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文科建設下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的轉型之路

2025-04-15 00:00:00高原
出版參考 2025年3期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

摘 要:憑借跨學科、綜合性的定位,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在新文科建設的浪潮下重獲轉型發展的新生機。以《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2022年)》收錄的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為研究對象,通過梳理并分析這些期刊選題策劃、欄目設置等具體辦刊實踐,可以發現不少期刊改變了以學科為中心的選題思路,轉而以問題意識為抓手,實現了辦刊的主題化、專題化轉型。這些“問題意識”呈現出一種相對清晰的分類,大致可分為重大基本問題研究、跨學科問題研究、時代前沿問題研究以及地域特色問題研究。以問題意識為驅動,推動跨學科融合進而助力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高質量發展,可從選題、作者、評價體系三個關鍵層面探尋突破契機。

關鍵詞: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 問題意識 跨學科 高質量發展

一、問題意識: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的新生機

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的辦刊主體大多為各省社科院或社科聯,不同于高校學報普遍依托綜合性大學,并直接受益于母體學校的優勢學科和杰出學者,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并沒有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而相較于專業期刊,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在學術評價體系中略顯邊緣,在特定學科領域的學術影響力較弱,其發展面臨明顯的先天不足、后天受限的困局。相對封閉的學術生態、學科拼盤式的欄目設置、同質化嚴重的內容呈現,加之無所不包卻泛而不精的學科覆蓋,往往導致文章質量參差不齊,以至于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常被詬病為“千刊一面”,這無疑對學術期刊的高質量發展形成制約。

對于綜合性人文社科學術期刊如何在困境中尋求突破,擺脫“千刊一面”的發展困局,學界和期刊界已有不少討論與實踐探索。人文社科學術期刊作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高質量發展直接關乎整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繁榮與進步。人文社科學術期刊要突出創新意識和問題意識,具體到辦刊實踐中,“就需要在欄目設置、選題策劃、選用文章時圍繞問題意識”,特別是圍繞具有時代性、現實性的重大問題、熱點問題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性問題策劃選題、組織文章。[1]“求大求全”是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辦刊過程中的一大忌諱,品牌化與特色化的追求,意味著期刊不能在各個學科領域平均發力,而應“有所為,有所不為”,一種可行的策略是嘗試“小綜合”,即在一個或幾個學科領域內圍繞重要問題組織稿件。[2]“以問題意識為導向組織專題文章”,是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相較于專業期刊的獨特優勢,使其得以在學科發展的“夾縫中尋求生存與繁榮的機會”。[3]如果當前的辦刊體制和評價機制保持不變,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在某一學科領域難以與專業期刊相抗衡,其學術聲譽及評價標準也很難來自傳統的學科內部。[4]“如果將綜合性理解為跨學科、超學科,理解為問題域、大專業”[5],那么綜合性非但不是短板,反而可能成為推動綜合性學術期刊發展的契機,綜合性學術期刊應探索一條以差異化競爭破解同質化困境的發展路徑。[6]正是憑借這種跨學科、綜合性的定位,具有強烈問題意識和現實關懷的綜合性學術期刊正面臨著發展的新機遇。

現有研究對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的發展策略有諸多討論,但仍缺乏基于第一手資料的深入分析和實證支持,對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辦刊實踐的梳理也尚有不足。本文以此為突破口,選取《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2022年)》收錄的包括頂級期刊(1種)、權威期刊(4種)、核心期刊(46種)在內的51種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這些期刊的選題策劃、欄目設置情況進行梳理,挖掘期刊轉型發展的深層邏輯,探討如何打破學科界限,以問題意識為抓手,推動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在危機中尋找生機進而實現高質量發展。

二、轉型發展:以問題意識為中心的辦刊實踐

2019年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啟動“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新文科建設自此應聲落地。2020年11月,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召開并發布了《新文科建設宣言》。宣言指出,在新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浪潮下,“應對新變化、解決復雜問題亟需跨學科專業的知識整合,推動融合發展是新文科建設的必然選擇”。[7]新文科建設的最大特點是打破學科專業壁壘,推動學科深度融通與交叉融合。傳統學科內部往往被忽視或不被視為研究對象的一些新問題,在跨學科、跨專業的交叉領域被賦予了學術價值與研究潛力,有望成為新的學術增長點。就新文科建設的“綜合性、跨學科、融通性”屬性而言,綜合性學術期刊與新文科建設的精神不謀而合,也更能捕捉新文科建設與學術創新之間的共鳴,因而在新文科建設的浪潮中重獲轉型發展的新生機。事實上,以新文科建設為契機,近年來不少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順勢而為、大膽改革,以問題意識為抓手,打破了以往學科拼盤式的欄目設置模式,圍繞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主動設置議題,策劃組織專欄,取得了不錯的辦刊成績。

在欄目設置上,51種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中,有27種期刊打破了傳統學科界限,獨具匠心,通過設置重點欄目、專題欄目、特色欄目,實現辦刊的主題化、專題化轉型。這些欄目普遍具備覆蓋面廣、滲透性強、引領學術前沿、體現學科交叉融合等特征,彰顯了強烈的人文關懷、社會關懷和國家關懷。這些期刊以問題意識為抓手設置相關欄目,改變了以往以學科為中心的選題思路,從不同學科、不同視角、不同方法,圍繞涉及多學科的重大議題凝聚學者展開討論,充分發揮了綜合性學術期刊的平臺優勢,涌現了一批具有代表性、標識性、創新性的優秀學術成果。在這一過程中,綜合性學術期刊的影響力得以進一步提升,成為學術界的重要風向標,學界與刊物之間實現了雙向互促的良性循環。經過初步整理、統計分析后,近5年來這27種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以問題意識為中心的欄目設置和選題策劃情況如圖1所示。

通過進一步挖掘和分析可以發現,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所蘊含的“問題意識”并非雜亂無序,而是呈現出一種相對清晰的分類,這種“問題意識”大致可分為重大基本問題研究、跨學科問題研究、時代前沿問題研究、地域特色問題研究四大類(見圖2)。在本文所選取的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樣本中,各期刊欄目設置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其背后所體現的“問題意識”亦有差別。整體而言,關注重大基本問題和時代前沿問題的欄目設置占比最高,各為36%,顯示出學術期刊對于學科基礎理論和時代前沿問題的高度關注。隨后是跨學科問題研究的欄目設置(21%)和地域特色問題研究的欄目設置(7%),這兩類“問題意識”能夠為學術期刊的高質量發展開辟新穎且獨特的路徑,并為其探尋到新的突破契機與增長點。

(一)重大基本問題研究

每一個學科領域都是由一些直指該學科核心命題的基礎性、根本性問題來定義的,這些基本問題不僅是學科體系的根基,更是塑造學科身份、界定學科邊界的關鍵所在,也是學科發展和創新的動力源。盡管不同的歷史時代有各自獨特的問題,但這些重大基本問題會穿越時空,持續引發學術界的關注、追問、反思與討論,對當今學術理論創新乃至時代變革、社會發展、文明進步都產生深遠影響,因而這些問題會反復涌現,值得學術界不斷重新審思。《中國社會科學》的“學術基本理論、基本問題、基本概念再反思”欄目,正是學術界對某一學科領域核心命題持續關注的體現,通過對學術基本理論的再審視、對基本問題的多維度討論、對基本概念的重新界定與闡釋,有助于澄清學術爭鳴,推動學術理論創新。繼提出“強制闡釋”“闡釋的有限與無限”論題后,2022年張江在《中國社會科學》又刊發《公共闡釋論》一文,引發學術界對這一話題的深入討論。[8][9][10]圍繞闡釋學及其相關議題,《江海學刊》推出“中國古典闡釋學的歷史嬗變及當代價值”專題,《學術月刊》推出“闡釋學研究”專題,相繼刊發了張江與哈貝馬斯就公共闡釋和當代闡釋學基本問題的對話,以及張江與奧特弗萊德·赫費關于闡釋邊界問題的對話。

又如,《開放時代》2023年第1期起推出的“標識性概念與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專題,提煉出邏輯自洽且具有“解釋力、原創性、邏輯性和生命力”的中國哲學、史學、文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等領域的標識性概念,以這些標識性概念闡釋中國社會政治實踐的內在邏輯,并賦予其更具普遍性的意義,以此構成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重要議題。[11]《開放時代》2024年第1期刊載的“面向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知識生產”專題,提出“用歷史的、比較的、實踐的眼光理解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概念化、理論化、知識化。[12]與之類似,《學術月刊》亦在其“知識生產:概念與方法”欄目中,聚焦知識生產的前沿探索和知識生產方式的創新,深入挖掘并提煉各學科領域的標識性概念,推出了一系列代表性學術成果,為應對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中涌現的新問題、新挑戰提供深度思考。

(二)跨學科問題研究

另一類“問題意識”是跨學科問題研究。在以智能化為特征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下,跨學科或學科交叉的深度融合成為這場變革的關鍵驅動因素。面對智能化時代層出不窮、錯綜復雜的社會問題,單一學科領域的知識體系難以有效應對。在此背景下,綜合性學術期刊因其在跨學科問題欄目設置上的獨特優勢脫穎而出,促進了不同學科視角下的全局性解決方案的孕生;而跨學科研究議題的設置,也反哺了學術期刊本身,成為提升其辦刊質量和影響力的重要抓手。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于學界公認的“重大基本問題研究”,該議題設置不僅是對期刊編輯團隊學術素養的考驗,更對他們的創新能力與策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確定哪些跨學科議題真正具有研究價值、從哪些學科視角切入、運用何種研究方法進行討論,都需要巧妙的設計和策劃。

縱觀這些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的欄目設置,可以發現“跨學科問題研究”的議題設置主要圍繞兩個維度展開。一是從現實問題出發,緊密關注社會發展的熱點與難點,從實際問題中提煉出具有普遍意義的跨學科議題。學科建設的熱潮催生了謹守學科邊界的“學科性學術”,其特點是執著于特定學科的概念、方法和理論,學術研究也因此陷入日益脫離社會現實的境地。對此,《開放時代》2022年第1期推出“從‘學科性學術’到‘問題性學術’”專題,試圖擺脫“學科性學術”的束縛,走出學術的“自娛自樂”狀態,直面社會發展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跨學科視野提出解決方案,進而引領了一場從“學科性學術”向“問題性學術”轉型的深刻變革。

二是從學科問題出發,深入挖掘各學科內部常被忽視或未充分探討的深層次問題,探索不同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與潛在交集,從而構建出具有創新性的跨學科研究框架。這類議題設置并不是學科之間的“強行拼湊”,而是運用不同學科的研究方法,聚焦一個具有廣泛興趣或重要性的話題,形成各學科間的互補效應;或是針對某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話題,從不同學科的角度和觀點進行觀照和解讀,形成各學科間的協同效應。以《學術月刊》近5年來的選題策劃為例,“經濟思想、道路自信與歷史演化”“文明興替與國家治理研究”“歷史人類學新視野與新文科建設”“人文與社會科學:范式突破與再理論化”“傳統文化與現代經濟”等專題研究,都屬于從學科問題本身入手的跨學科研究議題設置。

(三)時代前沿問題研究

時代前沿問題是指在當今時代背景下,那些具有創新性、引領性、前瞻性的新問題和新挑戰。這些問題反映了社會、科技、經濟、文化、生態等領域的最新發展趨勢,對人類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未來發展路徑都將產生深遠影響。科技創新方面,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前沿技術持續革新,這些技術在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帶來了倫理、隱私、安全等方面的新挑戰,如何平衡技術創新與社會倫理的關系,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經濟發展方面,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貿易保護主義、地緣政治沖突等風險依舊存在,數字經濟、綠色經濟、人文經濟等新興經濟形態不斷涌現,如何實現可持續增長和包容性發展,成為時代前沿的經濟問題。社會治理方面,隨著社會發展的快速轉型與重塑,人口結構、價值觀念、社會心態等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如何有效應對老齡化、城市化、移民潮、少子化等社會問題,構建更加公平、公正、包容的社會治理體系,成為當前社會治理領域的重要議題。文明交流互鑒方面,當前國際社會仍充斥著“文明沖突論”“文明優越論”等論調,如何以文明交流消融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化解文明沖突、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偏見,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議題。生態方面,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加劇,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對人類社會和自然生態系統構成了嚴重威脅,如何保護好綠水青山,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既是時代賦予的重任,也是全球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上述這些時代前沿問題,具有高度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跨學科、跨領域的合作與探索。而綜合性學術期刊因其廣泛的學科覆蓋與交叉融合,在回應時代前沿問題上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

近年來,不少綜合性學術期刊憑借其敏銳的問題意識,及時捕捉并深入探討這些時代前沿問題,不僅推動了學術界與產業界、政府和社會各界的交流互動,更著眼于實現為學科建設服務和國家戰略及政府決策服務的“雙輪驅動”。針對人工智能引領下的學術變革,不少綜合性學術期刊紛紛開辟專欄加以討論。例如,《學術月刊》特別設立了“人工智能與文藝觀念變革”與“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兩大專題,前者聚焦于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文藝創作與審美觀念,后者則探討其對數字經濟的推動作用與潛在挑戰。此外,還有《社會科學戰線》“人工智能與人文社科”、《人文雜志》“人工智能時代的學術思考”、《探索與爭鳴》“人工智能與未來社會”、《學術界》“元宇宙問題研究”和“ChatGPT問題研究”、《學海》“公共管理視域的ChatGPT”和“人工智能的經濟社會后果”、《浙江學刊》“科技、倫理與秩序”等專欄設置,都是緊扣時代脈搏、跨越傳統學科壁壘的選題策劃實踐。其中,《社會科學戰線》自2018年起創辦的“人工智能與人文社科”專欄,聚焦人工智能對學科思維范式與理論發展的引領、推進和改變,既關注新技術革命對學科體系的影響,又關注其對社會生產、社會文化、生活方式的全面變革,目前該專欄已入選中宣部“首批哲學社會科學期刊重點專欄”建設名單。

(四)地域特色問題研究

地域特色問題是指綜合性學術期刊針對特定區域的社會經濟、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生態資源、民俗傳統等方面的獨特性和差異性而設置的學術議題。相比那些未在該地區的學術期刊,位于該地區的期刊在介入和利用這些地域優勢資源創辦特色欄目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地域特色的議題設置通過深入挖掘綜合性學術期刊所處地域的獨特風貌與深厚底蘊,為地域特色問題研究提供多學科、跨學科的研究視角,進而揭示這些地域性特征對于社會發展、文明演進乃至全球經濟格局的深遠影響。同時,地域特色問題設置也為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過梳理綜合性學術期刊的議題設置,不難發現一些期刊的做法極具代表性,它們充分利用自身所處的地域優勢,緊密結合地域特點,策劃開設了多個地域特色問題研究專欄。例如,《人文雜志》的“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研究”專欄,聚焦黃河流域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同時也彰顯了地域特色問題研究在推動區域高質量協調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南海學刊》則更關注南海地區的多元議題,不僅開設了“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研究專題,深入討論海南作為自由貿易港的獨特地理優勢、政策環境以及未來建設方向,還設立了“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南海問題研究”“南海歷史文化”“南海政治法律研究”等欄目,力圖從經濟、政治、法律、文化等多個維度,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現南海地區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并揭示地域特色研究在促進國際貿易、深化文明交流互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又如,以“研究船山思想、弘揚湖湘文化”為辦刊宗旨的百年老刊《船山學刊》,憑借其鮮明的地域特色定位,在學術界獨樹一幟。其重點常設專欄“船山學研究”以挖掘、解讀和傳播地域特色文化為抓手,刊發了一大批闡釋船山思想的哲學基礎、政治理念、倫理觀念的高質量研究成果,不僅推動了船山學研究的持續深化,也成為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領域的標志性欄目。該欄目成功入選中宣部“首批哲學社會科學期刊重點專欄”建設名單。此外,《東南學術》的“海洋文化研究與發展”專欄同樣引人注目。該專欄從經濟學、文學、歷史學、人類學等多學科視角探索海洋文化的深厚內涵和時代價值,刊發了一系列視角新穎、區域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如《我國現代海洋產業集群的發展現狀、問題與優化路徑》《新質生產力驅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邏輯與路徑》《“海洋中國”的人類學議題》《傳統社會海洋生活區域與海洋生業的契合度》等文章,深入剖析了我國海洋產業集群、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傳統社會的海洋經濟與文化等話題。這些文章通過“海洋”這一紐帶,勾連起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國家以及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復雜關聯。

三、跨學科融合: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的突破契機

近年來,以《新文科建設宣言》為標志,新文科從概念到行動,全方位、深層次響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給傳統人文學科帶來的挑戰,各種跨學科門類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這種自我調適與革新不僅對中國高校的學科建設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13],更為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實現自我突破與轉型發展提供了寶貴契機。在跨學科融合蔚然成風的當下,綜合性學術期刊憑借其天然的跨學科屬性,依托多元化的選題視角與豐富的學術資源,得以在復雜多變的時代背景下找到新的增長點,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學術研究與知識傳播。結合綜合性學術期刊的辦刊實踐,以問題意識為驅動,推動跨學科融合進而助力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高質量發展,可從選題、作者、評價體系三個關鍵層面凝練實踐策略(見圖3)。

(一)聚焦期刊核心主線,挖掘跨學科研究真問題

期刊的核心主線反映了期刊的辦刊宗旨、定位和導向,是開展選題策劃的基礎。盡管同為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每本期刊卻有其鮮明的特點,或是關懷“國之大者”,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或是關注社會微觀層面的變遷,洞察細微之處,或是側重基礎理論研究,或是偏向對策應用研究,這些差異構成了期刊的獨特個性與核心競爭力。在選題策劃、組織稿件時,期刊編輯團隊要緊密圍繞核心主線,將一篇篇質量上乘的文章通過匠心獨運的編排,巧妙地融合為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使之在內容上相互呼應、邏輯上相互勾連,展現刊物作為一個整體的內在連貫性與深度。當然這絕非易事,很大程度上考驗著期刊的辦刊水準和編輯團隊的智慧。正如劉京希所指出的,“等而上者,能夠以前瞻性眼光,通過宏微適度的專題性話題的創意、策劃和組織,把綜合刊的不同學科融合成一個有機整體,以之展現辦刊人的學術追求與關懷;等而下之者,則只是在‘大拼盤’的無機層次上勉力生存,維持而已”。[14]聚焦期刊核心主線,還意味著在選題策劃時,特色欄目的數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特色欄目設置過多,可能導致期刊內容過于分散,從而削弱這一核心主線的連貫性,影響期刊的整體風格與學術特色。因此,期刊編輯團隊在策劃特色欄目時,需精心考量,既要確保欄目內容的質量與深度,又要兼顧這些欄目能夠與期刊的整體風格保持一致。

聚焦期刊核心主線,進行跨學科融合的選題策劃,還必須充分挖掘并識別跨學科研究中的“真問題”。所謂跨學科研究的真問題,是指那些在當前學科交叉領域中尚未得到明確解答,且對學科發展以及解決現實世界的復雜難題具有重要意義的研究問題,這些問題具有探索性、未知性和可研究價值。然而實際情況是,不少研究以“跨學科”之名,實則并不具備真正的研究意義,它們或是已被廣泛討論過的舊問題,缺乏新的研究視角和突破,或是基于研究者個人的主觀理解或看法,缺乏客觀性和科學性。這些“偽問題”不僅無法為學科交叉融合帶來實質性的貢獻,反而會浪費寶貴的學術資源。因此,如何從紛繁復雜的議題中甄別出真正具有研究價值、能夠推動學術進步的問題,對于綜合性學術期刊的編輯團隊而言無疑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這不僅要求編輯團隊具備扎實的學科功底和寬廣的學術視野,還需要他們能夠準確把握學科發展趨勢和前沿動態,組織開展跨學科對話。與專業期刊編輯大多具有相似的學科背景不同,綜合性學術期刊的編輯往往涉及不同學科門類,擁有更廣泛和多元化的知識體系,這既為跨學科融合的議題設置提供了天然便利,同時也對編輯團隊如何以更廣闊的視野和更開放的姿態去審視和整合學術資源,進而形成學術“合力”提出更高要求。

(二)廣泛依托學術共同體,組建跨學科作者團隊

跨學科研究共同體和多元化的作者團隊是推動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柱。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要實現全面轉型發展,必須徹底摒棄以往孤立封閉、各自為政的“單兵作戰”局面,積極尋求并構建一種開放包容、協同合作的全新發展模式。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要主動走出自我設定的界限,與其他同類期刊或在辦刊理念、學術關懷、價值觀念等方面有共性的期刊建立伙伴關系,共同探索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合作路徑,以實現學術資源的優化配置與高效利用。

除了刊界合作,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還需積極拓展更廣泛的學術共同體,將智庫、研究機構、資深學者以及青年學者等多元主體納入其中,形成“期刊+智庫”“期刊+研究機構”“期刊+學者”等多種共贏模式,共同搭建一個跨領域、跨代際的學術合作網絡。智庫作為政策研究與戰略咨詢的重要力量,能夠為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提供前瞻性的學術視角與跨學科的選題思路,提升期刊內容的現實價值。研究機構作為學術創新與知識生產的主要陣地,承擔著推動學科發展的重要使命,期刊通過與其共同組織學術會議、學術論壇、工作坊等活動,能夠第一時間接觸并了解最新研究成果與學術動態,精準把握學術前沿與熱點話題,從而豐富期刊的學術內涵,提升期刊的學術品質與社會關注度。多元化、高水平的作者團隊是綜合性期刊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命脈,期刊一方面要精心鞏固和維護資深專家這一作者群體,通過提供個性化的優質服務,搭建深度對話交流的平臺,以及給予全方位的支持與激勵,激發他們的投稿熱情與學術活力;另一方面,要積極挖掘并培育新作者,特別是優秀青年學者,充分發揮審稿專家、編委會、學術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建立優秀青年學者人才儲備庫,對表現突出的青年學者給予重點關注與扶持。例如,《探索與爭鳴》以構建“活潑潑”的青年學術共同體作為提升辦刊能力的重要抓手,秉持“扶上馬、幫一把”的情懷和理念,策劃推出了包括全國青年理論創新獎征文活動、優秀青年學人支持計劃、全國青年學人年度論壇、青年學人專刊和文集在內的系列“組合拳”,以新銳的論題引導青年學者關注時代思潮、瞄準時代問題、關注跨學科議題。在發現一批優秀的青年作者后,更要對其進行長期的跟蹤、交流,提供持續深入的學術支持,《探索與爭鳴》也因此被學界譽為“青年學人孵化器”。[15]

(三)建立跨學科評價體系,突破評價機制束縛

目前,學術期刊評價主要依托上級主管部門、行業組織以及評價機構來進行,形成了國家社科基金資助學術期刊年度考核評價報告、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名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等一系列評價體系。然而,現行的期刊評價體系仍側重排名機制,強調以影響因子等量化指標作為評判標準,忽略了期刊本身的內在差異性。針對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的評價困境,已有不少學者和期刊界同仁專門做過論述。有學者認為,分學科評價能夠引導綜合性學術期刊在學科和欄目上集中發力,凝聚資源打造優勢學科和特色欄目;[16]也有學者在此基礎上呼吁應將社科類期刊和人文類期刊分開評價,冷門絕學與一般學科分開評價,并適當增加定性評價的比例,尤其是提高定性評價中的同行評議比重。[17]

抓住跨學科融合的發展趨勢,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跨學科評價體系,突破現有評價機制的壓力與束縛,對于推動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高質量發展尤為重要。一方面要引入多元化的評價指標。這些指標除了涵蓋傳統學術期刊評價的關鍵要素,如論文被引頻次、轉載情況、期刊影響因子等,還應特別關注跨學科研究的特有屬性。例如,可以引入跨學科合作度指標,用以衡量研究團隊中不同學科背景的學者比例及合作緊密度;跨學科創新度指標,用以評估研究成果在學科交叉點上的創新程度;跨學科影響力指標,用以考察研究成果對其他學科領域或解決現實問題的貢獻程度。另一方面要加大對期刊社會影響力的評價力度。傳統的學術期刊評價往往側重于學術內部的視角,多以論文質量、引用頻次等硬性指標作為評價標準。然而,在知識傳播日益廣泛、新媒體技術日新月異的當下,期刊的社會影響力已經成為學術期刊評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社會公眾理應成為這一評價的核心主體。[18]作為知識的接受者、傳播者乃至創造者,公眾的反饋與評價能夠直接反映期刊內容的普及程度、接受度以及社會影響力。例如,2024年5月1日廣東梅州市梅大高速茶陽路段塌方事件發生后,《探索與爭鳴》微信公眾號敏銳捕捉到該事件背后折射出的“當下流動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構建問題”,以2019年第6期紙刊發表的翟學偉《從社會流動看中國信任結構的變遷》一文為基礎,重新構思標題并對文章進行二次編輯加工后,推出了《“我跪下去才有人停車!”——梅大高速塌方事故背后的社會信任問題審思》一文,閱讀量迅速突破10萬人次。這說明,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不僅服務于學術研究,更應貼近社會公眾,以增強學術研究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因此,應積極探索構建期刊社會影響力評價機制,通過對微信公眾號等社交媒體平臺的數據分析,收集并統計公眾對期刊內容的關注度、話題討論熱度等關鍵數據,以此作為評價期刊社會影響力的重要依據,進一步增進學界與公眾之間的良性互動。

四、結語

推動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高質量發展是一個值得深入討論的重要議題。在當前新文科建設的推動下,以跨學科融合為突破口和增長點,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有望實現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本文以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的辦刊實踐為中心,通過梳理這些期刊在選題策劃、欄目設置、作者團隊建設上的具體做法,對該議題進行探索性分析,以期為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益參考,助力其更好地服務于新文科建設大局,進而為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繁榮發展貢獻智慧。

參考文獻:

[1]武京閩.學術期刊要強化創新意識和問題意識[N].光明日報,2014-11-03(11).

[2]劉曙光.新時代人文社科期刊的特色化發展之路:兼論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構建中期刊的作用[J].求索,2018(5):4-13.

[3]仲偉民,溫方方.目前社科期刊面對的十個矛盾與難題:社科期刊的外部壓力與內部應對[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1-14.

[4]葉祝弟.一時代有一時代之學術[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44(6):7-10,18.

[5]葉祝弟.綜合性學術期刊評價困境蠡測:綜合性學術期刊評價體系建構略論[J].學術界,2019(8):101-111.

[6]徐東濤,張震.地方綜合性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策略[J].中國出版,2024(3):63-66.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會在山東大學召開[EB/OL].(2020-11-03).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11/t20201103_498067.html.

[8]張江.再論強制闡釋[J].中國社會科學,2021(2):4-23,204.

[9]張江.論闡釋的有限與無限:從π到正態分布的說明[J].探索與爭鳴,2019(10):22-29,157.

[10]張江.公共闡釋論[J].中國社會科學,2022(11):4-26,204.

[11]標識性概念與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筆談)編者按[J].開放時代,2023(1):25.

[12]面向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知識生產(筆談)編者按[J].開放時代,2024(1):27.

[13]葉祝弟.跨學科:人文學科的救命稻草?[J].澳門理工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4(3):121-134.

[14]劉京希.綜合性學術期刊所面對的挑戰及其回應[J].河北學刊,2022,42(5):34-36.

[15]與大時代同頻共振 與青年學人共成長:《探索與爭鳴》全國青年理論創新獎十年回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3-10-19(8).

[16]王文軍.分學科評價:綜合性學術期刊評價的合理路徑:以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選綜合性學報為例[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11,48(3):140-146.

[17]管琴.如何評價,如何定性:論學術期刊評價的困境及其改進思路[J].南寧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45(1):150-159.

[18]沈丹,張福穎.新媒體時代學術期刊的社會評價:學術期刊評價指標與服務創新[J].中國編輯,2018(12):53-59.

(作者單位系《探索與爭鳴》編輯部)

猜你喜歡
高質量發展
關于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思考
中國市場(2018年18期)2018-06-13 05:41:22
加快建設適應與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理論探索(2018年3期)2018-05-31 09:15:22
轉向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工業經濟
理論探索(2018年3期)2018-05-31 09:15:22
加快發展現代種植業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大力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人民論壇(2018年9期)2018-04-20 07:21:56
完善制度體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人民論壇(2018年9期)2018-04-20 07:21:56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北方經濟(2018年3期)2018-04-08 07:36:16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新民周刊(2018年11期)2018-04-02 04:29:06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 午夜视频日本| 日韩成人午夜|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青青网在线国产|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免费不卡在线观看av| swag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亚洲最新地址|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 亚洲三级影院|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成人| 欧美激情网址| 伊人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精选无码久久久| 国产区91| 日韩专区第一页|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亚洲第一成年网|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 91免费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在线|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热在线视频| 欧美无专区|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3p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无码| 日韩美毛片| 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亚综合| 久久福利片| 一级全黄毛片| 国产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国产一二视频| 免费观看三级毛片|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国产视频 第一页| 国产主播喷水|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综1合AV在线播放| 五月综合色婷婷|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www|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国产本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色有码无码视频| 色婷婷综合激情视频免费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色九九视频| 国产人成乱码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