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碳”目標的提出,能夠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升級,同時兼顧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助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與高質量增長目標。在節能環保要求下,金融部門將環境保護作為一項政策,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從金融支持角度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綠色金融的發展正是實現“雙碳”目標的一大舉措。鑒于此,文章以河南省南陽市建設現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為研究重點,以碳目標為基點,在分析綠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重要性的基礎上,從政府政策扶持、行業支持、銀行創新三個角度,探究以綠色金融的建設與發展,輔助實體經濟解決發展問題、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的策略。
關鍵詞:“雙碳”目標 綠色金融 金融服務 實體經濟 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F205;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5)03-140-03
引言
商業銀行為實體經濟、虛擬經濟提供的綠色金融服務,強調在提供充足資金支持的同時,堅定綠色發展的方向,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作為金融服務的重要理念。自2016年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與七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出“綠色金融”的官方定義,綠色金融得以迅猛發展。隨著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實體經濟面臨較大沖擊、挑戰與困境。要緩解實體經濟面對互聯網經濟擠占市場的競爭壓力,實現實體經濟持續穩定、高質量發展,綠色金融的支持不可或缺。2021年10月,河南省十一次黨代會做出決策,為南陽市張貼新的城市身份牌——現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近兩年,南陽市緊扣城市發展主題,明確“三區一中心一高地”的城市戰略定位,加速探索生態宜居、創新高效的新發展功能,創新驅動城市現代化建設,基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五大發展理念,指向以綠色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方向,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經濟轉型升級。
一、綠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
經濟市場要實現“雙碳”目標,就要加快經濟轉型升級。金融領域在市場經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保證資金鏈穩定的主體之一。實體經濟是構成市場經濟的重要部分,在實體經濟面臨激烈競爭和挑戰之時,綠色金融堅持節能環保的原則,支持新型行業的實體經濟,才能帶領實體經濟擺脫發展困境,服務實體經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并輻射帶動市場經濟整體高水平發展。
(一)推動市場經濟轉型升級、穩定運行
金融機構與國內經濟大循環、企業發展與個人生活密切相關,滲透于社會生產生活相應領域,在市場經濟和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金融機構響應國家“雙碳”目標下的號召,以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高質量增長為目標,研發綠色金融產品,為企業、個人等提供綠色金融服務,支持環保、節能相關領域的實體經濟發展,從調整、改善產業結構的角度入手,加大高新技術、清潔型等可持續發展產業的比例,推動市場經濟轉型升級,為經濟整體運行保駕護航[1]。
如,南陽市委、市政府提出“綠色崛起、美麗富民”口號,推動經濟、社會、生態“三重轉型”,嘗試探索高質量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解題思路”,推進區域經濟整體發展、穩定運行。
(二)搭建綠色金融平臺,助力可持續發展
金融機構探索綠色金融發展之路,組織多個主題,如,金融機構的專家、上市公司等交流研討,以商業銀行為主體,聯合搭建綠色金融服務平臺,并依托互聯網金融平臺,吸引各金融主體、經濟主體參與綠色金融投融資等活動,拓寬綠色資金的來源與綠色金融的服務范圍,助力相關經濟主體、市場經濟可持續發展,取得新的經濟效益[2]。例如,南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資本市場,支持、引導資本市場投融資等經濟活動開展,為綠色金融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2022年南陽市實現資本市場直接融資483.8億元,其中,股票市場實現融資78.22億元,債券市場實現融資284.89億元,基金、產權等其他市場實現融資120,69億元,為金融市場、經濟市場注入龐大的流動資金和鮮活的生命力。
(三)提高市場經濟活力、行業經濟效益
在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的大力支持下,互聯網經濟橫空出世,如,網絡購物、直播帶貨等,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廣闊的購物空間、更加便捷的消費方式,直接擠占實體經濟市場。部分小本實體經濟無法承受互聯網經濟的沖擊,面臨破產、倒閉的困境,致使經濟市場的參與主體數量日益減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經濟市場的活躍性。從長遠來看,實體經濟主體破產、倒閉,不利于市場形成良性競爭氛圍與健康的經濟發展環境。例如,截至2023年11月末,南陽市轄區范圍內銀行業綠色融資余額539.94億元,較年初增長39.11%,高于各項貸款增速25.6個百分點,為全市綠色轉型、生態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綠色金融是金融領域以服務新興產業、高科技以及清潔型產業為目的研發的金融產品,大力支持高新技術產品、清潔能源、綠色建筑等領域發展,為相關領域提供金融服務,滿足其籌融資需求[3]。在綠色金融的大力支持下,相關領域的實體經濟得到資金支持,且在國家財政補貼、優惠政策的扶持下,穩定發展,改善產業結構,從整體上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持續深化。在兼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時刻關注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從整體上提高行業經濟效益、經濟發展水平與社會建設質量。
二、“雙碳”目標下綠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對策
高新技術、清潔型能源開發等相關產業的異軍突起,直接替代高能耗、高污染的傳統產業,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改善經濟環境,并助推實現“雙碳”目標,降低產業能耗與污染,推動實體經濟、網絡經濟高質量發展。在以雙碳目標的實現為導向的經濟環境中,綠色金融要有效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單純依靠金融機構的力量,遠遠無法達到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標準,需要從政府、行業、銀行多個層面入手,共同加快綠色金融建設與發展進程,共同為實體經濟建設、發展與轉型升級保駕護航。
(一)政府層面:政策支持,制度保障
政府出臺有關支持綠色金融發展的政策文件、法律法規、制度機制等,從頂層設計入手,向經濟市場輸入“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概念,鼓勵、支持、引導金融機構研發綠色金融產品、企業參與綠色金融投融資,共同繁榮綠色金融市場、經濟市場。
1.出臺綠色金融政策。各級政府應結合當地金融市場綠色化發展的實際情況,發現、剖析問題,針對性出臺相關政策文件,以支持綠色金融產品研發、服務范圍擴大,增加綠色金融產品在所有品類金融產品中的比例,以支持節能環保事業發展為方向,為相關企業主體提供投融資更多的機會[4]。
例如,南陽市結合綠色金融發展實際,充分發揮監管引領作用,監管分局聯合有關部門出臺《關于推動南陽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發展支持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2021—2025)》,提出堅持政策引導和市場主導、全面推進和重點突破、創新發展和風險防范相結合的原則,將綠色農業、綠色林業、工業節能、自然保護等作為綠色信貸投放的重點領域,支持、培育綠色環保骨干企業,推動南陽市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升級。再如,監管分局先后6次向南陽“無廢城市”領導小組研提《南陽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修改意見,推動制定工作方案,助力南陽經濟低碳高質量發展,爭創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城市、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城市。
在監管引領,確保政策落實的背景下,截至2023年9月末,南陽市全市綠色信貸增勢迅猛,綠色信貸余額567億元,較年初增加181.89億元,比年初增長48.51%,高于各項貸款增速34.66個百分點。且綠色信貸各項貸款比重持續提升,在生態環境產業、基礎設施綠色升級、清潔能源產業等領域提供充足的綠色金融資金支持,保障相關產業高速發展。
2.健全金融保證制度。綠色金融作為金融機構為支持環境節能事業提供的金融產品,金融申請、審核等是綠色金融服務的重要環節。其中,信息披露、審核至關重要,直接決定綠色金融服務效率與水平。要保證綠色金融服務有效性、高效性,企業的信息審核、綠色認證尤其重要。
因此,政府要從頂層設計入手,建立健全國家征信制度,推出綠色認證制度,歸屬于綠色產業的實體經濟向政府提交資料,申請綠色認證。政府相關部門根據企業提交的資料,在市場部門的配合下,全面審核企業的產業能耗、產業結構等。依據綠色認證評估框架,相關部門對提交申請的實體經濟企業進行資格整合,若企業的能耗、經濟結構、發展規模等均符合條件,則賦予其綠色認證標簽。經過綠色認證的企業在向金融機構申請綠色金融貸款、融資,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經過申請,獲得綠色金融支持。
(二)行業層面:主體培育,平臺搭建
金融行業作為金融機構運行的大環境,能全面整合行業金融機構等資源。行業應全面整合、統籌規劃、協同推進綠色金融發展,為綠色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創造良好金融環境。金融行業要積極培育綠色投資主體、金融服務主體,搭建綠色金融服務平臺,為實體經濟企業、金融機構以及投資人等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平臺。
1.培育綠色金融服務、投資主體。在“雙碳”目標指引下,金融機構研發綠色產品,并為實體經濟提供綠色金融服務,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高水平發展,需要專業化的綠色金融服務機構。行業要根據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實際情況,鼓勵、引導金融機構研發綠色金融產品,鼓勵第三方評估機構增設綠色發展信用評級業務,培育以碳排放為指標的檢測評級專業機構,與金融服務機構相互配合,提高綠色金融服務效率。同時,行業還要積極依托互聯網金融平臺,吸引廣大民眾、企業等多個主體進行綠色投資,將資金集中流向新興產業,培育綠色投資主體,拓寬綠色金融資金集資渠道[5]。
2.技術助力搭建綠色金融平臺。金融行業積極運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云存儲等現代技術,推動搭建集合綠色金融服務主體、投資主體、需求主體的信息化金融服務平臺。相關主體能通過線上交流、溝通,滿足各自對綠色金融服務的需求。綠色金融平臺具有明確的服務性,即,以具有綠色金融投資、融資需求的主體為服務的主要對象,相關主體在平臺上發布自己的需求,并與對方建立連接,實現綠色金融投資、融資活動的對接進行。
(三)銀行層面:產品研發,服務創新
金融機構作為以金融業務為盈利方式的服務主體,在國家大力推進綠色金融建設與服務的背景下,要積極踐行“雙碳”目標要求,從金融服務的角度入手,根據市場對綠色金融的實際需求,加大綠色金融產品研發力度,提高金融服務能力與質量,適應新的金融市場環境與經濟環境,滿足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服務、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展現市場活力與發展動力。
1.市場調研,研發綠色金融產品。銀行是為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重要金融機構,在推進雙碳目標實現的過程中,需要從金融支持的專業角度入手,加大綠色金融產品研發力度。在此之前,考察、了解、分析市場需求,是保證其提升綠色金融供給與市場需求對接性的重要前提。銀行要加大市場調研力度,重點了解新興產業、環保產業的投融資需求,以此為依據,推進綠色金融產品研發,增加產品種類,提升綠色金融的普惠性、服務性[6]。例如,“綠色信用貸”這一金融產品能拓寬綠色融資的服務對象,引導小微企業提升自身資信水平,推進綠色金融產品向自身經濟能力較弱的小微實體經濟傾斜,推進綠色金融服務下沉至實體經濟發展層面,滿足實體經濟投融資、經濟發展需求。
銀行在為實體經濟企業提供綠色金融服務之前,要依托綠色認證機制、國家征信體制等,全面了解申請綠色金融服務的實體經濟企業的碳排放量、綠色認證等級等,為其智能化推薦能滿足實際需求的綠色金融產品,助力小微型實體經濟企業在復雜的營商環境中節能降耗、穩定發展。
2.創新服務,提高金融服務能力。銀行在為實體經濟提供綠色金融服務之時,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為其提供精準金融服務,在滿足實體經濟經營、發展資金需求的同時,改善市場經濟結構,從整體上優化產業布局,推動實體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例如,銀行優選新興產業領域內的實體經濟,加大綠色金融的扶持力度,尤其重點扶持工信部公布的前兩批“專精特”實體經濟企業,以新興產業的大力發展,改善產業布局,降低市場經濟運行的總能耗、總碳排放量。
三、結語
在“雙碳”目標要求下,我國從政府層面入手,號召并引導社會生產生活各主體積極踐行節能、環保要求,降低能耗、降低碳排放,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高質量增長。綠色金融在支持“雙碳”目標實現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針對性為新興產業提供金融支持,推動該領域內的實體經濟穩定發展,對調整能源結構、改善能源布局尤其重要。鑒于此,政府要從政策、制度層面入手,引導各經濟主體、金融機構響應低碳環保發展要求,為綠色金融發展創建良好環境;行業要加大扶持力度,培育綠色金融服務、投資主體;銀行則強化主體責任,加強市場調研,根據實體經濟經營情況和發展需求,加大綠色金融產品研發力度、服務創新力度,提高綠色金融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服務能力,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文為南陽市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3RKX001)]
參考文獻:
[1] 吳登凱,王滿倉,成依陽.中國金融高質量發展與實體經濟的耦合機制研究[J].統計與信息論壇,2024,39(07):42-55.
[2] 王立春,崔大為,陳美齊.“雙碳”目標下數字金融賦能東北地區實體經濟綠色轉型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24(06):45-49+62.
[3] 張志元,李玥.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思考[J].學術探索,2024(05):16-22.
[4] 翟榮榮.綠色金融政策與實體經濟綠色轉型協同發展研究[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24(08):11-13.
[5] 譚瑤,操唯宸.“雙碳”戰略背景下綠色金融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理論研究——基于湖北省的區域分析[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4,14(01):185-188.
[6] 程建華,胡俊青.“雙碳目標”下綠色金融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策略研究——基于衢州市的個案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22(04):21-25.
(作者單位:南陽師范學院 河南南陽 473000)(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