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紅色文化作為中國文化遺產的精髓,其傳承與弘揚顯得尤為關鍵。文章強調確立紅色文化為核心的閱讀材料,促進學生全面理解紅色文化;推動批判性思考的閱讀交流,深化對紅色文化內涵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參與項目式閱讀創(chuàng)作,增強創(chuàng)意思維和團隊合作;推行跨學科學習的閱讀延伸活動,擴展學生知識面。
關鍵詞:高中語文;類文閱讀;紅色文化
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融合紅色文化元素,是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質和愛國情感的重要途徑。類文閱讀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其整合多篇相關作品進行綜合研習,旨在加深學生對特定主題的理解,協(xié)助學生構建全面的知識體系。本文著重探討紅色文化視角下高中語文類文閱讀教學的運用策略,以促進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紅色主題類文閱讀是選擇多篇蘊含紅色文化元素的文學作品,例如小說、詩歌及散文等,按照主題或時代進行分類,構建專題閱讀單元。教師通過精心挑選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的紅色經典篇章,并依據主題或歷史時期進行有序編排,構建主題閱讀單元,可以顯著提升紅色主題閱讀的核心地位。在連續(xù)閱讀一系列主題一致的文章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對比不同作品在情節(jié)發(fā)展、人物塑造、語言風格等方面的異同,還能深入理解紅色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內涵,從而更全面地認識到紅色文化在中華民族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1]。
如孫犁的《荷花淀》以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白洋淀為背景,描述了一群鄉(xiāng)村女性在戰(zhàn)爭中的成長經歷和貢獻,展現了她們的堅強與才智。教師可以將此作品與《蘆花蕩》等展現抗日戰(zhàn)爭時期民眾抗爭精神的小說組合開展主題閱讀,指導學生分析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戰(zhàn)爭場景描寫以及語言風格等方面的區(qū)別,全面了解有關抗日戰(zhàn)爭的紅色文化多樣性。
教師應鼓勵學生從作者視角、歷史背景、價值觀念等方面,深入解析并評價作品中的紅色元素,加深對紅色文化核心價值的認識。還可以利用小組討論、辯論等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借助文本的閱讀特性,開展批判性對話策略能促使學生對多部作品進行綜合分析和深入思考,從而顯著提升紅色文化教學的成效。
在講授《記念劉和珍君》與《為了忘卻的記念》時,教師可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對每篇文章進行深入分析。例如,一組學生可以探討魯迅在《記念劉和珍君》中如何表達對烈士的哀悼與敬仰,以及他對邪惡勢力的憤慨;另一組學生則可以專注于魯迅在《為了忘卻的記念》中對五位青年作家不幸遇難的哀傷回憶,以及文中“忘卻”與“記念”之間的對立。在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指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審視作者的立場,并鼓勵他們提出問題或補充觀點,以此鍛煉他們的批判性思維。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價值觀在當代社會的重要性,以及新時代青年應如何繼承和發(fā)展紅色文化的精髓,并根據文章內容和個人興趣確定辯論主題。學生準備辯論材料并進行辯論,教師應確保討論內容緊扣主題,并激勵學生發(fā)表獨到的見解。
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學生能夠深刻理解紅色文化的深層含義,同時提升批判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傳承紅色文化。
教師可以融合紅色文化文本閱讀與項目式學習方法,策劃一系列創(chuàng)新任務,例如創(chuàng)作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現代詩歌、小說章節(jié)、戲劇劇本,或是制作反映紅色文化的手抄報、數字故事等。采用此種模式,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還能在實踐中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意思維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2]。而且這種方法不僅確保了閱讀教學的連貫性與深度,還借助創(chuàng)意實踐激發(fā)了學生對于紅色文化的獨特詮釋。
在教授《沁園春·長沙》這首詞時,教師可設計一項名為“紅色詩篇創(chuàng)作”的項目活動。首先,教師需指導學生深入研究《沁園春·長沙》,探究其獨特的語言風格、象征意義及背后蘊含的情感與理想。隨后,學生被分成小組,每組選取一個革命故事或重大歷史事件作為創(chuàng)作源泉,共同創(chuàng)作一首現代詩歌。在此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運用在文本閱讀中學到的各種修辭技巧和表達方式,并融入自身對紅色文化的見解和個人情感。最終,各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評價,以此促進學生間的溝通與思考。
教師將文本閱讀與項目式學習相結合,為學生搭建了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平臺,能促使他們在個性化表達中傳遞紅色文化的精神,進而增強民族自豪感與愛國熱情。
教師要研究紅色文化閱讀與多學科整合的路徑。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跨學科的延伸閱讀,以歷史課程中的革命事件為載體,解析文學作品,或運用地理知識探討紅色文化的地域特性。跨學科教學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使之深化對紅色文化的認知與情感體驗。
例如,教師在講解《長征勝利萬歲》時可實施跨學科拓展閱讀策略,促進學生全面理解長征精神。為此,教師需提供一系列與長征相關的史料書籍,如《紅軍長征史》《長征紀實》等,引導學生通過具體事跡體會長征精神的卓越與崇高。還可以分析長征主題的藝術作品,如油畫、雕塑、影視作品等,從多元角度加深對紅色文化的理解與感悟。
跨學科融合的類文閱讀擴展策略,不僅豐富了類文閱讀的教學素材庫,亦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跨學科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紅色文化的理解與感悟,還培養(yǎng)了學科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
綜上所述,從紅色文化的獨特視角出發(fā),將相關文章閱讀策略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體系內,不僅極大地擴展了教學素材的多樣性,顯著提高了教學效能,同時也培育了學生的愛國情感與文化自信。教師應著重加強以紅色為主題的類文閱讀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激發(fā)批判性思維在類文閱讀分析中的應用,鼓勵學生在項目學習中進行類文閱讀創(chuàng)新活動,以及在多學科整合框架下拓展類文閱讀視野,才能將紅色文化有效滲透進高中語文課程,使之成為學生心靈成長的重要養(yǎng)分。
參考文獻:
[1]陳琳.革命文化傳承中的知識教育、情感教育與德性教育[J].基礎教育課程,2022(12):21-25.
[2]呂曉明.全域教育視域下紅色文化研學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教育觀察,2024(15):20-22+74.
作者簡介: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李堡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