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雙減”背景下,物理教育改革積極創新作業形態,引入自助性作業、合作性作業、融合性作業和休閑性作業等創意性作業。這些創意性作業促使學生的物理學習從被動轉為主動、從自動轉為互動、從鼓動轉為靈動、從牽動轉為悅動,同時減輕了學生負擔,提高了學習效率和質量,還優化了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發掘了學生的物理學習潛能,拓寬了學生的學習路徑。文章通過列舉自助性作業、合作性作業、融合性作業和休閑性作業等創意性作業,展示了學生物理學習方式的積極轉變。
[關鍵詞]創意性作業;教育改革;初中物理
[中圖分類號]" " G633.7" " "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5)05-0038-03
在“雙減”政策的推動下,教育正經歷著從課堂教學到課后作業的全面改革,減負、增效、提質、優態成為教育改革的核心價值取向。初中物理教學也應與時俱進,積極響應這一改革趨勢。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從作業內容和形式入手,打破傳統的紙質、平面作業模式,探索更具創意的作業。創意性作業,不僅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還能有效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解決學生作業數量過多、質量不高、功能異化等問題。通過設計創意性作業,可以使學生的物理學習從被動轉為主動、從自動轉為互動、從鼓動轉為靈動、從牽動轉為悅動。
一、自助性作業,讓物理學習從被動轉為主動
傳統的物理作業,絕大多數都是由教師布置,學生被動完成。這種指令型作業模式禁錮了學生的作業設計潛質。創意性作業強調充分發揮學生在作業設計中的主觀能動性。自助性作業作為一種創意性作業,將作業設計的權利交給學生,使學生成為作業設計的主體。自助性作業不僅具有差異性和層次性,還具有彈性、階梯性和柔然性。
一般來說,學優生設計的作業往往難度較高,而學困生設計的作業則更側重于基礎性和基本性。作為教師,我們應充分挖掘學生設計作業的多重教育價值,合理利用這些作業,使它們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例如,在教學蘇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級下冊“物質的密度”和“密度知識的應用”這部分內容后,筆者鼓勵學生自主設計作業。結果,學困生設計了如“密度計算”等相對簡單的作業,而學優生則設計了“制作密度秤”的項目式作業。在學生設計物理作業的基礎上,筆者將其整理、設計成具有層次性和階梯性的作業體系,引導學生的物理學習和實踐循序漸進地進行。這些不同層次的作業相互銜接,形成了“作業鏈”或“作業群”,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物理思維和探究潛力,推動了學生的物理學習從低階邁向高階。相較于傳統的“師本作業”,學生自主設計的作業更貼近學生的實際需求,更能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將這些作業下發給學生后,不僅能促進學生的自主思考,還能加強學生的互助合作。學生們相互討論、交流,共同為作業的完成出謀劃策。在設計、制作“密度秤”的過程中,學生積極應用密度測量原理,自制了密度計、密度秤等工具。
自助性作業,不僅指作業內容由學生自主設計,還包括作業形式、作業時間等都可以由學生自主決定。這種自助性作業賦予了學生更多的自主性、更廣闊的自我發揮空間以及更多的選擇權。通過自助性作業,學生培養了良好的作業習慣,提升了作業品質。自助性作業能夠使學生的物理學習由被動轉為主動。基于自助性作業的物理教學,有助于實現因材施教的目標。
二、合作性作業,讓物理學習從自動轉為互動
基于核心素養的發展視角,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設計自助性作業,還要鼓勵學生設計合作性作業。相較于其他類型作業,合作性作業更能促進學生的物理學習從自動轉為互動。如果說自助性作業是一個人的作業,那么合作性作業就是一群人的作業。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個體性的作業往往容易使學生陷入孤立無援的學習狀態,而合作性作業則打破了這種孤立,使學生能夠集思廣益、共同謀劃,從而營造出互動、聯動、群動的良好學習氛圍。這樣的合作性作業,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物理學習的整體效能。
合作性作業打破了傳統個體性作業的固定模式,成為一種創新的作業形式。它通常由一組學生共同設計完成。在教學中,教師應科學、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分組,確保組內異質、組間同質,以促進組內以及組間的互動和交流。教師可以采用輪盤式分配方式,即第一小組設計的作業由第二組完成、第二小組設計的作業由第三組完成,以此類推。此外,還可以采用抽簽式、指定式等其他合作性作業方式,以豐富合作性作業的實施形式。例如,在教學蘇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級上冊“物態變化”這一部分內容后,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物質的三種基本狀態及其變化來設計合作性作業。各組學生積極響應,有的小組設計了“生活中的物態變化現象探索”項目式作業,他們通過拍照、錄視頻等方式記錄下生活中的物態變化現象,并邀請其他小組分析這些現象屬于哪種物態變化,如汽化與液化、熔化與凝固、升華與凝華等;有的小組則繪制了“物態變化”思維導圖,將本單元的知識點以圖形化的形式串聯起來,并用具體現象進行詮釋;還有的小組設計了綜合性作業,應用本單元所學知識解析物態變化,并以視頻錄制的形式展示他們的解讀過程。這樣的合作性作業設計,不僅充分調動了小組內每個成員的物理學習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物理學習興趣,還充分發掘和發揮了每個成員的創造潛力和才能。
三、交融性作業,讓物理學習從鼓動轉為靈動
傳統的物理作業模式往往是教師布置任務學生被動完成,這是一種固化的作業方式,其中教師充當布置者的角色,而學生則是被動的執行者。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提高學生的作業積極性,筆者在教學中嘗試與學生共同設計作業,采用交融性的作業模式。這種作業模式旨在讓學生的物理學習從鼓動轉為靈動。具體而言,交融性作業包含兩個層面的操作:一是教師設計作業讓學生完成,即傳統型作業;二是鼓勵學生設計作業并讓其他同學完成。交融性作業是一種多向度的作業模式,它打破了傳統作業中教師布置、學生完成的單向、線性流程,促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交互和合作。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作業形式,如設計“留白性作業”,讓學生自主補全;也可以提出作業設計要求,讓學生自主設計;或者讓學生提出作業要求由教師來設計等。這些多樣化的作業形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完成作業的選擇和可能性,使作業不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簡單的、線性的任務,而是充滿了交叉性和多種探索路徑,變得開放和可逆。例如,在教學蘇科版物理教材九年級上冊“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這一內容后,有學生提出想自己制作電池。為此,筆者與學生一起設計了一項“制作水果電池”的作業。在實驗開始前,筆者引導學生思考:水果電池的電壓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接著,筆者鼓勵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并動手操作,通過實踐探究水果電池的電路組成及能量轉化過程。學生積極參與,利用蘋果、西紅柿、獼猴桃、檸檬、橙子等水果,以及電壓表、導線、發光二極管、刻度尺、鋁片、鋅片、鐵片、銅片等材料,成功構建了水果電池電路,并測量了水果電池的電壓。他們采用控制變量法,通過改變電極插入深度、電極間距離、電極材料、水果種類、水果大小等變量,來探究這些因素對水果電池電壓的影響。在學生利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踐性作業的過程中,教師及時跟進、適度介入,對學生的水果電池制作、電路設計等進行有效指導和啟發。這樣,在共同合作中,學生完成了交融性作業。在作業完成過程中,師生與生生共同研討、交流,共同記錄數據、分析數據。通過實驗測量出不同情況下水果電池的電壓后,學生分析實驗數據,并判斷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
交融性作業是一種綜合性、跨界性的作業,它讓初中物理作業從傳統的教師主導轉變為師生、生生的多元互動,從而讓學生的物理學習變得更加靈動。在交融性作業中,教師往往扮演“學生式的教師”角色,而學生則常常成為“教師式的學生”。師生之間建立起了民主、平等的關系,他們平等對話、相互交往,共同思考、探究。在初中物理交融性作業的實踐中,學生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積極地反饋、改進。他們進一步思考“如何增大水果電池的電壓?”,進一步探究“如何通過改進水果電池實驗來探究影響水果電池電壓的因素?”,進一步假設“如果我們不用電壓表測量電壓,如何判斷水果電池的電壓大小?”等等。這樣的一些猜想和思考,使初中物理交融性作業變得更加豐富和深入。
四、休閑性作業,讓物理學習從牽動轉為悅動
法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盧梭在其教育名著《愛彌兒》中寫道:“兒童教育最為重要的原則不是要愛惜時間,而是要浪費時間。”這里所說的“浪費時間”,并非虛度光陰,而是強調在作業中應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能夠自主、自能與自得地學習。傳統的初中物理作業往往限時,如“緊張性作業”“驅動式作業”,乃至“脅迫性作業”。這類作業容易損傷學生的大腦執行功能,使他們的大腦皮層處于抑制狀態。相反,休閑性作業能促使學生的物理學習從被教師牽動轉變為學生自身的悅動。完成這類作業時,學生常會產生豁然開朗、怦然心動、悠然心會的靈感和頓悟。因此,設計休閑性作業,不僅能使學生的物理學習從碎片化走向統整,還能促進從“知識碎片”向“知行合一”的轉變。
休閑性作業是一種深度體驗性作業,它讓作業有情、有感、有趣、有聲、有味、有形。休閑性作業具有綜合性、實踐性和生成性,能喚醒并激活多學科知識經驗,促進學生進行跨學科、跨界的探索。例如,在教學蘇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級上冊“聲現象”這一內容后,筆者與學生共同設計了跨學科休閑性作業——“聲聲入耳音樂會”。
在這項跨學科作業實踐中,筆者要求學生籌備一場音樂會,并分小組進行以下研討:一是合作自制橡筋琴,探究其是如何發音的;二是探究聲音傳播的條件,設計音樂會會場的位置以及音箱的擺放位置;三是通過自制樂器調音并演奏,深入了解聲音的特性;四是應用噪聲等知識,為音樂會增添現代聲學技術設備,如超聲波智能門桿、噪聲提示器等;五是制作音樂會電子海報,學習視頻剪輯、設計網絡投票通道等技能。此項目化學習作業不僅鞏固了學生的物理知識,還提升了他們的實踐技能,為音樂會的開場做了充分準備。
休閑性作業是一種綜合性、跨界性、長程性的實踐作業,將物理學習從課堂延伸至課外,融入學生的生活。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設計休閑性作業需站在學生立場,圍繞物理知識,引導學生積極實踐。休閑性作業并非急功近利的任務,而是著眼于學生物理素養的提升和學習力的生成,使物理學習變得有趣味、有品質、有成效。
初中物理休閑性作業,是一種能夠挖掘學生創造潛能的作業形式。它充分利用學生的碎片時間,引導學生深入地進行物理學習。在休閑性作業中,學生得以放慢節奏,深入思考,深度探究。物理實踐不再受時空限制,為創新提供了無限可能。初中物理休閑性作業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被動接受轉為愉悅參與,學生勇于嘗試、善于完成、樂于投入。在作業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物理學習的樂趣與價值,認識到其深遠意義。初中物理休閑性作業,讓學生的物理學習有感、有形、有創。
自助性作業、合作性作業、交融性作業、休閑性作業,均是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作業的創意設計。這些創意性作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熱情,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獲得自我認可和價值體驗。初中物理作業的創意設計,不僅能夠助力“雙減”政策的落地,還充分發揮了物理學科的育人功能,彰顯了物理學科的育人價值,贏得了學生家長的廣泛認可和支持。
[" "參" "考" "文" "獻" "]
[1]" 王月芬.作業的本質及其育人價值[J].今日教育,2021(10):8-11.
[2]" 吳愛兄,宋金萍.立足學科實踐 提升學科素養:雙減背景下物理實踐作業的設計與實施[J].物理通報,2023(4):56-59.
[3]" 許靜.指向核心素養的初中物理作業設計的策略及建議[J].物理教學探討,2023,41(2):1-4,13.
(責任編輯" "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