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性轉化是當下面臨的重要問題。新媒體時代,短視頻成為人們日常生活接觸較多的媒介,借助短視頻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符合時代發展潮流。本文通過分析短視頻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的提升作用,以及當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短視頻在內容、表現形式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短視頻發展的對策,即挖掘深度、拓寬廣度,打造優質傳統文化內容;創新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多樣化展示傳統文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短視頻傳播的研究,不僅能夠彰顯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而且有助于新時代文化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短視頻;文化傳播
引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隨著數字時代的發展,短視頻作為新興傳播媒介,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了機遇,然而當下二者還處于磨合時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全景不能充分呈現,傳統文化短視頻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因此,本文通過探討短視頻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的提升作用,以及當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短視頻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出相應的對策,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的光彩。
1. 短視頻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的提升作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連綿不絕的關鍵是因為其具有生命力,具體體現在時間延續力和空間延展力的統一、自我更新力與外來包容力的統一、價值引領力與現實解釋力的統一三方面[1]。在新媒體時代,短視頻作為重要媒介載體,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1.1 打破文化時空局限,促進文化的交流融合
時間延續力和空間延展力的統一是從歷時和共時來說的,一方面是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仍然延綿不斷、生生不息,能夠一直得到傳承;另一方面則是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橫向傳播,不斷拓展其延伸范圍。短視頻作為現代具有影響力的傳播媒介,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間延續力和空間延展力得到強化。短視頻能夠通過視聽結合的形式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直觀地展現給現代人,打破文化的時間局限,實現歷史記憶的再現與文化的活態傳承,增加受眾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一些傳統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受到各種沖擊和影響,可能會導致文化傳承的斷層,而短視頻平臺能夠記錄保存各種文化遺產,實現文化傳承的連續;能夠打破空間的限制,拓寬文化傳播的物理邊界[2],有利于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其他文化的交流融合。此外,短視頻平臺構建了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相結合的文化空間,使得文化交流活動的空間實現了拓展。
1.2 激發文化發展創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化
自我更新力與外來包容力的統一可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永葆生命力的內外因素進行分析。這一方面是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自身發展中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進行自我革新才能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則是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對待外來文化保持開放和包容的態度,善于吸收借鑒其他外來文化從而促進自身的發展。短視頻平臺促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我革新力和外來吸納力的統一。
自我更新力主要體現在形式和內容兩方面。形式上,短視頻平臺創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推動了傳統文化形式變革。短視頻平臺通過引入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手段,豐富了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短視頻自身互動性強、視聽結合的特點,提升了受眾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互動性和參與感[3]。內容上,短視頻平臺激發了創作者的創作活力,推動了傳統文化內容的創新。短視頻平臺深入挖掘中華傳統的內涵,將其與現代元素和現代審美、科技手段相結合,從而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實現其現代化發展。
外來包容力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和外來文化引進來的動態過程,短視頻平臺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新的傳播渠道,擴大了文化傳播范圍,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在短時間內傳播到世界各個角落,生動形象地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國際舞臺上進一步傳播。同時,在短視頻平臺上能夠接觸到世界各地的文化元素,有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借鑒其中的有益成分,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其他文化的交流融合。
1.3 增強文化價值引領,強化文化現實解釋力
價值引領力與現實解釋力的統一是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觀念、價值理念,為后世提供了寶貴的思想資源,具有價值引領力,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指導層面,還強調將理論轉化成自身實際行動,因此具有現實解釋力。在短視頻上傳播傳統文化有利于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論指導力,短視頻平臺的平民化特征有利于增強理論指導的普及性,擴大文化的傳播范圍。短視頻通過簡潔易于理解的形式傳播傳統文化,降低了文化理解的門檻,有利于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個體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為人們的實踐活動提供正確的方向指引。短視頻以其獨特的視覺呈現方式和敘事角度,能夠激發個體對傳統文化實踐的興趣。短視頻平臺廣泛的受眾群體和互動性強的特點,有利于促進全民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形成文化傳承的合力,在文化傳承實踐過程中,融入現代社會的需求和特點,從而推動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和創新發展。
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短視頻傳播存在的問題
短視頻的發展歸根到底是技術發展的產物,任何技術本身并無好壞之分,技術所發揮的作用取決于掌握它的人如何使用它。短視頻的出現有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然而,現階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媒介仍處于磨合發展期[4],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短視頻傳播也存在內容的碎片化與同質化、表現形式的陳舊化與單一化等諸多問題,進一步影響人們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需要我們予以重視并不斷改善,爭取找到短視頻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的最優解。
2.1 內容的碎片化與同質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是因為其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深遠的歷史沿革構建了龐大有序的知識體系,構成了有機整體,其蘊含的豐富道德觀念和思想理論對于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短視頻短小精悍、快速傳播的特點使得傳播的文化呈現碎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系統性未能得到充分展現,割裂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邏輯體系的整體性結構,消解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底蘊[5]。
2.2 表現形式的陳舊化與單一化
任何事物都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短視頻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決定了傳播的形式,隨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不斷創新發展,短視頻中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也應選擇符合時代發展的形式進行傳播。形式對內容具有反作用,主要體現在對于相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可以選擇不同的形式來傳播。當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短視頻平臺上的表現形式呈現陳舊化和單一化的特點。短視頻創作者往往只是通過簡單堆砌傳統元素,缺乏與現代元素的融合創新,同時采用固定的鏡頭語言、畫面風格和相似的背景音樂,呈現出視覺效果模式化、音頻元素同質化的特點。
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短視頻發展的對策研究
面對當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短視頻存在的問題,需要深度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價值,以鮮活的形式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才能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短視頻的傳播,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
3.1 挖掘深度拓寬廣度,打造優質傳統文化內容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短視頻的內容呈現碎片化、同質化現象,需要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短視頻傳播的內容創新。短視頻平臺上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類型和內容深度,會影響傳統文化的傳播深度與廣度[6]。
因此,在短視頻平臺上打造優質傳統文化內容可以從以下兩點進行:一是視頻平臺上,部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未得到充分挖掘,呈現“冷熱不均”現象,所以應該加強對冷門文化的開發與傳播,讓一些沒有被展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短視頻平臺上煥發光彩。二是對于已經在短視頻平臺上廣泛傳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首先,創作者應該深耕其內涵,挖掘其歷史淵源和時代價值,揭示傳統文化的內在意義,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不斷充實傳統文化傳播內容,系統化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避免在短視頻傳播中淺嘗輒止,從而深化受眾文化認知;其次,短視頻平臺應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整合,加強傳統文化資源之間的關聯度,建立資源分類體系,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庫,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共享,提升傳統文化資源共享協同性,同時鼓勵受眾優質“再創作”行為,延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符號體系創新發展;最后,可以通過打造文化IP和特色文化品牌,探索構建后續文化產業鏈,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發揮其長效功能。
3.2 創新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多樣化展示傳統文化
英國學者波蘭尼把知識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兩類,其中隱性知識更不容易被語言文字呈現[7]。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具有隱性特質,因此,需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短視頻表現形式的創新,全方位、立體化、多樣化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內容與形式相協調。具體來看,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是全方位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類型豐富,包含歷史、民風習俗、文學藝術以及哲學等思想,在短視頻制作中要涵蓋多種類型,要選擇不同的適合承載其內容的形式進行呈現。例如,歷史故事的傳播側重于講述調動受眾的聽覺,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悠久歷史;對于文學藝術則側重于展示來調動受眾的視覺,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是立體化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綜合運用圖片、文字、音頻、視頻等多種媒介形式和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讓受眾沉浸式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8],增強受眾在虛擬空間的體驗感,從而促進情感共鳴,同時創新用戶交互模式,提升用戶體驗感。
三是多樣化表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故事講述方式吸引用戶觀看,運用現代化敘事邏輯,在短視頻制作中將傳統文化中的美學內涵與現代化審美理念融合,感受中華傳統美學的魅力;實施分眾化和精準化傳播策略,根據不同受眾群體制作具有針對性的短視頻,以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給受眾。
4. 具體案例應用分析
李子柒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短視頻傳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2024年11月帶著非遺漆器回歸再度引發熱議,分析其能夠爆火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方面,李子柒堅守內容創作的“長期主義”。在停更這段時間內,她靜心沉淀,拜訪許多非遺文化傳承人,不斷外出學習,深耕研究民俗文化,不斷挖掘傳統文化的文化內涵與人文價值,所以在其短視頻中,每一幀都蘊含著對傳統文化的深情厚誼和美好情感的堅守。在短視頻大量涌現且更新迭代速度極快的時代,很多創作者急于求成、粗制濫造,李子柒卻始終堅守內容為王的創作理念,讓其短視頻內容能夠深度與情感共鳴兼具。另一方面,注重形式創新。她用新形式講老故事,運用精美的鏡頭語言和舒緩的音樂,將傳統文化的精髓與現代審美巧妙結合,從而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生[9]。同時,善于運用新媒體平臺、技術手段來拓寬傳播渠道,而且能夠將傳統文化以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展現,不僅能夠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靜態美,還能通過動態的畫面和生動的情節,讓觀眾仿佛置身于傳統文化之中,親身體驗其獨特魅力。
結語
新媒介的出現不僅會改變人類認識世界的方式,而且會重塑人的社會關系和行為方式,進一步對整個社會的發展變遷產生影響[10]。短視頻作為數字時代媒介技術發展的產物,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新的機遇,因此應該發揮好短視頻的優勢,不斷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的提升,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昊.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23.
[2]張春梅,宋樹玉.技術賦能中華文化傳承路徑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24,34(11):69-73.
[3]張金慧,王秀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踐路徑[J].西部素質教育,2025,11(3):50-54.
[4]甘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短視頻傳播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21.
[5]本書編寫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63.
[6]任櫻.新媒體時代短視頻的傳播策略探討[J].采寫編,2025(1):42-44.
[7]波蘭尼.個人知識:朝向后批判哲學[M].徐陶,許澤民,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8
[8]寧海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短視頻”整合傳播研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8,40(6):135-138.
[9]徐金龍,姬厚祥.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轉化的四個維度——以“李子柒現象”為研究個案[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6):161-173.
[10]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孫留苗,碩士研究生,1123914547@qq.com,研究方向:中國文化網絡傳播;張春梅,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文化網絡傳播。
基金項目:2023年吉林省高教科研重點課題——基于人工智能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路徑創新研究(編號:JGJX2023B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