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特色小鎮是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秉持“三個原則”與“五項要求”,以點帶面實現協調發展的新型平臺,其高質量發展是深入貫徹落實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的有效途徑。當前,重慶市特色小鎮建設成果斐然,數量與規模穩步增長,已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本文指出,重慶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供應鏈物流的策略支撐,分析發現已實行策略圍繞電商、產業融合、生態環境發展,在朱沱鎮、新立鎮、龍駒鎮等特色小鎮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仍然存在供給能力不足、供應鏈運作效率低下、供應鏈物流標準化水平低等不足。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系列針對性策略,并給出鼓勵多元主體參與、強化人才支撐、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等保障措施,以全面助力重慶特色小鎮實現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供應鏈物流策略;保障措施;重慶
中圖分類號:F29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5)03(b)--05
1 重慶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供應鏈物流的內涵
1.1 重慶特色小鎮概念
“特色小鎮”的出現以新型城鎮化戰略為背景。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1],充分說明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在政策的指引下,全國開始積極探索創新建設新型城鎮的可行路徑,其中“特色小鎮”的概念便是在浙江[2]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嘗試。
特色小鎮是集成地方專業化、土地集約化與職住同協化的新型發展平臺[3],其本質是通過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導和扶持,在土地和空間集約利用條件下,打造聚集生產、生活和生態功能融合的社會經濟空間[4]。重慶特色小鎮正是基于此基本概念和本質,與重慶本地特色資源、政策等相結合而精心打造的新型發展平臺。
1.2 重慶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含義
1.2.1 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一詞首次出現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5]。2017年1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了高質量發展的定義:“高質量發展旨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體現了新發展理念的核心,這種發展模式以創新為首要驅動力,強調內在協調性,倡導綠色生態,堅持對外開放,并致力于實現共同富裕。”
1.2.2 重慶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
重慶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是一種貫徹新型城鎮化戰略,通過走高質量的城市建設、高質量的基礎設施、高質量的公共服務、高質量的人居環境、高質量的城市管理和高質量的市民化的有機統一道路[6]來建設具有當地特色的現代化小鎮的發展方式。
1.3 供應鏈物流內涵
根據周慧(2012)對于供應鏈定義的闡釋[7],供應鏈是“通過對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緊緊圍繞核心生成企業,從原材料的采購開始,到半成品、中間產品及最終產品的制成,最后通過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及最終用戶連接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
物流是供應鏈的物質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物流戰略在供應鏈發展和平穩運行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物流的視角來看,供應鏈物流是對企業物流的延伸和擴展,將視角從企業擴大到以核心企業為中心的、包含供應商、零售商、最終用戶的、涉及整條供應鏈的物流活動;從供應鏈角度來看,供應鏈物流是以物流活動為重點,核心企業可能是物流企業的供應鏈活動。
2 重慶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的供應鏈物流策略分析
2.1 重慶特色小鎮發展概況
2.1.1 重慶特色小鎮發展現狀
(1)特色小鎮數量
根據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的《2022年度重慶市特色小鎮清單》,目前重慶市共有特色小鎮22個,其中命名類2個、創建類20個,具體如表1所示。
相較2017年公布的全國第二批特色小鎮名單,本批次重慶市共增加9個獲批的特色小鎮,說明重慶市對特色小鎮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卓越成果,向著“三特色、三集聚”發展目標穩步推進。
(2)特色小鎮分布
由圖1可知,從區縣角度來看,重慶特色小鎮分布較為均勻,除個別區縣外,其余基本各區一個特色小鎮;從地理位置角度來看,渝中和渝西地區特色小鎮較為集中。此外,重慶特色小鎮還具有多分布在區縣和市的邊界地帶的特點。
2.1.2 重慶市特色小鎮供應鏈物流培育基礎
(1)現有資源
重慶市現有供應鏈物流資源完備且豐富,重慶市占據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具有天然的區位優勢。根據《重慶市綜合交通運輸“十四五”規劃》,水運目標建設以“一干兩支六線”航道、“三樞紐五重點八支點”港口為骨架的水運基礎設施體系;公路加快建設“三環十八射多聯線”高速公路網,并實現鄉鎮通三級公路比例達到85%,村民小組通暢率達到98%;鐵路爭取實現普鐵千億元級工業園區、國際性樞紐港站全覆蓋。
與此同時,城鄉三級配送網絡不斷優化,區縣(自治縣)級物流節點與鄉鎮配送站覆蓋率高達97%,為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特色小鎮供應鏈物流建設提供物流基礎設施保障。
(2)經濟建設
《2023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3年重慶市重點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303.43億元;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22.34億元,為重慶特色小鎮供應鏈物流建設和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
從需求角度來看,2023年重慶市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增長7.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3.1%,無店鋪零售比2022年增長5.2%,由此帶動物流需求繁榮旺盛。
(3)市場前景
重慶市作為西部重要的工業基地,積極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不斷推進產業鏈供應鏈轉型升級。工業方面,根據《十八大以來重慶市工業發展報告》,重慶市主要工業前三大行業為材料、消費品和電子產業,2021年全市全口徑工業增加值突破7888.68億元;作為長江上游的最大商貿口岸,對內輻射西南、西北、華中等地區,對外開行中歐班列、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電商物流等服務業態不斷豐富,2020年重慶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實現交易額66.53億元。
在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成功建設并取得重大進展的背景加持下,重慶市供應鏈物流市場需求潛力巨大,無論是放眼世界開放國際化物流,還是對內不斷推動鄉鎮供應鏈物流體系發展完善,都大有可為。
(4)政策支撐
重慶市政府積極響應國家重大戰略號召,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一號工程”,抓住內需消費擴大升級的機遇,為物流業的蓬勃發展奠定基礎;政府完善建設“戰略平臺+園區平臺+功能平臺+活動平臺”的開放平臺體系,為供應鏈物流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推動供應鏈物流轉型升級,對物流業提出發展新要求“在實現自身發展質量提升的同時,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服務供給”。
2.2 重慶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的供應鏈物流策略及效果分析
供應鏈物流是連接特色小鎮與外界的橋梁與紐帶,發展重慶特色小鎮供應鏈物流具有促進特色小鎮與外部城市資金、信息、服務、產品等資源雙向流通的重要功能,而供應鏈物流策略則是供應鏈物流的核心,決定其發展方向。本文根據戰略重心不同,結合重慶特色小鎮分類及建設實例,對重慶市特色小鎮目前實施的供應鏈物流策略及效果進行分析。
2.2.1 以電商為重點的重慶特色小鎮供應鏈物流策略
電商依托互聯網平臺與大數據等技術,近年來飛速發展,目前已形成較為成熟的商業體系和模式,占據全國廣闊市場,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用戶的消費習慣,同時結合社會經濟與媒介的不斷進步,不斷發展出如直播帶貨等形式。
重慶特色小鎮電商供應鏈物流策略是指在特色小鎮的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圍繞電子商務所涉及的或以電商相關供應鏈物流活動為重點的供應鏈物流策略。常用的策略有多渠道分銷(通過直播帶貨、電商平臺等進行銷售)、整合供應鏈資源(與電商平臺深度合作等)、發展電商特色產業(培育自有電商主體、打造特色品牌)等。
在特色小鎮實際建設中,電商供應鏈物流常常占據重要地位,在所有類型的特色小鎮中均可應用。例如,朱沱港園工貿特色小鎮在農業方面以2.8萬畝晚熟龍眼基地和2萬畝優質水稻基地為核心特色,發展電商特色產業,打造出“家鄉郎”“淘鄉社”“巨商U客”等一批自有特色電商平臺,同時拓寬物流渠道,吸引了中通、申通、順豐等8家物流快遞企業在朱沱布局,真正做到打響名號、助農增收。
2.2.2 產業融合視角下的重慶特色小鎮供應鏈物流策略
在22個重慶特色小鎮中,有10個屬于文化旅游類、3個屬于三產融合類,綜合考量涉及產業融合類型小鎮高達59%。由此可見,產業融合是推動特色小鎮興旺發展的有效途徑,產業融合視角下,重慶特色小鎮供應鏈物流策略在延伸產業鏈、繼承傳播特色小鎮文化、提升游客旅游體驗等方面具有獨特作用。
以新立柑橘特色小鎮為例,核心產業為柑橘,圍繞這一核心打造“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項目核心區、農業示范區。農業生產方面,作為供應鏈上游的新立柑橘特色小鎮堅持高質量、差異化及加工果、鮮銷果雙向發展戰略,培育種植春見、沃柑、愛媛38號、砂糖桔多品種鮮銷果和哈姆林、特羅維塔、北碚447、早金和銅水72-1等品種加工果。
在供應鏈中游,自主掌握供應鏈中游核心企業,并發展跨境物流。充分利用柑橘各類成分,如本土企業重慶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的核心業務為加工橘皮為陳皮等產品,加工果核為高品質堆肥原料之一,出口至丹麥、挪威等國家。
基于一二三產業融合思想,新立柑橘特色小鎮積極延伸產業鏈至“柑橘+旅游”“柑橘+文化”“柑橘+教育”“柑橘+體育”多產業,尋找供應鏈合作伙伴,整合供應鏈資源,如引進由上海信澤文創置業有限公司打造的IP產業暨示范民宿集群項目,結合柑橘文化特色,實現文旅業蓬勃發展。
2.2.3 與生態環境相結合的重慶特色小鎮綠色供應鏈物流策略
根據《重慶市促進特色小鎮規范健康發展的實施方案》,建設特色小鎮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綠色低碳的基本原則,發展綠色供應鏈、綠色物流也是重慶市“十四五”物流規劃強調的基本原則。
在體育運動類特色小鎮中,自然生態尤為重要。黃誠胤(2020)對于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模式進行分類,認為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模式可分為以下四類:依托自然資源的“體育+旅游”模式、以環都市圈為中心的“體育+商業”模式、健康養生旅游的“大健康+體育”模式、助力“脫貧攻堅”為主題的“鄉村旅游+體育”模式。其中,除“體育+商業”模式外,其他三大模式均強調依賴特色小鎮自然資源,在保護特色小鎮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充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打造運動、養生等項目。
與生態環境相結合的供應鏈物流策略是重視低碳環保、節約資源的供應鏈物流策略。在重慶特色小鎮生態環境與供應鏈物流相結合的高質量發展歷程中,以龍駒鎮為代表的三峽庫區特色小鎮成效顯著。龍駒鎮水路發達,擁有大小河流及溪溝16條,共計80公里,對內連通鎮內各個村落,對外連接周邊走馬鎮、茨竹鄉等鄉鎮。依托該地理特色和獨特的文化環境,龍駒鎮打造“南宋風格、三山環城、三河融匯”的“人文邊城、山水龍駒”的個性形象。供應鏈物流方面,大力發展水路運輸,有效解決鄉鎮供應鏈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問題,提升供應鏈末端最終用戶體驗,進一步促進龍駒鎮商貿發展,形成獨特的商貿文化。在當前重慶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龍駒鎮打造特色電商產業,作為供應商,即供應鏈上游客戶,借助水路有效應對山地崎嶇劣勢,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時,促進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加速形成。
3 重慶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的供應鏈物流策略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成因
3.1 重慶特色小鎮供應鏈物流供給能力不足
供應鏈物流供給能力不足是制約重慶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受制于重慶地處西部山區,多山路導致交通受阻的客觀條件,加之特色小鎮多位于鄉鎮地區,離中心城區有一定距離,多數重慶特色小鎮道路、物流樞紐等供應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完善。在此基礎上,供應鏈物流供給能力在供給數目和供給種類方面都有待提升。供給數目方面,對應的倉儲容量、倉儲效果、物流車輛數目與發達的市中心都有一定差距;供給種類方面,在冷鏈物流、逆向物流、綠色物流等具有特殊需求的物流種類上具有明顯缺陷。以冷庫容量為例,2020年重慶市冷庫容量共計526萬立方米,其中中心城區庫容達242萬立方米,占全市的52%,具有明顯的城鄉分配不平衡狀態,對柑橘等農作物銷售和出口造成阻礙。
3.2 重慶特色小鎮供應鏈物流運作效率低下
當前,重慶市諸多特色小鎮實行單獨的供應鏈物流方案,以生產加工或農業種植為核心產業的特色小鎮更多選擇外包物流,或與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等。供應鏈信息流傳遞通道堵塞或迂回,常常導致供應鏈信息傳遞不及時、信息偏差甚至信息錯誤等問題,進一步導致供應鏈物流運作效率低下,全鏈條響應速率與需求預測都受到很大影響。
另一大原因是在特色小鎮的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供應鏈節點企業缺乏配套的合作機制。供應商、核心企業、分銷商、零售商等供應鏈節點中的關鍵企業,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多為獨立運作,上下游之間溝通及合作缺乏標準規范的合作機制,造成管理混亂、溝通不暢等一系列問題,進而降低了供應鏈物流的運作效率。
3.3 重慶特色小鎮供應鏈標準化水平不高
農村供應鏈物流發展的通病是標準化程度不高,重慶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同樣面臨此問題,同時提升供應鏈物流規范化標準化水平是重慶特色小鎮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各個企業間的服務水平參差不齊、企業規模小且布局分散、部分企業及相關部門對供應鏈標準化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專業人才等,最終導致重慶特色小鎮供應鏈標準化水平不高。
缺乏供應鏈標準化對重慶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負面影響較大。直接影響有供應鏈資源整合效率低下、產業協同難度大等;間接影響有阻礙特色小鎮產業競爭力提高、妨礙形成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缺乏對企業的約束,從而導致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質量低下等。
4 重慶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的供應鏈物流策略優化的對策
4.1 完善重慶特色小鎮供應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針對供應鏈物流供給能力不足的問題,完善優化特色小鎮物流配送網絡,提升供應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是有效對策。在特色小鎮周邊或臨近城鎮的交通便利地區建立區域性的物流配送中心作為貨物集散地,統一集中進入特色小鎮內部和由特色小鎮運出的,來自不同供應商的和電商平臺的貨物,進行統一分揀、包裝和配送,提高物流效率、降低運輸成本。
4.2 搭建重慶特色小鎮供應鏈物流信息共享的信息化平臺
搭建重慶特色小鎮供應鏈物流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供應鏈各環節信息的實時共享和互聯互通。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供應鏈物流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預測市場需求、優化庫存管理、提高運輸效率。例如,在以旅游業為特色的特色小鎮發展中,利用大數據分析游客行為及消費偏好;對特色小鎮所在區位的運輸路線和交通狀況進行分析,優化運輸方案,降低運輸成本和時間,從而提高供應鏈效率。
4.3 構建重慶特色小鎮供應鏈物流的合作機制
政府方面,可以制定針對特色小鎮供應鏈物流發展的專項規劃,明確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積極推進特色小鎮內企業組建產業聯盟,在原材料采購、技術研發、市場開拓等方面實現合作共贏,提高全產業鏈競爭力;特色小鎮各企業之間可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開展供應鏈物流業務,如生產企業和物流企業、物流企業和電商企業之間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實現資源共享、風險共擔、利益共贏。
4.4 制定重慶特色小鎮供應鏈物流運作規范
為提升重慶特色小鎮供應鏈物流標準化水準,推動建設重慶特色小鎮供應鏈物流運作規范,可從明確目標、現狀調研、制定規范、評價優化四方面著手。首先,在明確目標時,應充分結合各個特色小鎮的實際情況,遵循科學性、可行性、前瞻性原則,確保能具體落實并能適應特色小鎮未來的發展需要;其次,在現狀調研時,應全面、多渠道收集信息,找出特色小鎮供應鏈物流運作中的問題,并進行深入分析;再次,在制定具體規范時,可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規范、物流運作流程規范、物流服務質量規范、監督與考核機制等方面進行綜合規范制定;最后,進行定期評估,通過與其他特色小鎮交流合作、借鑒國內外優秀特色小鎮物流建設經驗等方式,持續改進重慶特色小鎮供應鏈物流運作規范。
5 重慶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的供應鏈物流策略優化的保障措施
本文從鼓勵多元主體參與、強化人才支撐、推動產業融合發展三個角度,對重慶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的供應鏈物流策略優化提出保障措施。
5.1 鼓勵多元主體共同參與
重慶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的供應鏈物流策略優化,離不開基層政府、企業、小鎮居民多方主體的共同參與、合力保障。基層政府在其中起到引導者和服務者的作用,依據上層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政策導向,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在供應鏈物流領域既可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又可搭建多元主體參與合作平臺,為多方主體提供合作創新的空間,還可提供資金、土地等要素支持;特色小鎮內企業,尤其是供應鏈核心企業及物流企業,要主動承擔起建設者的角色,以創新為第一發展動力,在合作發展中不斷探索特色小鎮供應鏈物流策略優化路徑,承擔起相應的社會效益;特色小鎮內居民需要強化主人翁意識,提高參與特色小鎮供應鏈物流策略優化的積極性,結合生活實際,積極建言獻策,也可作為志愿者切身參與到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如在社交媒體自主發布宣傳內容、依據貢獻獲得獎勵積分兌換獎品等。
5.2 強化人才支撐
人才是重慶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及供應鏈物流策略優化完善不可或缺的要素,只有各個領域擁有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人才源源不斷地為重慶特色小鎮發展建設添磚加瓦,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才會有用之不竭的創意和動力來源。針對供應鏈物流策略優化方面,第一,重慶各個特色小鎮政府可以加大對物流和供應鏈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吸引更多人才來到特色小鎮;第二,通過設立補助、獎金、分紅、提供就業崗位等多種手段,將優秀人才留在特色小鎮;第三,通過產教融合,與高校、科研機構等進行合作,開展能實現特色小鎮供應鏈物流策略優化的研究與創新;第四,通過與物流領域大賽主辦方合作,將特色小鎮供應鏈物流策略優化中實際遇到的問題作為案例,吸引高校及社會人才提供解決方案,促進供應鏈物流策略優化發展,進而推動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
5.3 推動產業融合發展
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既是重慶特色小鎮建設堅持“三個原則”與“五項要求”的具體措施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又是優化供應鏈物流策略的重要途徑。一是優化現有產業結構,充分發展核心特色產業,延長產業鏈供應鏈,吸引優勢產業聚集,使更多物流企業被吸引入駐特色小鎮,提供高質量物流服務。二是推動農文旅教體等產業深度融合,圍繞自身核心特色產業進行靈活選擇。例如,前文提到的新立柑橘特色小鎮,以農業為核心,延伸發展柑橘文化,進一步打造特色主題民宿,實現農文旅融合發展,有效帶動供應鏈物流創新發展,將業務發展至海外。三是搭建跨產業合作平臺,促進特色小鎮不同產業主體之間的交流合作,既可是線上的信息共享平臺,又可以是線下的產業園區或產業聯盟。例如,物流企業與生產企業、旅游企業等簽訂合作協議,共同開展項目;又如,在旅游觀光路線中加入參觀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的流程,了解特色農產品從生產到配送的供應鏈全流程,增加旅游趣味性,同時促進供應鏈物流和旅游業融合發展。
6 結語
特色小鎮是推進新型城市化的重要載體,重慶特色小鎮的高質量發展以優化完善供應鏈物流策略為重要支撐。目前,重慶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在供應鏈物流策略上已有較為顯著的成果和成功經驗,培育基礎扎實,擁有資源、經濟建設、市場前景、政策支持多方助力。高質量發展實例碩果累累,如朱沱港園工貿特色小鎮打造自有電商平臺,以電商供應鏈物流助推產業鏈升級;新立柑橘特色小鎮鞏固供應鏈物流,三產融合卓有成效;龍駒鎮綜合發展自然資源,做到綠色供應鏈物流和特色產業齊頭并進、互相成就。
誠然,目前重慶特色小鎮供應鏈物流建設仍有許多不足,本文僅提出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建立供應鏈企業合作機制、制定供應鏈運作規范四條改進措施,以期助推重慶特色小鎮供應鏈物流更上一層樓。在政府引領、企業奮進、人民支持的齊心協力下,重慶特色小鎮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 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黨建,2022(11):4-28.
曹倩瑩.河北省特色小鎮創建實踐與策略研究[D].保定: 河北大學,2024.
Garretsen H,McCann PMartin R,and Tyler P2013.The Future of Regional Policy[J].Cambridge Journal of Regions,Economy and Society,6(2):179-186.
胡曉輝,林潭晨,張天堯,等.特色小鎮的理論剖析及其政策分類研究: 基于浙江省的調查證據[J].熱帶地理,2024,44(2): 269-279.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001).
方創琳.中國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規律性與重點方向[J].地理研究,2019,38(1):13-22.
周慧.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汽車制造業供應鏈物流流程優化研究[D].上海: 華東理工大學,2012.
黃誠胤.重慶市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的模式與實施策略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6(6):7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