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跨學科研究已成為近年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重要關切點,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應用價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跨學科研究既面臨本學科發展的難題,又受到學科外環境的干擾,需要從跨學科聯動機制建設、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變革、跨學科人力資源團隊建設和跨學科方法分類分層次的創新性應用等方面探索具體的實現路徑,切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適應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跨學科
引言
20世紀90年代以來思想政治教育跨學科研究不斷發展,既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分支學科,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水平,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跨學科研究已經成為一種現實和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是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重要動力,其中針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跨學科研究也成為學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成為增強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重要抓手。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跨學科創新研究的重要意義
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跨學科創新研究對于推進高校課程教學改革、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價值、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并適應國家和社會需要等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一)理論意義
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展開跨學科研究有助于豐富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和運行模式,有助于深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理論研究,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即社會問題呈現高度綜合性和關聯性,這就決定了解決機制必須依賴多學科的協同合作,建立交叉的、綜合性的理論視野和干預系統。思想政治教育學本身就是一門具有交叉性的學科,是在借鑒倫理學、教育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等諸多學科有益成分的基礎上經過綜合提升后整合性較強的學科,具有寬領域、多維度和跨學科的復合屬性[1]。從跨學科的視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既是新的社會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解題關鍵,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新的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有助于催生新的研究成果,使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獲得新的生長點。思想政治教育學對其他學科諸多研究方法的吸收是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突破口,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跨學科視野研究的突破口,如建立在對社會學、自然科學諸多研究方法的基礎上,吸收定量分析、模型法、大樣本分析、案例調查法等具有微觀的、可操作性的實證研究方法;建立在哲學、教育學、倫理學、心理學、政治學、歷史學等學科的研究視角和理論知識基礎上,吸收運用管理學、傳播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和資源,有助于豐富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和運行模式,深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理論研究,進一步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
(二)實踐應用價值
開展跨學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具有廣泛的實際應用價值:首先,通過研究跨學科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創新和應用將有助于不同學科方法的交叉滲透、優勢互補,并通過構建綜合方法體系和運行模式彌補傳統單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不足,找到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其次,通過具體研究跨學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分類分層次應用問題,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社會轉型、文化交融、思想變遷和時代飛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大學生群體的思想道德面貌和精神素質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他們的主體意識不斷增強,在價值觀念、人生規劃、職業選擇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一群體既有在時代發展、年齡階段、心理特點、社會閱歷等方面的共同特質,又兼具不同的專業素養、學業背景和個性差異,使思想政治教育面臨針對性、適應性和實效性的問題。研究跨學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分類分層次應用問題,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專業類別和階段特點,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層次性和階段性能夠很好地應對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針對性、適應性和實效性差的難題;最后,通過研究跨學科視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助于推進高校課程教學改革,為培養具有多學科知識背景和多方面能力的創新人才奠定基礎,也為打造具備寬闊學科視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后備力量創造條件。近年來,許多高校開始實施創新型人才培養戰略,設計了諸如“通識教育”“寬口徑教育”“按專業大類教學”和“跨學科組隊培訓”等人才培養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和培養方式改革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進行跨學科的創新與應用有助于實現多學科資源聯動,達成學術共同體成員間的分工協作,更好地整合不同學科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最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更為推進高校課程教學改革、實行通識教育或打造學科大類創造條件。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跨學科創新研究的現狀和趨勢
目前關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跨學科研究方面的成果有很多,從研究趨勢來看,已有不少學者認識到并嘗試從跨學科的視野探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和應用問題。
(一)研究現狀
關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內容和視角有很多:從研究對象上看,多以新生、畢業生、高校弱勢群體如貧困生、民族生等為特點對象進行方法研究;從研究的內容指向上看,側重于大學生健康人格塑造、倫理道德修養養成以及創業人格塑造等方面的方法研究;從研究的維度上看,從網絡視野、跨學科交叉視野以及不同國家比較分析角度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成果較多;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方法研究上看,現有的研究幾乎涉及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方方面面,如視覺傳達方法、激勵方法、心理工作方法、社會小組工作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心理疏導方法、陶冶式方法、美育方法、自我教育方法、社會團體工作方法、統籌兼顧方法、預防教育方法、典型教育方法、系統論方法等,成果顯著。總體而言,現有的研究多但也亂,同類或同一方法的名稱不一致、內容和手段有差異,不同方法的具體內容和實施手段有交叉,諸如此類的問題比較普遍。此外,關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研究有很多,但真正深刻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具體方法不足之處和改進之法的研究較少。
此外,關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跨學科的研究也初現成效:(1)達成了關于思想政治教育跨學科研究意義和原則的共識。思想政治教育跨學科研究的意義和價值已被多數學者認同,研究者多從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等角度進行理論論證,并就跨學科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應遵循的原則性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2)廣泛開展了關于思想政治教育與某一學科的跨學科方法研究。跨學科研究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各家學者紛紛從思想政治教育與特定學科相融通的角度進行了著有成效的研究,這些研究學科領域多集中在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歷史學、傳播學等學科[2]。
(二)研究趨勢
現有的研究主要是從哲學、心理學、歷史學、社會學、管理學、傳播學等某一學科視野出發,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跨學科創新和應用問題,在對某一學科研究方法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對比分析的基礎上,吸收有益成分以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針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跨學科研究已經初具規模,頗受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其他學科教育工作者的關注,但是針對這一新興研究領域的研究還剛剛開始,尚需更深入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跨學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及其融通機制和運行模式研究有待深化;(2)跨學科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的具體應用模式有待突破,如將分類分層次教育教學理念和內容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分類分層次應用跨學科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有待提上日程,這會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新的生長點,助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3)人工智能賦能跨學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剛剛興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與時俱進,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實現跨學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應用場景、應用程序等各方面創新,為其注入新動力和新元素,更好適應時代飛速變化的需要。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跨學科創新研究的基本路徑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跨學科研究中面臨來自本學科內部和學科外部因素干擾兩個方面的難題
1.跨學科方法的融通和運用目的在于彌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單一和不足,豐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和運行模式,但由于跨學科研究方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機制和模式尚處于探索階段,在實際操作中還有很多問題[3]。一方面是認識上的誤區,要么片面夸大他學科研究方法而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核心地位,要么認為跨學科研究方法有其獨特的學科適應范圍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可有可無;另一方面是實際操作困難,由于學科知識體系和技能所限,多數教育工作者并不熟悉跨學科研究方法,在實際應用和操作過程中困難重重,甚至因怕出錯碰壁而產生畏縮心理,好的方法得不到應用而束之高閣。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跨學科方法的交叉融通是以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和教育教學改革為前提和政策保障的,而目前我國高校雖已開始重視并不斷探索這一問題,但卻并不成熟,尚未形成良好的外部環境。此外,跨學科方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需要一個合適的切入點,這種融合機制和運行模式必須適應學科發展要求和社會大環境,這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也是一大挑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跨學科創新要著重研究其具體的實現機制
1.建立穩定的跨學科聯動機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有的方法體系和運行模式基礎上,結合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要和特點,建立系列相對穩定的跨學科教育教學聯動機制:與學校所在地有突出教育教學特點的兄弟院校建立聯合機制,交流經驗、共享資源;與學校其他學科專業建立溝通互助和共享的長效機制,優勢互補;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建立跨學科綜合方法體系和運行模式,先試點、反饋、調整再推廣,形成長效運行機制。
2.推進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變革,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為跨學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交叉融通和應用創造良好環境和制度保障[4]。要打破學科壁壘,鼓勵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與融合,讓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單一學科領域,而是能夠吸收和借鑒其他學科的優秀成果和方法論,從而豐富和完善自身的教育體系。要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如設立跨學科研究項目、搭建學術交流平臺、優化課程設置等,為師生提供廣闊的學術視野和實踐機會。要探索“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有機結合,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課程之中,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能接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引領和價值塑造。
3.加快跨學科人力資源團隊建設,培養具有寬闊學科視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和后備力量,這是跨學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交叉融通和應用能否成效的關鍵,因此不僅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本學科教育工作者的跨學科培訓力度,也可通過聘任跨學科專業人才的方式填補人力資源空白,通過場外指導或實際操作的方式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進行解惑和鼓勵,從而確保跨學科教學方法取得預期成效[5]。
4.推進跨學科視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分類分層次應用,以切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適應性和實效性,真正實現跨學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交叉融通的目的和價值。要對不同學科專業、不同學歷層次、不同年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跨學科方法應用的實際效果進行分析,以本專科生為調查對象,在不同學科專業、不同學歷層次、不同年級中試用思想政治教育跨學科方法,并就應用情況做跟蹤記錄和分析。要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跨學科方法在不同類別不同層次高校群體教育過程中面臨困難的深層次原因。要建設跨學科視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分類分層次具體應用模式庫,為切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適應性和實效性提供參考。
5.利用人工智能賦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跨學科創新與應用。通過建設智能化教學平臺,融合多學科豐富的教育資源,構建內涵豐富的資源數據庫。通過開發在線學習模塊,設置多樣化的學習模塊,將多學科的教育素材通過視頻、音頻、圖像資料等多媒體內容予以呈現。通過創建虛擬學習環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自然、歷史和社會現象和事件。此外,通過智能系統的應用、智能輔助決策的實施以及跨學科融合的推動,打破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限制,實現教育過程的精準化和個性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實效性。
結語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經難以滿足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求,為了提升立德樹人的教育效果,需要借鑒其他學科的方法和技術增強教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通過跨學科融合設計出更加貼近學生生活、更具互動性和參與感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還能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跨學科創新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新時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荊世群,謝雨辰.跨學科視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探析[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9,(04):57-61.
[2]張忠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跨學科創新發展路徑研究[J].學理論,2018,(06):252-253.
[3]曹雙平.跨學科視野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5,(07):89-91.
[4]葉方興.論思想政治教育的跨學科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09):16-19.
[5]譚培文,鄺文聰.數字技術賦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應用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4,40(02):161-168.
(作者單位:山東開放大學)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