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作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的重大工程,對于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fā)展具有深遠意義。新時代廉潔文化的形成具有深厚的理論淵源、清晰的歷史脈絡和強烈的現實要求。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論述與中華傳統(tǒng)廉潔文化為其厚植了思想土壤,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中的廉潔文化建設實踐為其提供了寶貴經驗,新時代新征程提出的新要求為其賦予了新的使命。把握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核心要義首先要堅持問題導向,以厘清腐敗形成的內在規(guī)律、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為出發(fā)點建設新時代廉潔文化;其次要堅持目標導向,以形成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態(tài)為旨歸涵養(yǎng)新時代廉潔文化;最后要堅持結果導向,以提高人民群眾的廉潔感知水平、讓人民滿意為標準檢驗新時代廉潔文化。新時代進一步加強廉潔文化建設,必須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協(xié)同推進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充分發(fā)揮廉潔典型示范引領作用。
關鍵詞: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反腐倡廉;全面從嚴治黨
中圖分類號:D262.6"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4-9170(2025)01-0011-12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完善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機制,著力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①,同時也進一步強調要“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②。新時代要堅定黨員干部“不想腐”的精神信念,就需要“在自我凈化上下功夫,通過過濾雜質、清除毒素、割除毒瘤,不斷純潔黨的隊伍,保證黨的肌體健康”①。自我凈化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需要保持黨內生態(tài)的清正廉潔和保證黨員干部的純凈度,這就要求進一步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新時代,隨著黨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規(guī)律性認識不斷深化,黨需要在推動反腐敗斗爭向縱深發(fā)展上持續(xù)發(fā)力。當前,“不敢腐”的態(tài)勢已經形成,“不能腐”的籠子越扎越緊,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是筑牢“不想腐”思想防線的基石,建設新時代廉潔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進一步梳理廉潔文化建設的生成邏輯,探究其核心要義,進而提出實踐路徑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生成邏輯:理論、歷史與現實
廉潔文化建設以馬克思主義廉潔文化思想、中華傳統(tǒng)廉潔文化為邏輯根基,不斷汲取其真理智慧;以中國共產黨廉潔文化建設的歷史進程為邏輯主線,賡續(xù)其歷史沿革;以新時代新征程提出的新要求為重要使命,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這不僅是基于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的綜合考量,也是基于“理論淵源—歷史發(fā)展—現實要求”三維模式勾勒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生成邏輯的必然要求。
(一)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理論淵源
新時代廉潔文化的生成有其清晰的理論邏輯。馬克思主義是立黨立國的指導思想,深入分析馬克思和恩格斯關于廉潔文化的重要論述對于新時代建設廉潔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中華文化作為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歷史的文化結晶,為廉潔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是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重要源泉。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fā)展的背景下,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應以馬克思主義廉潔文化思想為科學指導,以中華傳統(tǒng)廉潔文化為“源頭活水”,正確認識和梳理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理論淵源。
馬克思、恩格斯并未對“廉潔文化”進行直接闡述,而是在總結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對實踐中所產生的腐敗問題進行思考并提出了一系列反對腐敗現象的論述,指出了腐敗產生的根源并分別從政府和人民角度提出有效遏制腐敗的措施,即“廉價政府”主張以及賦予選民普選權和監(jiān)督權等。關于產生腐敗的根源,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zhàn)》中指出:“表面上高高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國家政權,實際上正是這個社會最丑惡的東西,正是這個社會一切腐敗事物的溫床”②,他認為生產資料私有制使得舊的國家政權維護少數人的利益,“把公共權力私有化”③,權力主體行使權力不為全體社會成員所認同,不能起到調節(jié)社會公共生活的作用,由此指出生產資料私有制是腐敗的根源,要想從源頭根除腐敗現象就需要建立無產階級政權。馬克思對巴黎公社為防止公職人員腐敗而采取的措施給予高度肯定,并提出“廉價政府”的主張,反對“國家寄生蟲的非生產性活動和胡作非為”④和主張“工作人員只領取工人的工資”①。馬克思認為由選民自己選舉自己的代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他對巴黎公社投票選舉領導機關并能隨時罷免的行為表示高度贊揚,“普選權已被應用于它的真正目的”②,因此,“加強對權力的監(jiān)督是防止產生腐敗現象的有效措施”③。由此,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腐敗問題的論述為黨一開始就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提供了充足的理論養(yǎng)分。
“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④中華傳統(tǒng)廉潔文化是在中國古代農耕文明中產生的,“原始氏族遺留下來的土地公有制經濟形式”⑤促成了“公大于私”思想的產生,反映到廉潔文化中則要求“公私分明”。雖然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并沒有形成系統(tǒng)性的廉潔文化,但縱覽中國古代幾千年的歷史,不難發(fā)現“廉”字貫穿其中,“倡導性的內容和約束性的內容之雙重方式”⑥構成了中華傳統(tǒng)廉潔文化的發(fā)展樣態(tài)。孔子倡導:“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孟子說:“可以取,可以毋取,取則傷廉”,他們都倡導道德于人的重要性,期許通過倡導方式提高人們自身的道德水平以達到社會廉潔的目的。《后漢書》言:“孝廉、廉吏皆當典城牧民,禁奸舉善,興化之本,恒必由之。”由此可見,中國古代官場中就已極為重視官員的清廉并以清官作榜樣,將廉政之風傳于官場、廉潔之風傳于社會之中。然而倡導性方式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西周時期在選拔官吏時將 “廉德”置于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后隨著歷史的變遷出現了“六廉”標準,這是在選官制度上強調了“廉”的重要性;中國封建社會自秦代起就設立了監(jiān)察機構,并隨著歷朝歷代的發(fā)展演變而不斷完善,《唐律》中還特別提出“六贓”并對其刑法作了詳細闡釋,這進一步表明廉潔文化的建設不僅需要教育的引導,同時也需要制度的約束。兩者共同發(fā)力,相互促進,才能真正發(fā)揮效能。因此,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不僅對黨員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還要求進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制度建設,這在一定程度上繼承弘揚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廉潔文化。
(二)中國共產黨廉潔文化建設的百年經驗
廉潔文化建設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是一以貫之的。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注重廉潔建設,將經濟問題與黨風廉政建設直接相關聯(lián),《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中指出:“地方委員會的財務、活動和政策,應受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的監(jiān)督”⑦,黨的二大黨章中對于黨的經費問題也作了直接規(guī)定:“黨的各級委員會‘均互推委員長一人總理黨務及會計’”⑧,“本黨一切經費收支,均由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支配之”⑨。這些規(guī)定充分表明了我們黨在成立初期就高度重視廉潔文化,因而從中國共產黨百余年奮斗的寬廣歷史視野出發(fā),梳理分析中國共產黨的廉政建設,能進一步為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提供歷史參照與經驗借鑒。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隊伍處于發(fā)展擴大階段,在局部執(zhí)政條件下,著力聚焦于塑造黨的廉潔形象。大革命蓬勃發(fā)展過程中貪污現象難以避免,例如在處理社會各界對全國各地罷工運動的捐款過程中就出現了貪污受賄的現象,為了維護黨在群眾心中的形象,推動大革命繼續(xù)發(fā)展,1926年黨頒布了歷史上第一個反腐敗文件《堅決清洗貪污腐化分子》。1927年黨的五大成立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這標志著中國共產黨踏上了有組織地開展黨內監(jiān)督和黨風廉政建設的征程。①1931年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蘇區(qū)為了反腐倡廉采取了“健全民主制度、統(tǒng)一財政收入、強化監(jiān)督機制”②等一系列措施,各個蘇區(qū)開展了廉政建設,查處了許多貪污腐敗的案件,取得了顯著成效。這一階段的廉政建設樹立了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廉潔形象,對于黨全面執(zhí)政條件下進一步推進廉潔政治和廉潔政府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面臨從局部執(zhí)政到全面執(zhí)政的考驗,要想穩(wěn)固政權贏得人心,必然要建設廉潔政治和廉潔政府。黨的八大之前,為了加強黨的紀律建設,成立了中央及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監(jiān)察委員會等機構,1952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部懲治貪污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進行了整黨運動以及“三反”“五反”運動。黨的八大強調要堅決在思想和組織上進行“反對腐壞墮落現象斗爭”③,提出要加強黨內監(jiān)督,明確了監(jiān)察委員會的設立并對其機構和職責進行細化,1960年發(fā)出《關于嚴肅處理違反共產主義道德、嚴重違法亂紀案件》的通知,用以嚴肅處理黨員干部貪污腐敗的案件。這一階段推進的廉潔政治和廉潔政府建設對加強黨員干部的思想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進一步完善了廉政建設的制度要求,為改革開放時期的廉政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由于社會深刻轉型過程中存在的制度缺陷和多元文化沖擊,黨內外腐敗問題不斷滋生,黨從制度和思想建設兩方面不斷探索新時期廉政建設,提出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制度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不僅重新恢復建立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也恢復了人民檢察院的設置,明確了兩個部門之間的責任職責與相互關系,這促成了紀檢和檢察工作的相互監(jiān)督與配合;黨的十四大以后,在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黨確立了反腐倡廉體制機制并制定了一系列相關制度。思想上,鄧小平特別強調廉政建設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對黨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對干部和共產黨員來說,廉政建設要作為大事來抓”④,豐富了“兩手抓”的思想內涵;“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⑤ 的提出則進一步發(fā)展了黨風廉政建設,既強調改革開放過程中黨員干部必須具備的學習能力,又強調要凈化思想、端正黨風。在這一階段黨對黨風廉政建設的規(guī)律性認識已經得到了深化,不僅與改革開放初期發(fā)展要求相銜接,也為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歷史依據。
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決貫徹將“治”與“防”相結合協(xié)同推進的反腐倡廉理念。一方面,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為切入點,以“嚴”為主基調,狠抓作風建設,從而不斷修復反腐倡廉制度上的漏洞,同時黨內先后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黨紀學習教育七次集中性學習教育,堅持反腐敗斗爭不松懈,這些措施有力地凈化了黨內政治生態(tài)。另一方面,在黨的二十大前后,推進廉潔文化建設的要求越來越明確。2022年初黨中央印發(fā)了《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強調和指導新時代黨內廉潔文化建設;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①,并在此之后不斷強調這一問題。在這一階段面對更加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黨堅持以釘釘子精神狠抓反腐敗斗爭,加強制度反腐和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雙向互動,從而更好地服務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三)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現實要求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②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沖破思想觀念束縛,突破利益固化藩籬,敢于突進深水區(qū),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③,中國經濟從整體看雖然呈現出回升向好趨勢,但由于國內外環(huán)境日趨復雜,在推動高質量發(fā)展過程中仍需要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與挑戰(zhàn)。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仍十分嚴峻,特別是新時代新征程上腐敗方式的變化使得腐敗行為更具隱蔽性,因此,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豐富防治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的有效辦法”④。反腐敗斗爭與廉潔文化建設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加強廉潔文化建設成為防治新時代腐敗行為的有效環(huán)節(jié),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同樣,加強廉潔文化建設更要強調反腐敗斗爭,用實際成效豐富和拓展新時代廉潔文化的內涵與價值。
反腐敗斗爭首先要從政治上看。⑤2023年版《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尤其突出黨員干部的政治屬性,強調黨內“從嚴”的主基調,這為新時代廉潔文化的建設同樣奠定了政治基調。政治基調一旦發(fā)生改變則會面臨著黨的性質發(fā)生改變、人心潰散、國家崩塌的嚴重后果。“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zhàn)持久戰(zhàn)”表明反腐敗斗爭在時間上的長期性和持久性。在這場時間跨度大、困難程度高的政治斗爭中,需要重點把握的是政治安全特別是政權安全,腐敗問題與黨的政權安全直接相關聯(lián),保持黨的純潔性,建設廉潔政治是應對西方意識形態(tài)滲透、破壞國家政治安全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有效防止利益集團攫取黨和國家政治權力、改變黨的性質的重要措施。“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是黨鞏固執(zhí)政地位、實現執(zhí)政使命必須解決好的重大課題”⑥,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是為了適應黨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能力從而鞏固執(zhí)政的政治合法性所采取的重要措施。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取得了顯著成效,新時代新征程要繼續(xù)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fā)展,這就需要廉潔文化的持續(xù)培育和有力支撐,夯實全面從嚴治黨的文化之基。
反腐敗斗爭其次要從文化上看,文化的腐敗過程就是腐敗文化的形成過程。①“如果先進的廉政文化不去占領文化陣地、營造社會氛圍,腐敗文化就會乘虛而入、污染社會、搞壞黨風政風”②,因而,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就是要在腐敗文化和廉潔文化的斗爭過程中逐步消滅腐敗觀念,使廉潔文化占據文化高地進而營造社會廉潔之風。文化作為觀念上層建筑,具有抽象性和隱蔽性,一旦腐敗觀念侵蝕人民的頭腦,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成為一種價值觀,隱藏于廣大黨員干部的行為背后,在新時代則體現為黨員干部隊伍中的“兩面派”。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要想從根源上消除腐敗觀念,加強廉潔文化建設是必然要求,一旦廉潔文化在黨內以及社會中占據了文化高地,作為抽象的精神力量的文化便能實現具體化,從而為提高新時代廉潔文化的引領力、滲透力、輻射力奠定有力基礎。
二、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核心要義:問題、目標與結果
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必須把握其核心要義,從問題出發(fā),以目標為方向,以結果為標準,才能對新時代廉潔文化的深刻內涵和豐富意蘊有理性思考。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是腐敗問題產生的源頭,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和生態(tài)是涵養(yǎng)廉潔文化的重要基礎,人民群眾的認可度與滿意度是判斷廉潔文化建設好壞與否的衡量標準,由黨內向黨外延伸,以問題導向為抓手,以目標導向為基礎,以結果導向為標準,進一步推動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
(一)問題導向:著力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
問題導向是黨中央推進各項工作、落實各方面部署的一個重要方法。“問題是時代的聲音”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以嚴抓“四風”為問題導向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堅決懲治黨員干部搞形式主義,高高在上、貪圖享樂、浪費奢靡的作風問題。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必須繼續(xù)堅持問題導向的工作方法,把握腐敗的階段性特征和時代性變化,對腐敗現象產生的內在規(guī)律有更加清醒的認識,弄清腐敗滋生的路徑,進而“著力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④。
“權力趨向腐敗,絕對權力趨向于絕對腐敗”⑤,腐敗問題的本質是權力的濫用,廣大黨員干部隨意濫用公共權力,使得權力使用脫離為民服務的原有軌道。新時代我國經濟進入了高質量發(fā)展階段,但仍然存在權力與資本勾結的問題,同時黨內還存在著拉幫結派、結黨營私、陽奉陰違的現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打虎”無禁區(qū)、“拍蠅”零容忍,“不敢腐”的威懾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為了防止權力變質,黨中央提出要進一步扎緊制度的“籠子”,從制度方面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同時最根本的是要消除廣大黨員干部利用公共權力滿足一己私欲的腐敗心理,使廉潔心理根植于廣大黨員干部心中。這就需要在黨內及全社會宣傳廉潔文化,以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消除公私不分的錯誤價值觀從而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
黨的二十大后,反腐敗斗爭不斷向縱深推進,黨中央對腐敗滋生蔓延的內在機理的認識不斷加強,隱藏在政治問題與經濟問題相互交織下的各種腐敗,包括地域性腐敗、系統(tǒng)性腐敗、傳統(tǒng)腐敗和新型腐敗等不斷顯現。面對新時代依然嚴峻復雜的反腐敗斗爭,堅決打贏這場攻堅戰(zhàn)持久戰(zhàn)就必須抓住問題根源,從清除腐敗問題滋生的土壤和條件開始抓起,“健全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同查同治機制,深化整治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腐敗,嚴肅查處政商勾連破壞政治生態(tài)和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問題,完善對重點行賄人的聯(lián)合懲戒機制,豐富防治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的有效辦法”①,進一步加強權力運行機制和監(jiān)督制度建設,從根本上推動廣大黨員干部廉潔自律,提高其清廉意識,使得黨內廉潔之風盛行進而形成社會廉潔風尚,以建設新時代廉潔文化。
(二)目標導向:全面涵養(yǎng)黨內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態(tài)
“目標是奮斗方向”②,新時代建設廉潔文化必須確立好發(fā)展目標,這樣才能在朝著既定方向奮斗的過程中解決問題,以目標助推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工作部署。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目標是全面涵養(yǎng)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以保證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黨內政治文化是指“政黨在黨內提倡并施行的價值理念體系,以及黨內成員在其政治活動中形成的普遍性的價值理念和價值取向”③,也就是說黨內政治文化一旦發(fā)生偏離,黨內成員的行為也會走上錯誤軌道,黨內政治生態(tài)就會遭到破壞,那么作為本來就具有強烈價值導向的廉潔文化就會不復存在。新時代廉潔文化的建設要想朝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就必須注重黨內政治文化的建設和黨內政治生態(tài)的涵養(yǎng)。
良好的黨內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態(tài)必然包含黨的本質屬性。從政治屬性看,必須永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與純潔性,這是根本問題,直接影響到黨的政權安全。先進性指向廉潔文化建設的時代限定,這意味著黨內政治文化不僅不能偏離原本的政治方向,同時還要根據時代特征與時俱進,具有新的時代內涵;純潔性直接指向新時代廉潔文化,“思想純潔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保持純潔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領導干部做到清正廉潔的基礎”④。對此,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必須堅定理想信念,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同時要求他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科學指導,嚴守道德底線,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堅持黨性不能變,激濁揚清,為建設廉潔文化奠定基礎,從而凈化黨內政治生態(tài)。
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態(tài)具有凝聚廣大黨員干部的作用。黨內政治關系的清正合規(guī)對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新征程上,不斷完善各方面的體制機制不可避免地會與進一步理順黨內政治關系產生密切關聯(lián)。因此,新時代需要全面涵養(yǎng)黨內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態(tài),最終達到“六個又有”的要求,即在全黨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tǒng)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生動活潑的黨內政治局面或黨內政治生態(tài)。中國共產黨作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高度集中統(tǒng)一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需要黨員個體的政治情感、意志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也就是說需要各成員在保持對黨忠誠的基礎上做到黨員之間相互尊重、互相配合,這對于理順健康的政治關系、形成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具有深層意蘊。同時,文化具有聚焦效應,良好的黨內政治文化會對黨內的廉潔文化、忠誠文化等起到“磁石”作用,形成健康有序的文化層,這對于進一步打擊黨內的一些腐敗分子相互勾結、搞“小圈子”的行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全面涵養(yǎng)與培育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態(tài)對于縱深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深遠意義。
(三)結果導向:努力契合人民群眾的意愿和訴求
實踐導向是指工作完成之后由人民來檢驗工作成效,以人民的滿意度為衡量標準進而繼續(xù)完善工作從而形成良性閉環(huán)。“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①“人民群眾中蘊藏著治國理政、管黨治黨的智慧和力量,從嚴治黨必須依靠人民,要織密群眾監(jiān)督之網,開啟全天候探照燈,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表現都要交給群眾評判。”②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人民至上的本質屬性不能丟,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得好不好、到不到位,最終評判的主體都是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是否能從反腐敗斗爭中獲得實實在在的現實“紅利”是反腐敗工作的指向標,從這一指向標出發(fā)可以發(fā)現,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在本質上是要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獲得感。因此,反腐倡廉是否契合人民群眾意愿和訴求直接關系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
腐敗的實質是濫用公權、以權謀私。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長使其迫切需要一個公平正義的環(huán)境,為了回應人民群眾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殷切期盼,黨和政府需要通過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來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實效性。“讓正風反腐給老百姓帶來更多獲得感”③,獲得感作為一種主觀性心理感知,在廉潔文化建設過程中更多表現為廉潔感知水平的增強。一方面,黨和政府需要著眼于人民群眾的獲得感,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工作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查處了許多“老虎”“蒼蠅”,揭露了大量腐敗案件,由此可見黨中央懲治腐敗的堅定決心;但在另一方面,這一系列舉措會揭示現實社會當中存在“正義也許會遲到”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沖擊人民群眾的心理防線,使得人民群眾的廉潔感知水平降低。④這表明反腐敗力度的增強與人民群眾廉潔感知水平的提高不一定成正相關,但由于反腐倡廉本質上是要通過倡導廉潔以樹信仰和立價值,進而與人民群眾廉潔感知直接關聯(lián),這使得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必然會對人民群眾的廉潔感知水平起到正面導向作用,從而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對于反腐倡廉建設而言,人們的主觀感知所反映出來的反腐倡廉形勢更加值得重視。”①因此,在新時代必然要通過建設廉潔文化以提高人民群眾的廉潔感知水平,這不僅體現了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反腐倡廉工作的滿意度,同時也契合了人民群眾自身的意愿和訴求,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措施。
三、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實踐路徑:系統(tǒng)、協(xié)同與引領
習近平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強調,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要“深入開展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傳承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激發(fā)共產黨員崇高理想追求,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看成是極大的恥辱。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風,督促領導干部從嚴管好親屬子女。積極宣傳廉潔理念、廉潔典型,營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風尚”②,這為建設新時代廉潔文化指明了實踐路徑。“深入開展黨性黨風黨紀教育”,這意味著首先要從黨員干部的思想出發(fā),把好黨員干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總開關”,夯實思想道德基礎;其次,從責任主體的視角出發(fā),將黨員干部的家風建設納入制度范圍內,強調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風”;最后,“積極宣傳廉潔理念、廉潔典型”,充分發(fā)揮廉潔典型的榜樣示范作用。
(一)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
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需要運用系統(tǒng)思維方式把握好黨性黨風黨紀三者之間的關系,“系統(tǒng)思維方式就是把認識對象作為系統(tǒng),從系統(tǒng)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統(tǒng)和環(huán)境的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中綜合地考察認識對象的一種思維方式方法”③。從整體看,黨性黨風黨紀是有機統(tǒng)一的,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從根本上達到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從而保持黨的健康肌體的價值旨歸;從要素看,“黨性是本,黨風是表現,黨紀是保障”④,黨風是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好壞與否的外在表現,黨性是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根本遵循,黨紀是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制度保障。
因此,在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過程中需要“抓要素”,重點把握黨風建設,以保持黨的廉潔作風達到強黨性嚴黨紀的目的;也需要“抓整體”,從黨性黨風黨紀同時同向發(fā)力達到治黨從嚴的目的。
“抓要素”要聚焦“四風”問題,以反對“四風”為始,以構建“清廉之風”為終。一是堅持實事求是的優(yōu)良作風以反對形式主義。“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密切聯(lián)系,則是一個黨性堅強的黨員的起碼態(tài)度”⑤,實事求是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黨性原則,腐敗問題需要長抓,這就意味著需要根據時代特點對腐敗現象進行具體分析,不斷優(yōu)化黨紀、完善黨紀。二是堅持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優(yōu)良作風以反對官僚主義。“人民性是中國共產黨的階級本性”,人民性在本質上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黨性,需要通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加強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監(jiān)督、加強黨紀中的人民性等措施來端正黨風,同時進一步提高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三是堅持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作風以反對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抓改進工作作風,各項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堅持和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①,艱苦奮斗是黨性之使然,也是黨紀之本色。
“抓整體”要聚焦全面從嚴治黨偉大實踐。一是就治理主體看,全面從嚴治黨要落實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jiān)督責任。各級黨委要將黨風廉政建設作為分內之事,堅持選好用好干部,加強對領導干部和權力運行的制約與監(jiān)督,從源頭杜絕腐敗行為,樹立廉潔之風;各級紀委要履行好監(jiān)督責任,與黨委雙向發(fā)力抓好黨風廉政建設。二是就治理對象看,全面從嚴治黨需要把握好 “關鍵少數”的領導干部和“絕大多數”的廣大黨員之間的關系,領導干部要堅持廉潔從政、廉潔用權、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只有抓好“關鍵少數”,才能進一步管好“絕大多數”,從而以上率下保持清正廉潔的作風。三是就治理目標看,全面從嚴治黨的偉大實踐最終是為了保證黨的長盛不衰,保持黨的健康肌體,必須要持之以恒地進行自我凈化從而推進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
(二)協(xié)同推進家庭家教家風建設
家教不正、家風不嚴,家族式腐敗的土壤必定會滋生,要想在全社會加強廉潔文化建設,形成崇尚廉潔的社會風氣,協(xié)同推進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家庭作為個體精神成長的原生態(tài)環(huán)境,不僅關系著家教的養(yǎng)成,也關系著家風的培育。新時代在加強廉潔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會發(fā)現兩種現象:一是領導干部因受家庭影響導致自身被腐敗因子侵蝕從而產生腐敗行為;二是領導干部的家人親屬在其不知情情況下進行腐敗行為從而將領導干部拉下腐敗的深淵。因此,新時代協(xié)同推進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與機遇。
協(xié)同推進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首先需要提高領導干部的道德基礎,“反腐倡廉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多管齊下、綜合施策,但從思想道德抓起具有基礎性作用”②,領導干部道德高尚、思想純潔體現在其行動上也自然是廉潔行為。《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明確指出黨員領導干部要堅持廉潔齊家,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領導干部帶頭廉潔自律,其廉潔行為也必然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其家人親屬的思想與行為,這不僅是言傳身教的重要表現,更是形成正確家教、良好家風的重要方式。其次,領導干部需要“對親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也要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jiān)督”③。領導干部既要對家人進行思想教育,充分發(fā)揮在家庭這個獨特場域內的情感優(yōu)勢,同時要監(jiān)督其行為,防止其親屬及身邊人員利用領導干部的職權進行腐敗行為。最后,深入推進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還需要運用制度規(guī)范。家庭作為組成社會的基本細胞,濃厚的情感色彩是其突出特點,這是由血緣所形成的羈絆,羈絆的強烈性很大程度上會滋生家族式腐敗的土壤,這就要求“第三方”的介入,即來自外部的制度制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規(guī)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必須重視家庭家教家風,對其親屬和身邊人員進行嚴格監(jiān)督;2023年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關于廉潔紀律中對于領導干部親友相關違規(guī)行為的內容進行修改充實,這都鮮明體現了新時代將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納入制度范圍內對于廣大黨員樹立廉潔自律品質的重要性,也充分表明新時代廉潔文化的建設需要協(xié)同推進家庭家教家風建設。
(三)充分發(fā)揮廉潔典型示范引領作用
榜樣所具有的人格品質在社會發(fā)展中起到示范引領的作用,新時代,“榜樣人格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先進性的要求,在和諧文化的構建中發(fā)揮著引領導向作用”①。廉潔文化所展現出的精神力量同樣在社會發(fā)展進程中起到正向的規(guī)范作用,與榜樣發(fā)揮之作用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因此,新時代加強廉潔文化建設需要堅持與廉潔典型相融合。充分發(fā)揮廉潔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提高新時代廉潔典型的引領性。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黨和國家的發(fā)展需求有了新調整,但腐敗問題仍是不容忽視且亟需解決的問題,要充分彰顯黨內以及全社會的廉潔之風,廉潔典型可以說是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過程中的“風向標”,因此,提高新時代廉潔典型的引領性是加強廉潔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廉潔典型不僅關乎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更關乎社會發(fā)展的全局。要將新時代廉潔典型置身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戰(zhàn)略高度,更要緊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發(fā)展要求,服務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
第二,增強新時代廉潔典型的輻射性。充分發(fā)揮廉潔典型在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中的示范引領作用,需要增強新時代廉潔典型影響力的輻射范圍,達到在全社會弘揚廉潔之風和建設清廉中國的目的。首先,在挖掘新時代的廉潔典型時,要注重與選樹標準的契合度,需要注意的是,要特別關注所選取典型的獨特品質,并不是說廉潔典型的廉潔品質是唯一優(yōu)點,作為典型人物,其身上的人格品質都是相輔相成的。其次,對所選取的廉潔典型身上的品質進行細分,不僅需要突出其廉潔行為,也要加強對其他優(yōu)秀行為的宣傳。最后,在宣傳過程中要避免拉大廉潔典型與普通民眾的距離感,從而導致典型“失真”的問題。
總之,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作為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偉大實踐新的戰(zhàn)略部署,不僅對于在新征程上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廉潔型政黨具有重要意義,更是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建設清廉中國的重大舉措。放眼未來,廉潔文化建設更應不斷推向全社會,使得廉潔之風在全社會盛行,一方面,能夠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境界,增強人民群眾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對于新征程黨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能夠進一步增強黨的領導力量。“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①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必將形成一種新質生產力,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添新的力量。
責任編校" "王學青
The Generative Logic, Core Principles, and Practical Pathways of
Integr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SUN Bo, JIANG Lulu(School of Marxism,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 Jiangsu,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ity culture in the new era, as a significant initiative within disciplines and anti-corruption efforts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advancing comprehensive strict governance of CPC. The integrity culture is rooted in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and a clear historical context, reflecting strong contemporary demands for its enhancement. Marxist teachings of integrity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integrity culture provide fertile ideological soil, while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s of CPC offer valuable lessons. In the new era, this initiative is assigned a new mission in the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Grasping the essence of integr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requires firstly adhering to problem-orientation to clarify the intrinsic patterns of corruption and eliminate the conditions that foster it so that an integrity culture can be built. Secondly, goal-orientation is to foster a healthy political culture and ecology within CPC to nurture the integrity culture. Thirdly, result-orientation is to be adhered to so that public perception of integrity can be improved, ensuring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ity culture is subject to public evaluation, which are to be taken as testers of integrity culture in the new era. In terms of practical pathways to strengthening integrity culture, it is essential to integ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PC disciplines, integrity, and ethics, promoting family life, family values and family education, and effectively utilizing role models for guidance.
Key words:" new era;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ity culture; anti-corruption and integrity promotion;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administration of the Party
收稿日期: 2024-11-20
基金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9BKS165)
作者簡介: 孫泊(1979— ),男,江蘇連云港人,南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員,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南通大學基地研究員;蔣露露(2001— ),女,江蘇南通人,南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① 習近平:《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人民日報》2024年7月22日。
② 同上。
① 《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第122頁。
②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54頁。
③ 董世明、吳九占、李俊彪:《馬克思主義廉政學說》,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第2頁。
④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98頁。
①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98頁。
② 同上書,第97頁。
③ 董世明、吳九占、李俊彪:《馬克思主義廉政學說》,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第11頁。
④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91頁。
⑤ 唐賢秋:《廉之恒道:中國傳統(tǒng)廉政文化現代轉換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第5頁。
⑥ 同上書,第15頁。
⑦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檔案文獻選編》,中共黨史出版社,2015,第4頁。
⑧ 同上。
⑨ 同上。
① 李忠杰:《中國共產黨百年廉潔政治之路》,中國方正出版社,2021,第18頁。
② 同上書,第29頁。
③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第九卷,中共黨史出版社,2000,第431頁。
④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379頁。
⑤ 《江澤民文選》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第483頁。
①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第69頁。
② 《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694頁。
③ 習近平:《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人民日報》2024年7月22日。
④ 同上。
⑤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第507頁。
⑥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2,第49頁。
① 于風政:《腐敗文化及其形成與治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2年第2期。
② 陳燦:《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人民日報》2023年1月18日。
③ 《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 2021,第147頁。
④ 習近平:《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人民日報》2024年7月22日。
⑤ 許良英:《也談阿克頓的名言》,《炎黃春秋》2010年第7期。
① 習近平:《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人民日報》2024年7月22日。
② 《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第147頁。
③ 吳桂韓:《中國共產黨黨內文化基本內涵探析》,《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9年第4期。
④ 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人民日報》2013年4月19日。
①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第19頁。
② 習近平:《歷史使命越光榮奮斗目標越宏偉越要增強憂患意識越要從嚴治黨》,《人民日報》2014年10月9日。
③ 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年5月3日。
④ 南日:《政策框架視角下反腐倡廉增進公眾幸福感的實證研究》,《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4年第4期。
① 張增田、王海戀:《反腐倡廉形勢:概念辨析與科學評估》,《中國行政管理》2011年第5期。
②《習近平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 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zhàn)持久戰(zhàn)》,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1/content_6924871.htm,訪問日期:2024年10月28日。
③ 吳建雄:《反腐敗斗爭需秉持哪些科學思維》,《人民論壇》2016年第28期。
④ 習近平:《全面從嚴治黨探索出依靠黨的自我革命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徑》,《求是》2023年第3期。
⑤ 《毛澤東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361頁。
① 《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15,第69-70頁。
② 同上書,第140頁。
③ 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三嚴三實”專題民主生活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5年12月28日。
① 姜朝暉:《論榜樣人格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構中的功能和作用——以首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為例》,《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8年第2期。
①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