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是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工具,傳統文化與高中英語教學的融合,對于提升高中生的文化素養及文化意識有著積極的影響。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妨借助傳統文化來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讓他們在了解多元文化的同時,形成強烈的英語學習興趣,發現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加深對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進而促進社會責任感與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叭隆钡奶岢?,對高中英語教學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為了更好地提高英語教學水平,本文先簡要分析傳統文化的滲透對于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再詳細分析傳統文化與高中英語教學的具體融合路徑。
關鍵詞:“三新” 傳統文化 高中英語 融合 DOI:10.12278/j.issn.2097-5309.2025.03.024
在新課程改革、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推動教學改革事業的發展逐漸成為當前教育領域的熱議話題,高中英語教學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教學時,不但要關注課本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因此,教師需要在深刻理解“三新”相關政策規定之后,對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做出相應的調整,設立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豐富英語教學的內容與形式,通過引入中國傳統節日、歷史故事、文學作品,讓學生在進行語言學習與運用的同時,領略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一、“三新”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
1.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
高中英語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第一,學生可以一邊了解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以此增長見識,一邊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形成民族情懷與責任意識。第二,通過中西方文化的對比,學生可以發現不同國家、地區文化之間的明顯差異,進而形成對文化開放、包容的態度,拓寬國際視野,能夠在日后的英語學習中主動了解文化背景,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2.有利于推動英語教學改革的進程
深度挖掘高中英語教學內容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對于推動英語教學改革的進程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叭隆北尘跋拢⒄Z教學應當持續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積極整合課程資源,將傳統文化的精髓與英語教學相結合,通過開展一系列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并且通過創設語言情境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同時,將傳統文化融入高中英語教學中,還可以創設跨文化交際的環境,這樣一來,學生便能將所學的語言知識真正運用于實踐當中,親歷文化體驗和自我提升的過程,逐漸學會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進行有效溝通。總之,傳統文化與高中英語教學的融合,完善了傳統英語教學的方式方法,是提高課堂質量,推動英語教學改革事業發展的有效手段。
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通常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要求學生機械式地記憶詞匯、語法等基礎知識,久而久之,學生極易感到枯燥無趣。而多元文化的融入,為英語課堂注入了活力與生機,學生不用再一味地被動聽講,而是一邊練習聽、說、讀、寫,一邊體驗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英語教學活動,通過角色扮演、情景對話提升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長此以往,學生能夠充分享受英語學習的過程,充分調動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實現英語學習效率的提升。
二、“三新”背景下傳統文化與高中英語教學的融合路徑
1.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
“三新”背景下,教師應當注重傳統文化的進一步傳承與發展,深度挖掘英語教材中的傳統文化素材,在教學實踐中巧妙融入傳統文化方面的知識,讓學生能夠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深入了解優秀的傳統文化,發現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進而調動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英語學科與傳統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實際教學時,教師應當提前對教材進行全方位梳理,提煉核心主題,找出其中蘊藏的傳統文化素材,包括歷史故事、民俗風情、傳統節日等。然后,精心設計一些相關的教學活動,與大家一起進行角色扮演、情景對話、小組討論。學生通過參與這些活動,能夠深入了解這些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價值。
以外研選修三教材為例,在“Unit 5 Learning from nature”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不妨播放多媒體視頻,展示不同國家、地區的自然景觀、人文關懷、風土風情,帶領大家一同了解仿生學、五禽戲等民俗,進而發現中西方獨特地理位置對動物、當地人生活的影響,以及當地人從大自然中獲得的靈感?,F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極大地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視聽效果,教師不妨在教學的時候借助視頻、音頻、圖片等媒介,直觀展示傳統文化元素的形象,或者播放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紀錄片、動畫、影視作品,這樣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讓他們深刻體會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傊?,“三新”背景下,教師必須積極探索教學工作,并且深度挖掘英語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從不同渠道彰顯這些文化元素,促進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2.精心設計與文化相關的教學活動
現代教育理念對高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單一的課程結構和統一的學業要求已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教師應圍繞教學主題,創設具有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的英語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參與主題意義的探究。為了將傳統文化充分融入高中英語教學,不妨設置一個又一個學習項目,引導對方對材料、情境展開深層次的分析與探究。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積累大量學科知識,掌握英語詞匯和口語表達技巧,還能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以外研版選修三英語教材為例,在“Unit 5" Learning from nature”這一單元的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探討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理念,比較中西方園林藝術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引發關于傳統文化的熱烈討論。教師一邊介紹頤和園、避暑山莊、古蓮花池等景點,一邊與學生共同探討這些建筑的特征,將這種與寢宮殿宇生活融為一體的、具有觀賞性、娛樂性的中國古典園林,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眼前。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參觀當地的博物館、文化遺址,這樣學生便能通過實地考察更加直觀地了解和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
傳統節日根植于中國古代農耕文化,體現著傳統文化強大的生命力,教師可以將傳統節日元素巧妙地融入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了解與傳統節日相關的歷史故事,在輕松愉悅的氛圍與良好的體驗中,實現對英語學科知識內容的全盤掌握,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在選修四教材“The world meets China”的教學中,以傳統節日作為切入點,由節日的由來、習俗自然而然地引出背后隱藏的重要信息——文化背景,比如為紀念屈原而誕生的吃粽子、賽龍舟等端午節習俗,這樣他們便會認識到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之間的緊密聯系,以及對推動歷史進程的重要作用。之后,安排傳統節日的慶?;顒樱c大家一起歡度端午、中秋等。活動上,學生可以親手制作燈籠、窗花等傳統工藝品,沉浸在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中。考慮到閱讀一直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可以帶領大家閱讀與文化主題相關的英文書籍,通過分析大量文本材料,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更加尊重和熱愛傳統文化。此外,教師還可以邀請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外籍教師來校舉辦講座,讓學生有機會直接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從而直面文化的多樣性。通過這些有效策略的實施,學生能夠實現合作溝通與深入交流,加深對文化內涵的理解,增強課堂學習體驗,對傳統文化產生強烈的認同感與自豪感,無論是在日后的英語學習中,還是在跨文化交際中,都會秉持著包容、開放的態度,逐步成長為具有國際視野的高質量人才。
3.在口語交際中融入傳統文化知識
“三新”理念強調推動新時代教學質量改革以及學生全面發展,只有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制定相對完善、系統的教學方案,將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才能引導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實踐探索,通過自主學習,加深學習體會、豐富學習經驗。教師不妨以主題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整合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學習內容,開設語言實踐課程。
例如,在“Nature in words”這堂課上,以傳統文化為主題,舉辦英語演講比賽?;顒忧跋Γ瑢W生在圖書館、互聯網中收集相關資料,從文獻、書籍中了解更多優秀的傳統文化,深入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之處,然后提高英語口語能力。在演講比賽中,大家可以增強跨文化交際能力,這會使他們在日后的國際交流中更加從容和自信。通過這種交互式的學習,學生能夠一起探討傳統文化的社會地位以及帶來的影響,這有利于他們端正態度,利用課后時間主動走進傳統文化領域。觀看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的電影,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到文化的多樣性,教師可以在課上準備一些電影,讓學生在觀看結束后寫下觀后感,以此深化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傊?,只有熱情參與口語交際活動,增進國際間的交流,才能提升學生的語運能力,為后續的英語學習和跨文化交際打好基礎。
4.對比中西方傳統文化的差異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體現在方方面面,從歷史發展、價值觀念到藝術表現形式,都有其獨特的特點。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語言發展中也有所體現,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可以通過對比分析中西方文化,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維方式與行為特點,進而在跨文化交際中更加得心應手。學生可以通過閱讀中西方文學作品、觀看不同文化背景的電影、欣賞中西方視角下的傳統音樂與現代歌曲等方式,來探討其中存在的差異。
在外研版選修四教材“Unit 3 The world meets China”的教學中,教師不妨引導學生深入探討中國如何在世界舞臺上展示其文化特色和經濟發展。通過分析課文中的案例,學生可以了解中國如何通過各種國際交流活動,如世博會、奧運會等,向世界展示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和現代化成就。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這些國際活動中擔任不同角色,如組織者、參與者或觀眾,讓學生從多個角度體驗和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中國文化的認識,還能體會到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從而在內心深處形成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尊重。同時,這樣的教學實踐也能夠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跨文化交際中,為將來在國際舞臺上發揮作用做好準備。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通過將中西方文化進行對比,不但可以進一步弘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還能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認知,在學習與生活中尊重和欣賞不同國家、地區文化的多樣性,教師應通過不同渠道展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為學生搭建一個認識中西方文化的窗口。
5.依托問題引發學生對文化的思考
在過去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更關注學生的書面成績,導致學生的個性發展受到限制。文化是語言的靈魂,沒有文化的支撐,語言學習就會變得枯燥無味。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給予對方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并且通過適當的、科學的指導使學生的潛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最終獲得進步與提升。問題是開啟思維的金鑰匙,“三新”背景下,英語教學應由教師講授轉變為學生自學,在實際教學時,如果可以通過提出一系列啟發性、開放性問題,引發學生動腦思考,那么不僅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真實學情,還能通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們在思考中加深對語言背后文化的理解,促進思維能力的有效提升。
通過精心設計一系列問題,教師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還能引導他們深入探索和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有效深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正確認知。例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關的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中國傳統文化給現代社會帶來的深遠影響。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還能學會如何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進而深刻認識到傳統文化的獨特價值和深遠意義。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后進行廣泛的閱讀和深入的研究,通過撰寫研究報告或參與小組討論,進一步拓展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以外研版選修三教材中的“War and peace”為例,教師可以設計問題,如:“戰爭與和平”在當代社會中如何體現?引導學生從文化這一角度展開激烈的課堂討論。大家通過分享各自的觀點,將這一重大課題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思考各國是如何維護和平的,站在個人角度分析如何運用文化武器推動世界和平,這樣不僅能夠拓寬思維視野,還能培養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英語語言知識,還能形成批判意識。總之,教師要巧妙設計問題,發揮問題的導向作用,通過課堂提問這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與學習,形成對文化融合和國際交流的獨特理解。
綜上,“三新”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改革逐漸提上日程。為了更好地弘揚傳統文化,也為了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協調發展,教師可以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元素,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傳統文化的滲透。這意味著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教授語言知識,更要注重文化內涵的傳遞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通過準備大量跨文化書籍、作品,對比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以及對文化多樣性與獨特性的認知。在21世紀,無論是社會發展還是市場經濟都趨于全球化,只有增強文化意識,具備優秀的品質與素養,才能更好地適應當前的環境。
參考文獻:
[1] 徐春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英語教學的策略初探》,《校園英語》2023年第52期。
[2] 黃椏艽《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英語教師》2023年第23期。
[3] 董敏杰《傳統文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學周刊》2023年第32期。
[4] 潘理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融入》,《西部素質教育》2023年第8期。