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通信技術和數字媒體的飛躍發展,互聯網教育已成為大學生樹立正確思想、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徑。而微信公眾號已逐漸成為高職院校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徑。輔導員微信公眾號既能搭建師生平等交流和信息互享的橋梁,又能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還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擴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輔導員微信公眾號,通過加大平臺宣傳力度,優化內容建設,增強師生互動等措施提升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關鍵詞:輔導員微信公眾號;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當前,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而微信公眾號作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通過精心打造并運營微信公眾號,不僅能夠精準對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心理特征,還能以更加靈活多樣、富有吸引力的方式開展思政教育,從而挖掘出一條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的新路徑。
一、高職學生使用微信公眾號概況
騰訊發布的2023年全年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微信公眾號數量已達到2000萬,平均每個用戶關注的公眾號數量為20個左右,這說明公眾號作為品牌傳播的重要渠道,對用戶吸引力逐漸增強;每天平均有4億篇公眾號文章被用戶閱讀,其中熱門文章的閱讀量超過百萬。公眾號已成為用戶在微信平臺上使用的主要功能之一。輔導員利用微信公眾號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正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具體體現。
根據問卷調查顯示,高職學生中有80.8%的同學表示關注微信公眾號的原因是為及時了解學校相關信息和通知,教育學習用途占74.4%,獲取新聞資訊占71.6%,而以休閑娛樂為目的則超過了60%。從以上數據來看,微信公眾號作為信息傳播與互動平臺,在高職學生群體中產生了積極正面的作用。然而,高職院校學生學情較為復雜,大部分學生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缺乏學習熱情和動力,容易沉迷于網絡社交和電子游戲。學生的價值觀念、思維模式、行為方式更易受到網絡的負面影響。如何利用校園公眾號特別是輔導員微信公眾號對高職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則是擺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現實問題。
二、高職院校輔導員微信公眾號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
輔導員微信公眾號不僅是輔導員工作創新的重要載體,也是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通過多樣化的內容和互動功能,使理論知識的傳播更加生動活潑,對于加強大學生思想引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一)輔導員微信公眾號搭建平等交流、信息互享橋梁
利用微信公眾號作為線上思想教育和思政引領的平臺,則可為師生搭建平等溝通的橋梁。一方面,學生可在微信公眾號上自由選擇所需信息。這不僅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還為其提供了平等表達意見的渠道;其次,輔導員可以根據不同情況調整教育內容和方式。學生可以選擇一對一、一對多或多對多的方式,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交流。教師從傳統的“教”者角色轉變為“導”者,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促成師生平等對話。此外,查看微信公眾號推送的信息已成為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習慣。學生沒有學習時間地點的限制,學習內容又與其日常生活緊密相關,這也為學生主動參與思政內容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輔導員微信公眾號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環節,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信息化日益發達、信息爆炸的時代,對于“00后”高職學生而言,只有兩年半左右的在校學習時間,對其進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則更為迫切。網絡作為一個重要的工具和平臺,已成為高職學生獲取訊息的首選渠道。因此,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利用豐富且正確、生動而有趣的信息,來影響和塑造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網絡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僅新穎靈活,還能夠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這種教育方式因具有匿名性,使學生無需擔心課堂上不敢表達或受到評判的情況。此外,借助輔導員微信公眾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既拓展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避免了形式主義的現象。這無疑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輔導員微信公眾號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精準性和吸引力
輔導員微信公眾號平臺主要針對學生群體,關注公眾號平臺的也主要是學生,平臺發布的內容都與其日常學習生活息息相關,如校園新聞、就業指導、通知公告、文化娛樂活動、熱點新聞評論等,這能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時,微信公眾號內容豐富,包含了文字、圖片、音頻及動畫等多媒體元素。基于高職學生學情,生動的教育形式更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豐富其審美體驗,還能提升教學效果,使思政教育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需要,更具吸引力。
(四)輔導員微信公眾號擴大思政教育工作影響力
高職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眾多,如思政課堂、校園文化和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而高等學校微信公眾號與這些途徑手段相比,信息發布環境更加固定,信息來源更加直接,傳播環境比較單純[1]。輔導員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能夠建立起與學生之間的點對點傳播關系,從而提高信息傳播的直接性和快速性。此外,微信的私信和朋友圈功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夠擴大信息的覆蓋范圍,增強其思政影響力。
三、微信公眾號對高職學生影響分析
盡管高校微信公眾號在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化與創新方面展現出了諸多顯著優勢,但不乏潛在的負面影響與挑戰。為進一步了解高職學生對待輔導員運用微信公眾號來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態度,了解學生對微信公眾號主題的關注情況,本研究選取了高職院校中的學生(2003—2006年出生)作為代表性調查樣本,展開問卷調查。通過問卷分析顯示,輔導員微信公眾號能夠直接影響高職學校思政教育工作。
(一)高職學生對輔導員利用微信公眾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態度
首先,大學生群體普遍對輔導員利用微信公眾號這一新媒體平臺開展日常教育活動持積極肯定態度。調研結果顯示,接近86%的學生認為,通過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渠道實施教育不僅便捷高效,形式新穎獨特,極大地豐富了學習體驗。相比之下,僅有20.97%的學生認為,這種教育形式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過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內容的深度與廣度;其次,盡管網絡教育以其獨特魅力吸引著大學生的關注,但調查結果顯示:近34%的學生仍然更加傾向于傳統的面對面交流互動方式。其認為,面對面的形式能夠帶來更為直接、有效的溝通體驗;最后,就輔導員對微信公眾號的應用現狀而言,雖然建立了不少微信公眾號,也在利用其開展思政教育,但實際應用范圍仍顯有限。受限于內容創新不足、更新頻率不高等因素,這些公眾號的影響力和傳播效果尚未達到理想狀態。因此,未來需進一步探索如何拓寬微信公眾號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范圍,提升內容質量,以增強其吸引力和實效性,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高職學生對微信公眾號主題關注情況
調查數據顯示,近乎全體學生均展現出對微信公眾號的高度關注,其訂閱量從數個至數10個不等,涵蓋了多元化的主題領域。具體而言,高達81.05%的學生傾向于在校園微信公眾號中尋求生活類內容,如主題視頻分享、旅游見聞及心靈隨筆等,這凸顯了他們對豐富校園生活、拓寬視野的渴望。同時,75%的學生表現出對教育類信息的濃厚興趣,包括時事熱點討論、思想道德教育以及高效學習方法的探討,顯示出他們自我提升與知識獲取的積極態度。此外,工作類信息,如學生日常生活記錄、寢室和諧相處之道及學校各類活動資訊,也吸引了59.27%的學生關注,進一步證明了他們對校園社交與參與度的重視。然而,從實際點擊率來看,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熱點新聞及校園生活報道穩居榜首,而相比之下,純理論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如政策解讀與直接的思想宣傳,其點擊率則相對較低。這一現象深刻揭示了大學生在信息消費上的偏好,即更傾向于獲取貼近自身、具有時效性和趣味性的資訊。所以,高校輔導員應順應新媒體時代需求,通過創新內容形式,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于生活趣事、時事熱點之中,使教育信息更加貼近學生實際,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覆蓋面,還能更好地滿足大學生多元化、個性化的信息需求,促進他們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
四、高職院校輔導員利用微信公眾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體措施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高職學生在面對海量網絡信息時無法有效地識別信息真偽,為避免學生陷入迷茫,輔導員應積極探究,正確運用微信公眾號來進行思政教育。
(一)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平臺影響力
加大宣傳,擴大平臺影響力,是提升輔導員公眾號在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效果的有效途徑。首先,在公眾號運營初期,輔導員應充分利用個人社交圈,不斷宣傳推廣,著力打造公眾號的群眾口碑;其次,重視新生入學的黃金時期,通過向新生詳細介紹公眾號功能,并發布一些關于校園環境探索、大學生活指南等實用信息,幫助新生快速融入新環境,這也是促進公眾號訂閱用戶增加,擴大關注度的有效手段。此外,還應積極拓展多元化的推廣渠道,如朋友圈分享、班級委員會協作、年級群組傳播等,形成多層次的社交網絡傳播網,進一步擴大公眾號的影響力。同時,探索激勵機制,如設置關注有禮、邀請好友關注獲取獎品、訂閱人數里程碑抽獎等物質獎勵方式,既能吸引新用戶的關注,也能有效激勵老用戶的持續參與與推薦,形成良性循環。
(二)以學生需求為本,優化內容建設
一方面,公眾號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注重整合教育資源。貼近生活的思政教育才能深入人心,起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借助輔導員公眾號這一平臺,輔導員能夠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并提供有效的幫助。在此過程中,輔導員不僅可以采取“現身說法”,用自己的經歷引發學生共鳴,還可通過和學生探討身邊人、身邊事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思政教育活動的積極性。為了使思政教育更貼近學生,輔導員還可運用圖文并茂的推文形式,以更加親切、生動的語言來展示這些典型事例。推文內容輕松,信息獲取便捷,使得學生在愉快中閱讀,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激勵,從而實現教育效果最大化。
另一方面,公眾號要精準定位內容,滿足學生需求。在日常工作中,思政教育工作要有針對性。公眾號可根據不同學生的群體特征、年級階段、生活學習情況以及關鍵事件節點等因素進行分類。如從學生群體來看,為學生干部、團員和學生會、社團干部提供學習交流平臺,促進其全面發展;從年級階段來看,大一進行學習指導及入學心理調適、大二職業規劃、大三就業指導;從學習生活情況來看,定期推送有關學習、生活、情感、人際、心理等圖文或視頻;關鍵事件節點提醒方面,如學期伊始與期末,開學季與畢業季等。貼近學生實際情況,引發學生思想共鳴,從而能夠有效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2]。
(三)豐富內容呈現形式,增強師生互動
輔導員在利用微信公眾號這一平臺,以豐富的內容呈現形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更要注重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將所思所悟付諸行動。實現線上線下的有效聯動,是聯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現實生活的重要橋梁[3]。例如,在畢業季來臨之際,輔導員微信公眾號上可發布與畢業、離別、感恩等相關內容,如《致2025屆畢業生的一封信》《親愛的同學們,再見了!》等。這些文章不僅溫馨感人,還能引導學生通過一些實際行動來表達對學校的情感:離校前規范個人行為、按時辦理離校手續、打掃宿舍衛生、向老師和學弟學妹們告別,表達對母校的感恩和不舍之情。這種教育方式不僅滿足了教育過程中“知行合一”的要求,而且使學生在親身經歷和感悟中深化了對理論的認識[4]。
結語
加強網絡思政建設,必須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融入網絡內容建設全過程各方面,深化網絡文明建設,用正面聲音、主流價值、先進文化引領網絡空間,廣泛匯聚向上向善力量。微信公眾號已然成為高等學校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載體。面對當前互聯網時代所帶來的深刻變革,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須秉持與時俱進的精神,以更加精準有效的手段開展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在內容與形式上不斷創新,更需在技術融合與平臺搭建上不斷突破,以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為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貢獻力量。
本文系2023年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科研基金課題《基于輔導員微信公眾號下的高職院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研究》(項目編號:SLB202302)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李芮.校園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8,(04):117-118.
[2]陳陸.基于輔導員微信公眾號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9,(12):110-112.
[3]張颯.以微信公眾號為載體創新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05):576-581.
[4]莊榮文.大力加強新時代網絡思政建設 廣泛匯聚新征程磅礴精神力量[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3,(03):22-24.
(作者單位: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學校學前教育學院)
(責任編輯:宋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