶領學生共同走向更廣闊的未來。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教育似乎也變得“快”起來、“忙”起來,有的班主任常常感覺力不從心,更不必談享受教育生活。
究其緣由,首先是學生“難管”了。社會發展時代更迭,學生自主意識增強,他們敢于質疑、勇于試錯,班主任“管理權威”的角色正在弱化,如果依舊用傳統的方式教育學生,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其次是班主任的工作量較大。班主任是學生的“在校監護人”,也是各項事件的“第一責任人”。繁雜瑣碎的事務使部分班主任容易陷入高度緊張的狀態,較難達成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再次是缺乏科學的考核機制。部分學校依舊將班主任的出勤率、各項報表材料上交是否及時等作為工作考核的重要數據,過分追求顯性、可視化的管理,而忽視了班主任帶班育人工作的滯后性和無痕性,影響了班主任的工作狀態。
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改變這種狀態,需要學校、政府、社會共同發力,切實減輕班主任負擔,更需要班主任自身審思教育現狀,尋求突破路徑。情景中的李老師工作踏實負責,兢兢業業,卻未能體會到工作帶來的成就感,也無暇享受生活中的小幸福。仔細分析,可能存在以下問題:第一,未能與學生真正共情。如果班級違紀現象、突發狀況較多,則可能說明班主任平時未能真正走進學生心靈深處,未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師生之間的精神距離有待拉近。第二,誤把“敬業”當成“專業”。李老師經常晚上九點以后下班,敬業精神值得稱贊,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李老師也有可能未能用科學的、專業的方法去處理繁雜的班級事務,從而使自己處于一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工作狀態。第三,窄化了生活的內涵。不難看出,李老師幾乎把工作當成了生活的全部,面對壓力,李老師無法調整自己的心態,也沒有探尋行之有效的解壓方法,忽略了人生的其他重要選項。要想改變這種局面,班主任不妨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主動求變,從“經驗為要”到“與時俱進”
當前,青少年獲取知識渠道拓寬,精神較為獨立。其一,班主任要勇于打破思維的壁壘,關注學生的成長節奏,不以“經驗”來定義學生,關注當下學生成長路上的主要問題,做好有預見性、有針對性的教育工作。如此,班級管理中的問題往往不攻自破,班主任也就不必忙著扮演“消防員”的角色,帶班也會輕松且有效。比如,在處理手機使用問題時,“教會學生合理使用手機”遠比“禁止學生使用手機”更有意義;在解決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問題時,讓學生明晰“學習是實現自我的需求”比簡單地說“學習能改變生活現狀”更有價值。
其二,把尋常的事情做得有新意。班級管理不能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原因之一在于學生對傳統的管理方法產生了“免疫力”。這時,班主任就必須積極思考,優化教育行為,成為積極能動的主體,在變化中富有創造性地開展班級活動。如杭州市天杭實驗學校的鄭英老師在接手新班級時,會將班級所有學生的名字串聯成文,再讀給學生聽。這種創意做法使學生的班級歸屬感油然而生,對班級生活充滿期待。
與時俱進的班主任,通常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反思能力,能聽見學生的聲音,明確學生的真實需要,不囿于傳統,不縛于經驗,用學生能接受的方法處理班級事務,實現師生雙向奔赴。
二、多維修煉,從“被動應付”到“科學治班”
班主任要想從繁雜的班級管理事務中抽身,可以主動作為,多維度加強自身建設,尋求科學的帶班路徑。
第一,要修煉高尚的人格。一般來說,學生在向師性的作用下,會觀察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并不自覺地學習和模仿。衣著得體、談吐高雅的班主任更容易贏得學生的青睞,容易幫助學生形成高尚的審美;踏實陽光、積極生活的班主任更容易培養學生自信、大方、開朗的氣質;兢兢業業、勤勉踏實的班主任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形成努力向上、奮發而為的品質。新時代的班主任還應該具備開拓創新、勇于挑戰、完善自我的精神,與學生形成“成長共同體”。
第二,要更新教育觀念。班主任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個性特征。班主任需要理性、全面地看待學生,不能以學業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更不能“逼迫”學生一心埋頭苦讀。班主任要接受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調整心態,努力讓學生在擅長的領域綻放光彩。
第三,要正確看待學生問題的反復性。青少年思維活躍,精力充沛,但是習慣、情緒等仍處于不穩定狀態。部分學生可能對事物缺乏明確和深刻的認識,容易產生片面化、表象化的理解,意志力比較薄弱,出現“反復無常”的現象。班主任要擁有一點鈍感力,不必因為問題的反復而產生挫敗感,只有學會共情,走進學生心靈深處,把握他們的思想脈搏,持續發力,才能將育人工作推向深處。
此外,班主任還有必要學一點統籌學。從時間管理做起,根據輕重緩急,有序推進工作,將緊急且重要的事情放在首位,提高效率;充分利用碎片時間,見縫插針般處理細碎事務,在忙而不亂中高效完成任務。
班級管理是一項紛繁復雜的工作,它從來不是班主任一個人的事情。班主任應將班級事務統籌合理分工,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自治力,力爭實現“人人皆是管理者”的局面,推動學生在自治中成長,進而實現學生的“行為自覺”。班主任應注意培育學生的權利意識與責任感,既要促使學生完成既定任務,又要培養學生積極自信的品質,提升他們的現代公民意識。在組織班級活動時,可以采取“小組申報負責制”,通過小組陳述、投票選舉等流程,確定活動方案并予以實施;與任課教師加強協作,借助團隊的力量,汲取管理智慧;與家長合作,引導家庭教育,將屬于家庭教育的職責還給家長,從“單兵作戰”到“合作協同”,有效緩解工作壓力。
班主任想要成為優秀的管理者,還應該涉獵心理學、生涯規劃、家庭教育等知識,運用系統專業的方法開展帶班育人工作。
三、積極突圍,從“只會工作”到“亦會生活”
愛崗敬業是黨和人民對教師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師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途徑。然而,這并不意味著為了工作就要放棄生活,更不必將“一切為了工作”作為道德枷鎖來“捆綁”自己。
第一,保持積極心態,學會與自己和解。由于職業的特殊性,教師的身份被賦予一定的“神圣性”。事實上,學生成長過程中,除了學校教育外,先天遺傳、父母認知、家庭環境等因素都對學生有著巨大的影響。班主任只是學生成長路上某一階段的陪伴者,應盡最大的努力,探索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方法,期待每個生命的精彩綻放,也應坦然接受工作中的不如愿。不苛求學生,也不苛求自己,學會與教育現實握手言和。
第二,學會讓生活有各種“味道”。擁有高雅的志趣,擁有三五好友,可以將閑暇時光鋪滿,可以談天說地聊人生,也可傾訴工作中失落、懊悔等情緒。尋找一些工作之余的松弛感,把自己的生活過得幸福、完整、有滋味。會生活的班主任,就如一棵會呼吸的樹,他們會從繁雜的工作中抬起頭來,享受生活,以從容的狀態和積極的心態投入教育事業,在平凡的工作中發現美好并創造美好。
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培養幸福的學生。優秀的班主任要有立己達人的崇高境界,有樂于奉獻的工作作風,有求實創新的躬耕態度,有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更應該擁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基本能力。作為班主任,要與時代同行,做好自身建設,堅守育人使命,努力在斑駁的現實中追求舒展的教育生活,收獲幸福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