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文獻查閱與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法,對村莊規劃布局需重點關注的環節進行深入分析,探討了村莊規劃優化策略;同時,通過案例分析,研究村莊規劃布局優化的實踐路徑。經實地調研發現,村莊規劃布局在突出鄉村文化特色、增強鄉村建設實踐性、提高村民參與積極性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間。基于此,提出突顯鄉村特色文化,契合和美鄉村建設目標,以公眾需求為導向優化規劃布局,實施上位規劃并構建評價長效機制等策略。以安徽宿松陳漢鄉為案例,分析了村莊規劃布局優化的實踐路徑,通過塑造特色鄉村文化,優化和完善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充分吸納村民意見以及推進農村國土綜合整治等措施進一步優化村莊規劃布局。本文為相關地區村莊規劃布局優化提供參考。
關鍵詞""村莊規劃;和美鄉村;布局優化;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TU982.29;F3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7731(2025)07-0134-04
DOI號""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7.032
Optimization strategy and practice of village planning and layou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armonious rural construction
TAO Yang1""""SHI Xiaobiao2
(1School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City Management, Hefei 230011, China;
2Anhui Shengdi Land Survey and Planning Consulting Co., Ltd., Hefei 230011, China)
Abstract "A combined methodology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field research were used to conduct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key aspects that require attention in village planning layout, and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were explored. Furthermore, through case studies, the practical pathways for optimizing village planning layout were investigated. Field research revealed that there was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he planning layout in terms of highlighting rur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enhancing the practicality of village construction, and increasing villagers’ participation enthusiasm.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he strategies such as emphasizing distinctive rural culture, aligning with the objectives of the harmonious rural, optimizing planning layout based on public needs, implementing higher-level planning, and establishing a long-term evaluation mechanism were proposed. Taking Chenhan Township,Susong County, Anhui Province as a case, the practical pathways for optimizing village planning layout were analyzed, including shaping distinctive rural culture, optimizing and improving rural public infrastructure, fully incorporating villagers’ opinions, and advancing comprehensive rural land improvement. This paper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village planning layout in relevant areas.
Keywords "village planning; harmonious rural; layout optimization; optimization strategy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作為鄉村建設的基礎工作,村莊規劃在優化空間布局、明確村莊優勢以及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1]。及時有效的規劃評估有助于建立科學的空間規制體系[2],為農村土地的合理利用和鄉村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當前,相關學者針對村莊規劃建設進行了廣泛研究,揭示了村莊規劃實踐面臨的一些挑戰。例如,姚通等[3]研究指出,規劃實施監管力度不足是導致村莊功能不完善的因素之一;規劃編制中存在部分“一刀切”現象,缺乏系統性考量,致使村莊規劃實用性不強[4]。為提升村莊規劃質量,學者們提出多種改進思路。張天堯等[5]嘗試構建了精細化村莊規劃設計模式,細化村莊土地分類,優化土地利用整理,從而實現人—地—產協調發展;王凱歌等[6]研究提出,構建村莊規劃編制邏輯框架,可以增強規劃的可操作性,從而提升村莊規劃實用性;張亭等[7]強調在村莊規劃編制中落實生態理念,實現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現有研究多集中在村莊規劃設計層面,而對規劃建設過程的關注相對較少。基于此,本文探究村莊規劃編制與實施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并提出優化措施;同時,以安徽宿松陳漢鄉為案例,研究村莊規劃布局優化的實踐路徑,為相關地區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參考。
1 村莊規劃布局需重點關注的環節
1.1 鄉村文化突顯
各村莊擁有其特有的自然資源稟賦和風俗文化。然而,統一的規劃模式往往導致村莊規劃設計地域特色不明顯。邱添翼[8]基于村莊規劃實踐,認為村莊的特色資源和文化內核未能得到充分展示。因此,將鄉村文化融入村莊規劃過程顯得尤為重要。然而,若規劃方案脫離了鄉村發展的實際情況,規劃的質量將難以得到保障,可能導致空間布局不合理,村莊特色亦難以突顯。因此,引導村莊規劃編制體現鄉村特色成為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1.2 村莊建設實用性
王威[9]研究指出,部分地區的村莊規劃簡單套用了城市規劃的模式,即大量的城鎮化建設元素被引入鄉村景觀,對鄉村獨有的文化和歷史造成了影響。此外,在規劃過程中,未能充分考慮耕地保護等限制性因素,忽視了集體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特殊性,村莊規劃和鄉村當地社會發展實際需求存在脫節,導致規劃的科學性不足。
1.3 村民參與積極性
在鄉村規劃實踐中,村民作為核心利益相關者,其發展需求和意見應得到充分重視與積極采納。何匯域等[10]研究指出,部分村莊規劃難以反映村民真實意愿。部分村民對村莊規劃的重要性和價值認知不足,對村莊規劃建設的可行性和實效性信心不足,導致其參與積極性不高。村莊規劃編制、公示以及土地綜合整治等規劃協調過程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復雜性,這一特征與村民認知水平存在差距。此外,調查問卷設計存在局限性,信息采集覆蓋面不足,難以全面反映村民的訴求。這種參與機制的不完善,直接導致作為實施主體的村民參與度不高,進而影響規劃的實施效果。
1.4 其他因素
在村莊規劃的編制與實施過程中,存在與其他層級規劃(如美好鄉鎮規劃)編制主體、技術標準及實施路徑等不一致等問題,這種多規劃不協調現象導致了用地指標和發展目標之間的矛盾。李俊青等[11]研究指出,村莊規劃在編制過程中缺乏與上一層次國土空間規劃的有效銜接,導致規劃層級間的協同效應難以實現。此外,村莊規劃在編制過程中受到多重剛性內容的約束,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劃定與生態保護紅線管控等。基于此,需探索永久基本農田的適度優化調整機制,通過科學評估與動態監測,在確保耕地總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優化永久基本農田的空間布局,以提升村莊規劃的可操作性與實施效能。
2 村莊規劃布局優化策略
2.1 突顯鄉村特色文化
相關規劃編制單位、鄉鎮農業部門、鄉鎮交通部門、村委會等多部門需協同合作,充分挖掘村莊的環境資源、歷史脈絡和文化內涵,注重歷史文化和民俗傳統的傳承。石鑫等[12]研究提出,村莊規劃應強化村莊的特色性,在保護農村傳統村落原有風貌及特有空間品質的基礎上,開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村莊規劃建設與實施,既保護自然環境,又保留鄉土記憶,塑造具有特色的村落,營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環境。陳玲[13]研究提出,在建設前期應進行廣泛調研,通過訪問調查規劃編制單位、不同年齡段的村民、村委會以及相關職能部門等參與主體,以充分了解各主體對村莊規劃建設實施的意見與看法。
2.2 契合和美鄉村建設目標
在村莊規劃與實施過程中,深入挖掘并整合鄉村獨特的自然與人文資源,以彰顯村莊的地域特色。尊重并保護鄉土自然景觀是村莊規劃的重要原則,這需要建立生態優先的規劃理念,通過科學評估確定保護與開發的平衡點。覃小麗[14]研究提出,通過鄰近村莊共建共享,優化村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能夠顯著提高公共基礎設施的配置效率,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探索發展當地鄉村經濟,重點聚焦研學、康養、文旅等新興需求,構建特色產業體系,激發村莊內生發展動力,在當地打造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
2.3 基于村民生活需求優化用地布局
在村莊規劃建設過程中,加強鄉村規劃建設管理,完善村莊規劃管理體系,定期向村民科普宣傳規劃相關法律政策,確保村民參與權和監督權的實現。建立長效的公眾參與機制是提升規劃有效性的關鍵路徑[15]。通過走訪談話、調查問卷等形式,收集和分析村民需求,從而增強村民主體意識,引導其合理有序表達訴求,并積極參與集體決策。在規劃編制階段,建立多輪次、多層次的方案討論機制,通過充分吸納村民意見,提高規劃方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2.4 實施上位規劃與構建評價長效機制
在規劃編制完成后,部分存在對規劃成果隨意調整和修改的現象。朱琳等[16]研究指出,村莊規劃實施過程中存在難以落地或效果不佳,且鄉村規劃后期的實施評估體系尚不完善等現狀。村莊規劃需嚴格遵循生態控制區管制規則、農田保護區管制規則及村莊建設區管控規則。李夢麒[17]研究指出,重構鄉村空間格局需重點優化各類用地布局,具體措施包括加強與土地綜合整治規劃、專項規劃等上位規劃的協同銜接,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減少土地利用與產業發展之間的結構性矛盾。根據上位規劃明確村莊發展定位,針對性提出鄉村規劃方案,以增強實用性。此外,宋洪遠[18]強調了完善規劃實施考核機制的重要性,提出通過開展規劃實施監督與管理工作,制定與規劃落實相關的績效考核制度,積極落實用地指標,以提高規劃的實施效率。
3 村莊規劃布局優化實踐
陳漢鄉地處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城西北邊緣,總面積93.87 km2。其境內資源豐富,盛產毛竹、松杉、蠶繭、茶葉和板栗等農副產品,蘊藏有鉛鋅礦、錳礦、磷礦、鐵礦、石英等礦藏以及豐富的水資源。該地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針對陳漢鄉村莊規劃建設在鄉村特色文化、村莊建設實用性及村民參與積極性等方面現狀,提出以下優化路徑。
3.1 塑造特色鄉村文化
在村莊規劃編制過程中,合理規劃產業用地,積極推進產業融合,大力拓展產業發展空間。深度整合區域紅色文化資源,重點對革命根據地等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文化載體進行系統性保護與開發,構建紅色文化展示與傳承體系,實現紅色資源的活化利用。此外,積極搭建文化活動平臺,開展當地特色節慶活動,如“油茶花節”“香榧文化民俗節”等,打造具有地域標識度的文化品牌。實施“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策略,通過建設特色民宿、露營地等新型業態,構建鄉村文化產業鏈。同時,注重鄉土自然景觀的保護與利用,傳承歷史文化和民俗傳統,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鄉村空間形態。
3.2 優化與完善鄉村公共基礎設施
基于和美鄉村工程建設要求,優化村莊布局與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在旅游資源開發方面,充分挖掘當地羅漢禪林、天然石窟等旅游資源,建設省級濕地公園,開發民宿博物館等項目帶動農民增收。在產業融合發展方面,建設集現代農業科技應用與休閑觀光特色于一體的“香榧谷”,拓展食用菌產業鏈,做強竹林種植、特色菌類、宿松香芽種植業,實現農業產業升級;建設產學研教育培訓基地和鄉村農產品直播帶貨基地;加強農家樂區、康養民宿發展,鼓勵青年返鄉留鄉創業就業,從而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圍繞村莊綠化、垃圾收集清運等項目進行綜合整治,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持續開展美麗庭院等評選活動,定期組織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督查,對房前屋后景觀、村莊道路、綠化、改廁等工程綜合整治,采取多種措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村民生活質量。
3.3 充分吸納村民意見
在村莊規劃策劃階段,建立系統性的調研機制,通過多維度、多層次的實地調查,全面評估村域資源稟賦與發展潛力。明確村莊發展定位是村莊規劃編制的重要前提,這需要建立與村民的深度溝通機制,以系統收集和分析民眾訴求。以陳漢鄉調研為例,村民對于村莊建設的核心需求主要集中在產業用地與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產業用地需求涵蓋了民宿項目、村中心景觀美化項目等;基礎設施建設需求主要包括路燈改造、路面改造、綠化設施等。這些需求體現了村民對提升生活品質、改善人居環境的現實期待。
3.4 推進農村國土綜合整治
針對陳漢鄉相關村莊的規劃編制,規劃單位需充分調研,并積極貫徹執行村莊規劃編制相關文件要求,在遵循上位規劃空間管控原則的基礎上,合理制訂村莊規劃方案。在規劃編制過程中,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結合各村莊實際情況,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開展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確保“小田變大田”等工程的實施。同時,劃定農業空間和建設空間,優化村莊的空間布局。
4 結論
本文通過文獻查閱與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法,對村莊規劃布局需重點關注的環節進行了深入分析,探討了優化策略;同時,通過案例分析,研究了村莊規劃布局優化實踐路徑。針對村莊規劃布局在鄉村特色文化突顯、村莊建設實用性、村民參與積極性等方面不足,提出村莊規劃布局應嚴格遵循區域國土空間規劃等管控要求,深入調研當地情況和村民需求,結合鄉村特有的文化及當地資源稟賦特色,強化村民的主體地位,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在實施中加強規劃的引領作用,強化鄉村規劃實施監督管理,促進鄉村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萬梅,徐卓彬,王斌. 全省村莊規劃編制的思路及技術路徑研究[J]. 青海國土經略,2022(2):24-27.
[2] 邱德華,楊新海,劉宇舒,等. 新時期實用性村莊規劃評估工作探索與思考[J]. 南方建筑,2024(7):109-114.
[3] 姚通,王立新. 強化規劃引領"助推鄉村振興:河南省“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探索[J]. 資源導刊,2022(17):20-21.
[4] 陳美球,郭熙. 提高村莊規劃實用性的思考[J]. 中國土地,2020(2):18-21.
[5] 張天堯,張文印,夏晟. 精細化村莊規劃設計模式研究[J]. 城市建筑,2022,19(15):91-95,142.
[6] 王凱歌,張鳳榮,徐艷,等. 基于鄉村歷史演進與問題導向的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邏輯探討[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2,43(12):191-201.
[7] 張亭,孟凡喜. 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探索:以鄒城市香城鎮石鼓墩村為例[J]. 未來城市設計與運營,2022(9):16-19.
[8] 邱添翼. 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融合發展”"的村莊規劃實踐[J]. 福建建設科技,2024(5):1-4.
[9] 王威. 新時代村莊規劃的創新路徑與實踐[J]. 新城建科技,2024(5):55-57.
[10] 何匯域,宋依蕓,江汶靜,等. 重慶市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技術探索[J]. 城市建筑,2023,20(2):34-37.
[11] 李俊青,許計平,王富佳,等. 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實用性村莊規劃方法探索[C]//面向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治理:2020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6鄉村規劃). 成都,2021:1579-1589.
[12] 石鑫,張洪元,蘇夢園,等.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規劃與村莊規劃的現實問題與協同優化[J]. 中國土地科學,2024,38(5):12-20,113.
[13] 陳玲. 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村莊規劃問題與對策:以尤溪縣管前鎮、坂面鎮村莊規劃為例[J]. 福建建材,2024(4):27-31.
[14] 覃小麗. 鄉村振興視角下重慶市南岸區峽口鎮大石村鄉村規劃實踐[J/OL].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24(22):4-6.
[15] 李洋. 民事民議"民事民管"民事民辦:鄉村治理的安澤探索[J]. 農村工作通訊,2022(2):56-58.
[16] 朱琳,許熙冉,聶詠琪. 湖南省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問題與實踐路徑[J]. 農村科學實驗,2024(16):40-42.
[17] 李夢麒. 國土空間規劃視角下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專項規劃編制探討[C]//2023年智慧城市建設論壇上海分論壇論文集. 上海,2023:123-124.
[18] 宋洪遠. 提升鄉村建設水平:現實基礎、關鍵問題與對策建議[J]. 世界農業,2024(4):5-16.
(責任編輯:何""艷)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23AH051479);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學研究項目(2023AH051499);高等學校安徽省級質量工程教育教學重點研究項目(2022jyxm051)。
作者簡介"陶楊(1988—),女,安徽蕪湖人,碩士,講師,從事土地利用和工程測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