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聊齋志異》乃清代蒲松齡所著的一部集魔幻色彩與文學智慧于一身的短篇小說集,書中故事奇幻且人性善惡交織。奇幻世界貼近生活又情理融合,兼具美學意義;人性善惡復雜,有善良綻放、邪惡暴露,又有善惡復雜交織。奇幻與人性相互影響,奇幻世界是人性試煉的舞臺,人性也塑造著奇幻世界。《聊齋志異》對奇幻世界有著獨特構建,對人性有著深刻洞察,有極高的文學價值。
[關鍵詞] 《聊齋志異》" 奇幻" 人性
[中圖分類號] I2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7-2881(2025)03-0003-04
清代蒲松齡的文學巨著《聊齋志異》是一部充滿神奇色彩的短篇小說集,其中有錯綜復雜的情節、撲朔迷離的敘事和引人入勝的幻想元素。魯迅在其開創性著作《中國小說史略》中評價《聊齋志異》時指出,雖然《聊齋志異》在主題上與同時代描寫神仙、狐貍精和神話生物的作品相似,但它的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其精湛的敘事技巧,巧妙地將傳奇的敘事手法與對奇異和幻想的偏好交織在一起[1]。《聊齋志異》的魅力在于它能夠通過幻想元素吸引讀者,且深入到一個生動描繪了包括美德和罪惡在內的人性對立面的領域。本研究將深入探討《聊齋志異》的精妙之處,揭示其奇幻世界的細微差別和書中對人性道德的細膩刻畫,以及作品將奇幻與人性完美融合的深層意義和價值。
一、奇幻世界的神秘面紗
1.貼近生活的奇幻
蒲松齡對奇幻敘事的偏愛在他的作品中顯而易見,他的作品以大膽、創新和奇妙的故事為特色?!读凝S志異》充分體現了作者生動的想象力,編織出一幅超凡脫俗的奇幻畫卷。在《黃英》篇里,蒲松齡借助男女愛情來表達培育奇花異卉的幻想。任何廢棄的殘枝劣種,一經黃英的手,就能變成目所未睹的奇花異卉,這種幻想就很貼合農藝人的實際需要?!度鹪啤分v述了妓女愛上書生從而跳出火坑的故事。瑞云故事之所以奇妙的關鍵在于賀生,若賀生未出現,瑞云的命運恐只能是淪為富商的玩物。賀生的出現改變了瑞云的命運,他用神手在瑞云額上輕點,使美貌的瑞云變為“丑八怪”。瑞云的變化讓她在富商眼中失去了玩弄價值,失去了身價,鴇母便降低她的贖身價格,賀生便可為她贖身。之后二人結為夫妻,婚后賀生再次施展神術,讓瑞云由丑變美。賀生并非神仙,只是蒲松齡美妙的奇思妙想。正因有這樣的奇想,這個普通的妓女與書生戀愛故事,才綻放出奇幻色彩。在《聊齋志異》中,蒲松齡巧妙地營造了充滿奇異色彩的敘事,但又摒棄了單純的荒誕,而是對現實生活中的復雜性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描繪?!读凝S志異》為世俗生活注入了驚奇感,讓讀者窺見了一個奇幻的世界,在那里,生存的考驗和磨難都能化解為奇幻的美妙生活。
2.奇幻的限制與情理融合
在《聊齋志異》中,蒲松齡是以一雙慧眼在奇幻的領域中穿梭,在超凡與世俗之間取得平衡。在蒲松齡的故事中,神、鬼、狐貍和妖魔鬼怪層出不窮,蒲松齡賦予這些超自然的實體以超人的屬性,同時又避免賦予它們萬能的力量[2]。在《鳳仙》中,鳳仙身為狐女,擁有令人驚艷的美貌與神奇的法術。她可以變出珍貴的寶物,展現出超自然的能力。然而,她并非萬能。面對劉赤水的不上進,她雖有心激勵卻也不能完全主宰他的意志。鳳仙在超凡的法術與世俗的情感激勵之間游走,一方面用自己的超能力給予劉赤水一定的幫助,另一方面又渴望他能憑借自己的努力在世俗世界中有所成就。蒲松齡通過鳳仙的故事,既展現了超自然實體的神奇屬性,又未賦予其無所不能的力量,在超凡與世俗的交織中,演繹出一段獨特的愛情與成長的傳奇。
《聊齋志異》中反復出現的一個主題是超凡與平凡的并置,神、妖、狐、鬼在虛幻與現實之間游走。例如,《羅剎海市》中,馬驥偶遇龍女,開啟了一段奇幻之旅。龍女有著超凡的魔力,能操控水流、幻化萬物。她以神秘的力量將馬驥帶入一個別樣的世界,展現出超自然的非凡屬性。然而,當龍女面對家族的使命與個人情感的沖突時,她也會陷入兩難之境,無法輕易作出抉擇。馬驥在與龍女的相處中,既驚嘆于她的神奇能力,又感受到她在世俗困境中的無奈與掙扎。蒲松齡通過馬驥與龍女的故事,精妙地將超凡與平凡并置,讓神異的存在與現實的情感相互碰撞。馬驥在虛幻與現實之間徘徊,與龍女一同經歷愛情的波瀾和成長的磨礪,為讀者呈現出一幅既充滿奇幻色彩又蘊含深刻人生感悟的畫卷。
3.奇幻世界的美學意義
《聊齋志異》以融入大量奇特事件而著稱,營造出一種詭異而神秘的藝術氛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描繪的各種離奇夢境,主人公往往在沉睡中經歷莫名其妙的事件,醒來后卻認為只是自己的臆想。然而,隨著敘述的深入,一些微妙的線索逐漸浮現,表明這些夢境事件可能確實植根于現實,就像蒲松齡筆下的《成仙》《狐夢》《蓮花公主》等。蒲松齡故意不對這些超現實的夢境做出明確的解釋,而是模糊現實與虛幻之間的界限,從而給讀者帶來一種迷失感和好奇心。例如,在故事《狐諧》中,難以捉摸的狐貍仙永遠不露面,在熱鬧的“置酒高會”上與客人們進行詼諧而熱烈的交談。狐仙雖在形體上明顯缺席,可透過那幽默風趣的言語戲謔以及令人心馳神往的形象勾勒,其存在卻又如此清晰可感。這個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神秘人物,為故事增添了神秘和迷人的元素,讓讀者思考他們存在的無限可能性。狐仙所體現的幽默與神秘并存的特點吸引了讀者,激發了讀者的想象力,突出了作者善于創作既令人費解又引人入勝的敘事手法。
《聊齋志異》中對異域幻境的運用,使敘事充滿了奇異和神秘的氣氛,從而增強了整體藝術效果。在《狐女》中,狐女為了幫助心愛的伊袞躲避山賊的追捕,將他帶到一座高亭中暫避。到達后,他驚奇地發現這里被一排排密密麻麻的小洞包圍著,亭子有著銅墻鐵柱,屋頂像是由金箔點綴。亭子沒有大門,外觀神秘莫測,讓人對它的來歷產生了懷疑。第二天一早,他發現所謂的亭子不過是一個胭脂盒的蓋子,里面有四根插在環上的針。當伊袞離開時,他發現周圍沒有任何人造建筑,那片大樹林只不過是叢叢荊棘。狐女施展的變身咒使她和伊袞的體型縮小,改變了他們對現實的感知。這一變化導致曾經熟悉的指環在伊袞眼中變得陌生,從而增強了讀者對“高亭”真實面目的期待和好奇。然而,隨后揭示了謎一樣的“高亭”只是一枚普通的指環,顛覆了讀者的期待,為敘事注入了神秘感。在視覺和心理上,“高亭”的宏偉壯觀與世俗現實之間的落差不僅增加了故事的復雜性,也賦予了故事更深層次的神秘意義。
二、人性善惡的復雜演繹
1.善良人性的綻放
在文學作品的世界里,善良人性是一種核心價值的體現,它能夠賦予作品深度和溫度,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與光輝?!读凝S志異》這部經典之作,通過眾多生動的故事,深刻地展現了善良人性的多面性。在《田七郎》的敘事中,武承休對田七郎的真誠和憐憫,是人性中固有的善良和仁慈的凄美寫照。這種真摯的情感深深地引起了田七郎的共鳴,促使他做出最終的犧牲來報答武承休的恩情。田七郎的母親對兒子的性格有著深刻的了解,她預見到兒子會堅定不移地回報武承休的恩情,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盡管她苦口婆心地勸阻田七郎不要走上這條不可逆轉的道路,但在責任感和忠誠感的驅使下,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履行了自己的諾言。田七郎堅定不移地履行諾言,體現了利他主義和堅忍不拔的美德。
同樣,在《嬌娜》的故事中,主人公不僅擁有起死回生的超凡能力,還有著一顆悲天憫人、感同身受的心。面對孔生的重病,嬌娜表現出了堅定不移的勇氣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她不顧自己的安危,運用神功,口吐紅丸,成功治愈了孔生[3]。在此行為中,嬌娜的善良閃耀著光芒,超越了單純的仁慈,包含了對神圣生命的深刻敬畏。她知道生命的寶貴,所以她愿意用自己的能力去拯救他人的生命。這種善良的品質在危難時刻顯得尤為珍貴,使故事充滿了溫情和人性的光輝。
2.邪惡人性的暴露
與對善良人性的描寫相反,對邪惡人性傾向的描寫成為文學作品中的警世主題,為我們揭示了人類行為的陰暗面。在《畫皮》中,那個美貌的女子實際上是一個披著人皮的惡鬼。她用自己的美貌來迷惑男子,然后將他們殺害并吃掉他們的心臟。這個故事中的惡鬼代表了邪惡人性的極致。她的行為是殘忍的、血腥的、不可理喻的。她的存在提醒人們要警惕身邊的危險,不要被表面的美好所迷惑。這種邪惡人性的刻畫,讓讀者深刻認識到人性中可能存在的黑暗面,從而提高警惕,避免受到傷害。
在《促織》中,成名一家因為一只促織而遭受了巨大的苦難。當地的官吏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強迫成名一家去捕捉促織。在這個過程中,成名一家不僅失去了自己的財產,還失去了自己的親人。這個故事中的官吏代表了邪惡人性的一部分。他們的行為是自私的、貪婪的、不顧他人死活的。他們的存在提醒人們要警惕權力的濫用和腐敗,讓人們意識到邪惡人性在權力的驅使下可能會帶來的嚴重后果?!读凝S志異》以生動的故事展現了丑惡人性帶來的嚴重后果,凸顯了對人性的深度洞察。這些故事不僅是對邪惡人性的批判,更重要的是,它還反映了現實官場的腐敗和濫用權力的現象。
3.人性的復雜與矛盾
人性是一種細致入微、錯綜復雜的東西,其不能被簡單地歸類為善惡的二元對立,而是受各種影響而形成的多面體。在《聶小倩》的故事中,主人公聶小倩最初是一個被惡靈操縱的女鬼,被蠱惑去引誘并殺害男人。然而,在遇到寧采臣之后,聶小倩的內心發生了轉變,她開始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懊悔,并努力掙脫惡靈的控制。聶小倩內心的這種掙扎體現了人性的兩面性,她既是邪惡脅迫的受害者,又具有道德反思和救贖的能力。同樣,《連城》的故事也深入探討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復雜性和矛盾性。連城是史孝廉家的獨生女,她與才華橫溢但家境貧寒的喬生相愛,不過他們的愛情卻受到了很多阻礙,史孝廉因喬生家貧不允許他們在一起。但連城的父親也展現出了人性的復雜與矛盾的一面,他既關心女兒的幸福,又看重物質條件。他的這種矛盾的心理導致了連城和喬生之間的愛情幾經波折。《聊齋志異》中這些故事對人性復雜與矛盾的呈現,深刻地反映了現實生活中人性的真實面貌,打破了簡單的善惡二元論,讓我們認識到人性是受多種因素交織影響的。
三、奇幻與人性的交織
1.奇幻世界中的人性試煉
在奇幻文學作品中,奇幻世界常常成為人性試煉的舞臺?!读凝S志異》奇幻世界中的各種元素和情境,為人性的試煉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席方平》中,席方平為了替父申冤,進入了地府。在地府中,他面臨著各種考驗和誘惑,有閻王的淫威、鬼役的折磨以及各種利益的誘惑,但這些都沒有讓席方平屈服。他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為父申冤。在這個過程中,席方平的人性得到了試煉,他的剛強和正義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這種試煉讓我們看到了人性在極端困難和惡劣的環境下的堅韌和不屈,也讓我們明白,在面對邪惡和不公時,只要堅守自己的信念,就能散發出人性的光輝。
《瑞云》中,瑞云的命運也受到奇幻因素的影響。她和賀生一見鐘情,但是她的美貌卻變成了她的負擔。她被富商看中,成了富商的玩物。但是,在賀生的幫助下,她擺脫了富商的控制,和賀生結為夫妻。在這個過程中,瑞云的人性也受到試煉,她的愛情觀和價值觀都得到重新審視。當瑞云因賀生的神奇之舉變得丑陋后,她經歷了從被人追捧到遭人嫌棄的落差,這是對她自尊心和愛情忠誠度的試煉。她沒有因為自己的容貌變化而放棄對賀生的感情,反而更加堅定與賀生在一起的決心。而賀生在這個過程中,也面臨著對自己愛情是否純粹的試煉。他沒有因為瑞云的丑陋而改變自己的心意,而是努力為兩人的未來謀劃,最終通過神術讓瑞云恢復美貌。這一系列過程充分展現了人性在奇幻環境下的復雜變化和試煉,讓讀者感受到愛情在奇幻環境下的曲折與堅韌。
2.人性對奇幻世界的塑造
人性與奇幻世界是相互影響的,人性不僅在奇幻世界中受到試煉,同時也對奇幻世界進行著塑造。例如,在《黃英》中,黃英的勤勞善良以及對奇花異卉的熱愛之情,是人性中美好的體現。這種人性特質對故事的奇幻世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她將別人廢棄的殘枝劣種培育成目所未睹的奇花異卉,這種對花卉的培育過程充滿了奇幻色彩[4]。如果沒有黃英的勤勞善良和對花卉的熱愛所體現出的人性特質,這個故事可能只是一個普通的關于花卉種植的故事,無法展現出奇幻的魅力,是黃英的人性特質賦予了故事以生機和美好。
在《嶗山道士》中,王生貪婪和急于求成的人性弱點,是人性中負面的體現。王生一心想學習法術卻不愿付出努力,他的這種人性特點導致他在嶗山道士那里雖學到穿墻術卻因心不純粹而失靈,最終撞得頭破血流。正是王生的人性弱點,使得這個故事充滿了警示意義,同時也塑造了一個奇幻而又荒誕的世界。如果沒有王生這樣的人性特質,故事的奇幻性可能就無法得到如此生動的體現。人性對奇幻世界的塑造作用,讓我們看到了人性在作品塑造中的重要性,不同的人性特質會給奇幻世界帶來不同的色彩和風格,進而影響整個作品的走向和內涵。
3.《聊齋志異》的永恒價值
《聊齋志異》之所以具有永恒的價值,在于它對奇幻世界的構建以及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展現。從奇幻世界的構建來看,它為讀者打開了一扇通往神秘奇異領域的大門。故事里的奇幻元素不僅滿足了人們對于妖神世界的好奇和想象,更重要的是,這些奇幻元素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讓讀者在感受奇幻的同時,也能聯想到自身所處的現實環境。這種將奇幻與現實巧妙融合的方式,使得作品具有了超越時代的魅力。無論在哪個時代,人們都能從《聊齋志異》中找到與自己內心深處的幻想和現實困境相關的元素,從而產生共鳴。
從人性的展現來看,《聊齋志異》真實而細膩地描繪了人性的善惡以及復雜矛盾。它沒有簡單地對人性進行褒貶,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讀者看到人性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現。善良人性的綻放給予讀者希望和溫暖,讓人們相信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邪惡人性的暴露則起到了警示的作用,提醒人們要警惕人性中的丑惡;而人性的復雜與矛盾更是讓讀者深刻理解到人性并非單一的、絕對的,而是多元的、受多種因素影響的[5]。這種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展現,使得《聊齋志異》成為一部關于人性的教科書,引導讀者思考人性的本質和道德的界限。奇幻與人性的交織,創造出了獨特的藝術魅力,使得作品在文學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故事的語言簡潔而富有表現力,既能生動地描繪出奇幻世界的神秘景象,又能細膩地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
四、結語
《聊齋志異》憑借奇幻世界與人性善惡的精彩交織,成為文學經典。其奇幻世界獨具魅力,既貼近生活又情理融合,具有美學意義。人性善惡的展現豐富多元,其善良一面綻放光輝,邪惡一面暴露丑惡,而人性有時又是善惡交織的。奇幻與人性相互影響,試煉與塑造并存。作品還以多樣敘事、曲折情節、鮮明人物和表現力強的語言體現蒲松齡高超的創作技巧,《聊齋志異》以其獨特的奇幻世界和對人性深刻的洞察,以及卓越的文學藝術價值,成為了中國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參考文獻
[1] 丁佐湘,王倩.《聊齋志異》:蒲松齡性靈抒寫的舞臺[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24(2).
[2] 趙秒秒.《聊齋志異》異境敘事研究[J].蒲松齡研究,2022(2).
[3] 李梅,呂燕.淺論《聊齋志異》之奇幻色彩[J].赤子(中旬),2013(12).
[4] 房倩格.《聊齋志異》中花妖形象的生態意蘊[J].蒲松齡研究,2023(3).
[5] 鄭春元.《聊齋志異》的幻化特征及藝術功用[J].蒲松齡研究,2019(1).
(特約編輯 楊"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