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健康中國”的概念提出以來,我國在社區健康管理方面的研究和實踐成果逐漸豐富。同時,隨著數智技術的發展,數智賦能社區健康管理成為保障社區群眾身體健康的重要模式。在對現有文獻進行梳理的基礎上,辨析相關概念,探討數智技術在社區健康管理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其面臨的挑戰,并提出提升數據質量、數據隱私保護、加強教育培訓、構建綜合平臺等優化策略,以期為社區健康管理的未來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數智賦能;社區健康管理;現狀;挑戰;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F916.2"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5)01-0130-04
西方發達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較早,對健康理念和健康管理方面的相關研究和實踐起步也較早。美國是最早出現健康管理理念的國家,該理念的提出主要是基于老齡社會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因此建立了疾病預防的健康管理模式,并從健康服務管理的視角探討了慢性病健康管理策略的有效性[1]。芬蘭致力于以社區為依托,改善居民生活習慣,以達到健康管理的預防目的[2]。英國則為每位公民提供健康保險制度,提升公民健康管理意識[3]。我國在1992年左右開始了健康管理的相關研究,但從取得的文獻成果中不難看出其增長速度緩慢,直至2004年文獻資料才呈現出穩定增長的趨勢。2016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發布,將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2016年8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強調“沒有全面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黨的十九大報告更是提出了將健康中國戰略提高到優先發展的地位,健康中國建設由此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一、研究綜述
梳理現有文獻資料,對健康管理方面的研究大致總結為以下三方面:第一,健康管理的內涵研究。關于健康管理的概念并不統一,并且涉及慢性病、高血壓、老年人、糖尿病等相關詞條,因此,不同的學者根據不同的角度對健康管理的內涵進行了相應闡述。其中,黃建始和陳君石[4]將健康管理定義為:“對個體或群體的健康進行全面檢測、分析、評估,提供健康咨詢和指導以及對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干預的全過程。”第二,社區健康管理方面的研究。學者們在不同的背景下,運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對社區健康管理方面做了多角度的研究。如白晨[5]運用數據分析對城鄉社區老年健康管理服務的供給情況進行了對比,給出了相應的建議。高原等人[6]以美國老年慢性病防治為研究對象,對其社區健康管理進行了長期實踐探索,以期為我國社區健康管理提供經驗啟示。第三,數智賦能+社區健康管理的研究。由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術發展時間尚短,將這些新技術應用于社區健康管理方面的研究也較為有限,但查閱資料仍可以看到與信息技術相關的研究。如廖生武等人[7]討論了我國“互聯網+醫養結合”下社區老年慢性病人群中健康管理的現狀和困境,構建了健康管理服務平臺的系統模型。黃山鷹等人[8]對我國社區中健康管理“數字化”轉型的現實基礎、掣肘因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數字化”的優化策略。
從已有資料和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關于健康管理方面的相關資料和文獻較為豐富,而將社區與健康管理相結合的研究也不在少數,不同的學者對社區健康管理做出了不同角度的研究和探索。隨著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發展,數智賦能將成為社區健康管理方面的重要推動力,但關于這方面的研究還相對有限。因此,對于數智賦能促進社區健康管理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二、相關概念辨析
在探討數智賦能和社區健康管理的相關概念時,不難發現兩者都與技術的應用和人類福祉緊密相關。數智賦能通過整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為各行各業帶來新的增長動力,提升效率和優化決策,而社區健康管理則是在社區層面上,通過整合資源,提供綜合性的健康管理和服務,以預防疾病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為目標。
(一)數智賦能
隨著21世紀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數智技術的概念開始被廣泛討論和應用,將數智技術應用于各行各業更成為促進行業發展的新動力。我國在數智賦能方面的相關政策和規劃文件也不斷增多,例如,在2015年和2017年分別印發了《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其中提出了大數據產業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方向,旨在推動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產業的快速發展,并進一步把我國建設成為科技強國。針對數智賦能方面的概念,學者們從不同角度給出了不同的解釋,從已有概念中不難看出學者們對數智賦能內涵的理解。數智技術是數字技術與智能技術的結合,主要包含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型技術。數智賦能就是將這些技術交叉融合應用在不同領域,目的是通過數智技術的應用,賦予行業、領域以及社會治理方面新的能力和機會,是提升行業效率、優化決策和增強用戶體驗的一種技術賦能,強調用新技術推動行業的新發展,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二)社區健康管理
伴隨人民群眾生活的日益富足以及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人們對身體健康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從原本的生病后醫治到現在更注重疾病的提前預防,人民群眾對健康管理的需求更為迫切。而社區健康管理正是幫助社區群眾實現疾病預防,進行健康管理的重要模式。社區健康管理是指在社區層面上,通過組織和動員社區內外資源,為社區居民提供綜合性、連續性的健康管理和服務的一系列措施與方法。這種管理模式強調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旨在提高社區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通過對社區健康管理的內容進行分析,將社區健康管理的相關內容劃分為健康教育和宣傳模塊、健康咨詢和指導模塊、醫療服務協商模塊、疾病預防和管理模塊以及康復服務模塊,具體如表1所示。
三、數智賦能社區健康管理的現狀分析
在健康中國的戰略背景下,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于社區健康管理模式當中,有利于為社區群眾提供更加專業、智能的健康管理意見,有利于促進社區群眾的身體健康,促進社區健康管理模式的發展。通過對收集的資料和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數智賦能社區健康管理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大數據技術促進健康數據的初步探索
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對社區群眾的健康狀況進行收集、分析,預測疾病風險,從而提前采取預防措施,提高社區健康管理的效率。近些年,我國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也正在改變傳統的社區健康管理方式,智慧社區健康管理系統也開始初步建立。如北京市的“健康北京”項目通過建立智慧社區健康管理系統,實現了社區群眾健康數據的集中管理和分析。該系統不僅包括電子健康檔案、在線預約掛號、遠程醫療咨詢等基本功能,還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居民的健康狀況進行實時監測和分析,從而預測疾病風險并提前采取預防措施。此外,阿里巴巴健康也在一些社區實施了基于大數據的慢性病管理項目,通過分析社區群眾的生活習慣和醫療記錄,為慢性病患者提供個性化的治療和管理方案,有效提高了慢性病的控制率和居民的健康水平。
(二)智能設備促進健康管理模式的更新
在數智技術的支持下,社區健康管理將更加注重智能化、個性化。智能穿戴設備和輔助器械在社區健康管理中的應用,為居民提供了實時的健康檢測和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近年來,市場上推出的智能手環和手表,不僅能夠實時監測用戶的心率、血壓、睡眠質量等健康指標,還能夠通過App將數據發送給用戶,以便及時進行健康管理。例如,華為的“華為健康”App與華為智能手表相結合,為用戶提供了全面的健康管理解決方案,包括運動跟蹤、健康建議、疾病預警等。此外,一些社區公園和健身中心安裝的智能健身器材,也能夠記錄用戶的運動數據,并通過App提供個性化的健身建議,鼓勵居民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提高生活質量。智能設備的普及對社區健康管理有著積極的作用,為社區準確掌握群眾身體狀況提供了可能,為促進社區健康管理的新模式奠定了基礎。
(三)智能技術促進綜合健康管理平臺的建設
智能技術的應用推動了社區健康管理綜合平臺的建設,這些平臺集成了多種健康管理服務,并結合醫療資源,為居民提供了一站式的綜合健康解決方案。例如,深圳市的“智慧健康”項目通過建立一個集成的健康管理平臺,提供了包括健康監測、疾病預防、健康教育、緊急醫療響應等在內的全方位服務。平臺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居民的健康數據進行分析,提供定制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同時,通過智能設備和移動應用的配合,實現了居民健康數據的實時更新和共享。這種綜合平臺的建設不僅提高了社區健康管理的效率,也增強了居民對自身健康的掌控能力,為構建健康社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促進了健康管理綜合平臺的初步建設,也為社區健康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平臺和工具。
四、數智賦能社區健康管理的現實挑戰
在數智技術發展的今天,各行各業都在尋求數智賦能行業發展的新路徑。而數智賦能社區健康管理方面的應用也開始了初步的嘗試,但因發展時間較短,數智賦能社區健康管理還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主要涉及數據準確性、數據安全性、應用及組織挑戰等方面。
(一)數據準確性挑戰
社區在健康管理方面的主要職責包括健康教育和宣傳、健康咨詢和指導、醫療服務協調、疾病預防和管理、康復服務等內容,這些職責在數智賦能背景下都是以大數據的收集和分析作為基礎。因此,確保數據的質量以及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非常重要。目前,大多數社區在進行健康數據采集時,往往通過問詢或醫療儀器檢查獲取,這種傳統的數據收集模式無法保障數據的準確性。主要表現在:一是問詢的數據通過群眾口述,存在描述不夠準確甚至錯誤的情況;二是醫療儀器只能檢查當下身體狀況,而對于某些疾病存在漏查的情況,不能做到實時監控。所以,需要及時獲取社區群眾準確的健康數據。
(二)數據隱私挑戰
社區在對群眾健康管理方面的基礎是數據,而數據包含著大量的個人資料和敏感信息,如個人聯系方式、疾病史、治療記錄等內容,這些數據的泄露可能會導致個人隱私被侵犯,甚至可能會被用于非法活動,給個人造成難以預估的損失。同時,各種智能設備的發展使數據收集更加簡單、高效,數據量也將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因此,面對如此巨大的數據量,社區該如何在健康管理方面安全地收集到個人的健康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安全的存儲和分析,確保這些數據不被泄露成為社區健康管理面臨的巨大挑戰,也將成為社區健康管理路徑優化的重點。
(三)應用挑戰
社區健康管理是在社區層面進行的健康管理活動,其面向的對象是社區群眾。這些社區群眾的年齡、教育背景和經濟狀況各不相同,使得數智技術在群眾接受和應用上存在較大差異。如社區居住的老年群體,他們作為社區健康管理的主要對象,因為年齡較大,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較差,智能設備使用不熟練,這都使得老年群體可能無法享受數智賦能帶來的便利。所以,要使社區健康管理模式得到廣泛的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此外,社區健康管理中不僅涉及人的生命健康,還涉及大量現實問題,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完善也是社區健康管理中面臨的巨大挑戰。
(四)組織挑戰
在數智賦能的社區健康管理中,組織挑戰主要體現在跨部門協作和資源配置上。由于社區健康管理涉及醫療服務、公共衛生、社會保障等多個領域,因此需要不同部門之間的緊密合作。當前,信息孤島現象和協調機制的不完善是阻礙服務整合和優化的主要因素。例如,上海市在實施整合式慢性病社區健康管理模式中,分析了促進和障礙因素,提出了構建管理組織架構和運行機制的建議,以明確不同機構和人員在模式推廣中的功能定位和職責分工。
五、數智賦能社區健康管理的優化策略
數智賦能社區健康管理面臨的挑戰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協作來克服,包括技術創新、政府支持、教育培訓等。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推動社區健康管理服務的發展,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一)提升數據質量
針對前文提到的數據不準確的問題,本文建議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去提升社區在健康管理過程中數據收集的質量,而智能設備正是提高數據質量的有效工具之一。利用智能設備中的家庭檢測儀、隨身智能手環、醫療智能設備等都可以有效地幫助社區收集更加準確的群眾健康數據,盡可能地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為下一步健康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基礎保障。此外,對收集到的數據可以通過不斷改善數據清洗、數據驗證和標準化流程,努力提高數據質量以達到數智技術為社區健康管理賦能的目的。
(二)保護數據隱私
在社區健康管理中存在大量的用戶信息,這些信息的隱私性至關重要。為了確保個人健康數據的安全,可以利用各種數智技術對數據隱私加以保護,如建立健全隱私保護機制,包括加強數據的加密技術,使用先進的加密算法對存儲和傳輸的數據進行保護,以防止數據在傳輸過程中被截獲和濫用。同時,應實施嚴格的數據訪問控制,防止數據泄露,確保只有授權人員才能訪問敏感數據。此外,還可以對所有數據訪問進行審計跟蹤,記錄訪問情況,以便在發生安全事件時能夠追蹤和定位。通過這些技術手段,可以在保護個人隱私的同時,充分利用數據為社區居民提供更精準和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從而在保障隱私安全的基礎上推動社區健康管理的發展。
(三)加強教育培訓
針對數智賦能社區健康管理中存在的應用挑戰,改變社區群眾傳統的健康管理模式和習慣需要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方法。比如針對新技術接受能力較差的老年群體,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即社區提供專人對使用智能設備有困難的老人進行一對一的幫扶,通過持續的健康教育培訓強化老年團體對新技術的認知,而新興智能設備的體驗也是促進用戶習慣轉變的有效措施。此外,法律法規的不健全也是數智賦能社區健康管理發展的重要阻礙,健全的法律法規可以保障人民群眾的隱私及數據安全,為社區健康管理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據。
(四)構建社區健康綜合管理平臺
社區健康管理工作涉及面廣,與社區群眾密切相關,又與衛生健康、社會保障等各級政府部門直接關聯,要確保該工作的順利推進,則需要“政府支持+市場調控”的雙輪驅動。為了更好地落實社區健康管理工作,可以由政府部門牽頭構建信息共享平臺,實現數據的無縫對接和流通,從而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一是通過線上平臺了解健康管理相關事項;二是注冊社區會員,同步健康數據,精準推薦醫療、健康等方面的文章;三是進行健康管理的線上咨詢,為社區群眾提供足不出戶的健康答疑;四是分析醫療健康數據,獲取醫療健身計劃等。
六、結束語
數智賦能社區健康管理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協作來克服挑戰,包括技術創新、政府支持、教育培訓等。通過這些措施,可以充分發揮數智技術的優勢,為社區居民提供更高效、安全和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推動健康中國建設不斷向前發展。在對數智賦能社區健康管理的文獻、概念進行分析調研的基礎上,對目前存在的現實挑戰和優化路徑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一是數智賦能為社區健康管理提供了新的機遇,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有利于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然而,這一過程中也面臨著數據準確性、隱私保護、應用普及和組織協調等挑戰。二是數據質量的提升、數據隱私保護、教育培訓、社區健康管理平臺等是目前社區健康管理優化的有效策略。
參考文獻:
[1]" "Laurent B,Kate C,Alina M,et al.Impact Evaluation of a System-Wide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Program on Health Service Utilisation:A Propensity-Matched Cohort Study[J].PLoS Med,2016,13(6):e1002035.
[2]" "Puska P,Vartiainen E,Tuomilehto J,Nissinen A.20 ?覽r med Nordkarelenprojektet.F?觟rebyggande Arbete Ger Resultat[20-year experience with the North Karelia Project. Preventive Activities Yield Results][J].Nord Med,1994,109(2):54-55.
[3]" "Johnson M, Baird W,Goyder E.Understanding Issues Involved in the Transfer of Diabetes Care to General Practice:the Patient Perspective [J].Quality in Primary Care,2006,14(4):247-252.
[4]" "黃建始,陳君石.健康管理在中國的歷史、現狀和挑戰[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07,6(1):45-47.
[5]" "白晨.醫養結合背景下城鄉社區老年健康管理服務供給及效果研究:來自“中國老年健康影響因素跟蹤調查”的證據[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20,13(3):31-37.
[6]" "高原,王珊,寇現娟.美國老年慢性病防治的社區健康管理經驗及啟示[J].衛生經濟研究,2023,40(9):65-68.
[7]" "廖生武,朱宏,譚碧慧.社區老年慢性病人群“互聯網+醫養結合”健康管理服務的困境及對策[J].中國全科醫學,2019,22(7):770-776.
[8]" "黃山鷹,王定宣,李勝領.我國社區健康管理“數字化”轉型的現實基礎、掣肘因素與優化策略[J].中國衛生經濟,2024,43(3):53-56.
[責任編輯" "萬" "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